-
1 # 小王的歷史筆記
-
2 # 葉青漁
南宋韓侂冑[tuōzhòu],是相不是將。說真心的,韓侂冑此人真的不好客觀評價,因為評價韓侂冑會牽扯到程朱理學,話說到這裡,能懂的人也懂為何不好評價他了。
在《宋史》國史裡韓侂冑被列入了奸臣列傳裡,而他所作的事客觀的說他也比較冤。只能說,在南宋那個時代背景下,真的不好怎麼定義韓侂冑這個人,真的他太複雜了。
首先,韓侂冑家族一直是宋朝的權貴家族,更是皇朝外戚。在南宋最有作為的宋孝宗趙昚病逝時,宋光宗與宋孝宗父子生前存在不合,故而拒絕主持喪禮。當時朝臣議論紛紛,時任樞密知事的韓侂冑與趙汝愚等人發動宮廷政變,迫使宋光宗退位。
後來,宋寧宗趙擴繼位,趙汝愚以韓侂冑為外戚不可言功為由,最終只升了一階。大失所望下對趙汝愚懷恨在心,而後運用各種手段,最終把趙汝愚給拉下宰相之位,期間還打壓了不少文官。
大宋的文官可是不得了的。打不得罵不得,於是韓侂冑這麼一來,可以說是得罪了許多文官。而被列為奸臣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發動宮廷政變,又以各種手段獨攬大權。古代君王為天,忠孝仁義禮義廉恥為準則,恰好又是在程朱理學盛行時期,光這兩件事就足以讓他背鍋一輩子了。
從歷史及後世對南宋的各種批判可以知道,南宋的那種苟安的思想可以說是皇家以及整個朝堂的主流,儘管也有積極人士,但相對較少。而韓侂冑在掌握大權之後,不同於苟安,他是主戰派。
韓侂冑先是打壓程朱理學,把趙汝愚拉下馬後,製造了慶元黨禁案,宣佈程朱理學為偽學。最主要的是當時趙汝愚手下,朱熹為首的人幾乎都是理學人士。而在他掌權期間,許多理學典籍被焚燬,凡是被列入偽學逆黨的理學人士都被打壓,甚至不能參加科舉與當官。
在這一點上,韓侂冑可以說是得罪了歷史主流,為獨攬大權,製造黨爭,死後被列為奸臣也算是必然。至於程朱理學之事,沒學過也沒興趣,不言。
二是崇嶽貶秦,推崇岳飛,貶低秦檜。為岳飛平反昭冤,恢復岳飛的地位。這件事自然引起了主站與主和派之間的戰鬥,不管這裡面究竟是否存在韓侂冑的私心,還是真心,但他打壓主和派使得以辛棄疾為首的主戰派為之振奮。
韓侂冑愛國嗎?不知道,因為從他為掌權而製造的一系列的黨爭,使得在道德上存在重大汙點,在加上曾經發動宮廷政變,也成了歷史上評判亂臣賊子之語的主流,可謂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吧,這一下把這四樣東西給全佔了,就不知道怎麼說了。
若是客觀公正的說,宋光宗身為帝王卻不為其父服其喪,這種行為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判了。韓侂冑沒有古代的那種道德至上,卻又為岳飛平反,客觀的說他真的很複雜,說他忠君愛國吧,他發動政變;說他不愛國吧,他又為愛華人士平反。所以,很難理解韓侂冑的行為表現,也很難給與忠義定義,故難評斷。
三是韓侂冑的開禧北伐。當時的金國實際上也開始日漸腐朽。韓侂冑在政治上與軍事上對金國形式深入瞭解及判斷後,故而決定舉兵北伐,可以說,韓侂冑在這件事上是花了大功夫的。
然而嘛,南宋朝廷的那種錯綜複雜,亂七八糟的政治鬥爭,簡單的說就是韓侂冑離開朝堂北伐,朝中主和派自然趁機而動。在韓侂冑北伐初步取得微小成果的時候,先是宋愛國將領吳璘的孫子吳曦降金反叛,又是投降派從中作梗。因為被託後腿,在平息吳曦反叛後,金國相對佔據上風。
金國的朝局形式如同辛棄疾的分析一般,其實也不樂觀,故而獅子大開口,要求南宋議和稱臣納貢,韓侂冑大怒之下欲再起兵爭,欲以辛棄疾統軍,無奈辛棄疾於此病故。
在金國的恐嚇下,自然的此時某種人就跳出來了,在南宋大多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思想下,暗殺了韓侂冑與金國言和。
開禧北伐,固然存在韓侂冑指揮不力情況,然而最主要的是南宋混亂腐朽,兵備早已鬆懈,長久不鍛鍊的結果。皇帝不急拉後腿,政敵拉後腿,混亂不堪的王朝,誰都救不了。
客觀的說,韓侂冑專權弄權,還發動過政變,但他卻無不臣之心,只能說是他權欲下的政治鬥爭結果。從他為岳飛平反,後又率軍北伐而言,也有一顆愛國之心。至於為什麼這麼一個複雜的人會被列為奸臣,管得了史官刀下筆,卻管不了複雜的人性人心。
-
3 # 大浪淘沙非英雄
我反問一句,你怎麼看王國維,錢穆,梁啟超。他們或沉迷於過去的精華,或勵志去除糟粕開創新的未來,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都在為信仰願意獻出一切,哪怕粉身碎骨。這樣的人不論是促進了前進還是阻礙了前進,不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歷史往往把鮮花獻給當時的失敗者,所以在後生眼裡,他們都應該是成功的。
-
4 # 一之橋
韓侂冑在《宋史》記載中是奸臣是有失偏頗的,作為政治人物,韓侂冑暗合寧宗喜好,手握大權,在手段上有其殘忍的一面,但是韓侂冑是一直忠於南宋,比未做出有損國家民族利益的事情。誠然北上伐金有其政治資本上的考量,但在偏安一隅的南宋,能在投降主和派佔據上風時,給了南宋愛華人士、百姓極大的鼓舞和震撼!
參與政變宋光宗後李氏,和宋孝宗不睦,而且光宗自己也是身體有病,因此不能常常去朝見孝宗。宋孝宗病逝,光宗以患病為由,就叫兒子趙擴來主持喪事。趙汝愚就與韓侂冑等人密謀,發動政變,迫使宋孝宗內禪,傳位於嘉王。後來,吳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義宣佈光宗退位,宋寧宗上位。
趙汝愚等的理由確實很扯淡,說宋光宗病體如此,不與朝政,導致人心惶惶,秩序不保。宋光宗雖是病體,但不是暴君,如果士大夫不造謠,不無事生非,秩序又怎麼會亂。政變之後,參與計程車大夫自覺有功可居,韓侂冑本想獲取節度使之職,卻被趙汝愚以外戚不可言功否決,於是韓侂冑對趙汝愚心生怨恨。韓侂冑在取得光宗信任後,對趙汝愚大肆打擊,最終掌握實權。
排擠趙汝愚、定理為偽學韓侂冑定理學為偽學、打擊道學是一種政治行為,但也暗合了宋寧宗的喜好。韓侂冑雖排除了趙汝愚,可是趙汝愚是道學中人,當時道學是十分昌盛,韓侂冑也要畏於清議。宋寧宗禁止道學,定理學為偽學,打擊理學人士是韓侂冑一手策劃,但宋寧宗本身也是不喜道學,不喜朱熹的。韓侂冑在打擊道學一方面是對進行打擊報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宋寧宗的默許支援。
北伐!收服故土!南宋朝堂上,主戰派、主和派一直針鋒相對,互相打擊。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來自於皇帝個人意志,當皇帝雄心壯志想要收服故土時,主戰派佔據上風,當皇帝想偏安一隅,和氣生財時,主和派自然在朝中獨攬大權。
韓侂冑在政治上是想要有所作為的,他想立點功勞,於是開始暗中做好伐金的準備。也可以說韓侂冑對於伐金應該是蓄謀已久。宋寧宗也因為不滿金超蠻橫無理,對自己的感到十分的屈辱,這位自尊心強的皇帝自然全力支援韓侂冑對金朝採取強硬的措施。岳飛、秦檜的歷史定性一直是南宋主戰派和主和派的爭論焦點,韓侂冑在宋寧宗的支援下,崇岳飛、貶秦檜,給主和派給予了沉重的打擊,也是韓侂冑和寧宗在做戰牆的輿論準備。後世中,一直要給韓侂冑的人,我想這件事情是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好感。對於當時南宋思念故土的百姓來講,也是大快人心。
北伐失利、侂胄替罪宋寧宗支援北伐,主戰派是群情激奮。對他們來講,北上收復故土是他們心中最大的夙願。而且當時金朝的兵力也是不濟,就如辛棄疾所判斷的,金朝以處在必亂必亡的前夕。只是,南宋將帥無才、部署失策、人心不齊,軍中又出了內奸。金朝密許吳曦做蜀王,要求其在金兵臨江時,按兵不動,導致宋軍的北伐遭到嚴重的破壞。因吳曦在四川的做了內奸,金兵得已集中兵力在東線作戰,導致宋軍打敗。南宋愛國將士的一腔熱血換來的只是馬革裹屍,不得不說是十分的悲壯。
北伐的失利,給予主戰派沉重的打擊,在韓侂冑的政敵在心中,反倒是心中竊喜,找到了打擊報復的理由。從這個角度來講,韓侂冑雖是無謀,打擊理學手段殘忍,且空有一番政治抱負,但是在國家民族利益上面,與為個人利益背叛國家,滿口仁義道德的君子相比,他是值得稱讚的。
韓侂冑北伐之心不死,但朝中投降、主和的聲音已經蓋過了主戰派。宋寧宗在降金一事上,雖是感到屈辱,但跟成為金朝的階下囚相比,又怎麼比得過偏安一隅了。韓侂冑上朝,遭到暗殺,說是事後才奏報給寧宗。但我更相信,是寧宗需要為北伐失利、嘉定議和找到一隻替罪羊。
回覆列表
先說一說幾個基本情況:
1、韓侂冑出身官宦世家,是北宋名臣韓琦的後人,更是南宋的外戚。
2、韓侂冑是一個主戰派,起用了一大批主戰派官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辛棄疾。
3、韓侂冑反對朱熹的理學,由此引來文人學士的重重指責,成為他被醜化的主要原因。
4、南宋戰備荒廢多年,貿然北伐是極其錯誤的。
現在我們基於以上幾點,分析韓侂冑這個人。
韓侂冑出身外戚,招來了士大夫階層的必然反對,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此基礎上,韓侂冑首先要拉攏一批人制衡南宋計程車大夫階層,那麼武將和北方士人就是韓侂冑的天然盟友。這些人長期受到排擠,因此只要能夠挑戰朝中的主和派,就可以拉攏很多力量。
這樣看來,韓侂冑的北伐,從一開始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種出發點不好一棒子打死,畢竟對於當時的南宋而言,主和派其實就是投降派,是沒有任何前途的懦夫派別。正好比那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般,整個南宋朝廷都是一種醉生夢死的狀態。
而像陳亮、辛棄疾之類的人物,哪怕說出一個戰字,都被排擠到各種閒職上。好比辛棄疾,只能天天舞文弄墨,硬生生把一個青年義士,變成了村口種地的老農。此時的他們,不管當權者到底是什麼樣的本心,只要有機會一展壯志,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
開禧北伐的問題在於,南宋武備鬆弛,而各地主政官員也不知如何協同,更缺乏關鍵人才居中排程,基本就是一種各自為戰的狀態。要說此時南宋無將,那顯然是不對的,畢再遇等人的戰績曾經一度輝煌。但是獨木難支,韓侂冑主導的北伐沒有完成任何戰略轉折,最終草草了事。
北伐失敗,主和派自然大肆攻擊,韓侂冑也就死得不明不白。
韓侂冑稱不上名將,北伐也不是什麼很了不得的事情。但是在南宋那個時代,能一直主戰,能一直抵制朱熹,就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