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軒閣
-
2 # 朱鐵平
首先,關於研學旅行的益處,先看政策。2016年底,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多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2017年11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中小學生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定,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研學旅行中,學生透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 小學階段,透過親歷、參與少先隊活動、場館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獲得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初中階段,積極參加班團隊活動、場館體驗、紅色之旅等,親歷社會實踐,加深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高中階段,透過自覺參加班團活動、走訪模範人物、研學旅行、職業體驗活動,組織社團活動,深化社會規則體驗、國家認同、文化自信,初步體悟個人成長與職業世界、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
我們的教育部正在鼓勵並且要求學校這樣做,必然有其道理,至於是什麼?
一個詞,便是價值體驗。
小時候的關於某個場館,某個地方,某個歷史古蹟的體驗,是可以影響一生的。比如說我曾經學習《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如果當時或者之前能去看一次,那麼將對這首詩有更好的理解和體會。研學中能收穫的,凡此種種,不要太多。
其次,我們的學生現在缺乏這種集體生活。在任何一個成長階段,與同齡人一起的集體生活都是對於孩子心智成熟幫助最大的一種方式。但是現在我們的孩子幾乎沒有這種機會,最多就是軍訓期間的幾天,單調的軍體訓練以外,更多的是磨練意志,對於心智和文化底蘊的修煉還遠遠不夠。
另外,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每個班級想要自行組織幾天的戶外活動是不可能的。
所以現在教育部出臺了這個政策,應該說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作為家長,有啥理由不支援呢?
-
3 # 小說故事林
春遊正當時,學校想組織春遊活動,身為家長我是全力支援的,這是一件好事呀,主要有下面的幾個方面的好處。
首先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感受大自然
對於很多城裡的孩子來講,其實天天都生活在樓房中間,公路中間很少去跟大自然來一個接觸,春天萬物待興,然後一切都是那麼多,新鮮漂亮,讓孩子去接觸這些東西,那孩子感受很多大自然的東西,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呀。
其次可以增加孩子之間的感情
雖然孩子之間平常在學校裡有交流,但是很少有這種機會在不同的環境,讓孩子先彼此接觸,彼此學會協同,彼此增加感情,這對孩子之間的交流交往意見,以後的人際關係處理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一個非常好的親子活動
平常爸爸媽媽跟孩子之間很少有這種集體活動,讓孩子跟其他孩子跟老師一起去遊玩,這讓孩子體驗一下這種群體活動,集體活動,對孩子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是很樂意帶著孩子去參加類似春遊這種集體活動的。
-
4 # 山川如畫8
本來就是很好的一個事,但可惜被我們玩壞了。如果是我,我肯定贊成。春光明媚,萬物復甦,象徵著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季節,讓我們的孩子領略大自然的偉大、感知春天的氣息、見識萬物的生長、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何樂而不為?有組織的跟同齡人在一起走到戶外,便於孩子之間的交流、便於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團隊的精神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回想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每到春秋兩季,學校或者是老師都會組織班級甚至全校性的戶外活動,不以收錢為目的,自備乾糧飲水,每到這個時候都是大家最高興的時候,第一不用上課,第二可以盡情的嗨,雖然當時沒什麼可玩的,只是爬爬山,玩玩水之類的,也沒出過什麼安全事故。
但近十幾來,還有哪個老師(班主任)或者是學校敢組織學生這種大規模的戶外活動?就活動本身的逐級上報待批准的申報機制就夠煩人的,再說也不可能同意。問題更大的是萬一出了安全事故誰都擔耽不起。13年的時候我們還組織過學生進行20公里的拉練,但現在是不敢了。
-
5 # 兔子侃大山
春遊是一件讓人身心愉悅的事情,如果我是家長我會大力支援。
我即是一位家長也是一位教師。我談談我的感受。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氣候適宜,非常適合春遊。春遊可以加深學生與老師的感情,更能加深與家長的互動。春遊還是一個班集體團結向上的表現,春遊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這麼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支援呢?
但是組織一次春遊是不容易的,作為一名教師,幾點經驗分享一下。
如何進行一次有意義的快樂的春遊。
第一:選擇地方
春遊是休閒的,最好是選擇有山有水的地方,可以感受到春天萬物復甦帶給人美好的那種感覺。班級投票,少數服從多數,可以培養班集體民主,協同的精神。
第二:出行方案
教師提前和家委會商量好方案。召開家長會,每人發表意見,自願原則必須體現。一旦確定好人數,確立家長後援保障,進行分組。食品攜帶,安全保障,攝影,錄影,導遊,醫療保障,保險購買......分工越細越好。
第三:活動方案
本次出行地點方案制定好後,在春遊過程中進行娛樂活動,由班委會決定。具體時間,專案由學生來定。
第四:春遊總結
不需要孩子寫總結,反而讓學生春遊的大好心情不美好。讓孩子在回家的途中分享收穫。
最後最重要的是教師把本次出行的照片影片彙總製作電子影片,有歡笑有淚水。讓春遊變成美好的一次記憶。
-
6 # 國家一級放鴿子訓練師
看到這個標題,心中頓時湧現出我在上中小學的時候,那時天還是藍的,水還是清的,春遊還是每個學校必不可少的。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去埴樹,去郊遊,去野炊,去爬山……,現在做為教師的我,對這些活動也只能在課堂上用多媒體給學生演示一下了。
同時做為家長的我,也非常希望孩子能和同學們一起去遊玩,可以增長見識,促進和同學間的感情,還能擁抱大自然,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得到放鬆。相比以前,現在的孩子整天除了在學校,補習班,就是在家裡,很少出去玩,也很少有玩伴,缺失了童年的樂趣。雖然學習成績有了提高,但是社交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去減弱了不少。
同是做為教師,也能理解學校不組織春遊的苦衷。安全事故大於天,誰也不能保證在外出春遊的過程中不出現任何意外,刮破碰傷也都是在所難免的,遇到通情達理的家長還好說,遇到不講理的的家長,學校的責任,班主任的責任,帶隊老師的責任都是推脫不了的。
現在學校的外出活動得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批准,涉及的安全責任也比較多,誰批准誰擔責,所以也不會輕易批准,當然,學校也基本上不會主動去申請,誰也犯不著去找不自在。
所以,現在的春遊,家長和學生都願意,但是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不願意去組織,究其原因,還是安全責任惹的禍。
-
7 # 遠方老師在美國
身為家長,我會全力支援孩子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只是我工作和生活在美國,情況與國內有所不同,下面我來介紹美國學校的活動情況。
美國中、小學放暑假特別早,通常會在五月中下旬安排學生去動物園或公園遊玩,孩子們要自帶中午飯。
在春遊之前,教師會通知全體家長,說明在這次活動中歡迎幾位家長做義工,陪同孩子一起去。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中,每個班級會有兩位老師,春遊時走在學生隊伍的首與尾,可是這些孩子太小,又淘氣,兩位老師往往照顧不周,這時幾位做義工的家長就起到了教師助手的作用,家長在不同的景點幫忙照應,保證了孩子們的安全。許多全職媽媽特別熱心做義工,她們積極參與孩子學校裡的活動。
當然,在美國也有很多雙職工家庭,兩位家長都要工作,不能請假參與學校的春遊活動。不過沒關係,學校裡不只有春假,一年裡會有幾次大型活動,家長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支援學校的活動。
比如學校開的節日Party,老師不但要請幾位家長幫忙,還要準備孩子們吃的喝的,以及一些糖果。
老師會提前給所有的家長髮郵件,列出這次活動需要幾位家長到學校做義工,需要哪些物品,如五磅葡萄,四磅桔子,兩盒餅乾,一盒餐巾紙等等。家長收到郵件後,會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認領任務,有時間的到學校做義工,沒時間的可以購買食品送到學校,而且這些東西也不貴,一般就是幾美元,最多不會超過十美元,對家長也不會構成太大的壓力。
在美國,家校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絕大多數家長都會支援孩子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
回覆列表
【筆者覺得提問者角度有點偏。大多數家長肯定是支援春遊的。問題是學校敢不敢組織,老師願不願意參與的問題。】
下面說說理由。
1、家長支援是肯定的。沒有哪個家長不想孩子多去些地方,多長些見識。學校組織,免去了家長帶去的麻煩,還能讓孩子情趣得到薰陶,在集體生活中得到社交能力的鍛鍊,何樂而不為?大不了花點錢而已。
2、學校組織會相當慎重。據筆者所知,目前有能力組織春遊的學校,大多是城區學校,他們擁有比鄉鎮學校更大的自主權。象我地鄉鎮學校,絕大部分十多年來沒有組織一次校外活動。為什麼?安全!安全事故的不可預見和不可控是害怕組織春遊的最主要原因。學生在學校有校園、教室等固定場所,而出外就難以把控。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受處理的首當其衝是校長和班主任。春遊組織勞心勞力也就罷了,還要承擔巨大風險,所以學校都不願組織。
此外,春遊會涉及收費,現在涉及收費就格外敏感,有可能被視為亂收費。一旦有個別家長一個電話反應到上面,不但春遊搞不成不說,還有可能要處分組織者。鄉鎮經濟落後,春遊收費被舉報的可能性大。所以這也是學校不願組織此類活動的原因。
3、老師不願心。組織學生出外春遊,老師要耗費大量精力,生怕學生出現意外,老師成了服務員、安全員;另外春遊一般是在週末進行,耽誤老師私人安排,有這功夫,老師們不如一家人自行去,輕鬆自在;還有春遊涉及收費,有些家長懷小人之心,疑心老師從中牟利,無端引起懷疑。所以老師對於春遊也是反對的。
基於以上三點,春遊就象剃頭挑子一頭熱,只是家長的願望,學校和老師沒有動力,所以現在搞春遊的學校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