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近朱者黑

    讓諸葛亮和保守派互掐,給自己留個後路。如果諸葛亮能戰勝保守派,則見諸葛亮,並聯合,當然,在聯合中孫吳是大哥。

    如果諸葛亮沒有戰勝保守派,那麼聯合的事情就不談了,不如投降當個安樂公。

  • 2 # 李順子

    其實一開始孫權就是主戰派,我認為讓諸葛亮去見那幫謀士,一是為了探探諸葛亮的實力,看蜀國有沒有合作的實力,以及蜀國抗曹的決心,二是讓諸葛亮去說服那幫謀士,三是,抬高自己,你一個謀士當然讓我的謀士接見你了。這也簡接促成了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壯舉。

  • 3 # 小石頭LEO

    這是出於孫權的政治需要。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江東方面,除了孫權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畏懼曹操的威勢,希望孫權能夠投降,而不是和被曹操追的如喪家之犬一般的劉備合作。當時周瑜還沒有回到柴桑,孫權還不知道自己的大都督是什麼樣的想法。此時的孫權感覺到非常的孤獨,但是,他沒有辦法利用自己主公的身份逼迫手下的大臣支援和曹操的戰爭,那樣即便開戰,君臣離心,將士離德,也難以獲得戰爭的勝利。

    還有,其實孫權本身在面對這場戰爭的時候,雖然不想將江東基業拱手讓人,但是在戰和之間也舉棋不定。畢竟曹操百十萬大軍擺在那裡,四世三公,久鎮河北的袁紹都沒能戰勝曹操。實力弱於袁紹的孫權自然心懷忐忑。他也希望藉助諸葛亮說服文臣來說服自己。他需要足夠的信心讓自己有勇氣去進行這場戰爭。所以,他讓諸葛亮先去見那些支援投降的文臣,讓諸葛亮去說服他們。這樣才能讓江東上下齊心,戮力抗曹。

  • 4 # 曙光即將來臨

    自古江東多才俊,孫權的主要意思,就是想讓諸葛亮與他的謀士見個高低。如果連謀士那關都過不了,估計也沒什麼資格再見到孫權了。

    公元208年,曹操大兵壓境。劉備派諸葛亮過江東連吳抗曹,就有了後來的經典故事“舌戰群儒”。

    “舌戰群儒”的故事由孫權一手推動,得知曹操舉兵來犯,東吳的文臣武將分為了主站派與主和派。這使得孫權夾在戰與和之間徘徊不定。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 如果,諸葛亮真有才能的話就讓他先說服自己的謀士。如果諸葛亮連自己都謀士都搞不定,那見不見都一個樣了。

    還有一點就是為了抬高一下自己,你一個使者剛來就想輕易見到東吳之主嗎?表示是蜀國求著東吳聯盟的。讓東吳佔領聯盟的主導地位。

  • 5 # 魅影小飛俠

    首先,當時的劉備和孫權不同,劉備在當時只能算是一個流浪的軍閥。如果曹操繼續追,他大不了再繼續跑,反正自己沒有地盤,跑到哪裡都一樣。 孫權不一樣啊,他有江東,劉備可以跑,孫權跑不了,所以孫權肯定要和曹操幹。而當時孫權的部下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支援開打的,而且偏向臣服曹操。所以孫權看到諸葛亮來心裡就十分開心,他要借諸葛亮的口去說服一眾大臣,一方面隱晦的表示老子的意思就是要幹,另一方面則是告訴眾人,你看劉備那邊那麼弱小,人家都不慫,我們哪能慫,不說別的了,就是幹!

  • 6 # Su57

    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裡的情節,三國志上沒有記載。但羅貫中也不是完全胡亂編造的。在三國志其它地方,確實記載了蜀吳使者出使時在對方國家裡遭遇群臣出言刁難的情況。由此,羅貫中腦補了這麼精彩的一齣戲。

    孫權讓諸葛亮先見群臣的原因之一是讓他諸葛亮看看東吳才俊,也讓江東士族摸摸諸葛亮的底。諸葛亮被稱為臥龍,應該有很高的才能,還可能很傲慢,但這只是傳說,驗貨是必須的。這樣,諸葛亮知道東吳的人才實力很強之後,見孫權時不會過於自負。

    原因之二是孫權知道群臣裡主降派佔大多數,而諸葛亮是來謀求聯合抗曹的,當然主戰。

    孫權自己戰降不定,有意觀望他們辯論的過程與結果(找人偷聽記錄),作為自己的決策依據。

    孫權心裡可能這樣算計:

    你諸葛亮是來搞結盟的,如果你連我手下的臣子都搞不定,憑什麼來說服我和你們聯合。如果你能說服他們或者至少不落下風,你才有資格到我面前來繼續說,我孫權才可能聽你的。

    萬一你諸葛亮被說哭鼻子了,那說明你草包,或者曹操真的不可戰勝。那你諸葛亮也不用見我了,我投降曹操,共伐劉備還不行嗎?

    最後,如果你諸葛亮沒本事被說哭了,我孫權還願意和你們結盟打曹操的話,純粹因為我可憐你們,願意收你們為小弟,你們可不是與我平等的盟友。

    綜上,孫權的盤算對他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那就讓孔明去吧。

  • 7 # 作品啊

    關於諸葛亮去江東聯吳抗曹,然後舌戰群儒,我們可以參照《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故事背景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了官渡之戰,曹操戰勝了袁紹,以此奠定了一統北方的基礎。唯獨南方有劉備和孫權這兩大勢力,阻止著曹操一統中國的意願。但,一下子吞併這兩個勢力還比較為難。於是,曹操想聯手孫權消滅劉備,孫權手下的人大多主張降曹自保,唯獨魯肅主張聯劉抗曹。

    而諸葛亮更是知道,只有聯吳抗曹,才能使蜀國有機會存活。魯肅自知不能說服群臣,便想請諸葛亮做說客。孫權也是在這其中權衡,魯肅便引薦諸葛亮見了吳國的一大群謀士,於是發生了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最終舌戰群儒以諸葛亮的勝利告終,然後就是聯吳抗曹,赤壁之戰就是在這以後發生的,也證實了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不過《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真實歷史可以參考《三國志》,所以關於諸葛亮舌戰群儒其真實性不言而喻。

  • 8 # 老黃看歷史

    感謝題主的問題,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口才相當出色比如三氣周瑜、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都是小說以及電視中經典橋段而舌戰群儒就是諸葛亮去東江聯吳抗曹的經典橋段,那麼為什麼諸葛亮要先要讓諸葛亮見那幫謀士呢?這裡面肯定有自己的猶豫不決,而且又有考驗諸葛亮的能力再者也有打壓主和派系的味道在這裡面等讓我們一一道來

    我們先來分析下背景:此時的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多方勢力已經盡歸麾下,曹操眼光獨到,知道還能成氣候的也就劉備和孫權,但是要一口氣滅掉兩方勢力還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滅掉東吳還要在越過長江在水上作戰,這可是曹操的弱勢,精明的曹操就使出了"結強除弱""遠交近攻"的戰略寫信給孫權讓其投降然後欲圖聯手除掉劉備勢力,而劉備這邊知道後馬上派諸葛亮去東吳聯合抗曹,這才有舌戰群儒這一幕。

    背景知道了我們來分析下孫權的讓諸葛亮過他謀士一關的用意

    一孫權自己有點搖擺不定,需要時間思考,主要是因為曹操勢力太大了自己也有點害怕,畢竟江東兵將數量比不上曹操,而且東江百姓富饒,如果自己不同意投降萬一曹操舉兵來犯可能會破壞父兄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根基,如果投降又要攻劉,攻劉肯定自己也會損傷慘重更怕曹操乘虛而入,那個時候自己就為曹操的板上肉只能任其宰割了。所以也在猶豫思考

    二考量劉備是否有能力一起抗曹,順便試探劉備有什麼方法可以抗曹,大家知道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到諸葛亮出山又素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見諸葛亮的才華,如果連諸葛亮都不能說服他下面的謀士也就說明不值得與劉備聯手,自己得另外想法子對抗曹操下的降書!如果諸葛亮能夠說服那麼可能在遊說過程中會吐露出如何抗曹的計策這樣也試探出諸葛亮的計謀可行與否,是否有真實才能還是徒有虛名

    三借諸葛亮之手行自己欲行之事,欲言之言,其實孫權內心是主戰的不然也不會給諸葛亮這個機會,但是無奈所有謀士中也只有魯肅和周瑜主戰,而這些謀士是江東元老,跟隨父兄的,自己根基尚未穩妥就搞"一言堂"未免會傷廣大謀士的心,以後再引進人才也就有所障礙,但是如果諸葛亮把他們都說服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也就是你們這些謀士向我進言要主戰了,自己還能落得個廣進賢言的好名聲,對自己口碑的傳播有好處四借諸葛亮之手立威,孫權是個有想法,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第三點說道孫權自己根基未穩,而且很多謀士有點仗著自己做過貢獻有點不尊重自己,想必以前也是有的,主降派中也有不少人是擔心貪生怕死之徒並不是真正為國考慮,自己也料定諸葛亮在辯論中會毫不猶豫的揭穿,從步騭他直接譏諷孔明是蘇秦張儀之流,是一個只會舌辨的謀士。孔明沒有辯駁稱就是蘇秦張儀還有匡扶人國之謀,也不像你們這些怕死鬼只知道投降,你們有什麼資格嘲笑蘇秦張儀之流,又比如罵虞翻之流膽小如鼠也正是壓怨已久的孫權想向他們這些謀士說的,如若他日抗曹成功自己成就一番霸業,一來可惜證明自己的決策英明,二來以後這些謀士又在自己欲圖大業之時阻止便可拿"如此多謀士比不上一個諸葛村夫,莫非真如孔明所言爾等貪生怕死"這樣一來那些人臉上掛不住正中要害也就阻力會小很多

    五如若抗曹,就算劉備不派人聯合,自己也要找劉備談聯合才更有勝算,但是劉備派人前來聯合,說明是劉備有求於他,自己就可以提出更多有利於己方的條件和要求,比如各自出兵多少,日後勝利的果實如何刮分,自己就佔主動地位

    由此可見,孫權讓諸葛亮先去舌戰群儒是有大智慧,考量在這裡面的,也更加說明了孫權此人對權衡之術掌握的爐火純青,城府極深,而且是有思想勇於冒險的英雄,事實也證明這一次聯盟抗曹使得自己不但鞏固了基業樹立了絕對的威信,還使自己領土得到擴充,赤壁之戰流傳千古,怪不得俗語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 9 # 品味老劇

    首先這個是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片段,三國志中並沒有得到證實。

    從孫權的角度考慮,自己手下的親信、文官都主張投降,這並不全是為他們自己考慮,也有為東吳考慮,曹操號稱八十三萬大軍,而東吳所有將士都算上才不到15萬,人數氣勢上就直接輸了,而且曹操是挾天子詔,他們這些文官都比較迂腐。再說他們並沒有戰鬥經驗,排兵佈陣他們不行,所以孫權並沒太責怪這些文官。但是,孫權的想法是,你們可以投降,你們降了照樣可以榮華富貴,我不能投降,我投降了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孫權是想透過諸葛亮的嘴來教訓他們,最後自己在出面做出的表示自己絕對不會投降。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此次來的目地就是聯吳抗曹。還有一種可能是,孫權也是聽說過諸葛亮的大名,想看看這個號稱臥龍的人到底有多大本事,如果諸葛亮是浪得虛名,連一幫儒生都說不過,那他聯合劉備的想法可能就會大打折扣。

    最後,孫權聽明白了,諸葛亮真有本事,就派黃蓋出來,請諸葛亮進去見孫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多萬什麼配置都有的車,紅旗H7和寶馬525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