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天藍溥碩
-
2 # 頭上朗月
其一,徐庶走馬向劉皇叔推薦了諸葛亮,更在曹孟德面前推崇孔明如皓月賽麒麟;而風雛龐士元和臥龍齊名,江湖雲 :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謂能力當在伯仲之間,但論胸中的城府,臥龍則更勝一籌;其二,試想一下,那諸葛高臥隆中,每與春秋先賢管仲,樂毅神交,且天性內斂,"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傳世就是其心跡的鮮明寫照,乃真隱逸者也;反之,龐士元表現的就本色外向,無論在孫權處暫且棲身,還是曹軍伐吳時奉上連環計,抑或屈居西蜀縣令直面張飛責難的放蕩不羈,和孔明迥然不同,倒與恃才傲物的楊修惺惺相惜;其三,可悲的是,恰恰因為性格上的弱點,在收取西川的關鍵戰役中,龐統急功冒進,換乘主公白馬至落風坡深陷重圍中箭而亡;不得已劉備抽調孔明和趙雲千里馳援,讓關羽孤懸後方,面對強敵孫權,為荊州之失埋下了一大"伏筆";回頭再看武鄉侯諸葛亮平生謹慎,前後«出師表»蕩氣迴腸,扶保先帝后主建功立業,遂成就千古佳話,一世美名;由此看來,龐統的所為也就順理成章了。以上僅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
3 # 上善若水36526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179——214)。龐統,師承叔父龐德公,與諸葛亮齊名。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等為友。看看這些同學就可以知道他龐統是啥樣的人了!赤壁大戰,一條連環計突顯出鳳雛的才智。鳳雛臥龍得一人者可得天下!當然了,這句話可能是龐德公推銷自己的學生侄子而打的廣告吧!有個笑話,傳聞左慈遊訪龐德公的時候見到龐統。左慈看了龐統半天說:這娃兒才智超人,可惜啊,是個短命鬼!後來果然被“烏鴉嘴”說中:龐統,36歲死於雒縣落鳳坡!
為什麼龐統會自薦而不是像諸葛亮那樣等著別人去請呢? 史上描述龐統:少時樸實,無人識者。也就是長得憨厚老實,沒有一個精明的外表,所以說看起來好像不咋的。顏值分拖垮了才值分!
首先,我們說一說當時的社會環境。
孫權,世居江東,手下能人異士多不勝數。其時,孫權剛剛繼位,內政未穩,外患又起。他雖然愛才,但是卻是無暇他顧。才18歲的娃兒呀,多能幹多聰明也有任性犯錯的時候嘛!貌不驚人的龐統沒有引起孫權的注意就不足為奇了!
在江東受到冷落的龐統為什麼不去投曹操呢?各位想想,曹操的智囊團何其龐大啊?戲志才、郭嘉雖然死了,還有荀彧、荀攸(荀攸那時還沒有過世)、程煜等,對了,還有一個讓人頭皮發麻的賈詡!龐統去了會招人待見嗎?諸葛亮在劉備那裡,龐統去了孫權或者是曹操那裡都會和諸葛亮對立,自家哥們,有什麼本事都清楚,何必呢?
所以,龐統只有去劉備那邊了!但是,劉備是不可能再來一次三顧茅廬的。那樣做諸葛亮會吃醋嗎?關羽張飛在請諸葛亮的時候就煩透了,如果再這樣去請一個貌不驚人的龐統,還不煩死了啊!
龐統只有去投劉備,這才是最好的最明智的做法!他跟諸葛亮的戰略目標相同,如果兩人通力合作,不難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功業!
-
4 # 狼的影子319
因為諸葛亮也是自己跑去劉備哪裡應聘的,“三顧茅廬”是諸葛亮自己造的謠。
劉備是建安五年到的荊州,這個時候諸葛亮才20歲,可能還沒有結婚,在沒有成為黃家女婿之前,他其實就是一個窮酸破落戶,還揹著書包到處求學,到處求人推薦自己,而此時的龐統卻已經是荊州“士林”大名鼎鼎的“南洲士之冠冕”,又是荊州著名計程車族龐家的直系子弟,被本郡推舉出仕,擔任了本郡的功曹,而此時的劉備還是寄人籬下,苟延殘喘的沒落小軍閥,估計劉備也想延請龐統,但是他已經在劉表政權出仕了。
從建安五年到十二年這七年中,深知門閥士族的重要性的劉備,一直都在致力於結交荊州士族,希望得到荊州士族的支援,如果真有這麼一個“臥龍”,“三顧茅廬”這樣的事兒劉備是做的出來的,但是,諸葛亮當年並沒有什麼值得讓劉備如此“折節下交”的,《魏略》中記載,諸葛亮是自己主動登門投靠劉備的,“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當次用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遂北行見備”,這個說法雖然來自於曹魏的史官,但是史料的來源很可能是來自於投靠曹魏的荊州籍士族官員,崔州平,石廣元,徐庶等人,他們都是從頭到尾見證了諸葛亮跟劉備之間的君臣際遇,所以這個說法應該是可靠的,而“三顧茅廬”的說法取自於諸葛亮自己編纂的《諸葛亮集》,後來被陳壽收錄在《三國志》中而流傳於世的,其實是孤證,是沒有任何人可以證明的,而且劉備在世的時候,從來沒有人提起過此事,也沒有人提起過那個什麼狗屁《隆中對》,而且從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之後的地位來看,他絕不像是劉備花了那麼大的精力,“三顧茅廬”才請出來的“大神”,他在樊城的協助劉備擴軍是一大功績,此外再無任何可稱道之處,孫劉聯盟是魯肅一力倡導的,赤壁之戰主要是周瑜打的,劉備駐荊州的時候,諸葛亮不過是“調取賦稅,以充軍實”,劉備在重大軍事行動中,從來沒有用過諸葛亮,“在荊州不得聞入蜀之計,在益州無緣漢中之謀”,終劉備一生,從來沒有讓諸葛亮染指過軍隊和任何軍事行動,這充分說明諸葛亮根本就不是一個值得“三顧茅廬”的材料,也說明劉備並不信任他,所以,我認為“三顧茅廬”純粹是虛構的,我不否認劉備有造訪諸葛亮的可能,以他在荊州廣交士族朋友的做派,他肯定也拜訪過諸葛亮,甚至可能拜訪的次數不止三次,但是關鍵的是劉備是不是三次專程上門邀請諸葛亮這區別就大了,也許是路過的時候口渴了,進門討口水喝也算一次,後來被諸葛亮把此事故意放大,演義成為劉備三次專程登門邀請他出山,以此抬高自己的身價而已。龐統之所以沒有等著劉備上門邀請而是主動投靠,是因為他早先在劉表政權就已經出仕,擔任郡功曹,曹操奪取荊州後,又在曹魏政權擔任官職,赤壁之戰後龐統又投靠了周瑜,在周瑜死後,因為不能見容於江東士族,加上龐氏家族已經跟劉備政權結合在一起了,所以,他又主動回到荊州投靠了劉備,而劉備不僅僅需要龐氏家族,也需要龐統這樣的人,這樣才不至於讓諸葛亮一家獨大,達到各方勢力的平衡,
-
5 # 碎影s
因為他長得醜,性格差,要是還要端架子,只怕一輩子沒人要。當然,最主要的是,他沒招攬到一幫子人去給他造勢,襯托他
-
6 # 春哥diao
這問題就得要看人才型別來說了...
韓信牛逼不牛逼,也是毛遂自薦...
龐統是跟韓信一樣型別的人物...
龐統屬於三軍統帥,屬於謀略戰術型人才..
諸葛亮跟蕭何一樣,屬於戰略層次型人才..
諸葛亮只適合治理國家,管理後勤的能力..
龐統能力則是戰場統帥,是主負責打戰的..
還有法正,也是屬於戰場統帥型別的人才..
龐統死了,法正死了,劉備最傷心了...
痛失雙臂,劉備慧眼識珠,用人很準的..
劉備活著,一生都沒帶諸葛亮去打仗...
是因為諸葛亮太過於謹慎,不適合領兵..
劉備三大集團軍,自己領蜀中集團軍..
關羽領荊州集團軍,魏延領漢中集團軍..
龐統和法正不死,可以各領一支集團軍..
諸葛亮,張飛,馬超,趙雲,黃忠....
這些人都不能獨立領一支集團軍的能力..
事實證明諸葛亮六次北伐無寸土之功..
前面四次北伐被曹真給擋回來了..
後面兩次北伐又被司馬懿給擋回來了...
諸葛亮和蕭何是差不多能力,治國丞相..
只是諸葛亮被演義過度神話了而已....
最後說龐統為什麼要毛遂自薦....
戰場統帥,得要戰場上實戰才能看出本事..
治國策略,是用嘴皮子就能說得清楚明白..
-
7 # 曺秀鈺
別說現代人追捧帥哥美女,古代人也是如此。同樣是東漢大學出來的童鞋,亮哥的確顏值爆棚,迷倒萬千粉絲。是金子在哪都發光,龐哥不能靠顏值吃飯,只有用能力找工作,不象亮哥未出家門能知天下事書房裡的隆中對一樣,龐哥用智慧為老闆謀得了天下局勢,三分有其一的公司。若非天妒英才,以龐哥和亮哥之智幫老闆成為東漢第一大公司不是夢想。
-
8 # 南朝居士
一個套路玩兩遍,別人只會覺得你龐統沒水平,而且,劉備也不會做這沒水平的事,你這樣逼他去,會適得其反的,所以,讓諸葛亮推薦,劉備招他來,就已經很給面子了。
劉備、龐統、徐庶這些都是朋友,都是荊州名士,都是上流社會的人,他們互相吹捧。
徐庶最先去投靠劉備的,後來就給他推薦諸葛亮,本來劉備200年就知道諸葛亮這號人的,只是不願意招惹諸葛亮,但是別人給你推薦人才,不去好像不太好吧?就只有去了,有點被趕鴨子上架的味道,這也是為什麼關張會生氣了。
而龐統呢?本身就是體制內的人,他不像諸葛亮那樣半隱狀態,你一個體制內的人,我現在是老大了,你還跟我玩這套?還想不想混了?有個大佬推薦你,然後老闆請你來,就可以了。
-
9 # 千年楓橋
因為一是龐統排名在孔明之後,兩人雖宣告在外而孔明透過自己編寫兒歌等方式把自己推銷出去,不僅業界的人知道他的名字,而且外面很多人也知道的他的名聲,而龐統不善推銷,只在自己圈內很出名。二是龐統已經不得其時了,三分天下曹操手下謀士如雲,而孫權立三世根基穩固,能人異士也不在少數,而劉備已得到孔明,雖有心求才,卻也不像三顧茅廬那般至誠,在他們眼中只要沒有什麼天大的才能是很難看得上眼的。三是龐統為人孤傲,行蹤不定,一般人也找不到他,不像孔明一直在臥龍崗上。由此,龐統只能自己找識才的賢主,不會有像孔明那樣的待遇的。
-
10 # 閒雲野鶴555555
這就是諸葛亮與龐統的關鍵區別,諸葛亮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相,隱居草廬,過著耕讀生活,其樂融融,早巳看淡名利。所以不是劉備再三請求,恐怕諸葛亮是不會出山的,因為他的田園生活非常幸福!而龐統卻不然,他建功立業思想重,沒有淡泊名利,慾望之火驅動他四處推銷自己。總而言之,他倆的不同就在於思想覺悟的高低差別。
-
11 # 寒冬9300574292975
劉備三請孔明是極缺人材,三顧茅蘆以表誠心誠意重視孔明。恐怕孔明去扶保東吳。龐統在後期是領君人物但三家都不缺人材,不必低三下四求賢納材。懷才不遇只好自尋門路。
-
12 # 張越智872
同樣都是名牌人士,由於性格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劉備思賢心切,所以就三顧茅廬。然而,龐統毛遂自薦,劉備也沒有看起他。同樣是人才,卻是兩種態度。這就是劉備不如曹操的地方,曹操為了留住關羽,不惜犧牲多名大將的生命。所以同樣是人才,主公對待人才的態度也有所不同。關鍵是人才的智慧和膽略也有差異。
回覆列表
首先,這個問題就是個問題。先來搞清楚諸葛亮、龐統的出身在說。荊州,值東漢末年亂世,可謂是一方淨土。荊州的文人名士,也是相當的多。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黃承彥、司馬徽、龐德公,以這三人為中心,向下培養青年才俊,向外結交四方名士,所以這個圈子就成了名士大才集結地,推薦處。
諸葛亮,本就是琅琊望族,其祖曾於西漢時做過高官,其父也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之後,由於其父早逝,跟隨曾任太守的叔父諸葛玄,投奔了荊州劉表。後來,諸葛亮娶了黃承彥之女為妻,拜水鏡先生司馬徽為師,成為名聲在外的青年才俊,臥龍諸葛。好友徐庶、崔州平、石廣元更是對其推崇有加。
所以,在徐庶被逼無奈,奔赴曹操之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劉備是何許人也,徐庶的引介正是劉備當時所急切需要的。諸葛亮有沒有才,劉備不知道,但整個荊州的名士、大家,才是劉備最想結交的一股勢力,所以,才有了三顧茅廬之說。當然,諸葛亮的才能毋庸置疑,劉備也是撞了大運,才有了後來的三分天下。
龐統,乃是龐德公子侄,自小師從司馬徽,也是少年成名,早早就入仕為官了。也許是性格不同於高傲自信的臥龍,放蕩不羈的鳳雛龐統天生不是安分的人,又跑到了東吳為官,更是獻出了連環計,才使得赤壁之戰,曹操慘敗,得有三分天下之先決條件。最後,又是因為性格只因,在東吳做的不愉快,轉身回到荊州。
說是龐統主動找劉備應聘,也不完全正解。龐統之所以不受眾老闆青睞,也是因為智商線上,情商脫線之因。之後,因有諸葛亮舉薦在先,劉備輕視在後,才有了龐統數月不理政事,故意引起老闆劉備註意,半日解決數月的堆積公文之事。從而成為劉備的又一強有力的臂膀。
所以說,要想成為眾人青睞的優績股,能力固然重要,自身的推廣文案也要做的紮實,出身、才智都要好好包裝,光有才能,情商不夠,也是巷深無人願嘗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