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人溫

    李密世襲蒲山郡公,海內知名,加上關隴集團出身,因此得到了一大批體制內鬱郁不得志的人士歸降。東都楊侗派劉長恭帥步騎兩萬五千人,來奪回洛口。士兵都是臨時招募的,因為東都人以為李密這幫人和以前的盜賊沒什麼區別,不過孤注一擲,餓極取米。

    於是踴躍報名,浩浩蕩蕩殺過來。這些烏合之眾,怎麼會是李密的對手,於是被殺的大敗,劉長恭“僅以身免”,逃回洛陽。之後,周邊群盜迅速前來歸附,掌握了糧倉就有了無窮無盡的兵。如果稱王,和政府再無講和之可能,必定是不死不休,被樹為首要大敵。

    因此李密留了一些迴旋的餘地,暫時稱公。而此時距建立“蒲山公營”,雖然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但是東都的負擔也大大加重。此時,李密也開始打造自己的班底,尤其這三人,構成了李密集團的核心人員,而組織架構大致分為三部,包括“魏公府”,“行軍元帥府”。

    “百營”,魏公府主要由瓦崗元從人員構成,包括翟讓及其親信翟摩侯,王儒信等,徐世績,單雄信為左右武候大將軍,這個官職屬於“六衛”,隋文帝年間建立的武職,但只有這兩人,其他四衛也不見補充,屬於邊緣化的機構。

    行軍元帥府主要包括歸附的原政府人員,包含了上文提到的一些人,是李密的核心班底。而根據魏徵的李密《墓誌》記載,百營則由歸附的群盜組成,屬於羈糜性質,組織的嚴密性與實際控制力均不強,是短時間內勢力迅速膨脹的惡果,作為一種權宜之計而存在。

    同時讓秦叔寶,程知節等人組成驃騎,號為“內軍”,李密常說,此八千人足當百萬,戰鬥力之強無與倫比,在後續的戰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而裴行儼等人,各擁部曲,被封為總管,獨領一軍,是除內軍以外戰鬥力最強一部。

    李密在洛口建立的政權已經得到確立,建立組織,修築城池,開始下一步的軍事行動。而此時,東都仍然實力強大,是天下精兵所處,尚有二十餘萬眾,從此刻開始,李密政權開始了與東都為時數年的戰爭。這一人事安排給予了瓦崗充分的尊重。

    洛口政權並非整齊劃一的,有階級矛盾,也有元老與新人之爭,這些矛盾與割裂也為後續的動亂埋下了伏筆,只是在一連串的軍事勝利之下,暫時得以掩蓋。當時李密一時風頭無兩,而其他勢力,均各自陷入困境,不成氣候。

    李淵還在晉陽躊躇,因為汾陽宮被劉武周佔據,害怕被朝廷問責,還在反與不反之間糾結,江淮杜伏威,河北竇建德等,還在與朝廷互有勝負,各自為戰。亂世之中,朝不保夕。望城上烽火,(裴)寂嘆曰:“貧賤如此,復逢亂離,將何以自存”。

    海內饑荒的背景下,無糧則潰,東都不下,糧倉就難以穩定,所以拿下東都是洛口政權的首要目標。因此,政權粗定,就立馬開展了對於回洛倉的爭奪。在之後的戰爭中,回洛倉得失反覆,數易其手,蓋因朝廷不得不爭,無回洛即無東都。

    李密固然有很多失誤,但是沒能一統天下主要還是大形勢對他不利。參加楊玄感之亂失敗後李密就喪失了政治資源和道義優勢,後來雖然在瓦崗東山再起,部下皆為綠林,內部矛盾重重,又得不到世家大族支援,不能用柴孝和之計搶佔關中。轉眼間李淵佔據了北周故地坐擁關中巴蜀山西三大板塊,此時由唐統一幾乎就是定局了。可以說從他成為逃犯開始就沒多少翻盤的機會。

  • 2 # 南柯夢說

    隋朝後期,整個社會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朝廷上層的貴族紛紛對國家進行蠶食。而本應該對其進行治罪的皇帝卻因為自身昏庸無能,無法壓制。最終導致諸侯並起,群雄割據。

    其中楊玄作為一方權臣,與自己的好友李密見到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計劃著進行一場起義活動。可惜,失敗的代價就是主事者楊玄死亡,李密被通緝。面對如此大的挫折,我們的主人公李密沒有放棄,發揮著打不死的小強精神,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及昂揚的心態,因為李密堅信隋朝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捲土重來還未可知了。

    李密就去依靠了當時的第一大勢力瓦崗寨的首領翟讓,並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當上了翟讓的謀士。翟讓在對外的幾次戰爭中都被他最大的對手張須陀按在地上摩擦,被吊著打,導致部隊士氣一蹶不振。而李密的到來猶如暴風雨中的一縷Sunny,結束了瓦崗寨軍隊被人按在地上摩擦的局面。讓翟讓大敗敵軍,斬殺了對手張須陀。之後李密更是屢建奇功,為自己贏得巨大的人望。翟讓和李密都是要做大事的人,翟讓見自己不及李密,就把首領的位置讓出來,就這樣李密成為了瓦崗寨的統領。後來更是透過一系列安民措施,贏得巨大的聲望。

    那為何有能力,有野心,有軍隊,有聲望的李密,最後沒有推翻隋朝,建立新政權?

    一、嫉賢妒能,見不得別人的好

    李密的非常驕傲的,尤其是取得了這麼好的成就之後。所以一旦出現被自己優秀的人,李密的小心眼就會發作。而在這些優秀的人中就不得不提一下魏徵了。魏徵與李世民的事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其實魏徵一開始是跟隨李密的。一樣為他出謀劃策,為其盡心盡力。可惜,李密沒有表現出一個首領應有的樣子,不但一一反駁魏徵的計謀,還當眾對魏徵進行嘲笑。這一點就讓魏徵很沒面子了,計策你可以不用,但為何要當眾嘲笑。所以魏徵一氣之下就去投奔了李淵。慢慢正是李密這嫉妒賢能,剛愎自用的性格,導致其揮下的能臣武將逐漸離他而去。

    二、忘恩負義,不懂感恩

    前面說到,翟讓跟李密都是有遠大志向的人。而翟讓更能做到退位讓賢,讓比自己更有能力的李密坐上自己的位。反觀李密,在當上瓦崗寨首領之後,不但不感恩翟讓對自己的提攜之恩。反而認為翟讓是一個威脅,於是決定想要做掉翟讓,永除後患。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密邀請翟讓商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而李密就趁著翟讓思考的時候,反手就是一刀,殺了翟讓。可見李密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對自己的恩人毫不猶豫的下黑刀,可以說的是忘恩負義了。

    三、沒有開闊的眼界

    李密的直接失敗,是在攻打洛陽的時候給李淵下了一個套,直接導致他的悲慘結局。

    李密與李淵本是同姓,又是反抗勢力之一。而當時他們兩人都看中了洛陽這塊風水寶地,於是李密就拍著李淵的肩膀說,讓哥倆比比賽,看誰先攻下洛陽,更是讓出了長安給李淵,說讓哥哥先來攻打洛陽。可惜,李密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了,認為洛陽是很容易攻下的。卻不知多次攻打都已失敗告終,勢力耗損嚴重,不得已之下投靠了李淵。而當時李淵早已順利的攻下了長安,坐到了長安老大的位置。

    面對李密的投靠,李淵也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他不計前嫌,給了李密職權。卻不知李密狼子野心,準備密謀造反,吞掉李淵的勢力。但終究天不幸李密,紙包不住火,被李淵發現,直接殺了李密以絕後患。

    縱觀李密此人,靠著自己的奸詐狡猾成功上位,卻也因他的奸詐死於非命。氣量過於狹小,既不會用人也不會得人。這也是他沒有成功,沒有創立出屬於自己政權的原因。

  • 3 # 李飛熊

    李密出身高貴,曾祖父、祖父都是國公,父親是上柱國、郡公,所以李密有很好的受教育條件。當年隋煬帝第一次見到李密的時候,都認為他“不尋常”。李密領導的瓦崗軍當時是很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再加上李密文武全才,是有機會取得天下的。但是李密為何最終沒有一統天下?主要有下面3個原因。

    第一,沒趁機攻佔長安,一直在洛陽死磕

    李密的智謀絕對是有的。當初楊玄感造反,李密就建議他西取長安,這樣就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可以從容地收拾各個對手。此時的洛陽城深堅固,不容易攻打。如果攻打洛陽的話,勝負不可知。可惜楊玄感沒有聽取李密的建議,最終落敗。但是到了後來李密當了領導人之後,手下也是建議他先攻佔長安,但李密卻認為自己的手下都是山東人,不會跟隨自己前去攻打長安,所以便一直在洛陽死磕。李密這樣的選擇,既浪費了大好的戰略機遇,也消耗了自己的有生力量。等到李淵佔領長安後,統一天下的天平,已經由李密傾斜到李淵那邊。

    第二,好虛名,消耗了自己大量的實力

    李密是非常喜歡虛名的,別人一捧他,他就高興的不得了。當初李密給李淵書信,讓他一起來討伐隋煬帝。但是李淵卻是鬼機靈,以自己剛剛佔領長安,後方還不穩固為由,直接拒絕了李密的提議。但李淵順手推舟,在言辭上大大恭維了李密一番,而且送了大量的禮物。但是李淵的真實目的,是讓李密抵抗洛陽的攻擊,使洛陽兵鋒不能直搗長安。而李密接到書信的反應是什麼呢?“唐公見推,顧天下無可慮者。”大意就是連李淵都屈服於我,環顧天下沒有可以憂慮的人了。這也凸顯出李密驕傲自大的一面。

    李淵拿一些厚禮和好話,就讓李密像自己的手下的將領一樣,替自己擋住了洛陽王世充的兵鋒,李淵自己得以留撫關中。後來隋煬帝的孫子楊侗稱帝,贈給李密太尉、尚書令的職位,李密接受了。而且為了這個稱號,便替楊侗去討伐宇文化及。李密在此戰中被箭射中,只好採取守勢。從這兩件事中可以看出,李密性格里是好虛名的,別人說上三兩句好話,就把他哄得不知東西南北,這是非常致命的一個缺點。

    第三,內部火併,自我膨脹

    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本來是翟讓和他哥哥翟寬一起建立的。後來李密來投奔,翟讓看到李密能力比自己強,便把領導的位置讓給了李密。但是翟寬卻是不甘心,“皇帝應該是你自己當,怎麼能夠讓給別人呢!”這是對起義的前景非常看好,認為瓦崗軍的首領可以當皇上。這些話傳到李密耳朵裡去後,李密便把翟讓一系的力量給清洗了。在清洗的過程中,徐懋功也差點被李密殺掉。

    殺了翟讓之後,李密更加驕縱。開始不體恤士兵,戰勝之後獲得的財寶,也不再分給軍士,於是人心開始散亂。而且,越往後李密越出昏招,漸漸地勢力已經大不如從前,更不用說爭奪天下,自己的地盤都快守不住了。瓦崗中兵精將勇,像秦瓊、徐懋功、程咬金等,都是出身瓦崗,而這些人最後上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名單。有這些精英,李密而不能用,焉能不敗。

    綜上所述,李密如果做一個謀士的話,無疑是非常合格的。在他輔佐楊玄感和翟讓期間,所獻的計策都非常高明。但是一旦他自己當了人主,脫離了謀士的角色,李密的缺點便暴露出來了。好虛名而處實禍,自己原先的戰略都不能實現。空有一大票猛將謀臣而不能用,這樣的李密,怎麼還能一統天下呢!

  • 4 # 撩劇的阿閒

    隋唐時期有一支隊伍非常的出名,這就是瓦崗寨,當時他們的勢力是非常強大的,無論是兵馬人數,還是帶兵將領都是非常突出的,但是這麼一支強大的隊伍沒過多久竟然就土崩瓦解了,也讓人很意外。

    其實這一切都是和李密分不開的,李密在取得瓦崗寨的領導權之後,當時瓦崗坐擁幾十萬士兵,而且周圍很多的小山寨也都前來投靠,拿下了糧倉,無論是兵力還是糧食都是十分充足的。當時王世充還沒有來到洛陽,一切都還是剛剛開始。

    這時候就有人對李密建議,關中地區,有高山有大河,都是天險,可以幫助我們阻擋敵人的進攻,當時劉邦就是在那個地方建立了大漢朝,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留下人們鎮守糧倉,防止洛陽有人攻擊,然後建議李密帶著隊伍去攻打長安,只要拿下了長安,之後再打回洛陽,我們就可以平定天下,但是如果錯失了這個機會,再想要一統天下就難了。

    李密表示某事說的這些他都知道,但是卻沒辦法實行,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擔心自己的權利被謀奪,李密說瓦崗的人都是餚山以西的人,這些人是不會跟著我們一起去長安的,畢竟中國的老思想就是故土難離,而且本身就是綠林好漢集結在一起的,如果我離開這裡,肯定會有人在瓦崗再自立為王,重新稱霸,所以我帶兵去了長安,這邊反而還會失守。當然還有一方面就是李密對於自己非常的自信,認為自己的軍力強悍,而且個人指揮能力超群,即使不打長安,先打洛陽,也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所以最後李密還是去和洛陽死磕了,這時候,王世充也來到了洛陽,兩方隊伍在洛陽附近打了將近一年的仗,一共打了六十多場,雙方互有勝負,但是,最後誰也沒有機會獲得勝利,而且對於士兵來說也是極大的損耗。

    兩個人在洛陽這裡耗著,李淵卻利用這段時間,開始攻打長安,因為李密牽制了王世充的勢力,李淵打長安就像玩一樣,半年的時間就從起兵到拿下了長安,非常的順利,長安其實本來是李密的,最後因為自己的一個決定錯失了,最後更是因為後方不穩,最後瓦崗竟然徹底失敗了。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李密祖籍遼東,出生在咸陽,是隋朝的官二代,往上數幾輩,不是北朝的封疆大吏就是朝廷的中央要員。所以,李密很小就接受了系統的教育,眼界和見識非常人可比。他從小就養成了豁達的個性,從不吝惜錢財,結交社會賢達才俊。這時,隋朝正是鼎盛,可是李密卻看出了隋煬帝暴政,天下將亂的徵兆。於是,在31歲那年,放著好好的莆國公不做,跟隨楊玄感造反。結果,隋朝家大業大,隋煬帝罷徵遼東,回師一擊,楊玄感兵敗身死,李密潛逃江湖三年,流離失所,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613年,河南人翟讓犯法,為了不被政府捉去,就嘯聚了數百人馬,佔據了瓦崗山,立起了反隋的旗幟。這其實是個土匪性質的武裝,並沒有什麼改天換地的偉大志向,只是隋煬帝一直關注著徵高句麗的戰爭,看著瓦崗軍行事做派也不是能成事的那種,因此瓦崗軍就在隋朝末年的七十二路反王中,不大不小地存在了3年。直到616年,李密上山。

    李密能上山落草,確實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李密這樣的出身和閱歷,如果真要造反,完全找一個公務員野心家,這才符合他們的氣質。翟讓的瓦崗寨是一幫不入流的農民武裝,李密這樣的國公爺怎麼能和他們一樣呢?但是不管怎樣,李密還是上山了。翟讓這樣一群泥腿子,自然非常看重李密了。李密憑藉著他對隋朝政府的瞭解,很快就在瓦崗寨中站穩了腳跟。江湖上很多人一聽說李密在瓦崗落草,紛紛來到瓦崗寨,甘願去做李密手下的一名小卒。這等陣勢,翟讓他們哪裡看到過?

    李密很快就不滿足瓦崗寨的一片小小天地了,此時他已經自立一軍,成為瓦崗第二號人物,他想帶領瓦崗寨的眾兄弟下山,奪取隋朝的興洛倉等戰略要地,然後據關守河,以中原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物資,與天下群雄逐鹿。翟讓被李密的宏偉目標驚住了,他說自己沒什麼志向,就讓李密自己折騰。於是李密從主動歸附他的人中挑選了8000人作為內軍,分成四隊,由四個驃騎將軍帶領,稱為四驃騎,後來我們熟知的程咬金和秦叔寶就是四驃騎中的兩個將軍。

    有了這8000人,李密攻打隋朝洛陽附近的糧倉和戰略要地時得心應手。隋煬帝派來的很多將軍都被李密擊敗,李密又派遣軍隊將隋朝的糧倉打下來,開倉濟貧。於是,很快瓦崗軍的勢力就遍佈了河南,李密的勢力如日中天。翟讓看到李密的能耐太大了,實力太強,覺得這個寨主的位子做的不穩當,就讓給了李密。李密就做了魏國公,封翟讓做了司徒。李密釋出了檄文,歷屬隋煬帝十大罪,明確提出了要推翻隋朝的戰略目標。

    此時,距離李密上山不過2年,李密快速膨脹的軍事實力,缺少足夠的基本盤來支撐。翟讓舊部只是漁民和農民組成的民間武裝,難堪大用,而且其忠誠度一直值得懷疑。翟讓的舊部,經常勸說翟讓把皇帝位搶過來自己做。李密的密探都將這些資訊報告給了李密,因此李密與翟讓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為了快速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隊,李密收下了大量的隋朝官員,並且待遇很優厚,排名都在瓦崗舊部之前。翟讓的舊部心裡很不平衡,認為李密這是在安插自己的勢力,排斥異己。翟讓因此與李密理論,雙方罵戰,大戰一觸即發。

    李密為了統一指揮,決心除掉翟讓,因此就借講和的機會,在酒宴上殺了翟讓,還把翟讓的死黨殺了200多人。本來名將徐茂功也在被殺之列,被眾將求免,被派到河北發展,遠離了政治中心。

    李密獨掌大權後,他沒有趁著天下大亂,關中無主,趁機佔領關中,而是認為河南富庶,進可以窺探天下,退亦可保有中原,不失為曹孟德。

    於是,他派遣大軍進攻洛陽,與王世充大戰三個月,擊敗了王世充。可是洛陽城還沒被攻下來,就傳來了隋煬帝在江都被弒殺,宇文化及帶著十多萬禁衛軍西歸長安的資訊。由於蕭銑已經在荊州稱帝,禁衛軍西歸只能透過河南陸路,要透過李密的地盤。李密不願意讓道,他擔心宇文化及有詐,趁機奪佔中原。於是,李密擺開了架勢,嚴防死堵。

    宇文化及不得透過,只能向李密開戰。李密為了避免王世充從背後襲擊,就接受了被王世充擁立的洛陽皇泰主的招安,成了朝廷正規軍討伐宇文化及。在中原地界上,與宇文化及的禁衛軍打了半年多,終於將宇文化及擊敗。

    宇文化及所帶領的軍隊都是扈從皇帝的禁衛軍,戰鬥力非比尋常,李密這一手,雖然擊敗了宇文化及,可是自身實力也是損失過半。當他來到洛陽,向皇泰主請功時,又被王世充偷襲。李密再次與王世充交戰數月,終於不支,退走關中,降了剛剛佔據關中才四個月的李淵。

    李淵認為李密是個人才,讓他做了光錄卿,還把表妹嫁給了他。如此厚待,李密依然不滿意,不願意屈居人下。李淵一次讓李密去河北招降舊部,後來又反悔,派人讓他回來。李密恐懼不已,認為李淵發覺了,要殺他,因此決定叛唐,再次召集舊部。眾人苦勸未聽,後來被唐軍擊敗身死。

    李密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他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固的根據地。河南之地雖好,可是個四戰之地,曹操當年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河南佔穩當。如果不是袁紹作死,讓曹操能夠據有河北,作為河南的戰略腹地,曹操也成不了王霸之業。李密其實有機會先李淵而據有關中,先立於不敗之地,可是他卻小家子氣,太在意看重已經獲得的河南之地,從而與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在河南斗的你死我活,反而給李淵輕取長安提供了條件。

    李密從616年上山落草,到618年降唐,前後不過2年時間,李密作為一個外來戶,沒有劉邦或者朱元璋那樣的老鄉元從團隊,使得他缺少基本的管理人才,不得不借助於原有的勢力基礎,這使得李密的統治很不穩固,在被王世充擊敗後,李密的整個河南統治區都被王世充奪去了,可見李密統治的脆弱。

    所以,李密若想統一天下,只有兩條路可走,其一西據關中,其二東佔江東,憑藉山川地利之險,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招納賢才,建立幹部隊伍,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劉邦和朱元璋驗證過的路徑,李密搶佔河南的舉動,看似佔了先機,其實是把自己放在了眾矢之的。李密最好的結局不過是曹操,可是曹操有自己家的宗族勢力,被稱為宗親八虎將,李密有啥呢?所以,李密就像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創業者,卻選擇了創業紅海區。即便是他千變萬化,輾轉騰挪,最終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

  • 6 # 愚人之娛

    聲名一時的李密,可謂在隋末出盡了風頭。雖然他為自己造就了一副好名聲,但是終究還是在歷史中留下了敗筆。

    其一、不能解決內部矛盾

    李密的起家是瓦崗寨,這是他用計謀騙來的。李密雖然當上了瓦崗寨的頭頭,但是翟讓手下依舊是有很多不服的。他沒有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或者是沒能力解決。

    到最後他把翟讓殺了後,瓦崗軍內部問題終於無法調和。不得已他只能繼續殺人,但是此時人心已經早非往日了。一則殺了不少人,瓦崗軍的實力受損,二則一隻人心惶惶的軍隊,想要打勝仗,簡直是痴人說夢。

    果然,後來單雄信又背叛了他。

    其二、剛愎自用

    楊玄感曾經建言三策,但是李密偏偏選了最下策,攻打洛陽。如果聽取建議,即使採取中策,奪取長安,他說不定還有一統的可能。要知道此時他可比李淵佔盡先機,但是他放棄了。

    所以人要能聽取別人的意見,那是多了不起!

    其三、腹背受敵

    攻打洛陽本為下策,洛陽城被隋煬帝經營幾十年,豈是朝夕之間就能攻克的。況且有王世充那個大軍閥在,後來的一件事更顯得他不明智了。

    他接受朝廷的封賞去討伐前來的宇文化及,那不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嗎?果然在王世充專權後,騰出手來開始針對他。此時的李密在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後,實力大打折扣,怎經得住王世充的攻擊。

    他本想謝罪自殺,但還是被部下攔住,最後投降了李淵。最後又因為叛唐,身首異處,實在可悲。

    李密終究是書生意氣,他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怪他自己的性格使然。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在攻打洛陽失敗之後,他就知道自己的命運早就註定了。

  • 7 # 棒棰島的棒槌

    作為一個領袖最重要的是有戰略眼光,其次是要懂得延攬人才,換句話說就是智商情商都要線上。

    李密在戰略方面可以說是鼠目寸光,瓦崗軍在奪取洛口倉後,就不想動了,以為守著這個大糧倉天下的人都會望風披靡了,所以李世民稱他是守米賊。

    瓦崗軍奪取洛口倉後,正確戰略是迅速聚集起聞風而來的饑民,西取長安,以關中地區為根本之地,東向與各路豪傑逐鹿中原,進可攻退可守,這是最佳戰略選擇。

    可惜李密並不是有此眼光的人。

    至於延攬人才,李密初期的確收攬不少英雄人物,可惜最後殺了翟讓,傷了徐世績,讓手下的謀臣武將心生疑慮各懷去心。君臣彼此猜忌離心離德,如何能夠爭霸天下?

    最後李密叛逃李唐的時候,只有一個王伯當跟他到死。

    噫吁戲,李密有負王伯當,王伯當不負李密!

  • 8 # 藍風破曉

    李密作為瓦崗軍後期的首領,因為殺了一個人,導致後來的功敗垂成,大好局面就此葬送。

    那麼,李密到底殺了誰?讓瓦崗軍的實力大受損失呢?

    我們從頭聊聊。

    1、李密加入瓦崗寨

    李密生於582年,出身不錯,是個富貴人家,父親是個隋朝官吏,官位還不算太低,這就給李密的成長造就了很大的空間,書,可以隨便讀,什麼四書五經,什麼歷史文化,能可勁地讀。

    這傢伙,確實是個讀書的料,曾經有一句典故“牛角掛書”,說的就是李密。

    不過,李密最喜歡讀的還是兵書,邊讀,邊進行推演,寫寫畫畫。這有點像西漢初期的韓信。

    長期的精讀兵書,造就了李密在軍事上的突出能力。

    一切說明,你的心在哪方面使力,哪方面就會有成長。

    除了熟讀兵書,李密也交了個好朋友,此人名字叫楊玄感。這是一個妥妥的官二代、富二代,而且文武雙全。

    楊玄感的父親就是隋朝著名的人物楊素。

    楊素之死雖然是病逝,但隋煬帝楊廣並沒有努力派人去救治也是原因之一,到最後,楊素不吃藥,然後死抗疾病,最後身死道消。

    對於父親的死,楊玄感對隋朝是有怨恨的。

    公元613年,隋煬帝二次出征高句麗時,楊玄感直接造反了,和他一起造反的還有好朋友李密。

    造反是個技術活,一看技術操作如何,二看運氣如何。顯然,楊玄感操作能力不強,運氣也不怎麼地,於是,很快被人給平了,楊玄感身亡了。

    那麼,李密如何了呢?

    好基友楊玄感兵敗後,李密先是被抓,後來逃了。

    從這開始,李密拉開了新的生活,一種低調到泥土裡的生活,他流浪遠方,到處裝“孫子”,儘量避開官府的人,還改了一個名,叫劉智遠。每天讀讀書,教人學學文化。如果這樣下去,就沒有後來輝煌的李密了。

    公元616年,李密已經34歲了,已過半生,人生前途毫無著落,該去向何處?此時,他可疑的身份遭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準備捉他。

    李密不得不採取行動,提前再次跑路,這一跑跑進了瓦崗寨。

    可是,因為曾經是楊玄感的人,並不被信任,甚至有人建議殺了李密,猶豫中的翟讓,就此放李密入了牢獄。

    這可怎麼辦?

    出現一個英雄,名字叫王伯當,在其幫助下,翟讓放李密出了獄,就此成為瓦崗寨正式的一員。

    2、李密功勞逐漸增大,開始膨脹了

    比起李密,翟讓武功更高,使得一手好槍法。但是,可惜的是,書讀的少了。

    雖然自己書讀的少,但對讀書人出身的李密,翟讓還是很重視。

    恰好,李密讀的不是死書,而是常常研究兵書,於是,就此有了用武之地。

    李密在瓦崗寨啟用後,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如何解決供應問題。

    當時的情況是,瓦崗寨的軍馬越來越多,糧草的供應成了一大問題,怎麼解決呢?

    攻擊滎陽城。

    滎陽,這個城市東臨中原的平原地帶,西臨虎牢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翟讓在李密的建議下,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隋朝滎陽城的各個縣和鎮,進行“募集資源”的工作,說好聽了叫募集,說難聽了就是幹翻一個小政府,取得一些糧食和資源。

    對於瓦崗軍的崛起,隋朝開始完全注意了,並派出了張須陀。

    張須陀是誰?這是隋朝名將,打仗很有一套。

    聽說張須陀來了,翟讓嚇得夠嗆,在他看來,對上張須陀只有失敗的份,遠離才是最佳策略。

    此時,李密提出了不同意見:幹他!張須陀有勇無謀,驕傲且狠毒,不得人心。正面硬抗,然後出奇兵就解決問題了。

    翟讓聽李密說的有理,開始安排人準備大戰。翟讓領了一支部隊,和張須陀開戰,且戰且退,李密的伏兵從背後掩殺過來,張須陀大敗,並被斬首。

    斬殺完張須陀,在李密的建議下,金銀財寶進行了再分配,讓所有參與戰爭計程車兵和將官們有錢掙,這極大刺激了將士們。

    同時,攻克克興洛倉,散糧濟貧,贏得萬千百姓好感。

    後來,瓦崗軍在李密的策劃下,先後攻克了回洛、黎陽倉,圍困住了洛陽。

    在李密的運作下,每到一處都是開倉放糧,這樣的舉動,讓更多百姓認可了瓦崗軍。

    很明顯,李密對瓦崗軍的作用很大。如此情況下,他自己也略有膨脹了。

    隨著瓦崗軍的日益壯大,瓦崗軍有了奪得天下的雄心壯志,李密列出了隋煬帝十三條大罪,瓦崗軍就此把掀翻隋朝當成重要的使命了。

    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翟讓和李密註定無法走遠。

    3、瓦崗軍的分裂

    翟讓是個莽夫,一度想把位子讓給李密。

    但是,這位置豈能說讓就讓的?畢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效忠於翟讓的,這就是翟讓的親信群體,這些人不同意翟讓交權,因為擔心他們利益受損。

    於是,瓦崗軍內部就出現了兩派,一為效忠於翟讓的群體,二為支援李密的人,就此,內部的對立形成了,“窩裡鬥”開始此起彼伏。

    最後,李密痛下殺手,在617年11月,將老領導翟讓送去了閻王殿,一起被送走的還有翟讓的一些親信。

    翟讓的死,對瓦崗軍影響不小,特別是大家的心態出了問題,對前途毫無信心。

    而下了黑手的李密志得意滿,開始了新的征程,他想創造一個奇蹟。不過,奇蹟沒產生,危險在靠近。

    618年4月,隋煬帝被宇文化及弒殺,宇文化及扶持起了傀儡皇帝楊浩。

    618年6月,李密和宇文化及幹上了。

    很可惜,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因為內亂,實力下降不少,對上隋朝名將宇文化及,最後慘勝。

    此時,另一個隋朝(王世充等人扶持起來的另一個傀儡皇帝楊侗)的權臣王世充睜著鷹一樣的眼睛,仔細觀察著,並趁李密疲弱之際,發起了攻擊。

    結果容易預料,李密大敗。秦瓊、程咬金等人紛紛被捉,成了王世充的人。

    此時,李密面臨第三次重大選擇,是歸攏舊部,和王世充死磕到底,還是另澤明主?

    李密的目標很清晰,既然造反不易,那就抱個大腿。

    李密抱的大腿就是長安城的李淵。

    在李密的影響下,很多瓦崗名將,比如程咬金、秦叔寶等人,在後來,大多加入了李淵的團隊。

    不過,可惜的是,李密在619年安排去安撫舊部時,竟然造反了,此時距離投靠唐高祖李淵,僅僅過了一年。

    這次造反很不順,李密被唐朝的一個將軍盛彥師埋伏擊殺,年37歲,可惜了!

    綜合來說,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沒有滅了隋朝,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窩裡鬥”,導致損耗過大,團隊整體實力大受損失。

    於是,對上宇文化及後慘勝,面對王世充的大軍攻擊,慘敗,只得逃命投靠李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五一五天假,十月一隻有三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