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煊媽的育兒時光

    這個問題問得真好!

    其實我們這一代是教育關鍵的一代了!

    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健康的成長,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焦點問題。

    特別是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很多家長就是特別的焦慮。不僅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影響了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

    我總是覺得,我們作為成年人知道了,並不是成績好了,生活就一定幸福。因為當我們從孩子變成成人的時候會發現,並不是成績代表了幸福指數。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我覺得更多的是應該是學會陪伴,學會讓他學到更多的一個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身心健康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見過太多,因為父母的焦慮影響孩子跳樓,自殺這種現象,我想這都不是我們每一位父母想看到的!

    如何和孩子建立好的關係是親子教育的基礎!這是我們父母的必修課!

    我覺得重點是:

    1.關注孩子的感受 認同他 理解他 這樣他才會覺得被尊重!父母才值得被信任!

    2.讚賞他,肯定他。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當中,我們其實是屬於陪伴者,我們就像馬路邊上的鼓掌者。看到孩子每一點的進步,我們需要給她肯定,在孩子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我們給他一些鼓勵,我們告訴他。勇敢向前,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邊,陪你成長。同時你需要一步步的靠自己的能力去成長。!

    3.信任他。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人生要面對。作為父母,我們要有足夠的信任別的孩子。相信他可以用他的能力去創造屬於他的一片天空,還不是照模照樣,按著模子活出我們想要的樣子。

  • 2 # 然然了了

    二十年前的話,我們剛好讀小學,小學的我們那肯定稱得上無憂無慮了,根本不知道學校為何物。那時候除了語文,數學,音樂,美術,勞動課沒別的課程,興趣班就更不知是何物了。天天自己早飯後出門,帶午餐學校吃,下午放學自己走路回家,回到家放了書包就去玩或則拔草,砍柴,做家務……

    想想以前真是快樂無比,跟現在小孩相比,我們幸福許多,現在的孩子累主要是社會體制導致的。

    1*國家教育體制

    2*家庭壓力體制

    3*外界因素體制

  • 3 # 歡樂成長錄

    反思教育,不知道別人的感想如何,我是體驗很深的。

    作為80後,咱們是改革開放的第一代,生活在物質精神文明都比較發達的國度裡,跟我們的爸媽相比的確是幸福的太多。但我們的父母卻是在物質貧乏,教育缺失下成長到一代,這就是背景,不同的背景造成了兩代人多巨大差距,也造成了咱們這代人的一些小悲劇。

    1.父母的專制和我們提倡的民主。我媽有一句口頭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在家裡,父母就是絕對的權威,容不得子女半點挑戰。而現在看看我們的孩子,就連剛滿三歲的老二都要跟你討價還價一番。

    2.我們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與孩子們首先是他們自己才是我們的孩子的對比。以前我們要聽父母的一切安排,穿衣服的顏色是我媽決定的,考大學的專業是我媽定的。而現在我允許孩子有自己多思想和與我不同的愛好,我尊重他,將生活的選擇權交給了他,但同時告知他要承擔多後果。

    3.我們沒有隱私與我們絕對尊重孩子的隱私。小時候,對我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媽偷偷看了同學給我寫的信又悄悄放到裡面的事情,還有看我日記那絕對是家常便飯,搞得我經常到處藏日記,即使這樣我媽還覺得理所當然。而現今,我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敲門不得進,日記不告知我們不能看,雖然我有各種方法可以瞭解我兒子的隱私,但我都沒有做過,因為我從小時候的迫害中學會了尊重。

    4.我們早戀如地下黨一般與現今小學多孩子可以很輕鬆的和我談他的女神。高中早戀真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那個時候只要男同學在一起的活動,父母就如臨大敵,而現今我們的孩子可以很輕鬆的和我談談他的女神,因為我知道要好好的去呵護我兒子成長過程中的珍貴的友誼,孩子們的喜歡與成人多不一樣,很純潔。

    5.父母對我們的老師說老師,孩子不聽話,你只管打和罵與我們現在對孩子的老師說,老師孩子做的不對您可以批評孩子的行為,但千萬不要否定孩子,讓孩子沒了自信。

    6.父母給我們吃什麼就吃什麼,而現在我的老二才三歲就會安排我們要到哪裡吃飯。

    還有很多,當然這些最大的變化在於我們不再私有化自己的孩子,而是還自由給孩子,首先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再才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也明白了人在社會中有許多的角色,而孩子作為孩子只是他社會屬性的一種而已。

  • 4 # 二姐育兒育己

    我是80後,來到這個世界30多年了,有了兩個女兒。

    當媽媽後,覺得自己最缺的是“愛的能力”。

    愛孩子需要包容和理解孩子,但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常常容易情緒化,沒辦法做到完全的包容和理解。

    尤其是孩子犯錯的時候,真的很難做到包容,哭鬧的時候也是,更難心平氣和地去哄。

    雖然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也知道碰到哪些事該怎麼做,但真實施起來,還是會被習慣的行為模式主宰。

    當然,我身上這些表現根源在於小時候沒得到過充足的愛,我對待孩子的行為是無意識中複製父母的行為。

    說這個不是要去譴責父母,他們的行為也是複製上一代,這些也算是家族的業力吧,常常見到,一個家族的人的行為模式很相似,這個也是原因之一。

    出於這個目的,在育兒這條路上,我把重心放在先養育自己,培養自己愛的能力。

    有了愛的能力,很多所謂的育兒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甚至對養育孩子這件事,會有一個根本的改變。

    會發現,其實孩子根本不需要我們成人去“教”,他們完全是受自己內在的力量指引在成長的,我們這些父母能給他們的,無非也就是愛和支援了。

    必須說明下,支援的原則是以孩子成長為導向的,不是自己想當然的“為了孩子好”,更不要讓自己的幫助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ps:

    以上是我個人想法,現在踐行的是蒙特梭利的育兒理念,“觀察孩子,科學育兒”。

  • 5 # 潤物無聲者也

    這是一個有著十分嚴重的傾向性的問題。二十年前出生的小皇帝、小公主們如今多數成了爸爸媽媽,可是這批孩子由於特殊的家庭結構導致有些獨有的毛病。孤僻、自私,不喜歡分享。凡事從自我角度出發,以我為中心。好吃懶做,等待老人為他服務。愛錢確懶幹苦練本領、苦打基礎,總想走徢徑、找竅門,肯老都有很深的功夫。加之社會上由於生活成本的增加,產生生兒不如生女的說法,小公主的母親們更是有意強化了女兒對男人及男人家把控能力的培養,受服務意識的培養,導致民族歷史上婆媳難處的老問題在當今顯得更突出。這一代人的教育既是家庭教育的失敗也是整個社會教育的失敗。他(她)當上父母后,雖然由幹他們文化受教育程度較高,在孩子智力開發教育上比我們那時普通要強,但是由於他(她)們自身的原因,在孩子的"三觀"教育上恐怕堪憂。這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不可無視。中央抓家風建設是個好主意,但也不能只停留在宣傳層面,要使家風即“三觀"的正確性在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聊要有充分的體現,要讓過去教姑娘如何做學壞的媽媽立即改變錯誤,教兒女學好,如何學會生活,學會生活技能,相夫教子,善待公婆等老人。這樣孩子才能一代傳一代地傳遞美德,孩子才能一代比一代更加出色,社會才能不斷進步,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才能真正實現。

  • 6 # 杭州梵歌文化

    “天王嫂”昆凌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明確表示,家庭中伴侶是第一位,孩子排在伴侶之後。因為只有先處理好伴侶關係,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很多人無法理解,因為在華人傳統思想觀念中,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一旦有了孩子,家庭所有人都會圍繞這個孩子轉。

    《家為何會傷人》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相反,這個家庭就會產生兩個問題:

    一、糟糕的婆媳關係;

    二、嚴重的戀子情節。

    我們做什麼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父母應盡的義務,這是做父母的使命。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世間事物都有自己的執行法則,只可順應時勢否則帶來的畢竟是苦果。

    如果因為過於溺愛重視孩子,就會導致伴侶在自己內心的分量降低,慢慢忽視伴侶需要愛的需求。夫妻感情出現問題,孩子的成長和幸福也就成了難題。

    三對夫妻在教堂祈禱,希望上帝賜予他們一個孩子。

    上帝聽到祈求後,將三個天使變成嬰兒,分別送到這三對夫妻的家中。

    二十年後。

    第一對夫妻怒斥上帝,“為什麼要給我們一個憤怒殘暴的孩子?

    第二對夫妻質問上帝,“為什麼要給我們一個自私卑劣的孩子?

    第三對夫妻感恩上帝,“感謝您賜給我們一個善良活潑的孩子!

    上帝告訴三對夫妻,你們先審視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是什麼樣子?

    第一對夫妻看到憤怒殘暴的自己,第二對夫妻看到自私卑劣的自己,第三對夫妻看到善良開朗的自己。

    上帝說,你的孩子就是你內心的投射,你播種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實。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以身作則。

    讓孩子看到恩愛純良的父母,漸漸耳濡目染也會變成一個純良的人。

    與其買價格昂貴,容易閒置的玩具,父母不如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玩伴和導師。在陪伴和玩樂中教育孩子,與孩子一同成長。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禮物——就是送給孩子一個更加美好富足的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詩詞鑑賞之登鸛雀樓,其解讀及寫作背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