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家一江湖

    想了解這個問題,必須先知道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敏感期。

    孩子0~2歲的時候,是手部發展敏感期,他開始慢慢意識到,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想拿,比如,孩子剛出生沒有多久,他就喜歡抓握東西,孩子還動不動抓大人的頭髮,讓媽媽們苦不堪言。

    等稍微大點,比如半歲或者一歲以後,孩子活動相對更加自由,他就看到什麼東西都想玩一玩,甚至破壞一下。

    比如,你給他一個玩具,他轉身就給你扔地上,然後讓你撿起來遞給他,他再扔。

    或者你一個他個東西,他就 開始撕扯,破壞。

    這個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是在搞破壞,而是在練習。

    因為他發現,他可以透過手,把東西扔出去,或者透過手改變東西的形狀,比如把東西捏變形,把玩具一分為二。

    再大一點的時候,他就會想做更精細的手部動作,比如他喜歡把細小的東西丟在地上,然後一顆一顆再撿起來,撿不起來就會哭。

    這個時候,大人要做的,就是凡事讓寶寶去做,讓他反覆扔玩具、破壞玩具,讓他自己吃飯,和他一起扔皮球、扔沙包。

    兩歲左右,讓他自己吃飯,即使把身上搞髒也沒有關係。

    總之,一切需要動手的事情,只要孩子願意,就讓他去做。

    如果父母阻止孩子去破壞,導致孩子手部敏感期沒有正常度過,那麼這個敏感期時間就會延後,比如,有些寶寶已經五歲了,懂事了,但是他仍然愛破壞東西。

    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幫爸爸順利度過敏感期,那麼2歲以後,孩子就慢慢不再熱衷於破壞東西了。

  • 2 # 彩虹糖果王國

    無論您孩子的行為是什麼原因,她都需要承擔責任。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的牆上留下了一個洞並修理它需要100元,你將如何獲得這筆錢?你可以為他提供機會,透過家務活在家裡“解決”。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有破壞東西的行為?

    他們無法應對他們的挫敗感和極端的情感,破壞物品是各種各樣的釋放。如果只是一段時間,它會讓他們感覺更好。

    但是,這是一種可怕的應對方式。當您的孩子長大成人時,這將導致可怕的後果。它需要非常認真對待。

    低挫折容忍度

    眾所周知,兒童對挫折的耐受性較低。他們希望事情順其自然。當某些事情發生意外,令人失望或需要使用應對技巧時,許多孩子很難有效地處理這種情況。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技能來應對他們所經歷的壓力。身體釋放能量有助於他們暫時緩解他們的痛苦 - 即使這對他們周圍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不愉快的。

    恐嚇

    有時破壞性行為有不同的目的:恐嚇。孩子可以透過破壞東西,在牆上打洞,以暴力行為來學習,他會有效地嚇唬父母做他想做的事。

    我可以對孩子的破壞東西行為做些什麼?

    確保你的孩子知道規則

    告訴你的孩子,破壞財產是不可接受的,明確您的期望以及如果您的孩子破壞您的財產會產生什麼後果。要非常清楚,挫折並不是破壞財產的藉口。

    建議替代品

    在平靜的時刻與您的孩子談論她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她感到沮喪和沮喪時打破事情。如果她需要釋放一些身體能量,她可以參與哪些非破壞性活動?她怎樣才能學到一些更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她的情緒?

    您的孩子還可以使用日記,音樂,繪畫,粘土或他們可能感興趣的任何其他非破壞性活動來釋放感情。

    讓你的孩子負責

    無論您孩子的行為是什麼原因,她都需要承擔責任。如果你的青少年在你的牆上留下了一個洞並修理它需要100元,你將如何獲得這筆錢?你可以為他提供機會,透過家務活在家裡“解決”。

    保持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損害他們的物品時,父母常常感到無法忍受 - 甚至憤怒。

    聯絡醫生

    如果您懷疑您的孩子患有對立違抗性疾病(ODD)或行為障礙,建議聯絡您孩子的醫生

  • 3 # 智慧奶奶

    為什麼小朋友喜歡把破壞當樂趣呢?

    1、“搞破壞”是孩子天性使然

    孩子天生好動、好奇,尤其是孩子在“搞破壞”的時候,孩子的眼手腦都在參與其中,對孩子來說“搞破壞”是自我表現的最佳。孩子小時候不會走路,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是透過手腳的舞動和哭笑來表達,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孩子的本領也在一天天增長。孩子從呱呱墜地到會坐、會爬、會走,孩子會欣喜的發現長大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為隨著長大本領也在不斷增長,孩子獲得成功喜悅的頻率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孩子一旦會走了以後,活動範圍逐漸增大,他們看到的事物也會越來越多。由於孩子天生好奇,看到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透過與事物的接觸孩子便對事物有進一步的感知,從感知中孩子會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這樣便更加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進一步去探索。一般來說孩子“搞破壞”時從來不考慮後果,孩子就是感到有趣好玩。

    2、“搞破壞”可以引起大人的關注

    孩子天生怕寂寞、孤獨,所以總喜歡有大人來陪伴。而有的大人由於太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很短暫,有的甚至壓根就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希望有大人的陪伴,就想方設法引起大人想引起大人在注意,於是就透過“搞破壞”來達到目的。

    寶寶“搞破壞”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階段。一般情況下,孩子從兩歲半以後就表現出“搞破壞”的特性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七八歲達到高峰。就像人們常說“七歲八歲狗都嫌。”這句話說的就是寶寶探索、自我和逆反的第一高峰期。

    3、孩子搞“破壞”千萬別動怒

    大家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淘的階段,往往大人們認為孩子“搞破壞”是件頭疼的事情,恰恰相反這正是大人值得欣喜的。因為“搞破壞”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孩子會“搞破壞”說明孩子在健康成長。孩子天生好奇,無論看到什麼都想摸一摸、試一試,在試一試的過程中,亂是在所難免的。當然孩子“搞破壞”有時是情緒的一種發洩,有時是逆反的一種表現,有時也是想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種方式。只有弄清楚了這些,才能對症下藥正確對待。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媽媽看到整潔的家裡被寶寶弄得一團糟,第一反應就是生氣、動怒,有的甚至會對孩子打罵。其實你生氣也沒有用,你打也好罵也罷,打過罵過孩子依然會把東西弄得亂糟糟;你氣過打過,亂糟糟的場面還得自己去收拾。奉勸各位當你看見孩子“搞破壞”的時候,家長千萬別動怒。與其為孩子“搞破壞”的事情動怒破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又影響了親子之間的感情,何不想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呢!

    一天中午,我做好飯喊大寶寶和爺爺下樓吃飯。正在玩吹泡泡的大寶寶聽到了喊聲第一個跑下了樓,來到廚房大寶寶二話不說,把整體廚房裡所有的櫥櫃門以及電冰箱全部開啟,我看到後勸阻也無濟於事。飯菜擺上桌,大寶寶只吃了兩口就離開了。大寶寶離開飯桌後也沒有閒著,先是把米桶蓋子揭掉,接著把凳子推倒,再接著便把大板凳也推倒。在小傢伙發洩的時候,爺爺剛訓斥我急忙使個眼色,爺爺端起碗去了客廳。無論小傢伙怎麼折騰,我都視若罔聞只是慢悠悠地自己吃飯。見我不理他,小傢伙便停了下來。大寶寶看了看我我依然不理睬,小傢伙便說:“奶奶,我也想吃飯。”我依然只顧自己吃飯沒有理睬。大寶寶這次又提高聲音道:“奶奶,我要吃飯,你聽見了沒有?”“哦,想吃飯呀!想吃飯可以,但是你必須把剛才弄得亂七八糟的東西全部收拾好才行,否則別提吃飯的事。”大寶寶也知道我歷來是說一步二的,此時他故意拉著我的胳膊撒嬌道:“奶奶,奶奶,吃過飯才收拾行嗎?求你啦!”大寶寶一邊問,一邊盯著我的臉看。“不行!必須收拾好才能吃。”見我沒有商量的餘地,大寶寶只好乖乖地去收拾。小的東西還好收拾,收拾摺疊椅時小傢伙作了難,一連幾次沒有弄好便向我求助。我說:“今天奶奶是不會幫你的,因為這都是你故意弄的,你弄亂的必須自己收拾。”聽了我的話大寶寶只好再次努力。見小傢伙一直弄不好,我說:“奶奶雖然不會幫你收拾,但是奶奶可以協助你。”“怎麼協助?”大寶寶問。我說:“我提示你操作。”大寶寶一聽連忙點頭答應。

    接下來,大寶寶按照我的提示,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才把摺疊椅和大板凳恢復原位。當把所有的東西都恢復原位後,再看大寶寶頭上都冒出了汗。這時我趕緊叫大寶寶去洗洗手準備吃飯。大寶寶長長地嘆氣道:“我都累死了。”我趁機笑道:“原來收拾東西還累人呀?”“太累人了,奶奶你看我頭上都出汗了。”我問:“你收拾你累,如果奶奶收拾奶奶累不累呢?”大寶寶一聽不好意思地伸了伸舌頭,我接著說:“記住,以後你無論把家裡弄多亂奶奶都不會訓你,但是你自己必須整理好,絕不可能有人會幫你!”大寶寶聽了連連點頭,點頭的同時似乎悟出了什麼,便指著摺疊椅和大板凳對我說:“奶奶,我以後再也不推倒它們了。”

    總之,孩子“搞破壞”的形式各種各樣,有的撕書、有的在牆壁上或床單上亂寫亂畫,有點把衣服鞋子到處扔……無論孩子做了什麼,家長一定要記住:孩子“搞破壞”千萬別動怒!孩子折騰的現場,最好讓孩子自己去收拾,讓孩子嚐到承擔後果的滋味是件好事!

  • 4 # 遇見梔子

    有兩個問題。如果孩子把一件積木拼得很好,如果他不告訴你,你是不是不知道?也不會去關注孩子。

    如果孩子在家裡把一塊玻璃打碎了,即使他不告訴你,你也會很快知道。然後再去詢問他,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孩子很快得到了關注。

    孩子喜歡搞破壞,一是因為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注,想引起父母或其他人的關注。

    二是孩子覺得在成人面前沒有權利,什麼事情都是聽父母的,想為自己爭取權利。

    三是孩子要報復成人。因為在他的世界裡,都是成人說了算,他想看到父母或者其他成人氣急敗壞的樣子。

    這樣做,他心裡得到了滿足,所以他覺得特別開心。

    怎麼樣可以避免孩子搞破壞呢?

    一是父母多陪孩子,孩子做了一件事情後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及鼓勵。

    二是父母要民主,有些事情也聽聽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家裡的事情,也可以讓他們出出主意。

    三是不要做控制型父母,要多理解尊重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教現在傳入了哪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