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世界奇談鑑

    1 《傅雷家書》主要講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2《傅雷家書》曾榮獲“(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 3 傅雷:1908.03.30 - 1966.09.03,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 4《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傅聰)的. 5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於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世,悲壯的走完了一生。 6《傅雷家書》的評價:(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7 傅雷畢生翻譯各類作品(30)餘部,如(《約翰·克利斯多夫》)、(《高老頭》)、《藝術哲學》等。 8《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七千多字。 9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具體是指(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10 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哎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 11,《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12,本書分為:( )( )( )( )( )( )( )等多篇隨筆. 《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 13,(《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首次發表於1620年。 14,從 《培根隨筆》的 “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熱愛哲學 15,從《培根隨筆集》“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 16,從《培根隨筆》“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富有生活情趣 17,從《培根隨筆》“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自強不息 18,從《培根隨筆》“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 )的培根。 工於心計、老於世故 19,培根隨筆 內容簡介: 本書亦以大地萬物為主角,呈現人們百態。透過精煉的語言、緊湊的情節、貼切的比喻將深刻的哲理寓於淺顯的故事之中,使人獲取借鑑,受到啟迪。 20, 《培根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21,《培根隨筆》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22,《培根隨筆》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 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23,培根的主要建樹在哲學方面。他自稱“以天下全部學問為己任”,企圖“將全部科學、技術和人類的一切知識全面重建”,併為此計劃寫一套大書,總名(《偉大的復興》),雖然只完成1、2兩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響。 24,《培根隨筆》體裁以及型別:哲學散文隨筆集。(也可以稱為“論文集”) 25,《培根隨筆》主要內容:涉及(中學)、(倫理)、(處世之道)等,其中多數與個人省會密切相關,比較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哲學)”。 26,《培根隨筆》中《談美》:這是一篇(論美)的文章,作者主要闡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筆墨不多,但卻十分精彩,說理透徹,且語言優美。他在培根的隨筆中頗有代表性,集中體現了培根善於用詩話的語言闡述精闢的哲理的特點。 27,《培根隨筆》中《論拖延》:這是培根談論(“時機”於“拖延”)的哲學小論文。作者用舉例子、作比喻的論證方法,告訴我們要善於當機立斷、迅速行動,不要拖延時間而延誤機會。文章論述層次清晰,表達手法多樣,語言簡潔有力、形象生動,體現了培根論說文的又一特點。 28,《培根隨筆》中《談讀書》:這是培根談論(讀書的作用)的一篇議論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確指出:“讀書足以悅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並指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29,《培根隨筆》共有(58)篇. 30,主要藝術特點以及成就: 1)、這些散文關注現實,其中議論官場生涯的篇章和探討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於他深入的觀察和親身的體驗。他力圖以不帶先入之見的“客觀”態度來審視和考察各種現象和行為,很少從傳統的宗教道德觀念出發簡單化地評判是非。 2)、從培根的散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舊的社會結構和思想體系日趨瓦解之際,致力於探討並樹立新的信念、規範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關於知識、人生的至理名言,對我們有多方面的啟發。如“知識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結構嚴謹,論證合理,語言形象生動;常常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論說通俗易懂。對我們寫作議論文有一定的啟發。31,傅雷,中國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從30年代起致力於(法國文學 )的翻譯介紹工作,主要翻譯的作品有( 《貝多芬傳》 )( 《托爾斯泰傳》 )( 《高老頭》 )( 《幻滅》 )( 《老實人》 )32,《傅雷家書》是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傅聰 )(傅敏 )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1954 )年至(1966 )年六月。33.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準則,(學問 )第一(藝術)第一(真理 )第一。 34,傅雷素來主張教育的原則,即父母應該給孩子的人生信條是:先為 人 ,次為 藝術家,再為 音樂家,終為 鋼琴家。35,作為父母,傅雷夫婦不只重視對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傳統文化修養方面的教育,同樣時刻關注著他們的起居、飲食、冷暖、開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枝末節。36,傑維茨基 教授是傅聰留學波蘭時的鋼琴老師,是著名的學者,鋼琴教育家。為了感謝他對傅聰的教導和幫助,傅雷曾託斯曼齊安卡小姐帶上一幅現代畫家舊作表示感激。37,傅敏特別指出,《傅雷家書 》新收入的傅雷最後一封家書也彌足珍貴。據他推斷,這封傅雷給兒媳彌拉的英文信寫於1966年8月12日。但後來傅聰沒有找到這封信。傅敏說,傅聰對父親在這封信中流露出來的“悲涼之情印象很深”。在這封信寫完三星期後,即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婦飲恨自盡。 6.在"重編本"新增加的1966年8月12日致傅聰的信中,傅雷寫道:"有關凌霄的點點滴滴都叫我們興奮不已,尤其是媽媽,她自從七月初就不停地數日子:‘一個月後凌霄就過生日了’,‘三星期後凌霄就過生日了’,昨晚她就說‘現在只剩下三天了’,那語氣,簡直像小寶寶就跟她在身邊似的。你們眼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成長,真是賞心樂事!想象我們的孫兒在你們的客廳及廚房裡望著我們的照片,從而認識了遠方的爺爺奶奶,這情景,又是多麼叫人感動!儘管如此,對於能否有一天親眼看見他、擁抱他,把他摟在懷裡,我一點不抱希望……媽媽相信有這種可能,我可不信。" "對於一個在舊社會中生活逾四十年,滿腦子‘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反動思潮’的人來說,他(毛)的‘自我改造’自然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我們正在竭盡所能、出盡全力去滿足當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加諸身上的種種要求……" 這是"重編本"中的最後一封信,也是傅雷寫給傅聰的最後一封信,寫信時離他們夫婦倆走上不歸路,不過三週左右的時間。字裡行間,既有對兒孫的思念,更有因了今生今世不可能見到孫兒而產生的淒涼,以及對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無奈與悲憤,讀來令人辛酸不已。數年前,蠻聲國際的鋼琴家傅聰曾應邀回國演奏,在臺灣轟動一時,可是,也許你並不知道,傅雷和傅聰正是父子。而《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寫給兩子傅聰、傅敏家信的摘編,由於給傅敏的信件,在文革浩劫後,幾已蕩然無存,故此書中主要收編的都是給傅聰的函件,時間約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共編收了一百多封信件。“車一開動,大家都變成了淚人兒,呆呆的直立在月臺上……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人都止不住流淚。……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少年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裡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今天一天好像大病之後,一點勁都沒有。媽媽隨時隨地都想哭——”1954年1月18日晚,傅雷在給赴京準備留學 波蘭(哪個國家)的兒子傅聰的第 一 封家書中這樣寫道。38、法國作家雨果(答案:羅曼.羅蘭)的大作《約翰克利斯朵夫》,那洋洋灑灑的數十萬字譯本,正是出自傅雷先生之手。傅雷先生畢生孜孜不倦,譯介許多歐西名者,其中以莫泊桑(答案:巴爾扎克)及雨果(答案:羅曼.羅蘭)的作品,用力最深,譯品自成一格,倍受肯定,是影響譯壇深遠的名家。39,《傅雷家書》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書。根據傅雷的說法,輯錄的書信有四個方面的作用,其中的一點是。      (可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40,《傅雷家書》一書,大部分書信都是中國著名的 家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 (人名)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兒子果然不負父望,成為了世界一流的 大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鎂對玉米生長的影響是什麼?如何科學補充鎂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