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給個機會我想做好人
-
2 # 書俠劍客
首先來看宋理宗其人,其名趙昀,初名趙與莒(後改名趙貴誠),他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十世孫,至趙與莒父親趙希瓐這一代已與皇室血緣十分疏遠。趙希瓐在世時並沒有任何封爵,只當過山陰縣當地的小官,生活與平民無異。
趙擴因八名親生子皆幼年夭,命宰相史彌遠找尋品行端正的宗室繼承沂王王位,而史彌遠將此任務交了其幕僚余天錫。余天錫途經紹興遇著大雨,在全保長家中避雨,於是認識了趙與莒兄弟。余天錫知他們為趙氏宗族,也覺得兄弟二人行為得體,認為是合適人選繼承沂王,故向史彌遠推薦。史彌遠接兩兄弟往臨安親自考量,也認為兄長趙與莒為繼承沂王的合適人選,故於嘉定十四年(1221年)將趙與莒選入宮內,改名趙貴誠,繼承沂王王位。
嘉定十七年(1224年),趙擴駕崩,史彌遠聯同楊皇后假傳寧宗遺詔,廢太子趙竑為濟王,立趙貴誠為新帝,改名趙昀,是為宋理宗。
由此可見,宋理宗的皇位可以說是白撿的,對於一個貧窮之人一朝得志,必定是喜悅之極,盡緬於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當然也和史彌遠的當權有關,另一方面,史彌遠想專權,那麼他執意選擇的皇帝肯定是要方便自己控制,由此可見宋理宗絕不是中興皇帝的材料。
對於宋理宗執政評價主要還是要看在史彌遠死後他親政的決策。他在政事上主要有兩點:聯蒙滅金和端平入洛。前者雖然有一定收穫,但唇亡齒寒,所以這個戰略必定是短視之策,也加速了蒙古南下的步伐。後者又是軍事決策失誤,導致大敗。可見宋理宗為政並不英明。
在他晚年又導致了閻妃亂政,更加使南宋內部混亂。
綜合來看,宋理宗絕不是明君,說他是大昏君似乎又過重,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一定是一個庸君,如果說他之前的南宋尚有一絲中興希望,那麼在他之後的南宋就成為了苟延殘喘的弱貓了。
-
3 # 李老師歷史課
北宋歷史上有個著名的故事叫“狸貓換太子”,但是其實您知道嗎?南宋歷史上也有過一次類似“狸貓換太子”的鬧劇,可以說南宋歷史上這次掉包太子過程更加的驚險,刺激,離奇!
被掉包的太子叫趙竑,他是宋寧宗的太子,之所以他被掉包全都是因為他得罪了一個人—史彌遠!
估計不熟悉南宋歷史的朋友對這個人不太熟悉,其實史彌遠在南宋歷史上是個比大奸賊秦檜還要厲害的權臣,秦檜也只不過做了十七年宰相,而這是史彌遠前後在寧、理兩朝獨相達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說史彌遠對南宋後期皇權一蹶不振、權臣遞相專政的局面起到了非常直接的惡劣影響。這樣一個人,你想得罪了他還能有好下場?
其實趙竑本人倒是個很合適的儲君人選,但是事情壞就壞在他那張毫無遮攔的嘴上!他對史彌遠專權十分不滿,而且經常表現得很明顯,史彌遠也非常討厭這位當朝太子,而且也很恐懼,這畢竟是未來的天子,將來登基稱帝自己肯定死路一條啊!於是老奸巨猾的史彌遠想了一個毒招,直接拉走了太子趙竑最重要的支持者,怎麼一回事兒呢?
趙竑的妻子是太皇太后吳氏的侄孫女,而且這門婚事是趙竑的嫡母楊皇后(趙竑不是她親生的)的意思,楊皇后非常喜歡這個兒媳婦。於是史彌遠就在這上面做起了文章,史彌遠知道趙竑喜歡彈琴,特意送上一名擅長琴藝而且又精通某些方面的美人作眼線,年輕的趙竑經過這位美人日夜伺候十分受用,對這位美人十分寵愛,於是便冷落了吳氏,吳氏氣的到婆婆楊皇后那裡哭訴。心思縝密的楊皇后特賜水晶雙蓮花,命太子為夫人戴上,以為調解。但數日後兩人再起口角,太子趙竑一怒打碎了那對雙蓮花,吳氏又去哭訴,楊皇后非常生氣!於是乎,就這麼一來二去的情況下,夫妻成仇導致母子反目,在敬天法祖的古代,皇帝死後,皇后晉級成為太后,太后話語權的分量可不是蓋的!果不其然,太子趙竑最終就在這兒栽了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駕崩當天,史彌遠和親信鄭清之把專司草詔之職的翰林學士隔在宮外,另召直學士院程珌入宮,許諾事成以後引為執政,與鄭清之連草矯詔二十五道,他們決定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廢太子趙竑,另立新君!新皇帝的人選,史彌遠老早的就選好了,而且是蓄謀已久,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宋寧宗的弟弟沂王嗣子趙昀!
其中兩道矯詔是最重要的。其一,改立趙昀為皇子;其二,改封太子趙竑為濟陽郡王,出判寧國府立刻出京。
夜漏未盡,寧宗駕崩。
史彌遠一方面立即派人宣召趙昀進宮,一方面找到楊皇后的侄子楊谷、楊石,渲染了趙竑對楊皇后干政的反感,讓他們去說服楊皇后同意廢太子趙竑而立皇侄趙昀。這個時候楊皇后雖對趙竑很厭惡,但對廢立之事仍有顧忌。於是被史彌遠收買了的楊氏兄弟七次往來於史彌遠與楊皇后之間,最後哭訴道:“如不同意,必生禍變,楊氏一門恐無遺類!”楊皇后知道史彌遠的手段,這才不得不向廢立陰謀屈服,引見了史彌遠與趙昀。這真是無巧不成書,想當年開禧誅韓時,史彌遠不過是楊皇后借重的搭檔,而這次嘉定廢立中,楊皇后反成為史彌遠利用的配角。一切安排停當,這才宣趙竑入宮!
於是金鑾寶殿之上,文武百官皇親國戚聽到了讓他們猶如晴天霹靂的遺詔:“皇子趙昀即皇帝位,尊皇后(楊皇后)為皇太后,垂簾同聽政。”作為太子的趙竑當場就懵了,他死活都不相信這發生的一切都是真的,堅決不肯跪拜新皇帝,結果殿帥夏震直接上去按下了他的頭,讓他向新的大宋官家行跪拜之禮。緊接著,史彌遠以楊皇后名義,宣佈詔書:趙竑進封濟陽郡王,出判寧國府,立刻出京。
幾天後,濟陽郡王趙竑改封濟王,賜第湖州,被監管了起來。這位繼位的皇侄趙昀即是後來的宋理宗,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年的宋理宗是南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大宋官家!
濟王趙竑的故事並沒有結束,被監禁後趙竑心灰意冷,終日悶悶不樂。本來,這樣下去當個太平王爺也不錯,可惜兩個好心的太學生害了他!宋理宗寶慶元年,湖州人潘壬與他的弟弟潘丙糾集了百十人準備復立趙竑,這也說明了時人對史彌遠擅行廢立的不滿,有道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些人才百十人就敢號稱二十萬精兵,準備討伐史彌遠!結果很快就被官兵平定了,史彌遠本來就對趙竑很忌憚,於是藉機派人再次矯詔逼死了趙竑!
在處理濟王問題上,宋理宗本不想殺了趙竑,但是又不得不與史彌遠沆瀣一氣,因為否定了史彌遠,也就動搖了自己繼統的合法性,理宗與史彌遠既已結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所以終理宗之世沒有為濟王平反昭雪。直到宋度宗即位之後,才恢復了詔令追復趙竑的官爵,贈太師、尚書令,依舊贈節度使,升封為鎮王,諡號為昭肅。
回覆列表
在宋朝十八位皇帝中,宋理宗趙昀出身最為卑賤,血統也最不純正,然而他卻統治了四十年。有人說他北伐滅金的壯舉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君主,也有人說他的荒淫斷送了宋朝的江山;有人說他是南宋一百五十多年裡最關鍵的君主,也有人說他是庸才。在世人眼中他的形象相差非常大,也因此宋理宗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一個永恆的話題。趙昀是宋寧宗的遠房堂侄,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十世孫。趙昀的父親趙希瓐與皇室血緣十分疏遠,趙希瓐沒有任何封爵只當過九品的小官,其生活與平民無異,因此趙昀出身在一個沒落的皇族家庭。然而就是這個出身低微的趙昀在宋寧宗無嗣、沂王無後以及非常複雜的宮廷鬥爭的環境下於1222年入宮繼承了沂王王位。1224年宋寧宗去世,在史彌遠的一手操縱下趙昀成為了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從此開始了四十年的執政生涯。宋理宗在位的四十年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史彌遠擅權時期(1224年——1233年),這個時期的宋理宗少有作為;第二個時期是宋理宗改革時期(1233年——1253年),這個時期的宋理宗已經親政並進行“更化”;第三個時期是宋理宗怠政時期(1253年——1264年),這個時期的宋理宗貪圖享樂、荒廢政事。
由於成長在民間,相比起其他貴族趙昀有不少的閱歷,加上比較聰穎含蓄,在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後,趙昀對皇室生活和宮廷鬥爭有了更深的瞭解,於是精明的趙昀在面對權臣史彌遠時,為了保全自己就採取了韜光養晦的沉默態度,直到史彌遠去世後宋理宗才得以親政。親政後的宋理宗改元為端平,為了解決南宋朝政腐敗、經濟瀕於崩潰和蒙古崛起的內憂外患,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政治上罷黜了梁成大、薛極、莫澤、李知孝等佞臣,先後召回了被史彌遠排斥的真德秀、魏了翁、李埴、徐僑等較有才幹的大臣,同時懲辦了一批不法官吏,又透過獎廉懲貪、嚴格升遷制度、禁止沒有取得做官資格的白衣攝職、防止舉薦中的循私保舉、取消堂除陋規來消除官吏冗濫的腐敗現象;在軍事上與蒙古聯合滅亡金朝,同時利用蒙古內部動盪的政局加強了對蒙古的防禦,有效地抗擊了蒙古;在文化上崇倡日益興起的理學並使其官學化以此來收拾人心、鞏固更化圖治,加深了南宋的統治基礎。這使得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時間裡南宋王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變革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這一時期史稱“端平更化”。圍繞著端平更化,最重要的是財政改革。首先是整頓楮幣,宋理宗透過回籠楮幣來提高楮幣信譽並停止發行新會子的方式來緩解局面;其次是節約開支,宋理宗應朝廷上下的要求透過減少自己的俸祿、多次下詔節約宴會和加強官員考核的努力來減少費用;最後是改革鹽政,透過在一些地區罷鹽鈔行官辦官賣和收集浮鹽並禁止私販的手段調整榷鹽。如果說整頓楮幣對穩定幣值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系列節約措施的實行或多或少地緩解了部分財政壓力,那麼對鹽政的整頓則因為賣鹽官吏的作弊和勒索使百姓不滿同時因為浮鹽的收集加大了財政困難。因此財政改革是有利有弊。當端平更化隨著時局的變化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而在爭吵聲中草草收場後,宋理宗也逐漸失去了之前的進取心,宋理宗後期由於戰事的頻繁和財政的惡化,宋理宗為了應對危機開始推行公田法。所謂公田是指沒收的不法官僚和逃戶的田地、江河淤積的沙田和軍隊開墾的營田這些國有的土地,在公田法推行的過程中,官僚、地主的多次欺瞞並壓迫貧苦農民們,導致最後不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財政困難反而加劇了社會動盪,為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在宋理宗在位的四十年裡,初期的隱忍和中期的改革都是應該肯定的。端平更化給垂危的國家打了一劑強心針,延緩了南宋滅亡的程序,但端平更化是在南宋積弊已深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有很大的侷限性,雖然聲勢很大,但是治標不治本,並沒有改變南宋走向衰落的趨勢。對於宋朝的存亡而言,宋理宗有功也有過,他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譭譽參半”這個詞語或許才是我們可以給他的一個相對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