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易中則歷史堂
-
2 # 63301811
二戰法國的戰敗之迅速出乎所有人意料,就連法國軍隊自己都沒反應過來,丘吉爾的做法是明智的。一戰結束後,根據華盛頓會議《限制五國海軍軍備條約》法國仍然是海軍大國,艦艇數量和噸位居於英美之後,力量相當強大,二戰初期英法聯軍大潰敗主要是路上潰敗,海軍實力沒有很大損失,但是當時英法聯軍已經無暇管這些艦艇,再加上英國本來就有龐大的海軍,接受這些艦艇的能力有限,當時德國也一直想建立強大的海軍,但是二戰前期主要發展的是潛艇力量,水面艦艇力量有限,如果德國得到法國的艦艇,海軍力量就會迅速增強,形成水下水面水上立體化全方位打擊力量。這是英國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既然不能為我所用,就毀掉,避免被敵人所用。
-
3 # 飄雲千里
丘吉爾本身就是個極其自私自利的角色,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敢做。之所以他要摧毀法國艦隊,原因如下
一是擔心被希特勒利用,納粹德國陸軍牛逼,海軍爛渣。一旦希特勒擁有法國的艦隊,那大大增強了德軍渡過英吉利海峽攻擊英國本土,以菜鳥級的英軍只能是被消滅了。
二是可以順便消滅了海上強大艦隊減少了一個潛在對手,有利於英國的利益。
-
4 # 憤怒的小野豬
#軍事# #歷史# #丘吉爾# #國際#
除了考文垂轟炸,這絕對是丘吉爾在二戰中做的最操蛋的一件事,但都是為了顧全大局的無奈之舉。
法國艦隊在當年的華盛頓會議上,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主力艦噸位比為5:5:3:1.75:1.75,這一條約奠定了列強的海上地位格局,法國為世界第四海軍強國。
但在二戰的時候,法國艦隊頗有些與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北洋水師一樣的窘境。
陸軍已經被消滅了,僅剩下海軍。
只不過不一樣的是,法國海軍的艦隊,對德國當時的海軍來說,還是無敵的存在。
所以被當時的維希政府當做與德華人謀取利益的最大籌碼。
為什麼呢?雖然在陸地戰場,法軍失敗了,但法國政府尚存,雖然被視作傀儡政府,但最起碼還是法華人說了算,還保住了一部分法國領土。
德國在擊敗法國後,將法國面向大西洋的所有海岸線都劃入德國,留給法國的海岸線是面向地中海的那部分。
地中海對面的非洲,英國有大量的殖民地,面對法國實力雄厚的艦隊。
即便法國艦隊作為港口艦隊,作為一支存在艦隊,也會讓英國軍艦從此離開地中海。而法國艦隊的這個作用,可以被維希政府拿來與德國交換很多條件。
用一支存在艦隊,可以換來法國陸軍的繼續存在,換來法國剩餘國土的司法獨立等等。只要手裡還有這支海軍艦隊,那就換來很多可以與德國談判的餘地,什麼時候想起來什麼時候說都好使。
丘吉爾此時剛剛因為法國單獨與德國談和而感到受到了最大的出賣,現在看到一支強大的法國艦隊停泊在米爾斯克比爾港,簡直如鯁在喉。
雖然法國已經明確表示,自己的艦隊不會與英國和美國為敵,但丘吉爾已經無法相信法國海軍了,因為他感覺他已經被法國陸軍出賣了一次。
此時的英國,一門心思的希望法國艦隊來到英國。而法國維希政府正拿著法國艦隊作為與希特勒周旋的籌碼,不可能失去這支艦隊。德國為了不讓英法海軍同流,一面安撫維希政府,一面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動手。
就在這種情況下,丘吉爾命令英國海軍出動,要麼接收法國海軍,要麼就毀滅她!
“弩炮行動”正式開始!
英華人先是以奇襲的方式迅速控制了一支在英國樸次茅斯避難的法國艦隊,“洛林”號戰列艦和“蘇爾古夫”號潛艇為首的200多艘大小艦船落入英華人手中。與此同時,在英屬埃及的亞歷山大港,1艘法國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經過談判被英華人解除了武裝。
而在米爾斯克比爾港內的法國主力艦隊則接到了英國艦隊的最後通牒,第一:這支法國艦隊必須加入英國。第二:或者把艦隊交給美國代管。第三:如果法軍不同意前兩條,必須在6小時內自行鑿沉,否則將訴諸武力。
高傲的法華人不可能接受這種侮辱,法國艦隊司令拒絕了英國的最後通牒,同時命令港內的法軍艦艇開始生火,準備迎戰幾個月前的盟友。
皇家海軍剛看到法國軍艦煙筒開始冒煙就搶先動手了,在驅逐艦煙霧的掩護下,利用“胡德”號、“英勇”號、“堅決”號三艘戰列艦上的巨炮對港內法軍進行炮擊,從航母“皇家方舟”號起飛的戰機向港內法國軍艦投擲炸彈。
戰鬥僅僅一刻鐘便宣告結束。法軍“布列塔尼”號戰列艦被擊毀,“敦刻爾克”號擱淺,“普羅旺斯”號被衝上淺灘,僅有“斯特拉斯堡”號穿越英軍火力封鎖,逃回土倫。法國海軍陣亡1300名水兵,損失了3艘主力艦,而英軍毫髮無傷。
“胡德”號後來在大西洋被“俾斯麥”一發入魂也算是現世的報應了。
躲在達喀爾的“黎賽留”號戰列艦英華人也是不放過,並於兩個月後對北非的法國艦隊再次發起進攻。還好這次法軍艦隊得到了炮臺和巡洋艦隊的支援,重創英國三艘驅逐艦和一艘戰列艦。英華人看到“黎賽留”號戰列艦也被重創了,這才放心離去。
1942年,法國海軍的大老闆達爾朗決定倒向盟軍,向土倫港的拉博德將軍發電報,讓他帶著艦隊投奔盟軍,然而拉博德由於米爾斯克比爾事件,對英國極度仇恨,拒絕執行命令,反而指揮土倫港內僅存的法國海軍準備抵抗英軍的進攻。
同時得知訊息的希特勒氣急敗壞,不等英華人的再次到來,希特勒已經決定對法國艦隊動手了。黎明時分,攻入法國維希政府領土的德軍對土倫軍港發動了總攻擊,法國海軍官兵像拒絕英華人一樣拒絕了德軍要求投降的命令,他們依照與法國政府的約定,將整個艦隊的船隻鑿沉海底,包括斯特拉斯堡號在內的100多艘戰艦在港口中爆炸、燃燒、傾斜,最終沉入了地中海。
法國陸軍屈辱的失敗了,但法國海軍從來沒有屈服自己的敵人,並用自我毀滅捍衛了法華人的榮譽!
失去了艦隊的法國維希政府像他們自己預測的一樣,被希特勒徹底甩到一邊。
上面這張圖就是法國艦隊覆滅前後,維希政府控制的領土對比圖。
-
5 # 虎式車組
因為丘吉爾決不能讓德國海軍崛起!當時德國海軍還沒有完全崛起,Continental離英國最近的就是法國,一旦德國將法軍艦隊收入麾下...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英國的生死存亡關鍵就是海路運輸,而德國海軍一旦切斷海運,那時英國就會成為一戰時的德國。屆時,英國將難逃厄運!
-
6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首先,英法同盟關係本就不牢固。
英華人自己都說“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實際上,英法在歐洲大陸爭奪霸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了抗衡德國,二戰前才短暫的結成同盟。法國敗軍撤退到英國時,丘吉爾甚至下令解除法國軍隊的武裝,英法互不信任,英國對法國艦隊動手,自然在情理之中。
其次,法國艦隊此時已經被維希政府掌控1940年,法國戰敗後,當局成立了名為中立,實為傀儡的維希政府,而英國動手的時間也是1940年,據此我們可以猜測,當時的法國艦隊並不願意接受流亡政府和英國的控制,甚至於導向維希政府。英國是為了消除後患才對法國艦隊痛下殺手。
-
7 # 浴火
這屬於多方面的考慮的結果吧,主要原因就在於法國的海軍力量相當強大的,按照當時的主力艦噸位分配,法國擁有的主力艦總噸位大約相當於英國的1/3,這是英華人所憂心的,英國本土的艦隊也不過全部的1/3左右。
法國戰役之後,法國投降之後,雖說陸軍基本損失,但是艦隊沒有受到什麼損失,這成了一塊英華人的心病。法國投降之後,英法關係,英德關係等都成了一個讓人頭疼的事情,誰也不可能預料到未來究竟是何種發展,英國所憂心的是法加入反英同盟之中,那麼法國的艦隊就成為英華人的大敵了。
為了避免法國的艦隊成為敵人,那麼英國必須被加以消滅,事實上,法國艦隊拒絕了英國有關解除武裝的要求,才出現了攻擊法國艦隊的問題。
有人認為這當時的英華人有點杞人憂天了,其實那並非如此,要考慮到當時複雜的背景,誰也不敢保證每種情況不會發生,尤其是在法國與德國的那種停戰協定,可能變成一款同盟條約的狀態下,事實上在整個二戰期間,維希法國與德國的關係還是相當微妙。更不要說,在歐洲歷史上,出現過因戰敗,改變陣營的事情,法國出現在反英同盟中也不算意外事件。
-
8 # 喵叔說電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領土盡失法國總理雷諾下臺後,由貝當元帥於維奇組成政府與德軍談判。可能有很多的同學疑問為何法國與德軍打成了一個共識,可能是及怕多戰敗的法國造成更大的傷害,但我們所知道的是1940年6月22日,德國與維希法國簽署第二次貢比涅停戰協定。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視貝當為希特勒的傀儡;並瞭解到維奇法國控制的海軍,擁有七艘布列塔尼級戰艦、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及黎塞留級戰列艦;在歐洲實力僅次英國皇家海軍而已。
丘吉爾深懼法國海軍會向納粹德國投降,或將船艦借予德國或義大利。萬一如此,英國海軍在大西洋將無優勢。縱使法國海軍指揮官弗朗索瓦·達爾朗上將曾親向丘吉爾保證,法國軍艦不會落入納粹手中;但丘吉爾心中,敦刻爾克大撤退歷歷在目;而維希法國與德國單獨停火,違反英法盟約,更感芒刺在背。
於是丘吉爾便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將法國海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決不能讓法國海軍的軍艦被二戰德軍所利用。事後英法關係進入低點。法軍一度下令攻擊地中海英軍,唯命令迅即被維奇法國政府取消。法軍亦曾派飛機轟炸英國的直布羅陀報復,造成英國輕微損失。維希法國於攻擊後五日,與英國斷絕外交關係,法國國內恐英情緒亦稍有增加。雖然英國與維希法國關係受損,卻在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眼中聲望大增。事實上,當維希法國向德國屈服,義大利加入軸心國後,英國在歐洲已無重要盟友。
各國對英國會否繼續對抗德國,甚為懷疑。是此行動反映英國將不惜代價,持續對抗納粹的決心。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在兩個月後的9月,不顧美國國會壓力,透過驅逐艦換取基地使用權,變相援助英國。
回覆列表
因為當時法國戰敗,組建維希政府,丘吉爾害怕德國利用法國艦隊,作為進攻英國的武器。並且當時法國已經投降,丘吉爾不敢保證法國不會和德國聯合。所以為了以絕後患,確保大英帝國海上的絕對優勢,所以丘吉爾下定決心一定要摧毀法國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