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田共T
-
2 # 晨風中起舞
當然不是。諸葛亮在軍事上略勝司馬懿一籌,司馬懿在許多戰役中吃過諸葛亮的虧。比較著名的便是人所皆知的空城計。諸葛亮臨前發明的木牛流馬也讓司馬懿吃盡了苦頭,一度讓他提起這位蜀國丞相就心驚膽戰。在智商遠遠不及諸葛亮的情況下,避免失敗的最好方法就是高掛免戰牌,這也是司馬懿的無奈選擇。
不過,司馬懿也知諸葛亮乃是蜀國第一人,無人可以取代。但其年老體殘,不堪重任,只要以拖待變,諸葛亮不久後便會一命歸西。所以司馬懿無論諸葛亮怎樣叫罵,就是不與之應戰。諸葛亮為了刺激司馬懿,送給他一段女人服飾。司馬懿一度大怒,但最終仍然不了了之。這說明司寫懿決定用時間耗死諸葛亮。
果然,諸葛亮因久攻不下,舊病復發,病逝在五丈原。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智慧較量中,固然諸葛亮總能力壓司馬懿,在每次鬥爭中取勝。但司馬懿老奸巨猾,用時間抗衡對手,成為了最後的勝者。
-
3 # 無聊大叔聊天下
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決,司馬懿高掛免戰牌,指的是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在五丈原與司馬懿 對峙。司馬懿高掛免戰牌並不是打不贏蜀軍,而是司馬懿作為當時的軍事家,戰略家,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清醒的認識到蜀軍遠道而來,後勤保障不能及時保證,所以不能持久,想要快速解決戰鬥,而司馬懿坐地待戰,沒有後顧之憂,另一方面,司馬懿明白諸葛亮的用兵之道神出鬼沒,這一點司馬懿從內心裡是懼怕諸葛亮的。從這倆方面考慮,司馬懿高掛免戰牌,不戰而消耗蜀軍,諸葛亮派人送女人衣服相激,司馬懿非但不生氣,還盛待使者,從與使者談話中瞭解到,諸葛亮事物繁雜卻事必躬親,而且食量很小,司馬懿判定諸葛亮身體堅持不了多久,更堅定了他艱守不戰的決心,果然,不久之後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國退兵。
所以司馬懿高掛免戰牌,並不是懼怕蜀國,是清醒的分析了形勢,制定的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勝利的高明之策。
-
4 # 善責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就演義來說,小說明顯有尊劉貶曹的色彩,孫吳更是幾乎被忽視,但即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孫劉聯盟還是敵不過曹魏。
就歷史而言,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存在。
首先,歷史上的三國並不是演義裡的三國(不是三家平分天下),那時的中國應該由五部分組成:曹魏政權佔據天下十三州的青、幽、並、冀、徐、豫、兗、涼、司隸及三分之一的荊州(荊州首府南陽及劉表時期的首府襄陽),佔了天下(漢朝)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都是中原最繁華富庶的地方,人口經濟更是碾壓其餘所有勢力的總和;吳國佔據了揚州、交州及荊州的三分之二(劉備稱帝時孫權已經吞併了南郡、武陵、零陵,加上之前控制的江夏、長沙、桂陽),地域面積基本可以與曹魏持平,但交州及揚州大部分都欠開發,很多區域還是由百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南部)及南蠻(廣西、貴州、湖南西部)控制,人口、經濟也只能屈居第二;蜀漢則名義上控制了整個益州,其實只有成都平原和漢中較繁華(四川西部、南部、北部及雲南都是羌族、南蠻控制),國力全面落後於曹魏及孫吳;第四、遼東的公孫政權曾反覆依附曹魏及東吳;第五、東北、蒙古、青藏及新疆都未納入中國版圖。
第二,演義裡諸葛亮七次北伐,似乎三國時期的主戰場在西北的漢中一帶。可事實上那時的主戰場是在荊州(曹仁鎮守)及揚州合肥(曹休鎮守)一帶的爭奪。孫吳與曹魏的戰爭規模及次數遠多於曹劉之爭。
第三,演義裡講到諸葛亮的對手只有司馬懿,可事實上諸葛亮前兩次的北伐都是由曹真成功抵禦(那時候司馬懿鎮守雍涼屬於二線,並不在戰爭前線),甚至可以說曹魏隨便派一個大將都能擋住蜀漢的進攻(不是質疑蜀漢將領的能力,而是蜀道的阻隔導致蜀漢更本沒機會發動大規模的北伐戰爭,既然北伐,途中的糧草消耗及兵源損失也不可限量,永續性更是不值一提,守上三個月蜀漢就只能乖乖地回去)。
第四,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被演義神化的人物,事實上他們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是戰略謀士,再後面才是戰術指揮,論軍事指揮能力及戰術能力,他倆在各自的陣營裡均入不了一線(蜀漢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法正、龐統等,曹魏的曹仁、曹洪、曹純、曹休、曹真、夏侯惇、淵、尚、張遼、張合、徐晃、樂進、于禁等)。
第五,司馬懿統兵抗蜀漢時期也不存在高掛免戰牌這一說。且不說正面對抗打不打得贏,起碼司馬懿清楚他是絕對守得住的。而且司馬懿接到的命令是鎮守雍涼抵禦蜀漢,朝廷並沒有讓你進攻,你貿然進攻,輸贏都可能降罪。所以司馬懿根本不需要正面與諸葛亮打。
-
5 # 丶不會說話的壞叔叔
從策略上來說司馬懿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其一,在陣前擺陣打賭,司馬懿輕視了諸葛亮的八卦陣,派將士入陣破陣時司馬懿才發現,原以為八卦陣是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陣特麼是八卦生四象,四象生兩儀。搞的司馬懿一臉懵逼,死了破陣的幾千人,而後還灰溜溜的撤兵了。
其二,就是在五丈原。諸葛亮知道自己的壽命將盡。也料算到司馬懿聽到諸葛亮的死後會進攻五丈原,便吩咐下人做了個木頭的自己。於是乎當這個訊息真的傳到司馬懿耳朵後,司馬懿派兵進攻五丈原,卻在夕陽下看見諸葛亮坐在木椅上扇著扇子,嚇得司馬懿著急忙慌的逃走了。
但是,從決策上來說 諸葛亮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其一,就因為李嚴的挑唆,劉禪的急招,就讓出岐山的幾十萬大軍全部返回成都。要知道當時出一趟岐山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二,完全否定了魏延提出的兵出子午谷,直取長安城的計劃。
反觀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辦法,一直堅信一個原則。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拖。因為司馬懿知道,蜀國出兵打一次魏國戰線拖的過長,兵馬和糧草坑定供應不上,結果是每次司馬懿都打贏了。
-
6 # 芙蓉筆
我認為確實是司馬懿打不贏諸葛亮,才只能死守不戰。死守固然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這樣做太打擊自己人計程車氣了,而且自己這邊的將士是沒法立軍功的,更沒法加官進爵。司馬懿能贏絕不會不顧及自己人的利益訴求。
所以一般情況下, 如果有超過五五開的勝算,大家都會出去打一仗 ,拼一下。就像張遼守合肥,就是趁孫權立足未穩,先帶800騎兵衝擊孫權遠道而來的軍隊,打擊了孫權計程車氣。之後固守城池。最後等到孫權退兵再追擊。
如果殲滅了諸葛亮這股蜀軍, 實際上就宣佈了可以滅掉蜀國。如此大功 ,有機會誰都會爭取的。司馬懿多次任由蜀軍退走,不是不想追擊, 而是懼怕諸葛亮的能力 ,不敢追擊 。畢竟追擊過的王雙、張頜都死在伏擊中。
-
7 # 加菲仙人
是的,司馬懿真的打不贏!
司馬懿起初不是那麼怕諸葛亮的,甚至是很期待碰一碰這個天下奇才,看看誰更紮實誰更硬!但經過了幾輪的交鋒,兩人鬥兵,鬥陣,鬥心眼,司馬懿一點便宜都沒佔到啊!被虐到沒脾氣啊,有沒有?
要知道兩人鬥法可是在司馬懿的雍涼主場啊,而且雍涼盛產的是鐵騎,諸葛亮帶的大多是步兵啊,還有司馬懿的糧草源源不斷,諸葛亮的糧草簡直是靠偷騙搶來維持啊,木牛流馬賺的飛起啊!就這麼大優勢,司馬懿都沒打跑諸葛亮,簡直大龍buff,飛龍騎臉啊,有沒有?
最後說一下上方谷那場火,徹底把司馬懿燒成慫蛋了。這以後無論你送女人衣服,無論你各路叫罵,甚至砸碎免戰牌,司馬懿就是不出戰,化身成為忍者神龜,愛咋咋地!
都是男子漢大丈夫,讓人打成這樣,不就是被打服了麼,真當司馬懿是女裝大佬嗎?
-
8 # 蝸牛老四
我先說點題外話,看上面些答案忍不住說說自己看法,文末才是正緊回答,經濟,地緣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還有人,我這人喜歡看一些戰爭的圖,地形圖,特專業的說法我也不知道,我之前仔細看過三國時期的戰爭地圖,蜀漢自從關二爺把荊州丟了,基本出去的口就剩漢中這了,所以出祁山必須要去,我看之前答案還有人說大力發展經濟的,鬧呢,人口比不上人家,耕地比不上人家,養馬的地都沒有,沒騎兵怎麼和人家爭所以出祁山思路是對的,而且再等以後,天下人心思魏不思漢,得趕緊趁著人心還能用打一打。
而且我一直感覺蜀漢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政權,他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軍事殖民政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蜀地的人我感覺像奴隸一樣,他們用處就是生孩子參軍加種糧,想想蜀漢才多少百姓,能湊出十萬大軍,這個比例簡直太恐怖了,魏國天下九州佔其五,這人口得多少,而且當時富饒的地方都是北方,蜀漢是什麼地方,產毒蟲猛虎的地兒啊拼消耗怎麼打的過。前幾次哪怕勝利也是消耗了自己實力,再敗一次也就把家地都抖落光了,自然沒得打了。我個人感覺,蜀漢根本沒法存活,只是生存時間長短問題,只有曹魏內部出現大問題,再次群雄並起才有機會,實力差距太大了,還有人說聯吳一起打,吳國和蜀國不一樣,吳國孫家在江東其實沒有完全的統治力,那時候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孫家只是當地世家推出來的一個代表當然也是有著一定統治力的,這想把力往一處使,這就得調和眾味啊,這個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吳國一眾世家他們也沒這個野心,再說了魏國完全有實力兩面作戰,也是一直這麼做得,他們一直在對峙。
不存在打不過,一城一地的得失算的了什麼,我覺得司馬懿就是想養寇自重。司馬懿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政客,一個完全的利己主義者
說這些,大家就當看著玩玩,肯定有錯誤,也請大家斧正。求不要噴。交流嘛
回覆列表
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決時,司馬懿高掛免戰牌真的是打不過蜀國嗎?
其實並不是,論國力,魏國甩蜀國幾條街,論人口,魏國是蜀國的好幾倍,論軍隊,魏國一個地區的部隊就能抵得上蜀國一個國家的部隊。所以我感覺司馬懿掛免戰牌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拼後勤
蜀國地小民弱,而且蜀道難走,長時間做這樣的話,對諸葛亮非常不利,而司馬懿高掛免戰牌,不僅能消耗蜀國軍隊的後勤,還能讓諸葛亮軍心不穩。
二,新增援
蜀國異地作戰增援比較比較麻煩,而且蜀路難走,所以造成增援很慢,而且蜀國的國力比較弱,沒有魏國那麼強大,而司馬懿就比較簡單了,本土作戰,而且後方有大量的增援部隊,所以完全可以和諸葛亮拼消耗。
三,拼耐心
蜀國的國情決定了蜀國的軍隊不能長時間在外作戰,所以諸葛亮雖然每次出征都信心百倍,但是還是被消耗掉所有的耐心以後,無奈撤退。而司馬懿就沒有這方面的憂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