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文工具箱

    這個問題真是太普遍了。百依百順,這是家庭教育走偏了方向。這為以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埋下“伏筆”。其實他真的可以影響婚姻家庭。百依百順意味著沒有了責任,沒有了包容。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的教育,小學以前包括小學非常重要,百依百順,在這個階段更氾濫。因為在很多家長的意識裡,他們還小,他們需要過多的呵護,就過分的疼愛他們。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要有所引導,有所約束,有所禁止。尤其是禁止。一定要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有一位媽媽接孩子學完英語回家,英語老師要求孩子每天讀書,他不讀。這位媽媽就以給他買什麼玩具來哄孩子。像這種情況,學習是孩子的責任必須做,與玩具無關。

    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主要重視兩方面,一個是生活日常,一個是學習。生活日常包括起床、疊被子、穿衣服、洗臉刷牙。包括吃飯時不浪費。尤其是當孩子在與別人交流過程當中,孩子的表現要特別注意。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兒。發生了狀況,這時候我們該如何正確的引導。這些都至關重要。學習方面主要是讓孩子養成回家後先完成作業的習慣。回家後做作業,認真完成作業,專注地寫作業,千萬不要小瞧這些習慣非常重要。

    這些事情說出來大家可能都不以為然,實際上對孩子影響很大。我教了這麼多年學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影響到什麼程度,我太清楚了。

  • 2 # 留馨鐫香

    早先常聽老輩人說“慣子成龍”,寄託了老人對孩子的寵愛和希望。真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現代優育觀念的普及讓人們懂得了“慣子成蟲”的道理,剔除了養育子女中的糟粕舊習,科學地撫養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但總有些人過於溺愛孩子,凡事都百依百順,培養出一個個“兒皇帝”和“刁蠻公主”。至所以這樣,應該講是父母大人的錯。凡事順著孩子的做法容易致其養成驕蠻任性,霸道無理,自私自利,缺乏友愛。一切只強調自己的所有,容不得他人分享。長此以往,只知道以我為主,進而形成心理失衡,產生性格缺陷。這樣的人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經不起挫折,難以與人和諧相處。遇事慣於遷怒他人。成年後無法形成正確的認知,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成為生活的“棄兒”。

    作為家長應把對孩子的疼愛放在心裡,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撫育和教養他們。消除凡事百依百順的做法,培養其獨立處事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導其主動作為,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經歷些該有的風雨,使其成為身心健康的優秀一代。

  • 3 # 寵著玥寶寶

    謝邀,大道至簡亦至艱,崑山扱近亦及運,欲問桃源藏何處?牧童笑指萬重山,仰首望,無語凝噎問蒼天,,煙塵無盡,風雨路遙,康莊垣途知何邊?欲回首,層戀疊嶂雲深處,青楓葉落,黃花盡老,桃源已迷難重返,嘆,從來天意高難問,無人能續春秋偏。悲,古今人間多少事,都為兒女把心牽。欲偕莊周訪夫子,又恐汝,家貧無酒難盡歡,擲筆長嘆去不還。良可嘆,苦海雖有慈舟航,世人不識少有緣。我醉欲眠君休問,且就燈光讀半山。不好意思,廢話寫多了。還是說正題吧,對兒女百依百順是溺愛,在當今社會很普遍,主要是因為孩子少了,人有錢了,文化高了,心思多了。有條件了自然想讓孩子過得好點。舒心點。這是人之常情,本無可厚非。不過,若寵愛過頭,沒了原則,沒了底線,那就很容易把孩子害了。無論什麼東西,得到的太容易,都會失去價值,孩子活得太輕鬆,想滿足慾望太容易,就會讓孩子變得任性,狂妄,沒有原則意識,不知感恩,不懂珍惜,不願努力,不想奮鬥。一亙形成可慣,就會很難改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小癢不除,終成大患。想把孩子培養好,從小就要讓他懂得規則,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愛護東西和萬物。知道萬物皆生而平等,來之不易。知道什麼是對錯,什麼是是非,什麼能得到,什麼不能得到,什麼是可以要的,什麼是不可以要得,……對孩子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學會說不,合理而自己辦不到的,要給孩子解釋明白,讓孩子理解。總之,不能什麼都聽孩子的,卻滿足孩子。愛是一種偉大而複雜的藝術,並不僅僅是簡單的給予。愛不僅需要有感情,更需要有智慧,有理智。可惜的,雖然大多數父母,特別是我們中國的父母。雖然都特別地愛孩子,疼孩子。但卻很少有人懂得該怎樣地愛孩子。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並不真的瞭解孩子,理解孩子,都沒有真正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想過,我們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看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要求,去設計孩子。把孩子當做一個可實現自己理解的工具,象捏泥人一樣去培養孩子。剝奪了孩子的自我還說是我為你好。真是又可悲又可怕,又無知。真為孩子好,那就應該讓他(她”按著自已的意願去成長,長成他自已喜歡的樣子。那才會讓她幸福,而不僅僅是讓你滿意。孩子是老天送你的禮物,但也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精神的生命個體。她到這個世上來有她自己的使命,不是僅僅來給你當寵物,讓你高興的。愛很偉大,但理解更重要,沒有理智的,愚昧的扱端的,自私的愛,只能製造沙漠和悲劇,是非常可怕的。但原天下所有孩子的父母都能早日清醒過來,不要再用自已為是,沒有理智的愛,去傷害,折磨自己的孩子了。記住,理解遠比愛心重要。

  • 4 # 請將他打死

    自古慈母多敗兒,現在成了全家一起敗兒了,過分的溺愛對孩子不是好事,但我們也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

    獨生子女都長大了,結婚生子,四個老人,孩子父母兩人,再加上親朋什麼的,將目光都投在了這個聚集了兩家人、兩代人心血的結晶之上。

    一個人想嚴詞管教,總會有人攔著,說什麼孩子還小,大了就懂事了,其實,正是這種錯誤的認知,造成了某些孩子長大之後的一發不可收拾。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想,一是不要讓老人插手,老人已經少有能跟上時代的了,很多老人只知道對孩子一味地喜愛,百依百順,造就了孩子的畸形生長。

    一個同事的話,我記憶尤甚,那是位女同事,因為出差兩個月,將六歲的兒子扔在了父母家,出差回來,沒兩天,她抱怨的第一句話是:“我兒子現在和個土匪一樣”。

    一個鮮明的例子,告誡各位父母,教育孩子的問題,一定要親自上手。

    二是,教育孩子要父母兩個人一起上手,許多家庭將孩子扔給娃他娘看著,娃他爹當甩手掌櫃,這也是錯誤的,一個孩子的要想健康成長,父親的教育是不可缺失的。

    三,便是家長絕對不能百依百順,對孩子的愛可以被理解,但絕不能讓這愛,毀了一個好好的孩子,在這,我只想說:該打打、該罵罵,千萬別心疼。

    現在的手軟,就是對孩子以後的殘忍,當然,盲目的打是不對的,要採用正確的方式,打,只不過是我舉的一個例子而已,總之,就是千萬不能捨不得。

    家庭畸形的溺愛,會造就一個孩子畸形的成長,孩子的一些事,千萬不要以為長大了就好了,小時候不管,長大了只能更糟。

    要想孩子自己明白,只能是以後吃了大虧,才有可能迷途知返,這樣的情況,各位家長都不想看到吧?所以,得從小抓起。

    就像第一張圖片那個打媽媽的孩子一樣?現在不管?以後還了得?奶奶或者姥姥在旁邊就只能攔著?不能上去抽一巴掌將孩子抽醒了?

  • 5 # 種金易

    不得不承認,如今不少家庭教育出了大問題:父母要麼什麼都承包,孩子無形中就被培育成了一個“巨嬰”,不能抗挫;要麼一心忙賺錢,把孩子完全丟給別人……而為了彌補不足(愧疚),常對其百依百順,有需求即應允。

    多數父母都片面地認為,自己只要滿足孩子的願望,教育是老師的事。唉,一個好老師或許能影響你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再說,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教育你的孩子,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最重要的事。

    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敗帶來的後果。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的犯 罪。當然,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一定是你一生最驕傲的成功。

    可憐天下父母親們,醒醒吧!該勤快時勤快——自我教育、學習;該"偷懶"時一定不能心軟——可以做榜樣、做示範,但絕不能包辦,孩子的事情請讓他自己做。

    家長和老師本應是"友好同盟軍",齊抓共管、對付孩子的各種陋習。可惜某些家長卻總在孩子面前"指責"其老師的"這個不是、那個不對",更有甚者直接帶著孩子上門找老師麻煩,或批評老師、或與老師爭鬥、或侮辱老師……那隻會讓孩子對老師的“無知無畏”,久而久之,受害的一定是孩子,吃虧的絕對是家長。

    作為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多看書、看好書;愛憎分明,吸收正能量,善交同齡好友,以便日常學習、活動中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好成就都是教化出來的。

    有些家長,孩子一出生就認為,教育只要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行,就可以萬事大吉、甩手不管。沒錯,學校教育的影響固然也重要,但其實與家庭教育大不一樣。

    孩子的各種良好興趣、行為習慣其實從小就應該培養的(三歲前就該開始),而不是靜等老師來培養你家孩子的讀書好習慣——屆時已晚矣!

  • 6 # 志要同道要合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對孩子從小就百依百順,會造成不分對錯理智無知跡象,用"百依百順"模式成長培養的孩子,不能與人共處,接受不了異議,極端逆天而行。送上學校就是一個"隱患標籤",也可以說是一個"以我為主"的"座山代王"。容入群體面對制約很容易抗爭奪戰,險象環生。

    二,"百依百順"的近意詞是"放縱溺愛"。所謂"溺愛"者百害而無一利只要有溺愛縱慾的教育模式,這個人的價值取向與人生命運跌宕起伏不定,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對生活依賴性強,對別人的意見和批評"絕緣秒殺",內心深處封閉"門關",為人處事性格鬼怪,戒備森嚴。特別對學校教育及老師"方法"抵制反抗,不能忍耐接受。往往是極端妄為,隱患不斷,甚至冒犯輕生。所以,從小就百依百順的孩子存在隱患,性格心態失衡,言行舉動失控,教育風險更是棘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核潛艇和柴電潛艇裡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