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知未來
-
2 # 怒濤狂舞
李世民,天縱英才,雄才大略!隋末唐初,天下大亂,反王風起雲湧,你死我活之際,固守太原,招兵買馬,廣納賢才,等待時機。當群雄逐鹿中原,宇文化及殺隋煬帝,李世民建議其父立煬帝子嗣奪取長安而不是自己稱帝……打著為煬帝復仇的旗號,把隋朝的遺老遺少拉到自己一邊,道義上已經佔了人和,待到關內群雄相互消耗,李世民窺見時機已到,提兵中原,殺竇建德,捉王世充……其餘反王不是被殺,就是投降,自此天下初定,大唐建立!在李世民建功立業過程中,李世民倚重的無疑是秦王府文臣武將,這些人一部分是秦王府舊人,一部分是隋朝能吏,一部分是瓦岡降將,但李世民一視同仁,任賢而用,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以看到。禮賢下士,論功行賞,且賞罰分明野史和演義裡,功臣都分封國公,甚至並肩王大有人在。為君者,心胸開闊,廣開言路,興利除弊。魏徵作為能臣又是諫臣,從反面印證了李世民容人之量!再者歷史開國之君多擅殺功臣,貞觀朝,殺開國功臣少之又少,除非謀逆!綜上,謀臣武將選擇李世民成全唐王朝,倒不如說李唐王朝成全了這些英雄!
-
3 # 歷史春秋之現代
成吉思汗對李世民的評價是:“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毛主席對李世民的評價是:“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從兩位受我們敬仰的人物對李世民的評價我們就可以知道唐太宗的“武功”有多厲害。同時,讓我們回到1400年前隋朝末那個英雄逐鹿中原的年代瞭解一下這位帝王。
唐朝從建國到統一,總共經歷8場重要戰役,李世民親自指揮6場,分別是奪隴右滅薛舉父子、克代北滅劉武周、攻洛陽滅王世充、戰武牢擒竇建德、決洺水滅竇建德舊部、平山東滅徐圓朗,歷經7年最終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
其中,滅薛舉父子是他軍事生涯的開始,但就展現了非凡的軍事才能。19歲時李世民被拜為西討元帥征伐佔據隴右進逼渭水的薛舉父子。初戰即敗,士兵損失過半,大將被擒,面對失利,李世民僅調整1個月後再戰,透過相持消耗對方士氣、誘敵消滅有生力量,一舉打敗對方主力。最傳神的是,經過惡戰剛剛打敗敵軍,李世民就僅帥2000人,沒帶攻城裝置,親自衝鋒在前追擊敵人並直搗敵巢,最後使得薛舉的兒子舉手投降。當初李世民帥2000人去追敵時大家都反對,但李世民解釋到:“破竹之勢不可失,切不可讓敵人有可踹之機”。在這裡19歲的李世民對戰爭局勢的把控及敵人心態的把握可謂超出一般人。
另一次是在對王世充的征戰中,經過半年的數次戰鬥,終於將王世充包圍形成相持,這時的唐軍也是人疲力乏,但這是竇建德突帥10萬之眾來攻唐軍以解王世充之圍,在這種形勢下,李世民力排眾議,在對王世充採取圍而不戰策略,分兵3500人在武牢迎戰竇建德,透過設伏親自誘敵首戰告捷,提振了唐軍士氣。而後採取牧馬誘敵打敗竇建德。打敗了竇建德王世充見救援無望便開城投降。此戰,反映出李世民臨場決斷及對複雜形勢判斷的能力超群,同時也反映出李世民的膽量過人。透過此兩戰讓李世民的威望在軍隊裡是無以復加!豪傑志士紛紛加入,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的陣營!
除了軍事才能超群,李世民的心胸也讓人佩服,首先,魏徵是政治對手李建成的主要軍師,在消滅了李建成後不計前嫌任用魏徵,從諫如流並留下千古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於功臣也是多加提醒保全,尉遲敬德自以為有功因此比較驕縱,一次在已登基當上皇帝李世民舉行的宴會上,竟將白城王李道宗的眼睛打瞎一隻,事後也是透過韓信、彭越的例子勸誡尉遲敬德。
一個智慧冠絕,身先士卒,謹慎大膽,心胸寬闊的人誰不願意跟隨!
-
4 # 麥丁影視
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其歷史功績無可厚非。貞觀盛世的開創,與李世民善於用人有很大關係,這是整個唐初時期君臣共同努力的功績。
但是,並非所有的貞觀名臣一開始就是唐太宗的嫡系,之所以最後都被唐太宗收入囊中,我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大唐是隋末逐鹿的最終勝利者。隋末,群雄四起,亂世出英雄,但也並非所有的英雄一開始都是投奔李世民的。李世民帳下的大多數英雄豪傑,其實都是降將。這些人都是先投的其他軍閥,在戰敗後才降唐。
另外,因為大唐是最終勝利者,所以隋末的很多遺臣,最後也都進入了大唐朝廷。
第二,李世民是玄武門事變的勝利者。其實,在李淵立國隨後發動的統一戰爭中,李建成所經歷的戰事和所建立的功勞,並不比李世民少。同樣的,李建成帳下也網羅了很多人才,比如魏徵、薛萬均、薛萬徹兄弟等。
但是,玄武門事變最終的勝利者是李世民,所以,在他成為皇帝之後,李建成帳下的人才,以及中立的人才(如李績、李靖等),也都變成了李世民的臣子。
第三,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在用人方面胸襟寬廣,重才不重派系和出身。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一系的文武,很多人都擔心會受到李世民的清算。但事實證明,李世民並沒有難為他們,反而依然重用。
比如魏徵和薛萬徹,一個是李建成帳下重要謀臣,一個是第一武將,但後來李世民對他們也都非常信重。
另外,李世民用人不重出身,比如名相馬周,出身寒門,參加科舉還落第了,但在李世民發現其才後,便對其賞識有加。
總之,李世民之所以能被那麼多人才所擁護,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是其人格魅力使然。 -
5 # 耶律或蕭
諸位敘述李世民的功績不是題主的問題,有答跑題的弟兄。為什麼很多豪傑願意追隨李世民?我說說自己的淺見。在聊之前我先說明個事兒,我以為與唐爭天下的各位英豪的手下也是人才濟濟,不一定比唐少,只是能不能記述下來那就得看誰得了天下,奇謀妙計會不會被採納,然後功成被傳頌下來了。還說秦王吧。
首先從秦王的個人魅力上說吧,這人有遠見,頑劣。為什麼說頑劣?從唐史一開始描述李世民的形象上看,此人雖貴為封疆大吏的官二代,確心性自由,不耍二代架子,喜歡結交豪強,當然這也許跟他看出即將天下有事,而且心懷大志有關,但我猜也有可能他知道自己不是長子,不能承繼爵位有關。你可以說這種人就和魏武一樣,天生就是不安分不恪守成規,但是也不能排除他內心知道不能搞出點兒大事,就不能封侯拜相的可能,要不他怎麼一直攛掇他老爹拉桿子反隋呢?如此,大眾裡一個有能力,但目前不得志的人,是願意追隨個想翻江倒海的人建功立業,還是願意安於現狀貧困終老呢?
然後說到他個人的武功。李家那幾個兒子,別看史書怎麼毀李建成,元吉他們,那是被李世民改得差不多了,其實個個都不差,尤其李建成,有韜略有人緣,還能收拾李世民啃不下的硬骨頭(參見安撫山東一段)。但他是世子,不能處處衝鋒陷陣,親冒疾石。所以給了他弟弟大顯神威的機會。李世民這人弓馬嫻熟,經常在戰鬥中親自帶隊衝鋒,那麼如果是你,你願意信任說“弟兄們給我上”還是信任“弟兄們跟我上”的人呢?
其次說李世民的氣度。只說尉遲敬德歸降一事,這瘟神剛投降大唐,就因為其眾人的猜忌和仇恨,被綁起來準備處斬了。是李世民解救了他,而且不僅不猜忌他,還把他放在自己身邊,當自己的隨身警衛(後來的突厥一位貴族降將也是這種待遇),這是何等的氣魄?也是他目光的深邃,要不自己不定死幾回了。那麼像這種曾經是敵對勢力的降將,會不會死心塌地的為李世民效力呢?
再次說秦王的眼力,只說他一眼相中了準備挨刀的李靖,還一次次的推薦他,當時誰能看出一個打算追隨隋朝,準備告發李淵反叛的,默默無聞的人,是一個能疾風般平定長江南部割據政權,掃除強大的突厥,且壓制新興高原勢力的戰神呢?如果你是一個自恃有能力的人,是願意追隨可能會發現你,提拔你的雄主,還是追隨任人唯親,眼睛蒙豬油的庸主呢?
最後說他的氣量。這個不多說了,參見魏徵故事就好。那說明李世民很可能一開始就是個虛懷納諫的人。就像漢朝有一位劉邦手下的直臣,在劉邦在位時堅持原則,努力指正皇帝的過失,但在呂后執政時期,屁都不敢放一個,為啥?因為看領導是不是個能接受意見的人,如果在呂后面前多嘴,那不定死幾回了……由此可見,你是樂意在什麼樣的領導手下展露自己的忠貞和正直呢?
最後最後,當一個政權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的時候,你會不會跟風投到大集團中呢?
-
6 # 詩涵解史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李世民有多麼厲害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臥薪嚐膽,慧眼識人,無論軍事政治,還是心胸眼界都非常人可比!李世民是李淵的二皇子,在古代,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這是古人秉承老祖宗的思想傳下來的,就憑這一條,李世民想成為太子,想坐上龍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在隋末唐初的時期,由於楊廣三徵高句麗,使得隋朝民不聊生,各地群雄蜂擁四起。楊廣在三徵失敗後,心灰意冷,遊興江南,醉生夢死,再不理朝政!李淵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在山西悍然起兵,聯絡隴西李閥,攻佔長安,開始建立大唐!這個時期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混戰局面,李世民才得以統領兵權外出征戰,這是非常重要的。李世民經過大大小小的戰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軍功,重要的是一些鬱郁不得志的文臣武將,以及降將術士在李世民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功勳,分分投靠,壯大了李世民的天策府。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不投降李建成這個名正言順的太子呢?是因為太子是儲君,他有權利組建幕僚,開班闊府,他對人才的渴望以及更進一步的野心並沒有那麼強烈。這就導致了李世民收攏了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悔這些以後成為貞觀之治的名臣,他們為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李世民登基以後,對於昔日太子的人馬並不是一味的趕盡殺絕,比如魏徵,重其才能,依然重用。而且李世民並不是依靠出身去選擇人才,可能和他當秦王時的經歷有關,他只重其才,不重出身,比如馬周。所以說李世民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他不拘一格,敢用會用,虛心納諫這些優秀因素加起來,成就了獨一無二的大唐帝國,也造就了他千古大帝的永世英明!
回覆列表
貞觀之治就是李世民治理下的盛唐。所以可以看出唐太宗的能力和人脈有多強。能力人脈強自然就會很多推崇他,投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