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府之旅17123667259
-
2 # 活到120歲的方法
清朝打八國聯軍的時候武器根本不落後,落後的是軍隊的訓練水平和士氣,清朝政府因為是少數民族政權,一直壓制漢人,所以很不得民心。沒人為他賣命,而且八國聯軍的主力是德國在山東招募的漢人。漢人佔華人的絕大多數,漢人又巴不得清朝政府快點垮臺 ,你說這樣的政府能夠支援的住嗎?如果不是清朝後期重用曾國藩等漢族將領,清朝早五十年就垮了。
-
3 # 江東汪郎
需要澄清一下,清朝的火器發展並不弱,但統治者秉持著他們“弓馬騎射”的傳統,死抱著陳舊的思維,加上道光帝的昏庸無能,還有以穆彰阿為首的“穆黨”在背後走投降路線,才是清朝打不贏鴉片戰爭的原因!
清朝給予我們的印象總是武器不行,關鍵在於統治者並沒有大規模的更換火器裝備,而把大刀、長矛、弓箭作為軍隊的標配,這就導致了清軍對待戰爭的思維長時間停留在冷兵器時代。
冷兵器戰爭當然是人海戰術,這是其一!自公元1757年乾隆實行“一口通商”後,只保留了廣州這一個對外的通商口岸,導致大清國對西洋的認知越來越少。
自公元1792年,驕傲的“十全老人”乾隆拒絕了英國使者馬戈爾尼的通商請求,並對西洋技術不屑後,大清國再次失去了認識世界的機會。
而到了嘉慶年間,即公元1816年,嘉慶再一次拒絕了英國要求開放港口,實現通商的請求後,更進一步造成了華人對西洋的認識出現了誤差。
所以道光年間爆發的鴉片戰爭,軍隊的指揮官認識不到西洋火器的可怕,還天真的認為侵略者使用的火槍和大清國的一樣,不能連發,裝彈麻煩,所以只要軍隊一個衝鋒洋人必敗!
這是清軍在鴉片戰爭中使用人海戰術的第二個原因!
所以清軍在很長時間內的反侵略戰爭中使用人海戰術,就可想而知了!
-
4 # 宏發超市趙榮青
靠人海戰術打鴉片戰爭的是清朝,而火器運用比較熟練的是明朝。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倆個朝代的事,前一個朝代的國防科技及武器裝備很利害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和壯大,後一個朝代應該更歷害才對,而歷史的演變告訢我們至清王朝入主華夏以後,並未繼承和發揚明朝的科技和高階的火器技術,而是閉關鎖國固步自封,尤其是清朝後期皇帝年幼太后垂簾,後宮專政,胸無天下民不聊生。忠奸難辯治國無能,就這樣一無國防利器二無交戰熱武器的清軍面對船堅炮利的各國列強只靠人海戰術如何能取得鴉片戰爭的勝利呢。這就好比元朝時期成吉思汗大帝的蒙古鐵騎.踏遍歐亞大地所向披靡,何其威武。而幾百年後的清朝反被列強入侵,陪款割地,在列強的淫威下籤下了多少不平等條約,給中華民族留下了百年的恥辱。
同樣的中華大地,同樣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統治者帶來的是不同的治理結果。不同朝代的帝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帝王之家利益為重,為了自己的利益,它們不會顧及民眾的感覺,會犧牲一切與己無關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先輩們拋頭顱,撒熱血,立志推翻封建帝治,建立民主共和,讓人民當家做主,讓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不再重演。而今天除了發展科技,改善民生強軍富國外,更需加對人民群眾的爰國主義教育。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尊崇英烈,遵法守紀。為偉大祖國繁榮富強而嬌傲,為自己是中國的一員而自豪。
-
5 # 服不服吧
明朝的火器相對於元朝,的確是進步了很多,清朝又進步了一些。
有啥用呢?歐洲人的武器已經脫離火器範疇,槍炮才是王者。
-
6 # suduri
明朝的火器運用真是乏善可陳,自己造的這銃那銃比燒火棍子強不了多少,能用的佛郎機、紅衣炮都是偷師西洋學來的,亦步亦趨,沒有創新能力不說,還造不好,用不好。真要用好了,怎麼會被韃靼、建州來回蹂躪?真要是好使,薩爾滸之戰就不會一敗塗地,遼陽、瀋陽、廣寧、錦州、松山就不會丟,永曆帝也就不會去緬甸喝咒水。
-
7 # 百花爭豔只為你
其實這是個誤區,認為明朝的火器很發達,而滿清是靠八旗騎兵打下的天下。
明末清初的時候,八旗部隊也開始組建自己的火器營,明朝由於政府的迂腐,導致自己的火器還是老久的貨色,而八旗的火器全是清一色的紅衣大炮(明朝火器部隊叛變送的)。
在鴉片戰爭中,清軍其實裝備了大量的火器,還有不少是外國貨。但是由於清軍作戰思維呆板、訓練不足、戰紀不嚴,只有部隊出小部分潰敗現,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一敗塗地。也有不少英勇奮戰的將士,以一腔熱血來對抗外國侵略者,譜寫了中華民族抵抗外族的篇章。
要是鴉片戰爭全是清末北洋新軍那種部隊,外國就不敢打中國的歪主意了。
-
8 # 一個沒有文化的文化人
鴉片戰爭最主要輸在朝堂,雖然英國軍隊的強大,清朝軍隊戰鬥力特別差並且武器都為大刀長矛,但是隻要拿出鎮壓白蓮教起義的決心如何打不贏呢,一年不行就打十年。
為什麼清朝不打下去呢,我認為有三點
一,清朝是以旗人為本,英國軍隊海軍厲害,可以打北京,遼東,這兩個地方旗人最多,清朝的根基所在,朝廷不敢冒險。
二,清朝以為摸清了英國意圖,英國不是要改朝換代,不是推翻清朝統治,沒有必要硬來
三,如何打持久戰,就必須給地方大員放權,士紳就會提前20年崛起,容易尾大不掉,影響清朝統治基礎。
綜上,不是打不過是不願意打,打了影響自己統治,不打有利於自己統計。軍隊不行可以再建,武器不行可以造,這些都不是戰敗的根本原因
-
9 # 閉家鎖的紅楓
從這個題目可以看出,很多人對古代戰爭的陌生。當然這個和現在電視劇很少講求歷史還原也有關係。沒辦法,認真拍沒人看唄~
明朝的火器運用其實也是講究人海戰術的,而清朝打火器戰爭也並不是一擁而上。比如明粉們經常掛在嘴裡的明初神機營,我們看看具體是怎麼作戰的。1455年,朝廷檢討土木堡大戰中的火器使用問題,當時神機營士兵對火銃使用不當,陣型混亂,戰術雜亂無章。數層亂髮,以致於火力無以為繼,蒙古騎兵趁機突入明軍陣地大肆砍殺,明軍20萬(土木堡大戰真實數字)中央軍被蒙古騎兵摧毀。(土木堡大戰真實數字)
政治上的問題不說,軍事上的問題是:明軍的火器部隊,已經忘記了當年到底是怎麼指揮大規模火器作戰了。
於是幾年後明朝中央軍開始提倡恢復朱棣時代的神機營經典戰法------束伍法。束伍法是什麼呢?
朱棣時代,神機營的一個火器作戰單位由57人組成,隊長隊副各一人,除去掌旗手,搬運火藥桶以外,實際有48人可以參加作戰。
實戰中,這48人是按下圖這樣排陣的。
五名盾牌手在前舉著大盾,防備遊牧騎兵的弓箭,左右側各有五名刀手隨時出擊防止敵人打近身戰。
主要的火力輸出靠中間排成三排的“神機槍”,神機營就是因此得名。
那什麼是神機槍呢?和後期噴射子彈的火器不一樣,神機槍射出的是弩箭。
神機槍又稱神槍,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是一個使用金屬槍管,用黑火藥驅動,噴射木製弩箭的早期火器,這種木製弩箭由南方的一種特殊木材鐵力木所制,明朝人稱為“銃箭”。用火藥動力發射的弩箭。
換句話說,這不是大炮,更類似原始的單兵火箭筒。神機槍的優點是射程和殺傷力,明人自誇能射三百步,但這個當然不可能,不過應該比普通弓箭射得遠,但缺點是射速慢,每次射後裝填火藥,清理槍膛,裝入銃箭。。。。估計沒個一分鐘完全不夠。
騎兵衝鋒的速度可以達到10米每秒,蒙古騎兵也不是傻子,為了避免驚擾馬匹,一般會佯攻逗引神機手提早射擊,然後趁重新裝填銃箭的時候再衝鋒。
所以這三十三名神機手其實是分為六輪射擊的,每輪只有第一排的半數士兵射擊,然後把空銃交給第二排,第二排把準備好的另一把神機槍交給第一排,再把空銃給第三排裝填。
等於說只有第一排的11人負責射擊,第二排就是個傳遞作用,第三排只管裝銃箭。這也是沒辦法的做法,因為火器射速太慢,於是只有用人力堆砌,來追求火力的持續性。
明軍神機營的一個基本作戰單位57人裡,其實只有22把神機槍,但神機營其實還有騎兵和弓箭部隊,總的火器裝備率達到10%。宣德三年的編制是75071人。
以上是明軍15世紀初的戰法,而到了17世紀後期,清軍也擁有龐大的鳥銃手部隊。遠征葛爾丹等,實際使用了大量大炮和火繩槍,論實力其實要比1840年強,火器在清軍中的裝備率也提高到了至少30%以上
當時的清軍是怎麼作戰的?
康熙時代清軍的戰法被稱為“九進十連環”,‘使用火繩槍和大炮結合,齊射一次槍炮後,鳥銃手依次向前,每17米射擊一次,退後裝子彈。
然後第二排向前,再17米射擊一次,依次遞進,一共要齊射九次。然後又是火炮發射。
也同樣有藤牌手,騎兵在側翼支援,這種打法比起200多年前的明軍要攻擊性強得多,火力也強大得多,與明代的神機營相比,無論是戰法還是武器,都發展了200年以上。當然,康熙時代的清兵雖然比起1840年要強得多。但遇到英國龍蝦兵還是不夠看的。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了。
其實明朝和清朝發展火器的歷程都很相似----建國依靠火器起家,但發展到中期後都停滯了,到了王朝末期才突然醒悟,於是努力進口西方武器,改革新式軍隊奮起直追(紅夷大炮和克虜伯大炮)
客觀來講,最後明軍和清軍的戰鬥力確實提升了,都出現了新式軍隊(孔有德的紅夷大炮部隊和 清朝新軍),但最後也正是這些新式軍隊反水,要了這兩個王朝的命。 -
10 # 華夏一老卒
這個問題真弱智!一鴉、二鴉之戰中那場戰役是人海戰術?清軍參戰最多的八里橋之戰也不過3萬人,不能把蒙古馬隊的衝擊算做人海戰術吧?
回覆列表
那是因為在清朝崛起之時,騎兵仍是戰場上的絕對主角,雖然此時火器已經廣泛的運用在戰場上,但技術和威力仍不足以撼動騎兵的地位,而鴉片戰爭爆發時,已經過去了近兩百年,火器技術的發展早已更新換代,而清朝的統治集團固步自封而渾然不知,仍然在奉行騎射乃立國之本的落後觀念,殊不知隨著火器技術的更新換代,其威力早已經超過了騎兵,清軍怎能不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