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步一步的蝸牛

    只要我們要了解了為什麼會出現平水韻這個問題就很清楚了,平水韻一方面是為了規範漢文字在詩中的讀音,因為過去在各地的方言中同一個漢字的讀音會截然不同,而且那時沒有推廣使用普通話,那麼作詩要以什麼為標準才算押韻呢?一首詩用陝西話讀出來可能是押韻的,而用粵語讀出來就不一定押韻了(現在我們讀《離騷》覺得它並不押韻,但在當時它肯定是押韻的),因此在隋唐時官方就公佈了《切韻》作為寫詩是否押韻的標準,後來隨著民族的交融,漢文字的讀音逐漸趨同(雖然現在各地的方言還有很大差異,但比古代已有了很大的進化),《切韻》也隨之一步步地簡化,從最初的206韻簡化成了106韻,這就是現在的平水韻,而現在我們已經全面推廣普通話了,讀音不同這一障礙不存在了,那我們為什麼還一定要使用平水韻呢?

  • 2 # 雪裡紅4326

    隨著幾千年古文化的歷史發展,在。新時期,不停的演變,脫胎換骨的潛在因素。

    是他們形成了一種風格,自由,隨心所欲,不受格律影向的新風格一一自由詩。

    詩,從古到今,不論那朝,那代,從衰敗到繁榮,從磨落到鼎盛的過程,文化一一詩佔領指導為職。

    從原古的詩經到楚國的上大夫屈原的詩離騷。如民間地方的順口溜,讀起朗朗上口,但厚味無窮,讓人感慨和涵言。

    它幹變萬化,不離其宗,韻律是為了讓讀者,讀起悠揚動挫,抒發感情,一個更高升華的境界。

    韻律,在幾千年文學浩海中,注重韻律壓腳。從繁衍到探索,形成了一個堅不可摧文化保壘。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律詩,詞,和元曲,在新時代中陶冶,探索,演化成了一個新的風格。但是,它多多少少,逃不了韻,這個格調的束縛!

  • 3 # 老夫愛國

    韻律這玩意兒已經研究得非常多了,已經成為近體詩發展的阻礙,這玩意兒越研究越沒意思,所有高遠技巧已經被唐人寫盡,因而,所有後作除了少數全是東施效顰。韻格詩的高境在立偈,用典,煉字,最後是韻格,韻格看似最難,實際是可有可無,詩無韻格,仍然可成詩,格律詩也是詩,但是已經資源枯竭,即便新作多麼合乎韻格,但大多是垃圾詩。詩是語言的雅緻,更是思想美好的放飛,應該講究靈魂的謁問和幡悟,其他的都是浮雲

  • 4 # VIVOY678

    扯淡……

    能不能換一個新的主題啊?來回的翻炒這個話題有勁嘛?如果覺得無聊,多做點公益活動,乾點好事,流芳千古……

  • 5 # 飛鴻鳴春

    目前,中國有法可依的韻書有兩種,一種叫《中華通韻》,是中華詩詞學會受教育部的委託制定的,共十六個韻部,完全是按照漢語拼音韻母表進行歸納的。目前已經在全國二十所院校以及詩詞愛好者中進行試用。另一種韻叫《平水韻》,這部韻書是由金時平水人劉淵根據唐詩,對廣韻進行了歸納整理形成的,清朝的《佩文韻府》將其合併為106韻部。

    在當今的詩詞領域裡,一直遵循著“兩條腿走路”的原則,即“今不礙古,古不諷今”。願意用平水韻的,可以繼續使用,願意用新韻的(中華新韻或中華通韻)只需要題後標註,以便區別平水韻即可。

    中國的詩歌屬於韻文中的一種,押韻是其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從前的詩詞作品多以吟唱為主,有了押韻的特點,吟唱起來更加具備了音樂的迴圈美。特別是格律詩,經過500年的發展,到了唐朝,形成了句式整齊,合轍押韻,對仗等特點,具務了節奏美、音樂美等優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巔峰,被後人廣泛接受和傳承。

    詩言志。它是用最簡煉的語言形式,透過節奏和音韻更好地表達心聲志向的一種文體,即使在失去傳唱功能的今天,依然有著較強的生命力,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一直受到廣泛的喜愛。

    聲韻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不同的歷史時期聲韻也存在著不同的特點。從切韻、廣韻到平水韻,足以說明了這個問題。用新韻寫詩符合中國建國以來推廣普通話的要求,普通話屬於官方語言,更利於被廣泛接受,更利於詩歌的普及和發展。

    但是,新韻和平水韻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特別是入聲字,隨著聲韻的演變,已經從過去的四聲中消失,被入派到其他三聲,如果一味的只研究新韻,勢必不能更好的學習和理解唐詩宋詞的韻律美,所以瞭解和掌握平水韻是傳承和發展中華詩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6 # 秋聞笛

    之所以反對詩詞格律的人大多是文化根底教淺,學不會,也看不懂詩詞格律的原因。不要為難他們了,他們想寫什麼是各人自由。

  • 7 # 老街味道

    問題:為什麼網上一些人寫近體詩不依平水韻?

    前言

    的確有不少人寫近體詩不用平水韻,這裡也有不同的原因。

    一、入門不深

    剛開始學些近體詩的時候,因為平水韻中的很多字和普通話發音不一樣,創作時又要顧忌對仗、又要注意平仄和押韻,未免難度大一些。

    所以入門時,使用普通話發音, 節約一點查詢的時間,先熟悉近體詩的規則,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辦法。

    我當年作詩一開始也是用新韻,但是不久就轉為古韻了。我孩子學詩一開始就不願意用過新韻,因為沒有手機,他自己拿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查韻書。學習古韻對於孩子在學習古詩文有極大的幫助。只有學古韻才能理解古人追求的音韻變化,否則根本理解不了學校課本里詩文的抑揚頓挫。

    二、革新派

    我就遇到過這種革新派,認為要與時俱進,對於使用平水韻大家批駁。認為語言都不一樣了,為什麼還要使用古韻呢?

    我在剛開始學詩的時候,也有這種疑惑。但是隨著學詩的深入才知道,不用古韻是詩人的一大缺憾。因為你無法有效率地閱讀古人作品,平仄、押韻、對仗完全不同。

    新古韻來回切換的話,所費精力遠遠超過直接用古韻。除非讀古詩詞的時候根本不想古韻,這樣的人只能在詩家門外徘徊,無法品味古人煉字煉句的妙處。

    三、逍遙派

    古韻也好、新韻也好,都無所謂,也談不上支援和反對。

    不過從我的觀察來看,一旦開始適應用古韻作詩的人,幾乎不會再用新韻作詩。看看其作品就知道,從創作的角度看。新韻還是入門這居多。

    這種不反對不支援的逍遙派,還是要看看其主要作品,就知道他真正的立場了。

    結束語

    去年中華詩詞學會在中小學校推行新韻:《中華通韻》,這種押韻方式幾乎完全就是普通話。

    但是不納入可是內容的話,還是沒有幾個學生去寫詩,畢竟學業非常繁重,不能帶來分數的學習都難以持續。

    關於新韻與古韻,不同階段的學習體會和認識是不一樣的。

  • 8 # 醒世翁

    平水韻為南宋平水人劉淵所匯,沿用至今己七百餘年,遠遠脫離了語言實際,早不適宜再作為詩歌用韻的依據。為此,國內不少音韻學家創編了中華新韻。它更接近當代的語音。而平水的古音韻反而使音韻含糊不清,所以,不能墨守陳規,總唱古腔。

  • 9 # 梧桐樹邊羽

    為什麼網上一些人寫近體詩不依平水韻?

    寫近體詩不依平水韻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不論曾經多麼輝煌,古體詩、近體詩、詞牌這些文藝層面的東西在今天普通生活中意義更類似於擺在博物館中的展品。

    詩詞是藝術品。

    藝術雖然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由於中國的語言記錄系統經過白話普及之後,作為詩詞的基礎文言文已經喪失了主要地位。基礎都喪失了,高層建築自然脫離生活,成為了後人欣賞、並引以自豪的擺設。

    所以別說不依平水韻,就算是現代人不寫古詩,你又能說什麼?

    而平水韻只是語音發展中的漢字發聲總結,只代表元朝之前中原的漢字發音。如果沒有鐵騎南下,北音南達,也許我們今天還在使用《平水韻》中的發音。

    這是歷史的車輪,已經碾過了,就沒有必要哀怨回頭。

    那是不是我們會說普通話就可以了,沒必要去了解《平水韻》呢?

    也不是。

    它現在就像一門備選的學問,學不學在乎個人興趣。就好像拉丁舞、民族舞,你不學,多的是人學。但是沒有任何人會鄙視一個不知道跳舞的人,除非你是進了舞蹈學院。

    平水韻也一樣。不學沒關係,沒有任何人會鄙視一個不知道平水韻的人,哪怕是你創作近體詩,除非你要混詩詞協會。

    因為即使是近體格律詩,對押韻的要求也只是要求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而普通話同樣可以按照新韻、通韻劃分出平仄來。

    生活在如今這個時代,人人都說普通話,那麼我們寫詩,只需要在用普通話朗讀的時候押韻,保障詩的高低起伏、節奏感、押韻,作品就能稱之為詩。

    同時,如果還能遵守平仄相替、相對、相粘、押韻、對仗,寫出四句或者八句的律句詩歌,那麼也可以稱作近體詩。

    平仄格律是對文體的劃分,我們可以選擇不創作近體詩,但是要創作,就必須遵守。這是一道門,進不進隨便你,但是要進就必須先開啟門。

    而新韻還是平水韻則不一樣,雖然韻的變化會影響到門的形狀,但是形狀是隨著時代而改變的。人的口音變了、韻部自然就發生了變化,這個門從長方形變成了橢圓形,並不影響後來的詩人開啟格律之門,進入近體詩的腹地。

    但是古人透過長方形的門,創作出的作品都是長方形的。所以我們學習平水韻這個長方形,是為了賞析、理解古人的作品,學會那些長方形中的內容,應用到我們的橢圓形作品中來。

    不管長方形、橢圓形,我們都是進了平仄格律的門,我們都是近體詩的寫作者。有人喜歡長方形,覺得古意足,那就寫平水韻的格律詩,有人覺得長方形怪怪的,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只認得橢圓形(普通話),那就用新韻、通韻來寫格律詩。

    不過最好做出用韻標註——以示對古韻的尊重同時方便普通人閱讀。

    詩以言志。詩是寫給人看的,所以我們到底用平水韻還是新韻,你得看你作品的受眾是誰。如果是要求平水韻的協會或者比賽評委,用新韻就不合適了。如果就為了自己開心,讓人讀懂,新韻自然更加適合大眾。

    不管平水韻還是普通話,只要平仄發音在格律的某些關鍵位不出現出律,就沒問題。

    這是沒有衝突的。

    所以這個問題,完全也可以反過來問:

    為什麼網上一些人寫近體詩要依平水韻?

    個人喜歡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掃墓有什麼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