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崑崙210516114
-
2 # 蘭臺說
相傳醋是酒聖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黑塔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在缸裡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香氣撲鼻而來。黑塔嚐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就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料叫“醋”。
醋是微生物發酵糧食的產物,麴黴真菌先將糧食變成葡萄糖,酵母菌再將糖變成酒精,如果這時酒沒封閉好,醋酸桿菌就將酒變酸——就成了醋。
中國是世界上穀物釀醋最早的國家,早在公元前8世紀就有了醋的文字記載。通常認為醋在西周時開始被釀造,但也有人認為起於商朝或更早。
據現有文字記載,中國古代人民以酒作為發酵劑來發酵釀製食醋。由於都是透過發酵釀造獲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酒醋同源,凡是能夠釀酒的古文明,一般都具有釀醋的能力。
“醋”在中國古稱“酢”、“醯”、“苦酒”等。“酉”是“酒”字最早的甲骨文。同時把“醋”稱之為“苦酒”,也同樣說明“醋”是起源於“酒”的。
酒一不小心就變成了醋,所以就有《韓非子》比喻朝政的“狗猛則酒酸”之說。
《周禮》中有“醯人掌五齊、七菹”的記載。“醯人”是周王室掌管五齊、七菹的官員,“五齊”指古代釀酒過程五個階段的發酵現象。醯人的官制規模在當時僅次於酒和漿,說明醋及其製品在帝王日常飲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專門釀醋的作坊,《論語》中就有醋的記載。
漢代,醋開始普遍生產。《四民月令》中記載有醋的釀造時間:“四月四日可做酢,五月五日也可作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醯解釋為酸,也稱酢。
南北朝時,釀醋工藝更趨完美,官員、名士之間宴請,把有無醋作調料視為筵席檔次的一種標準。北魏農學要著《齊民要術》有專門的“作酢法”一篇,系統地總結了從上古到北魏時期的制醋經驗和成就,收載了22種制醋方法。
唐代,醋開始普遍使用,出現了以醋作為主要調味的名菜,如蔥醋雞、醋芹等。宋代陳鼓年《廣韻》說“酢漿也,醋也”,“醋”字被廣泛使用,成為人們飲食生活中必備之物。南宋開始,都城臨安府以醋為主要調味的菜餚大為增多,今杭州名菜“西湖醋魚”相傳也是宋代名菜。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中記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醋已成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元明清時期,採用的原料增多,加之釀造工藝的進步,醋的品種日益增多,風味各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醋有米醋、麥醋、曲醋、柿子醋、糠醋、糟醋、餳醋、桃醋、葡萄醋、大棗醋、糯米醋、粟米醋等數十種,陳釀2--3年的米醋方可入藥。米醋具有消癰腫、軟堅散結、下氣消食、殺魚肉菜邪毒之功效。
醋起初是非常珍貴的,和鹽一樣重要。醋出現以前人們用青梅代替醋,鹽和梅是最重要的調味品,所以鹽梅並稱,《尚書》雲:“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商代殷高宗命傅說為相時就拿鹽和梅這兩種東西比喻賢相的重要。於是就常常用鹽梅來比喻宰輔大臣。白居易有賦雲:“及帝贊位之二紀兮,命離與鄭為鹽梅。”小說《李自成》中崇禎皇帝任命楊嗣昌為督師輔臣出京“剿賊”時,贈一首七絕詩,首句就是“鹽梅今去作干城”。楊嗣昌的督師行轅門外掛兩面杏黃大旗,一面是“鹽梅上將”,一面是“三軍司命”。
白居易《東院詩》雲:“老去齒衰嫌橘醋,病來肺渴覺茶香。”詩中的醋是酸的意思。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醋與酸同義,常常互代。
“醋”和“酸”也變成了貶義詞,尤其用於諷刺讀書人。蘇東坡《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士酸。” 陸游《客自鳳州來》詩:“會須一洗儒酸態,獵罷南山夜不營。”
中國有“四大名醋”:山西老陳醋、保寧醋、鎮江香醋、福建紅曲米醋,從清代開始流傳至今。賈氏柿子醋是歷史上最早的水果醋代表。
由於原料、工藝、飲食習慣的不同,各地醋的口味相差很大。例如始於五代唐長興元年的保寧醋,產於今四川閬中古城,隨著川菜的流行而行銷全球,有“離開保寧醋,川菜無客顧。”的說法。
在北方,最著名的醋種當屬明朝時發明的山西老陳醋。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氣候乾燥、溫差較大,水土鹼性大,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鹼性,維持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山西人喜歡吃麵食,麵食本身也偏鹼性,吃醋能增加身體的胃液酸度,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山西人以愛好食用醋而聞名,被稱為“老醯”,有“繳槍不繳醋”的笑談。
食醋的生產方法,可分為釀造醋和人工合成醋。
釀造醋,是以糧食、糖、乙醇為原料,透過微生物發酵釀造而成。人工合成醋是以食用醋酸,新增水、酸味劑、調味料,香辛料、食用色素勾兌而成。
醋在中國菜的烹飪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還具有保健、藥用、醫用等功用。經常喝醋能夠起到消除疲勞等作用,醋還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併發症的作用。
回覆列表
醋由於在自然環境中可以自行生成,古代人類在世界各地從很早起就開始食用醋。一般而言,東方國家以穀物釀造醋,在中國,通常認為醋在西周時開始被釀造,但也有人認為醋起於商朝或更早。
西方國家以水果和葡萄酒釀醋,在西方,古埃及時期就已出現了醋。由於都是透過發酵釀造獲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酒醋同源,凡是能夠釀酒的古文明,一般都具有釀醋的能力。
醋,上古至周稱醯,漢稱酢,亦稱苦酒,唐宋演酢為醋。
《周禮》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醯人”就是管理釀醋一類的官。可以確認,中國西周時期即有食醋的習慣和釀醋的部門及專業的崗位設定。

春秋戰國時期,醋還是比較貴重的調味品,直到漢代才普遍生產。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崔寔的《四民月令》也都有制醋的記載。至北魏時《齊民要術》共記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二種制醋方法。
唐宋以來,由於微生物和制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至明代已有大麴、小曲和紅曲之分。有關醋的文字記載的歷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是和食鹽一樣屬於最古老的調味品。
我們上節課給大家講了關於釀酒的三個傳說,而醋到底由誰最先釀造的呢?傳說是杜康的兒子—黑塔。
傳說杜康之子黑塔,為了躲避戰亂,率領族人來到了現在的江蘇鎮江地區,在釀酒的過程中,黑塔發現釀酒產生的酒糟被白白的丟棄了,感到非常浪費,於是把一些酒糟收集起來,放在陶罐裡,加滿水後蓋上蓋子,就繼續忙自己的事情。

直到二十一天之後的酉時,黑塔才想起來那個存放有酒糟的罐子,趕緊走到罐子前,開啟蓋子一看,只見罐子內充滿了呈淺褐色的液體,飄出一陣陣誘人的酸味,黑塔驚喜之餘用手指蘸了一點液體,淺嘗之後只覺得酸冽爽口,齒頰生津,同時酸味中還帶有微微餘香,當下不由得心中大喜,於是就將這些新得的酸味液體分送給族人品嚐。族人食用之後,覺得胃口大開,消除積食,於是紛紛仿效黑塔,把釀酒剩下的酒糟繼續釀製,以獲得這些能開胃助消化的酸味液體。
由於這個液體是在釀造後的第二十一日的酉時所得,所以,後人把這個酸味的液體命名為:醋

傳說歸傳說,事實上我們的祖先早在茹毛飲血的年代,就把在勞動中採摘到的梨、棗、柿子等果實分別地堆積在一起,以備長期食用,一部分果實在溫度、溼度等適宜的條件下,經自然發酵,變成了漿狀酸性醋液。人們食用後,頓覺胃口大開,醋的助消化等功能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成為數千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的調味佳品。
醋在英文中稱之為vinegar,來源於法文vinaigre,意思是酒(vin)發酸(aigre)。由此可知,醋來源於酒的酸敗。有意思的是這和中國有關醋的傳說不謀而合,中國古代“酉”即“酒”,“酉”的“昔”日就變成“醋”了,所以中國就有了“酉”經卄一日成“醋”的說法。所以在遠古時代,當人類發現酒酸敗,變成一種優良的酸味料時,人們於是就人為的將酒故意使其酸敗,用此方法來製取酸味調料。
中國早在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酒茶”之說。當初稱為“八件事”。至元代時略去“酒”,才成為“七件事”。在元代的雜劇《玉壺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詞中,均可見“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句,歷代流傳至今,可見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華人在生活中,醋是往往不在意但又不可或缺的物品。賈思勰在洛陽著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明確的記載了醋的傳統釀造方法。而當時幫助賈思勰提供製醋方法的王蒲曾有句名言,“醋是經常吃的藥,醋更是經常吃的飯。”現代醫學證明,醋在釀造過程中,產生的氨基酸、有機酸、糖類、維生素等對人體大有益處。房玄齡作為宰相對締造貞觀盛世功勞至巨,唐太宗為了犒勞他,曾經下旨賜給他幾位美人,但是房玄齡卻推託不受。
皇帝知道房玄齡顧及夫人的感受,只好央求皇后召見房玄齡的夫人,勸解說,人們納妾本來就有常制,完全符合規矩,而且房玄齡年高體弱,皇帝想用多個女人照顧他以表開心。
可是房夫人對這些毫不領情斷然拒絕。皇帝勃然大怒,給出兩個出路讓她選擇,一是改變初衷,不再妒忌,這樣可以安然活下去;二是可以繼續妒忌成性,但必須被處死。
房夫人毫不猶豫表示寧可為妒而死。皇帝拿出一罈子毒酒給她,房夫人一飲而盡。皇帝最後只好說:“這樣的女人我這個做皇帝的都害怕,何況是房玄齡呢!”
當然皇帝賜給房夫人的也不是毒酒,而是香醋,所以也有人認為這個故事就是吃醋的最早來歷。
眾所周知,在男女兩性關係方面如果產生嫉妒的情緒,甚至出現爭吵、打架的現象,俗稱“吃醋”,因為房玄齡夫人吃醋典故,把嫉妒和食醋聯絡在一起。
吃醋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是愛和關心的別樣表現。潛意識裡則是感情專屬和害怕失去的一種保護。戀愛或婚姻中,如果兩個人對彼此視而不見、一點醋都不吃,愛情也就淡而無味了。
真心愛你,才會吃醋。他不希望你和別的異性走的太近,也不希望你和別的異性有太多往來。你可能會感覺他很自私,但請你不要懷疑,真愛都是自私的。
人們常說,愛一個人應該相信他,但是請記住,信任是相互的,要做到彼此尊重對方的感受,不要老是把信任掛在嘴邊,是要有行動的。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