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k140688232
-
2 # 好奇而已716
1940年5月,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為什麼德軍不直接進攻,圍殲英法聯軍呢?
原來,頓克爾克一帶遍佈沼澤,不利於裝甲部隊運動,有陷入被英法聯軍圍困的局面,德軍總參謀部擔心沒有步兵掩護的裝甲部隊的安危,所以建議希特勒讓古德里安的裝甲集團停下來。 帝國元帥同時又是空軍元帥的戈林,擔心被陸軍搶了功,又從中橫插一槓,對希特勒拍著胸脯保證,僅靠德空軍的轟炸,就能全殲英法聯軍。
希特勒眼中,英華人也是高貴人種,是可以爭取和談判的物件,一旦與英國政府簽署和平協議,便可集中精力對付蘇俄紅色政權。但當德國空軍進行轟炸時,又遇到了英國空軍拼死抵抗,加上大霧天氣的影響,給英法聯軍撤退爭取了寶貴時間。
所以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
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事件背景:1940年5月10曰,德軍實施“黃色方案"行動,發起西線攻勢,以7個裝甲部隊為先導的德軍展開的閃電攻勢讓英法等國招架不住,24日,古德里安坦克部隊攻佔布倫港口、包圍加萊港口、進抵格臘夫林,比利時法國軍隊、英國遠征軍40餘萬眾被三面圍困在格臘夫林與敦刻爾克之間動彈不得!
事件結局:當天晚上,希特勒下令德軍坦克部隊停在運河一線待命,直到16日夜。當晚英軍在邱吉爾指揮下實施發電機計劃,從本土動員850多艘各類船隻,到6月4日凌晨就在德軍眼皮底下撤出34萬人,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
原因:
一、倫斯德建議“在離敦刻爾克不遠的運河一線的裝甲師停止前進,等候更多的步兵部隊接應,希特勒基於軍事上的考量同意了。
希特勒一是想留著德國裝甲部隊進攻松姆河南的法軍,二是認為盟軍陷入的袋形地帶不適合大規模坦克行動,霸王硬上弓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二、從政治角度考量,希特勒幻想和英國謀和,如全殲英國遠征軍會讓英國遭受奇恥大辱,從而使德國與英國謀和破裂。
這一觀點有希特勒曾叫副元首赫斯隻身飛往英國和談的史實為證。
三、希特勒很想讓黨衛軍出身的空軍英雄戈林指揮的德國空軍獲勝,來提高元首及納粹黨的威望。
四、希特勒過分相信了戈林的保證和“斯圖卡"轟炸機的威力。
結果由於天氣原因,能見度太低,德國空軍轟炸效果大打折扣,加之英國空軍玩命搏鬥,使得戈林一戰成名的美夢成空。
五、當地是日耳曼人聚居區,居民中納粹黨粉絲甚眾,他們妄圖把佛蘭德變成納粹的獨立王國。殲滅戰一旦打響,聚居區會一片焦土,當地粉絲會屍痕遍野,這是希特勒不願看到的。
於是,三十四萬聯軍逃過一劫,為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準備了充足的精銳。
丘吉爾的“v"字手勢,和斯大林的菸斗一樣成為二戰盟軍勝利的標誌!
希特勒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
4 # 漩渦鳴人yy
地毯式轟炸,你知道這個名詞最開始誕生的時候是在哪裡嗎?是在越南戰爭,也就是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將近30年才出現了這個名詞,而且是有美國當時最大的戰略轟炸機,也是現在還在服役的b52攜帶炸彈實行的地毯式轟炸。
當b52轟炸機對某一個地區實行轟炸的時候,由於其龐大的崽崽量,致使它可以攜帶十至20不等的大型炸彈,這個炸彈一個接著一個投下以後,飛機所飛過的那一段區域內部,炸彈以均勻的點分散其中,炸彈本身的威力會掃平炸彈落點附近的一切東西,這樣形成了一塊空檔區,整個地區的地就好像被梨過了一樣,這就是地毯式轟炸。
二戰的時候,當時納粹德國擁有多少大型的轟炸機?能夠達到地毯式轟炸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除了個秋莎火箭炮以外,也就美國的b29轟炸機群能夠做到,而且他還對攜帶特定的彈種燃燒彈。
但是即便是德華人能夠組織起類似於美國的b29轟炸機一樣的大型的戰略轟炸機叢集,那也得面對英華人的戰鬥機的攔截,華人為了這一次撤退,可以說觸動了自己手裡面所有的家當,也就是英國皇家空軍的所有先進戰鬥機,包括噴火,包括颶風,這些戰鬥機就是護航戰鬥機,一旦發現任何的大型的戰略轟炸機,這些戰鬥機就像發了瘋一樣撲上去,你能夠保證戰略轟炸機能夠飛到指定的轟炸地點的上空投放炸彈嗎?當然,在撤退的途中還遇見了大霧天氣,大大降低了當時德國空軍的執行任務的力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那種飛行觀瞄裝置落後的時代,一旦發生大霧天氣,那簡直對於整場飛行任務來講就是一次災難,進攻莫斯科的時候,納粹德國的空軍將領凱瑟琳,曾經不止一次的向德國國防部吐槽說莫斯科這種多霧的天氣實在是沒有辦法立於空中任務的執行。
即便在這之後,德國和英國爆發了不列顛空戰,雙方陷入了互相死掐的死迴圈之中的時候,德國納粹黨副黨首仍然還是飛到英國,請求英華人跟納粹德國進行談判,雙方展開合作。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英華人選擇誓死不從的抵抗,從這一點上來講,希特勒在對英國的問題上面,並不是戰術上的失誤導致敦刻爾克的部隊撤退,撤出去,而是戰略上的失誤,也就是戰略伙伴問題的選擇上出了問題,最後導致英華人飛走了。
-
5 # 浴火
這是一個讓人很奇怪的說法,當時德軍沒有攻佔下來敦刻爾克,一直被認為是主要原因,德國放棄了地面進攻而改用空軍對其進行轟炸,以便殲滅英軍。
如果德華人單純的考慮用轟炸的方式,不管是用地毯式轟炸,還是什麼樣的轟炸來殲滅英軍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了,在當時的情況下,應該是地面部隊加緊進攻,而不是依賴空中轟炸。
還沒有考慮到很多當時的情況,當時的技術特點實際上不具備,讓轟炸機對一個港口進行摧毀性轟炸的可能性,這不是地毯轟炸可以辦到的,當時德國空軍還沒有那個能力。當時英國空軍還沒有真正的被消滅掉,不斷的派出戰鬥機進行掩護,當時氣象條件也不允許,當時德國轟炸機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英軍的攔截,而是天氣。
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德華人不管怎麼做都不可能讓轟炸取得什麼理想的效果 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問題。
-
6 # 銳度何老師
想地毯式轟炸那是要有前提的,就是你這支空軍得是:大空軍。而當年的德國空軍剛好是一支“小空軍”。
講的專業一點:能執行地毯式轟炸任務的,得是一支戰略空軍,二戰時期的德國空軍本質上還是一支戰術空軍。
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的關鍵區別並不在於數量,其實也不在於質量,而是作戰理念。
戰略空軍是單獨的一支空軍,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決定戰爭的勝負。就像二戰末期的美軍,就是典型的戰略空軍,當然,那時候美國空軍還沒獨立呢,但思路還是戰略大空軍的思路。
美軍就是用大量的遠端重型轟炸機組成機群,然後鋪天蓋地的過去,對德國、日本的城市、工業基地進行地毯式轟炸。從根上把德日兩國的戰爭潛力摧毀。讓你生產不出來飛機、坦克、大炮,讓你的部隊走半路就被炸個精光。
德國空軍不是這麼用的。德國空軍其實是陸軍的附屬品,它得坦克、飛機結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出戰鬥力。就像我們一提到閃擊戰就能想到德國的坦克,但閃擊戰的另一個主角: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往往就被忽視了。實際上沒有斯圖卡,閃擊戰就打不了。
德國的空軍是這樣用的:
陸軍裝甲部隊在前面突擊,空軍在上空支援。前面有敵人的陣地、坦克,斯圖卡先飛過去投彈,把目標炸掉,然後陸軍再上去。如果沒有空軍斯圖卡的支援,德國陸軍打閃擊戰,損失得擴大幾倍,也就談不上打勝仗了。
這就是戰術空軍。
而德國空軍的這種思路就導致一個現象:他們的飛機都很小。
像俯衝轟炸機,這本身就很小了。也就是能掛一兩顆炸彈,扔完了就得靠機槍掃射。即便是轟炸機,也都是雙引擎的中型轟炸機。他們沒有英美那種B17、B29、蘭開斯特四引擎重型轟炸機。
地毯式轟炸就是幾百架重型轟炸機,每架飛機裝幾十顆上百顆炸彈,飛到目標上空,然後把炸彈傾瀉下去。把下面一大片區域,不加區分的全覆蓋炸一遍。
而德國的小飛機、小空軍明顯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他只能是:定點清除。
看見前面有輛坦克,然後飛機過去,在它頭頂扔顆炸彈,或者發現敵人步兵,來個俯衝,機槍來一梭子......打完這兩下就得回家了。
美軍轟炸東京是最典型的地毯式轟炸,300多架飛機投下2000多噸燃燒彈。如果德國空軍想達到這效果,最起碼得2500架斯圖卡。而敦刻爾克時期的德國,總共也就是幾百架斯圖卡。
德國空軍,作為戰術小空軍,裝備的都是中小型飛機,他壓根就沒有進行地毯式轟炸的能力。如果你是一名德國飛行員,駕駛著俯衝轟炸機,來到敦刻爾克,看見下面有一輛英軍坦克,你扔顆炸彈,又看見下面有一個機槍陣地,你再扔一顆炸彈,發現個汽車,你再來個機槍掃射,這就得收工回家了,效率可想而知。炸彈你再扔跑偏一個......跟美軍那種將領在地圖上畫個圈,晚上幾百架重型轟炸機過去,幾千噸的炸彈往圈裡一扔,沒法比。
除此之外,還有我們都知道的當時天氣不好,影響了德軍的出動,敦刻爾克的沙土地也削弱了炸彈的威力。
最後就導致英軍的漏網。
如果當年希特勒、戈林重建德國空軍的時候,走戰略大空軍的路線,重點開發四引擎大型遠端轟炸機,到敦刻爾克的時候,裝備500架,來來回回地毯式覆蓋英軍幾天,歷史也就改寫了......
像當年德國的這種小空軍,和他的陸軍配合的時候,威力非常大。就像打波蘭、法國和蘇聯初期那樣。而一旦讓他脫離陸軍單打,威力就會急劇下降,就像不列顛空戰。
-
7 # 渝採風
它沒有進行“地毯式轟炸”的戰略轟炸機,它只有He-111等中型載彈量不大的戰術轟炸機,而且就是這種轟炸機,在當時數量也不多。
-
8 # 這條巷最靚的仔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戰役之初,德軍沒有把敦克爾刻作為主要進攻方向,沒有料到英法聯軍那麼多軍隊會不經打,潰敗逃向敦克爾刻,想要地毯式轟炸沒有提前淮備,能力不大。二是因為敦克爾刻距離英國本土很近,而且英國的空軍力量非常強大,有能力保護聯軍撤退。
-
9 # 優己
我們從戰後統計資料來看,敦刻爾克之戰英法總共撤走了33萬人,但是法國之戰法軍損失部隊260萬,被俘180多萬,兩頭一比較就會發現敦刻爾克之戰明顯就是德軍佈下的陷阱。也就是說,敦刻爾克之戰對於德軍來說就是一場聲東擊西戰術陰謀,其目的在於拆散英法聯盟,並摧毀法軍的軍心士氣,為德軍滅亡法國做最後的鋪墊。
在敦刻爾克之戰中,德軍高層看到英法兩國的聯軍不聯心的問題,一旦大難臨頭必然會選擇各自飛。所以呢,德軍故意把英法聯軍包圍在敦刻爾克海灘圍而不打,直接牽制了英國所有的軍事力量,這給德軍南方軍團進攻巴黎滅亡法國創造了條件。
我們都知道德軍在敦刻爾克之戰的時候實際上是兩線作戰的,德軍主力在越過阿登高地後兵分兩路,一路從比利時尾隨英法聯軍並追擊到敦刻爾克,一路則向法國南部縱深挺進奔襲巴黎。假如德軍要進攻敦刻爾克那麼勢必要從南線部隊中抽調兵力,這樣反而會遲緩德軍向南挺進的速度。
由於德軍放過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英國便把全力用在自己撤軍上面,根本不再管法國的死活,這時候等於法國要自己面對德國了,但是又因為英軍的撤離直接瓦解了法軍的軍心鬥志,法軍戰鬥力被嚴重衰弱,最終,法國在一個月之內淪陷,180多萬法軍投降。人數比敦刻爾克撤走的英法部隊還多了6倍以上。
-
10 # 微不足六
1.希特勒謀求與英國和談,賣給英國一個人情。希特勒還是很佩服英國的,他一開始沒有與英國作對的想法。他的想法是與英國和談,前提是英國不干涉歐洲大陸的事務,簡而言之就是你繼續經營你的英倫三島,你的殖民地也還是你的,海上霸權也是你的,但是Continental霸權是我的,咱們和平共處。敦刻爾克,希特勒不想英國輸得太難看,藉此發出和平訊號,謀求與英國和談。
2.儲存裝甲部隊,以待進攻法國內地的需要。希特勒的目標是征服法國,而並不僅僅是敦刻爾克的40萬英法聯軍。當時德軍的全部家當7個裝甲師都在敦刻爾克一線,希特勒需要把裝甲力量儲存下來,作為進攻法國內陸的開路先鋒。為此,希特勒不容許裝甲部隊有任何閃失。
3.戈林的邀功。希特勒與陸軍之間沒有達成真正的信任,但是空軍是實實在在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戈林也瞭解希特勒的心思,特此請求由空軍消滅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希特勒也不願這一戰果被陸軍所得,他需要藉此鞏固自己的威望。因此,批准了戈林的請求。
4.希特勒擔心出現第二個“馬恩河奇蹟”。德軍的推進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讓希特勒產生了高度的緊張。他害怕法軍會像1914年那樣發動出人意料的反擊,而戴高樂領導的法軍對德國裝甲部隊發動了一次失敗的反擊,更加堅定了希特勒這一想法。為此,出於保全裝甲部隊的需要,更是出於一種謹慎的態度。希特勒做出了停止進軍敦刻爾克的命令。
5.當地是日耳曼人聚居區,這一地區早就想要與納粹合作謀求獨立,如果希特勒對此地進行地毯式轟炸,那麼,勢必會對當地的居民區造成嚴重的損害,不利於德國在此地建立納粹政權,扶植此地獨立於法國的目的。
回覆列表
當時如果從推演,英法軍隊已經是失敗了。我認為德國軍隊有兩種情況,沒有給最後的致命一刀。一是已經完成分隔包圍,英法軍隊已經被壓縮在海灘上,再進攻就是毫無無懸念的雙方死傷,且德華人認為英法自動會投降,避免毫無意義的傷亡。二是由於英法聯軍垮的太快,德華人自己都有些懵,想再觀察一下。結果正好這期間海峽有云霧,飛機無法攻擊觀察,而英華人沒有絲毫猶豫,發動了所有船隻,接回了大部分有生力量。等德華人發現這一情況,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