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素有“冷麵王”之稱的四阿哥胤禎(唐國強飾)繼位。胤禛雖然並不是朝野所看好的皇位人選,卻是康熙親自選擇的雍正皇帝。他在江南“煸動”災民鬧事,在城隍廟擺鴻門宴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萬兩銀子籌款賑災;他追討國庫欠款,逼得老臣上吊;刑部冤獄案,他隔岸觀火,讓八阿哥和太子鬥得兩敗俱傷;百官行賄案,他借年羹堯之手血洗江夏鎮,使得太子再度被廢。雍正當政後出現的山西諾敏案、科場舞弊案中,雍正殺了一批牽扯進去的朝廷中樞重臣。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汙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8
回覆列表
  • 1 # Cubiz老徐

    有一種說法,雍正的出現,讓清王朝多延續了100年。

    雍正在其父康熙的光環下,再加上其是名副其實的改革派,在他在位期間著實得罪了很多有權勢、有文化的人……這也為他流傳世間的各種奇聞逸事製造了“源頭”。

    清政府自乾隆繼位後,開始逐漸的出現沒落的態勢,特別是乾隆執政後期,更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靠“培養”和珅這樣的鉅貪為自己的後人斂財。現在看來,乾隆的執政思想更多的是馭術,而非道,他敗光了他爹留給他的基業,更讓給後人埋下了禍根。

    雍正更像是一種有“貴族氣質”的繼承者,有悲天憫人的情懷;而乾隆則更像是任性的“富二代”的氣質。

    雍正執政期間所推行的新政,火耗歸公、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攤丁入畝,這樣的政策為清朝國力的發展還是起到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他在政治集權制度方面的改革,也幾乎把集權制發揮到了極致,也為後世的集權做了很好的奠基,物極必反,過分的集權必定滋生腐敗,這也為後來的清政府逐步走向衰亡埋下了伏筆。

  • 2 # 溫讀

    清朝有康乾盛世,所謂的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大清王朝國力強大,百姓富裕。

    歷史上,歌頌康熙年少英雄,計擒鰲拜,平三藩,文治武功能和唐宗宋祖試比高。歌頌乾隆,七下江南何等風流,修建壯麗宏大的萬圓之圓,經濟文化達到頂峰。

    可獨獨,那四爺雍正皇帝,殘暴不仁,黑的被民間奇女子呂四娘割了頭顱。

    在我看來,雍正,才是康乾盛世真正的奠基人。

    康熙去世之前,大清王朝國庫僅500w兩白銀,雍正在位十三年,勤政國事,堪稱一代勞模,死後國庫留下5000w兩白銀。短短十三年,為乾隆攢下了這麼一大筆家底。

    僅此一點,便能窺得雍正皇帝於大清王朝之貢獻。

    可乾隆呢?

    可真的是敗家子一個,七下江南勞民傷財(乾隆七下江南是風流,朱厚照南下平叛就是奇葩,嘖嘖嘖),繁榮富強的大清王朝,在他的手裡就已經走了下坡路。

    可是為什麼,雍正皇帝的歷史評價不高呢?

    我們來看看,雍正做的這些事,國庫裡的那些錢,是從哪來的。

    攤丁入畝:說簡單點,將百姓以家庭人口徵稅改為由家庭田產數目來徵稅,一方面打擊了士紳集團的土地兼併,另一方面減輕了地少或無地農民的稅收負擔。這是把所有的地主階級全得罪了。

    火耗充公:自明代起,正稅之外加火耗(碎銀加火鑄成銀錠時的折耗,亦稱耗羨),清承明制,這一項制度到清朝時已經十分嚴重,各地官員以火耗為名,肆意橫徵中飽,已無法限止。雍正提出了火耗充公解決了此問題,好,這一下子得罪了所有官僚階級。

    改土歸流:得罪了所有西南地方權貴階級

    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所有權貴地主文人階級

    雍正皇帝是一個實幹家,可以說後期的雍正差不多就是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差不多所有貴族都讓他得罪了個遍,而真正得到實惠的是尋常的黎民百姓,不是拿筆桿子的,不是記載歷史的人。

    翻開史書我們看看,但凡是對地主文人統治階級下手的,嬴政,朱元璋,雍正,這些為開創過巨大貢獻的人,有什麼好的名聲留下來了?哪一個不是流傳的黑料一筐又一筐?沒有辦法,筆桿子話語權,輿論的陣地全在人家的手裡。

    想想也是,那些被這些人得罪的官僚地主文人階級,你收走了人家的權,還要讓人家給你好的評價?可能嗎?

    以上。

  • 3 # 老鷹航空

    雍正時期是一個勵精圖治的時代,為了扭轉國力衰落、吏治腐敗和稅制問題,雍正皇帝推行了改革新政。這種改革包括三大內容:

    第一、攤丁入畝。

    這項改革實質上是一種稅制改革,在此之前的封建王朝,人頭稅是一項基本稅種,也是國家的主要稅種,每個人生下來到16歲(各個朝代不一樣)開始,至60歲結束(每個朝代不一樣),除了殘疾人,只要是能下地幹活的,無論男女,每年都要像地方政府交納定額的錢糧稅賦。但是在各個朝代,隨時社會的穩定,生產力的恢復和提高,土地兼併現象總歸會出現,並且日漸加劇,從而導致封建時代最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土地,逐漸的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也就是地主階級。廣大的農民反而手中擁有的土地比較少,在人頭稅的機制下,擁有絕大多數土地的地主階級交納的賦稅和普通弄農民交納的賦稅一樣,這樣不僅導致農民的經濟生活壓力加大,也削弱了國家的賦稅增長能力。長此以往,不利於國內經濟生產,也不利於國家穩定。

    在此基礎上,雍正推行攤丁入畝,實質上將人頭稅化成了一種資產稅,以個人或者家庭擁有的土地數量作為課稅的依據,所有的賦稅都以此為標準進行徵繳。地主就要多交,農民就可以少交,沒有土地的佃農就不交。這樣從稅制角度,就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激發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當然,也會壓制部分地主。

    第二、火耗歸公。

    說起來,這項改革相當於地方財政和朝廷財政的一種“再分配”。過去徵繳稅賦時,農民交上來的散碎銀兩都要被官府重新回爐重鑄成為50兩或者一百兩一個的標準銀錠,但是受工藝的影響,要得到一個新的100兩標準銀錠,就需要比100兩要多一分或者兩分的散碎銀兩,這些多出來的部分,地方官府還是要向農民徵收,這就是所謂的“火耗”,有些地方收一分,有的收三分。反正這些火耗都是要高於實際工藝消耗之需的,多餘的部分都是成為地方政府的“小金庫”。久而久之,地方政府財力就發展極為不平衡了,經濟發達地區,如兩江地區,這個小金庫就比較強,而欠發達地區,比如甘肅、雲貴就比較窮了,就是有了這個小金庫,每年還要從朝廷戶部要錢要補貼。

    由於賦稅的本金比較大,導致火耗數量也是一個驚人的數量,所以,在朝廷看來,朝廷需要用兵用錢的時候,各地都是哭窮,其實地方的日子還不錯,這也是官場吏治腐敗的根源所在。

    雍正王朝推行的火耗歸公,就是將這種“火耗”變成了朝廷法定的附加稅,統一徵收,統一上交戶部,然後配合“養廉銀”制度,朝廷根據各地稅收徵繳情況、經濟發展情況等,回頭下撥一筆額外的獎金,用來支付給州、府、道、縣各級官員。這樣,財權歸集於朝廷,地方上就沒有什麼油水可撈了。

    第三,官紳一體納糧。

    這項改革算是真的觸動了“乳酪問題”。封建時代,一直堅持士大夫階層是皇家附庸階層,一樣的享受不納糧不服徭役的優待。養尊處優,成為有利於社會經濟生產關係之外的特權階層。

    但是真是這樣的特權階層,卻是非常熱衷於從事土地兼併以及商業活動,社會財富多集中在這些人手中。可是當時的封建社會稅賦一直以農業稅為主,這就無形之中導致這群最富有的人卻不交稅不承擔朝廷指派的責任。無形之中,農民的壓力就加大了,長期下去必然會激化社會矛盾。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雍正皇帝推行“官紳一體納糧制度”,就是取消了這一階層的特權,一樣的要交皇糧、服徭役。如果不出人,就要出錢。

    三大內政改革,當然還包括改土歸流(將少數民族地區改建成為普通的州、縣制進行管理和課稅),每一項都很關鍵,也很麻煩。改革起來都要觸動這些地方官員和士大夫的“乳酪”,但是改革內容卻必須透過他們來推行,可見改革阻力之大。這也是為什麼《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雍正皇帝說的“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員和讀書人”,但是農民卻是非常擁護的。

    在這種改革中,雍正就非常依賴於極少數忠誠的執行其改革意志的官員,比如李衛、田文鏡等。但是畢竟是少數派,大多數官員還是“懶得動”。雍正皇帝在位11年,過的就比較辛苦了,每天20000字的奏摺批覆字數,靠不了別人,只能靠自己。

    但是不管怎樣,上面關於內政的三大措施還是貫徹下去,使得朝廷財政收入恢復到高速增長狀態,而農民的負擔並未增加。

    相比於內政治理,在軍事方面,雍正皇帝的能力相對就弱一些。

    初期算是舉全國之力,依靠年羹堯“暫時”平定了西北地區羅卜藏丹津叛亂,但是並未徹底平息邊疆叛亂之根源。在此之後,雍正皇帝殺掉了功高蓋主的年羹堯,之後任命的嶽鍾琪和傅爾丹等,久經戰役,但是始終未徹底消除隱患。

    總的來看,為其十一年的雍正新政,還是為後面的乾隆、嘉慶、道光等朝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國際安全環境,畢竟國土四周,尤其是西北部邊疆地區的安全形勢還是大為好轉,再也不會出現康熙初期出現的兵臨城下危險。在內政方面,雍正對皇室內部嚴加處理,痛下辣手,算是為繼位者蕩情了皇室內部的不安定因素。國家財力方面,依靠三大改革措施,國庫充盈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改掉了一些舊制度,建立了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一些新制度。

    不過,可惜的是,雍正在位時間太短,很多制度沒有得到有效的鞏固和固化,而其繼位者乾隆皇帝,算是一個“風流倜儻”的富二代皇帝,權力鞏固之後,執行的是一種對官員和皇室更為“寬鬆和包容”的管理策略,還自詡為“一朝嚴治、一朝寬治”,終究還是埋下了清王朝走向沒落的隱患。

    雍正之後的各個皇帝,都缺乏能夠堅定的進行改革的雄心和恆心,畢竟雍正駕崩是在1735年,距離1840年還有105年,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裡,如果統治者擁有眼光和雄心,及時進行更為深刻的改革,光大國力,進行開放戰略,也許不會出現喪權辱國的事情。

    當然,歷史不容假設。

    總的來說,雍正十一年的改革,最好的總結詞,個人認為就是三個字——“不容易”。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4 # 王榮聯1

    謝謝邀請。眾所周知,雍正皇帝的文治武功,極大地提升了康乾盛世的含金量,極大地豐富了康乾盛世的內涵。如果沒有雍正皇帝,康熙大帝創下的豐功偉業將迅速敗在雍正以後的王朝手上,當然,乾隆皇帝也就沒有多少資本可去炫耀。但我們不得不清楚地看到,雍正皇帝的文治武功對他之後的王朝,確實構不成多大影響,乾隆朝是這樣,嘉慶朝、道光朝、咸豐朝、同治朝也都是這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世界風雲在變,世界各國力量對比的格局在變,生產關係和生產力都在變。而雍正後的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王朝皇帝們的頭腦卻沒變,他們仍在頑固堅守世界唯我為大,大清還是世界中心的陳腐觀念。可以想像,既便雍正的文治武功再怎麼厲害,再怎麼所向披靡,到了雍正之後的王朝也是幫不上大忙的。由此可見,後來整個大清沿著下降通道迅速滑坡也就見怪不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怎麼提升帕拉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