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
2 # 心理理想地
中科院心理所臨床心理碩士,深耕心理學十幾年, “不說廢話,不熬雞湯”
成熟的人有小孩子心理,“兒童期自我”在作怪每個人都有小孩子心理,因為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個孩子。
心理學上,這叫"兒童期自我","兒童期自我"記錄著我們的童年。但是,隨著社會化的過程,"內在小孩"會逐漸退到內心深處,在心中的重要性也逐漸降低。
這個“內在小孩”退化的過程就是成熟。
但是真的成年人,內心永遠藏著一個內在小孩。
我們不應該讓"兒童期自我"徹底消失,因為內在小孩一旦消失,我們就會變成很無趣的"大人"。
成熟是一種情商,
“兒童期自我”徹底退化的表現就是兩點:
1.被規則為奴役
有些人,唱個KTV也是字正腔圓
有些人,和人閒聊天也是四平八穩,從不得罪人
他們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按規矩來”
這些人,我們會誇TA情商高,但是卻感覺他很無趣,這就是因為失去了內心的那點童貞。
我身邊有些很有教養的人,吃飯卻是用手吃,就像個孩子,雖然打破了既有的規則,但是卻很可愛,這就是沒有被規則所奴役。
兒童期自我徹底的退化還是一種不成熟,因為他們內心還恪守著童年的規則。
2.被有用所奴役
有人問蔡康永,"你出國時喜歡做什麼?"
他回答道,"喜歡在路邊發呆,看著經過的每一個人,並且替每個人編人生故事"
這件事,雖然無用,但卻很有趣。
但是,有些人非得把這件有趣的事壓榨些有用的乾貨出來——發呆可以增強創造力!
一旦我們陷入了這種"有用"的陷阱,也就編不出人生故事了。
這就是被有用所奴役。
一個總在想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的人,也是陷入了"有用"陷阱
要知道,生活的意義不是想出來的,是活出來的。
有人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通常就反問"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人生的意義就是說服自己把這毫無意義的一生平穩過完,僅此而已
什麼是真的成熟?就是有趣,但是也不傷害別人。
酒後撒瘋,真的有趣,但是卻會傷害到別人,這就是不成熟。
被規範和有用所奴役,情商真的高,但卻無聊,這還是不成熟。
始終記住,成熟的路上
1. 不要被規範所奴役
2. 不要被有用所奴役
-
3 # 懶惰的哼哼
成熟分成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
通常隨著時間的流逝,生理會在人的18歲左右成熟。
而心理則是要靠個人的經歷疊加才會成熟。
有的人生理成熟,卻心理未成熟。主要原因是在生理成熟的歲月中經歷的太少的緣故。
但是這何嘗不是種幸福呢?
心理未成熟說明所面對的困難較少。而我們終其一生所要努力的,不就是將困難減少到自己理想的程度,然後安度餘生?
就好像甲從小就有父母給的糖吃,而乙卻沒有這種待遇。所以乙就不停的賺錢,只是去買那個糖。
差距就是甲本能的認為,他本來就有糖吃,不會去珍惜。而乙知道糖是同勞動換來的,會珍惜。
說白了就是對待幸福的態度。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們並沒有權利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做好自己就行。要知道,在這個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裡面的一滴水,沒什麼不同。有的人只不過影響深遠些罷了,但是組成歷史的是我們所有人。
-
4 # 希樸羊
這似乎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現象。 有時候看似成熟是人類在社交中的一種社交面具,就是我們所表現得是這個社會或者這個場合中對於我們的要求。所以當我們在面對陌生人或者其他的場所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帶上自己的“社交面具”。這裡的社交面具並不是虛偽的或者做作的。
同時,每個人都是有社交距離的。當你和一個只是陌生人或者普通朋友的關係的時候,這就以為著你可以看到的他的表現都是表面而膚淺的,你離一個真實的他是很遙遠的。 所以,這就會出現有些人你覺得他是成熟的,但是實際上是有點幼稚的。因為他本來就是比較不成熟的,他所表現得一些社交無法等同於他是成熟。
嗯,所以大概就是從這三個方面來看。
1)社交面具
2)社交距離
3)簡單和絕對化的等同於
另外,一個人是無法保持所有的想法和行為都是成熟的。有時候一個人在思想上和感情上是很成熟理性的,但是他的生活中或者一些他不熟悉的領域也會是幼稚的。我認識的大部分都沒有辦法達到一個絕對化和事無鉅細的成熟,但是那些不成熟的地方,有時候會覺得恰好是一種別樣的可愛和有趣。並且也不認為成熟是一個多麼好的或者正面的詞彙,但是我更多覺得我們在長大後,需要遵守的準則遵守了,然後保持自我身上可愛有趣的部分就好了。這樣就很好了。即便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我也不認為他們是完全成熟的。他們時常也會有一些小孩子的表現。 個人想法,供你參考。
-
5 # 鵜鶘心理
因為你自己也說了,只是外表看上去成熟而已,未必是心智真的成熟,所以所謂大人帶有小孩子心理是很正常的。而且在我們心理學領域裡有一個觀點:我們每個人無論男女、無論成年還是老年,我們的內心都住著“小孩”……
那麼這些“內在小孩”,是不是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小時候?而且在什麼情況下,成年人的這種小孩子心理就容易凸顯出來呢?我就簡單的舉例說明一下,一般在應對壓力的情境下,我們的“內在小孩”會自發地蹦出來。比如,男、女朋友吵架了,女朋友數落男朋友為何發給他的微信不能及時回覆或者不能做到每條都回復,甚至指責其男友不忠誠抑或不夠愛她!而男友感覺就很委屈,只是不回個微信,至於這樣小題大做嗎?男友向女友解釋了原因,但是女友根本不肯聽,還是一味的懷疑和指責,那男友一看對方就是不準備講道理的,所以索性撂挑子走人了……在這段不愉快的經歷中,我們彷彿就是看見兩個小孩在鬥氣——女友的表現就似她還是女娃,一有不順心就發作,就需要爸媽和長輩們過來哄著供著,“都是媽媽錯了哦,小寶貝不哭哦,我們讓爸爸給你買冰激凌吃……”所以,即使女娃早已成年,但她在兩性親密關係中遇見不順心的,她的“娃娃範”就會展露無遺。再看看男友的表現,其小時候如果一定是爸媽說了算的,不容孩子有異議的,那男孩子從小就會選擇迴避、不予理睬、把自己關進房間、儘量晚回家甚至不回家。因此,無論這個男人多少歲了,甚至在職場上有多麼的成功,若在戀愛交往中遇見和他孩提時代如出一轍的壓力情境了,他大多也會退化到孩子的應對習慣上。
在心理學專業上有一種說法,我們孩提時代的期待若未得到滿足,就會化作“一個個孩子”住在我們的內心,且久久不會離去……
-
6 # 青音約
你覺得你是個成熟的人麼?是在家比父母更有遠見更懂得現代科技,還是比同學知道更多人際交往,還是大家都誇你成熟,無論是工作學習生活,無論是面對朋友愛人還是領導甚至是一些大咖?你發現問題在哪了麼?成熟是相對的,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需求,都對成熟有不同的定義。可能你看著這個人成熟,那是因為在工作場合,需要人有職業素養,但是私下就放開了,就拋開了“偽裝”,就是個孩子。
拋開上面的條件,一個看起來成熟的人,他就一定是“表裡如一”的麼?其實誰都內心都和表現的不同,都有天真可愛的一面。事業成功的男人買跑車買遊艇,和小時候玩四驅車玩具沒有本質區別;女人買包買化妝品,和小時候過家家也沒什麼不同,人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喜歡的方向。前一陣被很多人拿出來討論的季羨林先生的《清華園日記》,裡面的一些語句因為太過生活化,甚至可以說是太過接地氣,而產生了各種爭議。但仔細閱讀之後,其實才能讓人更加明白,這才是人性,才是本真的生活。率真形容的褒獎的不就是這樣的人麼?人有千面,所以需要接受差異。
最後的可能就是,本身就是假裝的成熟。這種成熟是別人的話,別人的做法,而他自己沒有屬於自己的見地,所以遇到實際的事就顯得不那麼成熟了。
回覆列表
我感覺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這是經過一些觀察思考和自我結論而想要找到答案的一種需求。也是在各種社會現象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我個人覺得,一個人的成熟可以分為兩部分。即身體中的內在心理成熟和外在的生理成熟。外在的生理成熟眾人是有目共睹的一種自發感覺。是對個人年齡自然的一種判斷。
心理成熟的人一般來說是具備很多因素的。
比如說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生存的能力、獨立的能力、以及個人的道德,文化修養方面……,它是一個人多方面的一個外在內在的綜合呈現。
而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能夠很好的生活下去,他所具備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能夠和諧處理各種關係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和體驗到很多事情。環境的變化也會從時間和空間逐步由學校慢慢轉變到工作當中,各種人際關係也會從幼時的個體轉變到多維的人際關係交往當中。從幼時對任何事物的發生依靠父母照顧,到自身能夠獨立擔當,更好的處理問題都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體現。反之,如果一個人生理年齡已滿十八歲以上,而遇到問題沒有學會適應這些變化,思維還停留在兒童和少年時期,自然就會被人看做像“小孩”。脫離不了“大人”的呵護。
心理成熟還可以從怎樣面對困難和挫折方面談起。如果一個人獨立性強,遇到各種問題都能從容的克服困難並且盡最大努力來應對它,讓自己獲得了滿意,更贏得自己以外其他親朋好友的讚賞和認同。說明這樣的人是有擔當的人。是能解決問題,拿自己有辦法的人。反之,如果一個人(特別是成年人)遇到困難挫折壓力時,他不能很好的去面對去適應:要麼不知所措聽天由命,要麼依靠父母親友,要麼等待他人來幫助自己。再不就是藉故推託給他人,不敢面對,更嚴重者會自暴自棄,這些都是“小孩”心理的外在表現。
所以說,有些人看似成熟,實際是小孩。
王豔琳(韋志中心理學網路學校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