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州市李達康1454485
-
2 # 李建秋的世界
因為那不是天然的,而是人為的。美國過去的州相當於一個國家,州有州憲法,聯邦是若干個州組成的。
世界上國家邊境線分為天然和人為兩種,天然的就類似於中國,俄羅斯,法國,荷蘭,德國之類的,這類自然的分界線一般看起來都比較曲折,彎彎曲曲。
這些彎彎曲曲的邊境線實際上都是契合當地的條件的,比如說傳統的邊境線,有些地方有河,有江,就以江河為界,例如說中朝邊界的鴨綠江,有些地方有山,例如中尼邊界,這些邊境是合理的。
還有一種邊界是人工的,也就是直接給畫上去的,這些邊界線基本上都是人工的, 橫平豎直,美國的州是這樣,非洲的邊界也是這樣
美國的州
美國國內的州和州的地圖和非洲的地圖極其類似,美國的州基本上就是人工直接在地圖上畫出來。這和當年歐洲殖民者在美洲殖民有關,早期去美洲進行殖民的,都是殖民公司,例如說弗吉利亞公司,倫敦公司,朴茨茅斯公司等等,這些公司佔據了土地,得到了英王的允許。
銘文上刻的是:大不列顛,法國和愛爾蘭國王的封印,為了他的弗吉利亞州議會。
這些公司和公司之間的邊界,其實就是人為劃出去的,也不管合理不合理,其實不管是美國的州,非洲的邊境,畫的都非常不合理,國境線怎麼可能橫平豎直?有時候遇到一個河,就把河直接掐斷,遇到一個村子,直接把村子分兩半,美國還好,畢竟是一個國家的,而在非洲引發了無數的爭執和戰爭。
殖民者把他們的喜好帶到了這些大陸,不但是國境線,連城市的命名也是如此,比如說紐約,什麼叫紐約New York City,直接翻譯的話就是:新約克城,那麼老約克城在那?在英國,英國有個約克城,一看就是英國殖民地。那麼新奧爾良咧?那就是法國的奧爾良咯,一看就是法國殖民地,後來割讓給英國的。
-
3 # 湯圓小生活
美國的國界,州界線為何多是直線?一般來說,無論國家與國家之間,還是一個國家內部各級行政區之間,界線劃分大多是以山川、河流的走向等自然地理條件,或者長期的歷史社會沿革為依據的,這樣的邊界線多蜿蜒曲折,犬牙交錯。然而如果你翻開美國地圖就會發現,它在這方面跟其他許多國家大相徑庭。
先看國界線。美國國土號稱“從洋到洋”,這是幾百年擴張的結果。除了東、西兩面 (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以及東南面(墨西哥灣沿岸)外,它同北鄰加拿大的漫長邊界線基本是直線(東段以五大湖區天然分界),西南部同墨西哥的邊界線也有將近一半是幾條比較規則的直線走向。
至於美國的州界線,從東到西,由南向北,基本都是“筆管條直”。像科羅拉多、懷俄明、新墨西哥、堪薩斯等州,完全是單調的“長方塊”。在廣袤的中西部大部分地區,甚至城鎮之間的界線,很多都是筆直的。這種現象主要和美國短暫獨特的建國曆史、持續不斷的開拓擴張,以及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有關。
美國是個透過移民開拓建立起來的國家。公元1620年9月英國“五月花”號船載著 100多個清教徒移民,開始橫渡大西洋。經過漫長的海上漂泊,他們於12月抵達北美的普利茅斯,進行殖民開拓活動。大約從那時起直到公元1775年以前,英國在北美洲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地區,共有13個殖民地。
後來隨著這一地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社會融合,13個殖民地逐漸聯合起來,併為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一系列鬥爭。經過公元 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一個嶄新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出現了。
美國獨立以後,根據公元1783年《英美巴黎和約》的規定,佔領以密西西比河、大湖區和俄亥俄河為界的土地(老西北地區)。
戰爭剛剛結束,大批的拓殖者就蜂擁而入。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其中不乏土地投機者。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馬上面臨一個大難題;究竟該怎麼來劃分、管理、有效利用這些新土地呢?為此,美國國會先後在公元1784年、1785年和1787年頒佈了三個有關的土地法令。
公元1784年的土地法令即《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是由傑斐遜起草的,其中規定:西部土地是美國全體公民所共有的公地;在從俄亥俄河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上,擬新建16個州;在這些地區的居民人數達到一定數目時,才可建立與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公元1785年的土地法令規定對西北領土進行勘察,大體有這麼幾條規定:第一,政府對各州土地按長方形進行丈量;第二,劃撥州1/6的土地作為教育方面的用途;第三,成立一些土地管理局,按低價出售公有土地。法令還詳細規定,將西北領土先測定為一個個6 平方英里的城鎮,每鎮分為36個分割槽。
有了這麼明確的規定,人們在具體操作時就方便多了。他們首先根據法令確定了一條南北線,也就是“最初子午線”(即現在俄亥俄州一印第安納州的北疆界線),接著再劃定一條東西向的“基線”,兩線成直角交叉。測量員們就從交叉點出發,沿著最初子午線和基線每隔6英里再劃出一條平行直線。
線條縱橫交錯,把新土地分成許多面積為36平方英里的方塊,這每個方塊就是一個“城鎮”。每個大方塊又繼續進行劃分,分為36個小方塊,每塊面積1平方英里,這就成了所謂的一個“分割槽”。在城鎮的36個分割槽中,按照一定的次序編號,第15、21、23分割槽歸聯邦政府支配;而第16 分割槽通常被保留下來作為贊助公共教育之用,該地區收人用以興辦公立學校。
其餘土地按照每英畝1美元的價格出售,但是每個購買者至少須購640英畝。 公元1787年美國國會透過《西北區法令》,這是在西北地區建立政府的組織法。它規定西北地區的領地(準州)自由居民達到6萬時,可建立正式的州政府;經國會批准後,該州可加人聯邦,變為“成員州”。
至此我們清楚地看到,正是美國建國後頒佈的第二個土地法令,使中西部土地被按照棋盤形格局劃成了一個個農場、鄉鎮、城鎮,它們可以被方便地組合成縣和州,從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美國大小行政區劃邊界線筆直的格局。這些人為的事先規劃和嚴格設計,適合當時美國的國情,促進拓殖者不斷向西移動,顯示了聯邦政府的遠見卓識。
-
4 # 章金小劇
分界線的劃分依據有很多,比方中國省與省的分界線,邊境分界線大多數以山川、河流、高原等,也有一些是古代已經劃分好的。這種情況下劃分的界線彎彎曲曲,基本沒有直線。
美國的界線劃分和中國的不同,他們多采用的是以經緯度為劃分依據,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的界線都是直的,這也和美華人的性格有關。這樣劃界也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在繪製地圖、估算面積、開發建設上簡單方便。
-
5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算是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看美國地圖,無論是國界還是州界,都搞得橫平豎直的,尤其是美國北部與加拿大的接壤的邊界線,除了五大湖地區外,基本上是沿著筆直的緯線,一路劃到了太平洋西岸,而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邊界,更像是一刀切下來的一般。而各州之間呢,更是劃得跟平行的小四邊形一樣,跟亞歐國家那種層疊曲折的省界完全不是一個套路。
當然,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跟美利堅的殖民歷史有關。
最早的北美洲,屬於公共汽車一般的殖民地,有頭有臉的大航海參與者們,幾乎都有的佔。比如,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舊金山,叫聖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一股濃郁的西班牙風情撲面而來。當年各國的早期勢力範圍,形狀也是不規則的。
然而,自從18世紀末,13塊殖民地建成了美利堅。美國就如同神力附體一般,開始了南征北戰和樂此不疲的強買強賣性質的領土交易。
很快,法國和西班牙被年輕的美國折騰的扛不住了,加上自己國內也是一團糟,愈發顧不上北美的勢力範圍,於是,在跟美國交鋒敗下陣來後,也不算特別想不開,拿了些美國的安慰費,就轉手了自己的殖民地,勢力範圍不斷的被美國蠶食。
同理,當年貌似曾經比美利堅還堅挺的墨西哥,在獨立後,經歷了數次“美墨戰爭”,從開始的攻勢,逐漸轉為守勢。領土面積越打越小,最終蜷縮到了現在的中美洲範圍。
有句戲言說,墨西哥有兩恨——一恨自己被美國佔了大片領土;二恨怎麼沒都佔徹底了呢?不然,什麼非法移民,邊境牆這類棘手的問題,都不算事兒了嘛。
不過,這個當個笑話聽一下就行了,國家領土主權問題,是個嚴肅的話題,不可當兒戲。
然而,在美國看來,這些大片的領土可不算“搶”來的,都是有買賣合同和正式交易契約留存,體現的是美利堅的開拓勁頭和契約精神。畢竟,各個州都能拿得出來購買合同和證明主權的文書,雖說是強買的結果,但是也走了“買賣”交易的流程,沒啥不光彩的。
當然,也有和平友好的買賣結果,比如跟俄羅斯遠東地區隔海相望的阿拉斯加州。當年,幾乎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求著美國買的。現在想起來,俄羅斯難受的肝疼,美利堅睡覺都能笑出聲來。
說了這麼多,大家是不是可以看出,跟亞歐等國家有很長的歷史文化淵源,人口居住密度大的環境相比,18、19世紀的美國,領土多為丈量好以後按照合同條款交易的結果,自然要講究精確劃分。加上美國作為“新大陸”,地廣人稀的國情,除了印第安原住民以外,幾乎不用太考慮什麼民族文化傳統,沒必要細細考察,劃界時,個別會參考山脈河流,但在佔了面積大多數的廣袤平原和丘陵地區,都幹選擇脆直接以經緯度為參照,劃分邊界。
所以,美國無論是州界,還是國際,並非是由多年的歷史文化傳統積澱出來的,幾乎全屬於買賣雙方人為直接在地圖上劃分的,直接上經緯線,簡單明瞭。最典型的是1846年,英美簽定《俄勒岡條約》,心平氣和的規定了美國和英屬北美在西部的邊境以北緯49度為界,這條邊界沿用至今,雙方都不設定軍事基地、不駐守軍隊,兩國公民穿越國境來去自由。
同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非洲的地圖,也充滿了各色橫平豎直的形狀。顯然,這就是當年殖民主義者瓜分非洲大陸的產物。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美國雖然現在是全球唯一超級大國,但美國這個國家很年輕,建國不過兩三百年,原來是很多國家的殖民地,英法,西班牙,當年老牌的列強,劃分土地勢力範圍就是圍在一起,桌子上擺個地圖,用尺子畫出來的界限。最後美國獨立戰爭後,變成聯邦制國家,也就繼承了原來各個州的邊界走向!所以就有很多直線!看看現在非洲很多國家的邊界線都是直線,就是當年殖民主義者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