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勇180607335
-
2 # 真成一生
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人類以後的生產和生活有著重大的作用。因此學好數學非常重要,而學好數學的關鍵又在於數學的啟蒙,我認為抓好數學啟蒙的關鍵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孩子從小就喜愛數學。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剛開始學習數學不要在乎掌握的知識多少,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充滿對數學學習的慾望,感到學習數學是件快樂、輕鬆的事情,時刻都有想學習數學的慾望。
2、培養孩子的敏銳思維能力。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科,因此孩子的數學啟蒙教育不可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數學的啟蒙老師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思維發展特點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3、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從小最好培養,學習數學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這樣,要從小培養。作為數學啟蒙老師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計算習慣、思考習慣。孩子只有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數學才能取得好成績。
由此看來,數學啟蒙直接影響著孩子以後的數學學習,作為數學啟蒙的老師更應該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
3 # 眾禾影畫
對孩子的數學啟蒙,從抽象思維開始。
抽象思維其實就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動作思維一起,是人思維的三種基本形式。個人感覺使用抽象思維一詞,更有助於大家理解。必須說明的是這三種思維方式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孩子也不例外。
抽象思維是是概念代表具體事物進行思維,而不是形象思維那樣在腦海中使用具體的形象。比如當你教孩子以識“這是小狗”,這是形象思維,孩子理解後聽到小狗這個詞時會在腦海中會浮現出小狗的形象,如果孩子認字了,就會把“小狗”這個字、詞小狗的形象建立聯絡,小狗的概念就建立起來了,就是說識字其實也是抽象思維建立的過程。在這裡並不是提倡過早地讓孩子去識字,不識字的情況下教孩子認識大和小,多和少,真和假等,建立起數和量的概念,這對家長來說並不難,哪怕小嬰兒還不會說話,媽媽也不妨多和自己的寶寶說話,可以有意識地加入一些數量的語音,比如“這是媽媽的手,這是寶寶的手,媽媽的手大,寶寶的手小”等。孩子學說話期間,是培養孩子數量概念的黃金期,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可以拿來做教具,比如“桌子比凳子高”,“爸爸的碗比寶寶的碗大”,“爸爸吃了兩個饅頭,媽媽吃了一個饅頭,爸爸比媽媽吃的饅頭多”,這些都不用刻意去教,和孩子在一起時只要有意識地多使用數和量的詞語和表述,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然後孩子稍大一些就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和數量有關的遊戲,比如“寶寶給大家分蘋果,每人一個”,或者使喚孩子“把最大的拖鞋給爸爸拿過去”。
孩子抽象思維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孩子抽象思維建立的最關鍵時期是學前班和小學一二年級,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把這階段的數學學習搞好。孩子學會了抽象思維,以後數學成績不好都難。當然,形象思維也很重要,三種思維方式缺一不可。
最後提醒一下家長朋友,儘量少給孩子看影片,尤其是抽象思維建立的關鍵期,娛樂類短影片堪稱邏輯思維殺手,警惕,警惕。
-
4 # 天天棉花糖mama
數學啟蒙是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看似需要系統專業輔導,其實不然。我們從孩子嬰幼兒期就可以從摸一摸、敲一敲、你扔我接這些動作水平的操作和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遊戲和對話中,給予他們最好的啟蒙方式。
我家孩子最早的數學啟蒙是來自於一本非常經典的繪本故事《好餓的毛毛蟲》。這是一本很容易讓孩子對數產生興趣的繪本。故事是這麼講的:“星期一,它吃了一個蘋果。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二,它吃了兩個梨。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三,它吃了三個李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每讀一次,我都可以和孩子做很長時間的互動。孩子每晚都要拉著我一起看。我會問孩子:“猜猜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時間長了,孩子已經熟悉了故事,就可以和孩子你一天、我一天地講述毛毛蟲吃掉什麼,或者乾脆把故事變成數字填空來和孩子玩兒。
數學思維能力的建設對於孩子成年之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要一定要在早期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把數學當作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平時做任何事情,把數學帶入:超市購物、家庭聚餐、外出停車、每天上下學等等,沒有用不上數學的地方。多多訓練,就會有收穫!
回覆列表
談到數學啟蒙,我見過兩類比較極端的家長:一類覺得我家孩子才2歲,不著急,等上幼兒園大班再做簡單的運算;另一類從孩子剛剛開始會說話開始,就教他背乘法口訣表。
數學啟蒙也是一樣的道理,學齡前兒童進行數學啟蒙的關鍵,不在於學會幾位數的加減法,而是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讓孩子形成數理邏輯能力。
數字:學齡前需要達成的里程碑
l 3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說出自己幾歲,也可以用手比畫出“1、2、3”這些簡單的數字;
l 4歲左右的孩子可以準確地數出5個以上的物體;知道10以內的數字的順序,比如,會回答這樣的問題“3後面是幾?”
l 5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辨別10以內數字的大小。
0~3歲,如何在家進行數字啟蒙
1歲開始培養——對應關係
我見過很多孩子,能順利地從1數到10,但數東西時卻不會點數,不管有幾個,都慣性地從1說到10.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孩子“調皮”,其實很可能是數字啟蒙沒做到位,沒有建立數字和物體之間一一對應的聯絡。
我從小倩1歲開始,就逐漸引進數字的概念。給小倩吃小餅乾時,我會告訴她:“今天吃5塊餅乾。”然後,一個一個拿給他,邊拿邊數出聲。她搭積木時,我會和她一起數有幾層,用手指著積木一塊一塊地數。
上面例子,“一個一個拿”“一塊一塊地數”是關鍵,能讓孩子真正明白數字的含義,幫助孩子建立一一對應的概念,而不只是機械地唱數1~10。
2歲以後引入視覺聯絡
小倩2歲後,我開始引入對數字的視覺聯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比較“衝動”,看到什麼馬上就要,告訴他週末要去哪兒玩,他馬上就要去,原因是他對“日子/時間”沒有概念。
所以, 開始引進日曆,我拿著日曆告訴小倩:“今天在這兒,我們要過3天才能去動物園。”我在這3天的日期上寫上“1、2、3”,邊數邊寫,之後每天都會去劃去一天。這個過程能讓孩子建立看到的數字、聽到的數字和數字怎麼運用之間的聯絡。而且每劃去一天,就是做一次減法,是最早期的減法的引進。
像這樣視覺上的數字啟蒙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坐電梯時引導孩子看顯示的樓層,幫助孩子認識積本、繪本上的數字,利用時鐘教孩子認識時間等。這些小小的引導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聯絡,從而增強他們對於數字的興趣。
空間:學齡前需要達到的里程碑
這裡的空間就是孩子長大後要學的幾何,對於小孩子來說,空間啟蒙就是了解形狀、位置、大小等。
l 3歲左右需要明白基本的方位詞,比如上、下、前、後、裡面、外面等;
l 5歲左右需要掌握更多的方位詞,比如左右、中間、旁邊等,並且自己表達時可以正確使用這些方位詞;
l 3歲左右可以說出基本的形狀,比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等;
l 5歲左右能夠初步理解“對稱”的概念,比如,知道用兩個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正方形,搭積木時會左右搭相同的積木等。
0~3歲,如何在家進行空間啟蒙
認識形狀,第一步是學會觀察
對於形狀的認識,第一步引導孩子觀察形狀。比如,讀繪本時,家長可以用手邊指邊讀:這是三角形,它有3條邊,我們一起來數數。第一條邊,轉彎;第二條邊,轉彎;第三條邊,一共3條邊,這就是三角形。“這樣孩子就更容易記住”三角形的概念。
同樣的思路可以運用到形狀配對玩具、積木等任何和形狀有關的活動中。
使用“魔法”,瞭解圖形的關係
孩子2歲以後,我建議父母買一套形狀積木,包括長方體、正方體、三稜柱等。如果對2歲多的孩子一味“填鴨式”地教,他們肯定不喜歡。於是,我引入了一個叫“魔法變變變”的遊戲。
“小倩,媽媽有兩塊正方形,你知道怎麼變成一個長方形嗎?不要眨眼睛哦,媽媽接下來要變魔法了哦。”小倩很喜歡玩這個遊戲,後來自己樂此不疲地到處給其他人展示自己的“魔法”。透過這種方式,她輕鬆地掌握了圖形之間的聯絡,建立了關於“對稱”的初步概念。
身體力行,瞭解位置的概念
空間位置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除了在日常互動中教孩子認識位置外,最好讓孩子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這種方法比較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
我和小倩經常玩“國王說”的遊戲,比如,“國王說,小倩要去桌子下面”“國王說,小倩要去椅子旁邊”“國王說,媽媽要把兔子放進籃子裡面”。一開始基本上都是我給指令,後來就可以互相給指令了,我有時還會故意做錯來增強趣味性。這個遊戲過程能更加直觀地讓孩子理解空間的概念。
專家提醒: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明白,數學啟蒙雖然不復雜,但也絕對不是教孩子學會運算,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以及邏輯思維的能力。
如何透過“估計”和“找規律”進行數學啟蒙
這篇文章來聊聊數學中兩個重要概念——“估計”和“規律。”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這兩個是比較高階的數學概念,這兩個方面的很多認知里程碑都是針對3歲以上孩子的。但是,小月齡孩子的父母不要覺得這和自己孩子沒關係。
所謂“啟蒙”,是指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準備環境,環境不對,就不要指望孩子到了3歲突然就能學會。這也是很多父母越到孩子接近學齡年紀越焦慮的原因。下面就來分享,孩子3歲前,家長如何為孩子創造適宜的數學啟蒙環境。
估計:學齡前孩子需要達到的里程碑
估計,是指孩子可以目測或藉助工具來預估大小、多少的能力。
l 3歲左右需要了解掌握“比較”的詞彙,比如更多、更少、更大、更小等;
l 4歲左右能正確使用這些比較詞彙來測量和比較物體;
l 5歲左右掌握一些初步估計的方法,比如用一根繩子測量樹有多高,知道哪個容器裝的水更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