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都負債外賣員

    自6月初住建部、發改委等9部委發文宣佈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始,垃圾分類逐步引發熱議。7月1日,上海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垃圾分類無疑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OECD資料顯示,近幾年中國生活垃圾產量保持5%左右的增長,2017年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2.15億噸,位居全球第二。在過去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始終高於無害化處理量,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經處理直接堆放,垃圾分類顯然很有必要。

    當許多人還在焦慮垃圾如何分類的時候,已經有創業者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從居民手裡產生垃圾到最終再生資源的再次利用,整個垃圾產業的中間鏈條需要經歷反覆售賣和分揀的過程。整個垃圾分類的鏈條可以分成四階段,包括:分類投放(居民層面)、分類收集(社群層面)、分類運輸(清運)和分類處置(垃圾處理)。圍繞這幾個階段有做垃圾分類、垃圾代收、垃圾回收智慧終端、後端智慧處理裝置等創業企業。

    從已經上線的“創業專案”來看,“上門代收垃圾”是當前最熱門的選項之一。有訊息指出,目前上海網約代收垃圾APP極為火爆,在一些上門回收的APP應用中,使用者增速明顯加快,並且叫上門回收垃圾的下單量也逐漸增加,重複下單率也很高,平均七天下一次單。

    事實上,在垃圾分類推行初期,市民們難免碰到不知道怎麼進行垃圾分類的窘境,或是垃圾量比較大的時候,也會希望有第三方機構代收垃圾。但事實上,即便在垃圾分類比較成熟的歐美國家中,也沒有上門收取垃圾的公司出現,政府最終還是希望民眾形成垃圾分類的自覺行為。而據瞭解,這類專案的產生,適逢垃圾分類的匯入期,政府會以承擔一定補貼費用的方式讓這些公司活下來。但長期來看,這類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能夠成立、能夠在失去補貼後繼續存活,還有待時間檢驗。

    如果簡單思考一下,便會發現其中的邏輯很難成立。對於上門回收而言,其難點在於中間環節的成本非常高。按照現在的快遞成本核算,上門一次可能要花費兩三塊錢的人力成本,運輸成本也佔了很大比例,而廢品回收的利潤空間卻很有限。事實上,早在2015年前後就誕生過一批主攻C端市場的網際網路+回收企業,模式跟現在差不多,做一個APP然後預約上門回收。但是由於C端的產廢頻率不固定,導致線下運營成本過高,基本都沒有持續下去。

    這是否就說明了垃圾分類當中無法誕生創業風口?筆者認為未必,事實上,面對垃圾的後端處理技術早就實現,許多資本也將其重心佈局在後端公司。但此前由於未推行垃圾分類,其前端的分類、運輸、轉運方面需要完善的環節眾多,導致在生活垃圾領域內,產業格局至今遲遲未能形成。如今,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即將到來,國盛證券就指出,其對應產業鏈中環衛轉運、餐廚垃圾處置、垃圾焚燒領域均有望迎來投資機遇,新增裝置購置及裝置建設空間約1600億元。

    具體到哪一類生活垃圾的處置發展空間更大,在筆者看來,溼垃圾由於在居民產生的垃圾中佔比最大,在現在前端分類、轉運成體系後,有助於後端處理提高效率,原料供應也有所保障,相關企業可以透過技術把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料來獲取收益。此外,可回收垃圾也是值得關注的細分領域,其如何分揀處理後進行再生利用,以及行業下游如何處理加工都有很大機會。

  • 2 # 小濤愛吃肉

    去掉“會不”,我認為是一定會!

    前陣子粗略查了下相關檔案,具體資料記不清,大概的說:今年多數省會級城市也會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但估計到時的執行力度應該沒上海大。

    可惜這專案太大,沒幾個億的實力覺著還是放棄吧…

  • 3 # 斷橋上看風景

    答案是肯定會的。我覺得垃圾分類是一片藍海。首先,形勢需要,目前來看,中國垃圾的樣品多,數量大。餐桌上的剩餘食物、廚房裡的瓜果皮、蔬菜殘渣,垃圾袋、快餐盒、包裝袋等這些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大量的廢舊手機、電池、舊家電,廢紙皮這些大件的垃圾每天都在產生。中國大量垃圾分解的速度已經遠遠趕不上製造產生速度,所以垃圾分類迫在眉睫。其次,國家政策支援,目前垃圾分類在全國已經大張旗鼓的鋪開。垃圾分類不難,動動手就好,但是改變人們觀念是很難的,所以大量的廣告宣傳成為首選,增加廣告公司參與機會。另外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以後幼兒園的叢書會不會有一本專門介紹垃圾分類的呢?另外,上海是垃圾分類執行很嚴格的城市,每天需要準時準點倒垃圾,那麼繁忙的上班族是否會考慮請上門進行垃圾分類的公司幫忙倒垃圾?所以我覺得垃圾分類是一片藍海。

  • 4 # 幹就會成功

    垃圾分類催生出新的職業代扔垃圾,上海出現了不少網約代扔垃圾,住戶出門前將垃圾打包好放在門口,每天固定時間有人來收走垃圾,每次一元,據說代收垃圾者月入上萬。

    目前很多市民不知道怎麼分類,而且分類也很麻煩,這就給代收垃圾這個行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其實很多跑腿公司早就有代收垃圾這個業務,而且也挺火爆的。更多城市加入垃圾分類處理,相信這個行業也會持續下去的。

    垃圾分類出來不僅為世界的環境,也為新的經濟發展做貢獻,垃圾分類成為新的創業專案,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個好事情。

  • 5 # 霧小聽

    會的,而且是很肯定的。

    現在的人都處於一種很快節奏的生活,垃圾分類對於90%的人來說,是屬於費心費力的事情,大多數年輕人可能都不願意把時間花在如何分垃圾上。老年人對於垃圾分類,大多數也是有心無力,因為要分的很明確,也不是一時一刻可以做到的。

    在上海,已經有人在風口上實現了月入上萬元。如果有足夠的利潤,相信很多人願意做這件事。而很多家庭也願意僱傭這類新型的服務行業人員,畢竟,花一些錢,去解決一件自己覺得苦惱的事情,我是很願意。

    在大多數家庭裡,不喜歡歸納和整理東西,應該是很常態的事情,更不要說,每吃一個東西,或者用一個東西,就分開歸納,分的清清楚楚的,成年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習慣。特別是男人,更不會花時間去做。

    假如垃圾分類變成了一個麻煩的事情,我還是很懶的,我願意花錢找人處理垃圾。但是,我也會教育自己的小孩,讓他慢慢去形成習慣,學會垃圾分類。支援這個偉大的環保事業。

  • 6 # MrHuang財會說

    近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印發了《關於規範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通知主要指出:1.鼓勵源頭減量。2.規範分類投放。3.規範分類收運。由此可見,自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出臺以來,上海正在逐步細化、全面化垃圾分類標準體系,對垃圾分類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此事在全國範圍內反響頗大,一場如火如荼的垃圾大運動已經“始於上海,走向全國”。

    上海市在"大件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見"中提到:1.要鼓勵單位和個人透過選用綠色環保耐用的大件傢俱、延長大件傢俱使用壽命等形式,減少大件垃圾排放。2.要鼓勵具備條件的社會企業開展廢舊傢俱線上線下二手交易、慈善拍賣、捐贈,開展翻新再生等活動,促進大件傢俱等迴圈使用。由此可見,垃圾分類的“新政”正在催生一系列的新型產業。除了垃圾站的升級換代,大家不難發現生活中,特別是小區了多了許多智慧垃圾回收裝置,分門別類收集可回收物,創造價值;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小學引進了垃圾分類課程,這就需要一系列的教輔資料和活動工具,大家試想一下,這些訂單有利於不少中小企業的擴大發展;有些舊物雖然使用時間長,但是使用價值並沒有顯著減少,這一類舊玩具、舊家電、舊傢俱是否可以再利用呢?比如賣給商店或者餐館做懷舊擺設?所以垃圾分類,處處都是機會。

    藉助政策的春風,垃圾分類正站在風口浪尖。新型回收工廠、終端裝置製造商、乃至拍賣和捐贈機構等一系列行業,都有新的機會提供給大家。本人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到2020年底,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有46個重點城市,可見市場之大,需求之大,上升空間之大。

    總之,垃圾分類的浪潮在中國短時間不會消退,國家正下定決心改善環境。這對於創業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 7 # 譽堡科技專注智慧財產權

    這是可以肯定的,垃圾分類肯定會成為創業的新風口。不要小看了這一行業,這是一場轟轟烈烈、持續性久的運動,是改變中國居民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壞毛病的一次巨大改革。因此,它的風口很強,市場也會很大。

    基於這個政策會衍生什麼創業機會,我暫時想到了以下幾點:

    從居民手裡產生垃圾到最終再生資源的再次利用,整個垃圾產業的中間鏈條需要經歷反覆售賣和分揀的過程。整個垃圾分類的鏈條可以分成四階段,包括:分類投放(居民層面)、分類收集(社群層面)、分類運輸(清運)和分類處置(垃圾處理)。圍繞這幾個階段有做垃圾分類、垃圾代收、垃圾回收智慧終端、後端智慧處理裝置等創業企業。

    從已經上線的創業專案來看,上門代收垃圾是當前最熱門的選項之一。有訊息指出,目前上海網約代收垃圾APP極為火爆,在一些上門回收的APP應用中,使用者增速明顯加快,並且叫上門回收垃圾的下單量也逐漸增加,重複下單率也很高,平均七天下一次單。

    而據瞭解,這類專案的產生,適逢垃圾分類的匯入期,政府會以承擔一定補貼費用的方式讓這些公司活下來。但長期來看,這類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能夠成立、能夠在失去補貼後繼續存活,還有待時間檢驗。

  • 8 # 汶畔山鬼

    垃圾分類應該是環保產業、資源再利用的入口,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垃圾最終的處理回收和利用應該是產業要意。其實環保產業早已被國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資本佈局、技術和裝置研發,應該已成型。

    而作為產業入口的垃圾回收也早有先知先覺者涉入,城市的環衛部門、每個小區的物業,都已佔據優勢。而農村,其他省份我不是很清楚,只說山東,也早在5年前就全面鋪開環衛入村了,由各種背景的公司把控。

    出入口都已成勢,中間環節又受技術資本的牽制,其實產業鏈已成型。至於最近出的垃圾分類,更像是政府對民眾環保意識的培養方式,目的應該是想在日積月累中培養起國民的環保理念。可能剛開始有些分不清和混亂,但久了就是順手的小事,試想一個小家庭一天能有多少垃圾,能夠多忙,還需要假手外力來分類垃圾?!況且物業、環衛等先發優勢的單位更有條件來開展垃圾分類業務。

    所以說,創業不能老追著風口走,要挖掘真實的需求,腳踏實地才是最好,沒見賣雞爪的小生意也能產值上億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行們,天熱饅頭筋道差你們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