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喵仁瘋

    從胎教開始可以聽,道為混沌,一始生德能,萬物都有能量,德能的傳播和接收既可無形又可有型,任何時候與德合都會獲得天地的能量,讀道德經,聽道德經,學道德經,悟道德經,福德不可思議。

  • 2 # 乾坤正法

    我個人覺得孩子學習道德經當然是越早越好。我孩子3歲多才會說話,我是從三字經開始教的。後來陸續教他讀論語,大學。在他5歲時才教他讀道德經,不過這麼屁大點的孩子都覺得道德經太難,我還是堅持讓他和我讀。我不給他解釋經文的意思,只要他跟我讀,最好是能到達背誦的程度。

  • 3 # 國風文化小棧

    那個東西,最好是別教孩子背,原因如下:(實屬個人淺見,如有不妥,甘拜高人指教)道德經講求無為而治!如果一個人到五六十歲還是一事無成,那麼,拿它來看看,然後用無為而治來安慰一下自己一生的一事無成也罷了,就當是遵循了道家古人先賢無尚的智慧,活出了一個有道的人生!免了自己對自己的一事無成感到無比的悲哀。但是這種思想之與人生還未起步的小孩子,那會是什麼好事?且不說其文字語言穢澀難懂,小孩子背了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這也倒是好的,萬一小孩子的天性非要弄懂意思,而你又精確地教授給了他。想想會對孩子的人生思想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他會覺得世界上本就應該無為,然後自己遵循道德經的理念,不學習,不作為,不思考,不積極向上,不考慮將來,只一事無為的混跡於這個世界。那孩子以後的人生會過成什麼樣?這豈不是害了他!

    所以有的文化思想可以教給孩子,有的文化思想絕對不可以教給孩子!

  • 4 # 馬火蟻

    八九歲比較合適。孩子這時候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了,大人能夠和他溝通了,也就是可以給他做一些簡單解釋了。年齡再小時,你給他解釋他也聽不懂,慢的她就失去了興趣。

    其實按古人的教學方法,無論他懂與不懂,先讓他會背,會背之後在日常生活中,在實踐中慢慢的理解、運用。

    現在國家根據科學家的建議,不提倡孩子從小學習深奧難懂的東西,甚至不提倡小孩子學寫字,所以對小孩子的教育還是要因人而異,一是看自己有沒有這水平、時間丶精力。二是,看自己小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興趣?能不能培養出這方面的興趣?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在教育小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尊重自然規律,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揠苗助長不可取!

  • 5 # 風輕雲淡亦有時

    我覺得從孩子胎教就可以開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媽媽相比爸爸而言責任更大,母子連心,從孩子在你肚子裡有意識的那刻起,你就已經開始對他或她的日後有影響了,你懷孕間的情緒會直接影響胎兒的感知了,雖然他聽不懂你的用詞但他卻可以感受到你內心的變化,出生之後有時間就可以給他讀,等到他會說話的時候他一定會很快說出一些你教過的詞,小時候是背誦的階段,長大成人是領悟的過程,孩子的教育是條線,而不是一個個點,教育是一輩子的問題學習也是一輩子的事情,一代接一代。

  • 6 # 馬振廷1

    最好不讀大人弄不懂的道理,強加給小孩,無益。有人認為道德經消極,還有人認為老子思想柔弱不爭。有人認為是長生修仙經。要修行小孩也太早。修行只適用於衣食無憂的富戶大家。把這種思想傳輸給小孩,以後怎麼立足與弱肉強食的狠性社會?全世界都重視道德經,道可道打遍天下無敵手,可見難度有多大,至今沒有幾人敢說,讀懂老子,尹喜。讀不懂他二人,只讀經文沒用。說大話的都是騙子。

  • 7 # 愛講故事的心理諮詢師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孩子從五歲或六歲開始,機械記憶呈上升趨勢,所以這個時候熟讀或背誦一些文資材料,學習外國語言都是較為合適的時間。也就是市場上宣傳的“黃金期”。

    至於《道德經》這樣的哲學文字,我個人的建議是可以先做到熟讀,這種熟讀不一定要在短時內完成,可以以節選的形式,從五六歲開始一直到十歲,每一年都有新的內容呈現。至於能不能做到通篇的背誦,這個以每個孩子的特性決定,不必強求,畢竟當代社會不是考察人的記憶能力作為唯一考核的標準。

    說到解釋的問題。有一派學者認為少兒期不需要解釋經典,記住就行。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從教育心理學上,我認為柏拉圖式的“產婆術”並不適用所有知識的獲取,有了一定的知識和人生經歷的年紀,用啟發式的產婆術教育法是適合的,而此時的少兒並不具備。所以,我堅持給予適當的通俗解釋。比如,解釋何為道?就可以解釋為,“它很不好定義呀,我們姑且可以解釋為一切東西包括動物人類最初的樣子吧”這種解釋準確嗎?不準確,至於《道德經》這樣的哲學文字,我個人的建議是可以先做到熟讀,這種熟讀不一定要在短時內完成,可以以節選的形式,從五六歲開始一直到十歲,每一年都有新的內容呈現。至於能不能做到通篇的背誦,這個以每個孩子的特性決定,不必強求,畢竟當代社會不是考察人的記憶能力作為唯一考核的標準。

    說到解釋的問題。有一派學者認為少兒期不需要解釋經典,記住就行。我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從教育心理學上,我認為柏拉圖式的“產婆術”並不使用所有知識的獲取,有了一定的知識和人生經歷的年紀,用啟發的產婆術教育法是適合的,而此時的少兒並不具備。所以,我堅持給予適當的通俗解釋。比如,解釋何為道?就可以解釋為,“它很不好定義呀,我們姑且可以解釋為一切東西包括動物還有我們人類最初的樣子吧”這種解釋準確嗎?不準確,但也沒有偏離正道。我們要做的只是給孩子一個方向,打一個不錯的基礎就可以了。

    所以說,帶領孩子熟讀或背誦經典並不是簡單的搖頭晃腦呀,而是需要我們大人的適度參與,畢竟教育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嘛!

  • 8 # 慧眼觀實相

    所有東西都是有能量的。《道德經》從胎教開始為孩子讀,孩子會接收到其中的能量,更健康聰明。

    我懷孕時,我們為女兒讀過很多書,其中《道德經》是讀的比較多的。

    她出生後就非常好帶,每天都是笑眯眯的。

    到十七個月的時候,她每次說話只能兩到三個字。我們為她讀書,整部《道德經》,無論讀到哪裡停下來,她都可以接下去。而且會接的非常快樂。

    從自己的經驗,我認為陪孩子讀書應該越早越好,讀好書給孩子,所得不可估量。

    《道德經》應該陪孩子好好讀。

  • 9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你對《道德經》可能有誤解,各成長階段的孩子都不必首讀此經。下面簡介些知識,一看就懂,供參考。

    【1,“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第一原則】

    此經之理通天入地,超越時空,過於抽象,連大人也頭痛,何況孩子?即便全會背又怎樣?若不能落實,都是白費氣力。經文不等於智慧,不是讓孩子學學,馬上就聰明的。從根本講,提高孩子的智商,不靠讀哪本書,關鍵在引導他“學而能思,思而能行,行而能久”,自然生髮出個性化的見識,集中用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即可。由淺入深的讀,建立在“興趣、習慣、志向”基礎上的巧讀、精讀和廣讀,才最有針對性。相反,家長一上來就推孩子讀最難的經典,會使他生畏懼感,挫傷進取心和積極性,欲速不達。為孩子選課外書,不能脫離他的實際,否則是拔苗助長,得不償失。

    【2,讀《道德經》有五難】

    自古迄今,幾乎所有人都被此經的五個難關卡住,困在“摸象”的迷局裡,極少有真懂的,即:(1)不懂首章“道、無、有”三字的含義和關係,不自覺走向歪解經義的方向。(2)不懂此經真義不在文字,不自覺的陷在字裡行間打滾,翻來覆去的瞎琢磨,離題萬里。(3)不懂此經是教人作聖賢的,不自覺間以私心解義,謀求私慧,徹底違背老子的聖心初衷。(4)不懂“修道需無慾、證道需無為、成道需無我”的根本原理,只讀不行、只學不行、只談不行,不自覺間變成“嘴把式、花架子”,自誤誤人。(5)不懂“道即心,德即仁,為即公”的聖賢教育通義,把經文當術書看,日久走向邪路。大人們對此經都還一腦袋漿糊,何況孩子呢?只怕到頭來,孩子也越讀越糊塗,如瞎子摸路,苦不堪言。

    【3,《道德經》不適合大多數人讀的原因】

    主要有三個:(1)此經講世界的源頭問題和終極問題,超越世俗教育,突破了矛盾,不能用言語和思維領悟。(2)此經講成聖作賢的大教方法,人無大智、大願、大行,不能入門,難有成就,學而無用。(3)此經講的是“心學”,是人類史上最難的內容,是出離生死、趨向永恆的最高絕學,需靠“無慾、無為、無修、無證”的頓悟才能受益。人無聖心宿慧,天資不足,讀也無用。

    【4,自學《道德經》的正確方法】

    古人早就總結過,通常有三類:(1)先鑽研詞彙。經文的多義詞、隱語、生僻字常傳神又微言大義,搞懂不易,先要下功夫,而不是通讀經文。(2)再牢記每章的結論。此經大多數章句是分總結構,不懂全文也沒關係,將最後觀點記熟,徐徐進步,積累點滴,也有效果。(3)把經義用在起心動念的反省中。“學以致用”是讀書的根本目的,學而不用是讀書的大陷阱,想方設法在事緣中參悟經理,是最高的學法。真智者見事事都是經文,處處都是課堂,何時不在讀經?言談舉止間都能與老子為伴,其樂無窮。

    【5,認知《道德經》的常見誤區】

    主要有七個:(1)沉溺“以少為得”的錯覺。幾乎所有讀者和所謂的專家都愛把自己膚淺的感受,當做真得,還四處分享宣揚,卻不知都非正解,害人害己。(2)走向“避世、離家、隱居”的歧途。尤其是千百年來的道教一派,更是系統性歪解此經,將無數後人引向邪路,逃避濟世責任,虛度人生。(3)錯將文字當真理。一讀即錯,一行即失,看不到老子句句都在否定文字的作用,反覆提醒人警惕“有”的迷惑性。(4)永遠陷在旁觀“道”的天然錯誤之地,以訛傳訛,而不悟“道即心、即己、即身”的入門之義。(5)不懂“舍是道門、欲是道障、念是道害、求是道反”的最深義,試圖“讀經以謀私利、制人以享獨惠”,與老子的公德思想背道而馳。(6)以其他文化典籍的教理歪解此經,甚至冠以現代科學、哲學的帽子,歪曲經義,隨意塗抹,以玩弄聖賢為樂,欺師滅祖。(7)崇尚空談、清談和誇誇其談經文玄義,將老子的聖賢教育思想導向“無根基的超脫、無實證的妄想、無依據的自盲”,說食為飽,害人終生。

    總之,《道德經》雖好,卻不適合30歲前的人讀;雖妙,卻不適合私慾旺盛的人讀;雖高,卻脫離家長和孩子的現實。教育要按規律辦事,智慧不從外灌輸而得,身心發育重在磨鍊微小細節,都與是否讀《道德經》沒啥直接關係。待孩子歷經甘苦,磨礪歲月後,有了一定的真實悟性,再讀此經,才最適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工人睡不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