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乘風破浪小王子

    《人性自私論》 先講一個小故事。一個貧苦的單親家庭,一個單身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一個十歲、一個七歲。兩個孩子蜷縮在角落裡等媽媽回家,他們又冷又餓,已經好幾天沒怎麼吃東西了。外面寒風呼嘯,該死的窗子此刻像亞歷山大的馬路一樣寬闊,寒風無情的肆虐著他們。他們緊緊地依偎在一起,靠著僅存的體溫互相取暖。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在下一刻死去,也沒有功夫擔心這些,他們只想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媽媽已經出去一整天了,他們好想媽媽,當然還有媽媽手裡拿著的食物。他們也不確定媽媽是否能找到食物,上次吃到食物已經是三天前的事了。那是媽媽帶回來的兩個稍微有點爛的蘋果。哥兩互相謙讓了好幾次,兩個蘋果不停地在他們的手上換來換去。最終,哥哥手拿的是個大的,弟弟手拿的是個小的,他們甚至擦都沒擦就大口的咬了起來。媽媽在旁邊看著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她總是教育孩子們要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孩子們也算是聽話和懂事,即使很餓也從來不為食物的事爭吵。突然,大兒子把蘋果遞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您也來一口吧!”小兒子也幾乎同時舉起了蘋果。媽媽眼睛溼潤了,說:“乖孩子,媽媽不餓,你們吃吧!”兩個孩子互相望了一眼,又瞅瞅媽媽,媽媽點了點頭。哥兩又低頭吃了起來,吃的更大口了。媽媽轉過身,眼淚流了下來,想起了以前她的母親也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她,想起了母親為她做的點點滴滴。媽媽眼淚流得更快了,甚至都有點啜泣了……外面呼嘯著刮過一陣強風,隨後轉過一個身影。孩子們看到母親手上拿的麵包,興奮地喊起了媽媽…… 好了,拿這個小故事分析人性的自私總覺得有點不太人道。但是,越是極端的例子,越難讓人找到反駁的理由,難道不是嗎?我想我是受了迪爾凱姆的《自殺論》思想的影響。正如迪爾凱姆所表達的,連自殺這種看起來不能夠分析的事情,都能夠作為一個社會事實來分析,還有什麼社會現象是不能夠分析的呢?正因為如此,我們也先來分析一下這個看起來處處充滿溫馨和無私的小故事吧。我們會發現連母愛都是自私的,還有什麼不是自私的呢? 首先,我認為人性的自私分為兩種。一種是物慾的自私,一種是情感的自私。物質的自私大概大家都懂,無非就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那一套理論。情感的自私,諸如“你從來只顧自己的感受,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大多見於情侶的那一套,或者家庭中。但這似乎還不夠,這僅僅是我們常人所能感覺到的東西而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挖掘隱藏在更深處的不為人知的人性的自私。 人都是自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沒有哪兩個剛出生的雙胞胎嬰兒在吃奶上會互相謙讓,除非有一個已經吃飽了。同樣的道理也出現在動物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同樣適用於人類,從人一出生開始,人就是一個自私的存在。所謂的謙讓,全部是後天習得的。從上面的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兄弟從媽媽出現的那一刻開始,首先看到的是食物,因為他們確實餓壞了。而他們的謙讓只不過是媽媽的教導和社會倫理道德的規範而已。也許有人會說,這是本能,是人飢餓後激發的求生的本能。好吧,那隻能說明人類的本能也是自私的。那麼“人性本善”顯然是不能成立的了。當然,“自私”能不能算進“善”裡面,還是值得商榷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情況下“自私”都不能算是一種“惡”。從人出生伊始,人就是自私的,人的本能是自私的,無論是性本能還是求生的本能,這些都是不會考慮別人的,甚至需要去擠掉對手。 也許有人會說,上面的兩個小孩也有互相謙讓和考慮他們的媽媽,把蘋果遞給媽媽吃。如果說他們的本性是私的,那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和習得不是也改變了嗎?錯了,人性的自私是很難改變的,或者說是根本沒辦法改變的。所謂的改變,只不過是換了另一種“自私”的表達形式而已,由一種低階的自私的表達換成了一種更高階的自私的表達。經過社會教育和後天習得,他們認可了“謙讓”和“愛”之類的東西,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遵循自己內心情感的需要。這麼做會讓他們感到舒服,愉悅。他們首先是從自我的本位出發,先讓自己的內心感到愉悅。因為他們遵循了某種社會的規範,從小就給灌輸的集體的規範。而這種規範是控制個人情感的很重要的手段。這種規範發揮作用並不是因為集體的認可,而是個人的認可,或者說是個人認可了集體的認可。無論怎麼說,個人的認可是必須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認為物質上的東西已經沒有情感上(或者說是心靈上)的東西來的重要了,但他們僅僅是把物質上的自私換成了情感上的自私而已,本質還是一樣的。但社會需要這種“高尚”的自私,並且運用一切手段讓它看起來不一樣,以區別於物質上的自私。而這種自私之所以會被認為是“無私”的或者是“愛”的,是因為它恰巧滿足了別人的某種需求,情感上的或物質上的。不過,不管怎麼說,自我還是第一位的。無論你怎麼為別人考慮,都是基於自己的某種需求和目的,也許這種需求和目的也許並不明顯也不易察覺,但是行動本身就包含了某種目的(布迪厄?)。這是毫無疑問的。 也許還有人會說,既然孩子間的謙讓和對母親的愛是後天習得的,是社會規範在人身上的內化或者說是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基於自我內心無形的規範而闡發的自私的愛,是人性自私偽裝的表達。那麼母親對孩子的愛總歸是出自本性的無私的吧?像上面故事裡的母親總是先為孩子們考慮,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母親也是默默為孩子付出,從不求回報的。看起來確實是這樣,沒錯,表面上是這樣而已。先來談談母親出自本性的對孩子的愛。首先,這種本性的愛是否存在是值得懷疑的。其次,即使存在著這種本性的愛,我們也很難說這種愛是無私的。若果說這種母愛是出自人類的本性,那麼為什麼東方(中國)的母愛和西方的母愛有那麼大的區別呢?難道是因為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本性不同嗎?因為是不同的人種嗎?那為什麼中國和其他亞洲黃色人種的國家(例如日本)母愛表現的也大相徑庭呢?為什麼就連中國內部的不同地域的母愛也不一樣,甚至同一個地方的相鄰的兩個家庭的母愛也是不同的呢?也許你會說本性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Ok,很難想象本性一樣的東西,會表現出如此的千差萬別,甚至截然相反。可以想象在幾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在中國西部落後貧困的山區還存在著把親生女兒賣給別人當童養媳的現象,即指他們有足夠的食物把她養活。難道在當時,這也被是當作一種愛?還是僅僅是因為這是一種習俗?而習俗總不會是天生的吧?如果這是一種本性的愛,那為什麼大多數母親都會有重男輕女的傾向,難道重男輕女也是本性的和天生的嗎?我們知道,僅僅是用母愛的天性是無法很好的解釋上面的諸多問題的。如果我們承認,至少母愛的絕大部分內容是後天習得的,也許解釋上面的現象會容易很多。 如果談到人類的源起和人類家庭的源起,也許我們會更瞭解為何母愛也是一種“自私”的愛。人類在還是母系氏族的時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時候還是部落混居,還沒有確切的家庭的概念。或許我們可以說母愛是出現在家庭出現以前,但顯然父愛不是這樣的。也就是說父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產生之後才誕生的。我們知道家庭的源起並不是出於父愛或者是母愛,而是出於共同生存的需要,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也是維持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或者是最好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母愛是有目的的,從一開始就有的,生兒子最初是為了自己的生存,也就是獲得更多的勞動力,從而去獵取更多的食物。顯然,女兒在那個時候被拋棄或者直接被插死的機率要比現在高得多。當然,也不排除生女兒也是為了生更多男性的目的。總之,生存是第一位的,沒有什麼愛不愛的。好了,說白了,生命是自私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也許有人還會說,即使人類源起的母愛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而產生的“自私”的愛,在經過漫長的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應經不需要依靠生孩子(兒子)來獲得生存的保障和食物了。而且現代社會的很多母親在面臨突發災難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保護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總該是無私的母愛了吧。錯了,你又錯了。這是一場生命和情感的較量,不過無論是選擇犧牲孩子還是犧牲自己,出發點都在母親,而不是孩子。在做這個選擇的時候,她考慮到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因為她如果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去保護孩子,為孩子犧牲,最後她自己活了下來,而孩子死了的話。她將會感到內心的煎熬,也許這種壓力來自於社會或者是家庭,也許來自於她自己。這都會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如果她沒有這種感情的壓力和社會的規範,或者她並不認同母親要為孩子犧牲的那一套的倫理,她會選擇讓孩子死亡。這也就是並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會為孩子犧牲一切的原因所在。也許你們會說在這麼短的面臨危險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做出這麼多的思考和艱難的選擇。錯了,其實這種選擇在平時的生活中早就已經做出來了,只是很少有人會察覺而已,甚至自己也無法察覺。事實上,這種選擇已經形成了一種潛意識。那時候需要做的只不過是將早已經做好的選擇透過行動反應出來,而不是去思考。這是一種看似無私的更精良、更高階偽裝的自私。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無私的存在,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只是自私的表現方式形態各異,有大有小而已。或者說是分為對人有害的自私和對人無害的自私而已。也許會有很多愛是有私的,但是沒有人會去否認這些有私的愛存在的合理性。 類似於母愛,諸如對祖國的愛、對家庭的愛、對朋友的愛或者是對情侶的愛,都是基於自我本位出發的自私的愛。這種自私或是基於對自我物質滿足的需求,或是基於對自我情感需求的滿足。無論怎麼說,自我都是第一位的,一切需求都是由自我出發然後推及到他人。這種由己及人的自私,或是會對他人產生傷害,或是對他人無害,或者是對他人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由此而產生人們對“自私”不同的態度,甚至認為對他人有益的自私是“無私”。這是一種有失偏頗的看法。事實上,你媽媽愛你,不是源於你,而是源於你媽媽的愛。她是從她自己愛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從你出發。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自私”的愛是對你有益的,這一點你並不用懷疑。同樣的道理,你愛你媽媽,是源於你的愛,而不是你媽媽。 所以,毫無疑問,人性是自私的。這也是人類能夠生存至今的重要原因。現在,再回頭看看開始的故事,學會從現象看到本質。 y/2015.2.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蓋內側疼,冷了就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