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首先,韓信是一個軍事家,中國有史以來,無出其右的天才軍事家!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何來劉邦重用韓信,成就韓信“青史留名”的是蕭何,並不是劉邦!

    當然,劉邦採納蕭何意見,韓信助劉邦開創大漢帝國,榮登漢高祖皇位,劉邦、韓信雙贏,名垂青史!

    韓信如無劉邦重用,最大的可能是空懷滿身文武藝,默默無聞,終老於世!

    因為,“滿身文武藝,要貨於帝王家”,而實踐證明,當時能夠成就帝業的諸路英豪,僅意欲奪取帝位的漢王劉邦、事實已經帝位的西楚霸王項羽而已,其他諸侯如黥布、彭越等,皆不具有個人能力及軍事實力,韓信已投項羽門下,而不得重用,發揮才能;轉投劉邦,若再不重用,再投其他不具帝王資質諸侯,結果必然是徒勞,“竹籃打水一場空”,默默無聞的終老而已!

    至於自立門戶,韓信是軍事家,並非政治家,歷史已給其自立門戶、乃至成為帝王的機會,劉邦、項羽僵持時,韓信手握重兵,舉足輕重,左右袒既左右勝,蒯通勸其“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時,揮軍出擊,帝王之位“唾手可得”,如具政治家資質,皇位穩坐的就是韓高祖韓信,何來漢高祖劉邦!

    通俗點說,韓信天生不是當皇帝的料,皇帝龍椅已給送到他的屁股底下,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大大方方的坐下去,以婦人之心感到做皇帝愧對劉邦,做皇帝的歷史機遇轉手讓與劉邦,而被劉邦老婆、蕭何砍頭時,才痛徹心扉高呼“吾悔不聽蒯通之言”,遲了,晚矣!

    所以說,韓信,就是一個領兵打仗、馳騁疆場的角兒,只有在戰場的廣闊舞臺上,才能充分展示其全身文武藝,是個出類拔萃的成功演員!

    搞政治,完全是個門外漢,你就不要搞,向政治上比你高明的張良學習,功成身退,免得被婦人、文人算計砍了頭,一世英名,悔於一旦,鳴乎唉哉!

    韓信,就是一個軍事家的才能,得遇“蕭何月下追韓信”知遇,“才能加機遇”,成就“千古流芳”的中國有史第一天才軍事家,也不枉負滿身文武藝,雖未登帝王之位,亦青史大名蓋過多少平庸帝!

    僅供參考。

  • 2 # 腳踏一枝梅

    謝友邀答。

    歷史沒有如果、假設!

    如若世有靈藥(後悔),嫦娥就不會孤呆蟾宮幾千年,每日以淚洗面空悲切了。

    國士無雙的兵仙韓信,他就是匹千里馬,須有伯樂相中飼養,而他的伯樂是知已蕭何。劉邦是因信任蕭何才試用韓信的,一招明修棧道、喑渡陳倉的妙計,及速定三秦的行動,證明了他是金子!而漢中對,使劉邦心悅誠服。

    千里馬不使用,跟普通馬沒有兩樣,只有奔跑起來,才能分出優劣。韓信在項羽處被忽視,如在劉邦處仍輕視,他將默默無聞!或自立門戶的機會一點都沒有。但在他當齊王時,如聽荊通的話自立,應該是劉項韓三足鼎立的時局。///

  • 3 # 劉一千五

    韓信是個喜歡折騰的人物。為了出來幹大事己經跳了一回槽了。他有了工作就想更好的工作所以換了老闆就不奇怪了。

    韓信在項羽手下幹,也積極向項羽提出工作建議。無奈項羽不用。他跟了劉邦後,劉邦也不待見?為什麼?因為他韓信沒得到他命中的救星。所以,仍然寂寞無為。他又跑了,至於要跑到哪兒?他自己肯定曉得。戰亂就是機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蕭何賞識韓信,他大力向劉邦推薦,劉邦不信韓信,也不能不信蕭何。在後者的一再要求下,韓信成了大將軍。後人提起韓信,必聯想到蕭何?是因為蕭何有識人之明,而不提劉邦的拜將之能。

    韓信這一下去,所到之處,望風歸順,給劉邦打下大半個江山。

    如果劉邦不用,蕭何不追。韓信出關後一定不會回家鄉,更不會隱退市井山林,他或者投其他諸侯豪強,或者自立自強撈幾個親信自己單幹,在哪個時代,風雲變幻快,有兵就是王的亂世中,說不定還沒人奈何得了他。他會不計成功失敗地一直折騰下去。因為他不甘寂寞,是棵種子要發芽,是塊黃金要發光,大丈夫就要建功立業,縱橫宇內……

  • 4 # 西嶽頑石

    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對於既定歷史的假設,所以任何回答都需要大開腦洞。我認為即使韓信不被劉邦重用,自立門戶猶未可知,但是絕對不會默默無聞,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況且,韓信這個人,從來不甘於安於現狀,從來不甘於就此碌碌無為的混吃等死。

    韓信最開始跟著項羽混,混的很不如意,多次向項羽出謀劃策,沒有一次被採納。心灰意冷的韓信深感項羽並非明主,良禽擇木而棲,他跳槽跟了劉邦。起初劉邦也並未重用他,只給他一個芝麻綠豆的小官,誰料想他還捅了一個大簍子。

    韓信在劉邦麾下擔任連敖之職時,犯法當斬,同案的十三個人都被斬首,輪到韓信,韓信就抬頭仰視,恰好看見滕公,說:“漢王不想統一天下嗎?為什麼要斬殺壯士?”語出驚人啊,滕公很好奇,見韓信儀表堂堂,不同凡響,就赦免了他。滕公與韓信交談後,發現韓信是個難得的人才,把他推薦給劉邦,劉邦給了他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依然沒有得到重用。

    可以說,滕公是韓信一生當中第一個伯樂,這一次不是伯樂尋千里馬,而是千里馬主動找的伯樂。在生命垂危之際,韓信只說了一句話,便使自己轉危為安。當然歷史就是如此的巧合,假如滕公沒有恰巧經過,韓信就算喊破了喉嚨也難逃一死。

    上天給了他機會,他就能緊緊的抓住——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現在再來看看,韓信的這句話真是石破天驚,準確無誤的擊中了劉邦集團的要害。緊接著,就發生了膾炙人口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也是韓信懷才不遇,不甘於默默無聞,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心態,才想脫離劉邦集團的。

    我們這裡做一個假設,假如蕭何沒有追上韓信,韓信成功脫離劉邦集團,他的人生軌跡又將如何?當時天下群雄並起,劉邦和項羽只是比較有名的兩個諸侯而已,以韓信的才能,他不愁沒有下家,縱使沒有機會,他也會千方百計的創造機會。

    韓信是個恃才傲物,自視極高的人,這樣的人,通常都自命不凡,因為他有這個資本,也有這個自信。否則,韓信也不會在和劉邦縱論兵法時,對劉邦說出“陛下不過能將十萬”,“臣多多益善耳”這樣的話了。韓信落得鳥盡弓藏的悲慘結局,也和他過分的自信心理密切相關,這樣的人,鋒芒畢露,換做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放心的。

  • 5 # 史書上冬眠的蛇

    韓信這樣的人必然為劉邦所用,沒有也不可能出現其他情況,這是由於二人的性格及特點決定的。

    首先,韓信是個軍事天才,這一點並非從他任大將軍以後才體現出來,而是從一開始他跟隨項梁就表現出來了。他對每次即將發生的戰鬥都有一個明確的判斷,這點上,並非是史書有意誇大或渲染他的才能,而是從一個小側面說明了一切。

    當蕭何把他推薦給劉邦的時候,有一番對話,這段對話細分析一下並非那麼簡單。他說項羽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用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這裡當然有他埋怨項羽不肯重用自己的成分,但是他對項羽的分析也是十分到位的。放眼當時天下,有幾個人能看透這些東西?大部分人包括那些被分封的諸侯都是渾渾噩噩,沒有主見,以此,就可推斷韓信絕非泛泛之才。這也是蕭何為什麼看中他的原因。

    然而這種政治上的敏銳看法卻來源於韓信的軍事才能並非政治才能。項羽自負而不任用周圍人,是一種匹夫之勇,韓信是有了絕對的自信能打過他才來投靠漢王的,他到了漢營並沒有沉寂下來,而是積極爭取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他之所以選擇漢王,也是經過分析後的結果,當時天下,能與項王爭雄肯與項王對抗的也只有劉邦了,如果劉邦不要他,他只能亡命天涯了,別無選擇。

    再來說劉邦。劉邦這個人用人是不拘一格的。首先他就是個平民,沒有貴族血統。其次他的政治能力卓越,政治心胸很大,放的開,什麼意見,無論好的壞的,他都能聽,也能用,這是他能任用韓信的基礎。就韓信這樣一個破落的貴族後裔,除了劉邦,誰還能如此重用他?

    在劉邦的隊伍裡,真可謂魚龍混雜,什麼玩意都有。你像陳平,就知道拿錢搞間諜事,酈食其,就希望恢復六國之後,張良,陰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其他樊噲,殺狗的,周勃,吹嗩吶的,夏侯嬰,趕馬車的,也就蕭何有點身份,為縣刀筆吏。這些人都能文臣武將,韓信怎麼就不行?人家起碼還姓韓不是?所以說,劉邦肯定能用他,但是大將軍這個位置確實是蕭何幫他爭取到的,但說到底還是劉邦的心胸廣所致。

    以上是分析了韓信能為劉邦所重用。下面說說他自立的事。韓信這個人缺乏自立的能力。淮陰侯列傳說得很清楚,他一開始是仗劍從項梁軍。你像別人,都是帶著隊伍投靠楚軍,韓信就一個人,一把劍。而且在他勢力發展起來以後,成為齊王后,他的手下也只有蒯徹一個自己人,他用的文臣武將基本上都還是劉邦的人,他沒能拉起自己的班底,說明他的政治能力堪憂,這樣的人是很難自立的,應該說,他沒有自立的能力。

    如果劉邦真的不重用他,那麼他自己是很難發展的,依託於劉邦的平臺他都發展不起來,他怎麼自立門戶啊?去投靠其他的諸侯,那就更沒戲了,所以說離開劉邦,他就等於離開了歷史,成為一個百姓默默的死去了,歷史就沒有韓信這個人了。

  • 6 # 我是越關

    倘若劉邦沒有重要韓信,韓信一定不會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很可能就會因此默默無聞下去,直至終老。

    不可否認韓信是有極高的軍事才能得,但是韓信確實一個潛力股,在項羽手下當差多時,項羽和手下多人都看不出韓信的能力。於是韓信選擇了跳槽到了劉邦的集團。

    不過在劉邦的集團裡,韓信還是一如既往的默默無聞,最終無奈的之下又想換個地方碰碰運氣。幸虧蕭何有眼光,看出了韓信的能力。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韓信被委以重任。

    倘若當時劉邦還是堅持不用韓信,那麼韓信必然會再次跳槽,那麼縱觀當時的天下格局,又有誰能重用韓信呢?他一個沒兵沒權的人又該去哪兒呢?

    其餘諸侯根本沒有能力和項羽劉邦爭奪天下。其餘十八路諸侯都是楚漢之爭的附庸。

    如果沒有諸侯的兵力作為踏板,那麼在楚漢之爭中,韓信根本沒有能力組織起一支軍隊來對抗楚漢之間任何一個人。最終投靠分封的其他任何一路諸侯,也沒有劉邦的識人之明。所以必定會默默無聞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落魄時,朋友對你的稱呼變了嗎?感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