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做錯事,低聲教育更有效還是高聲教育有效?
4
回覆列表
  • 1 # 梅姐花

    寶寶做錯事,低聲教育更有效還是高聲教育有效?當然是低聲更有效,有一些3個方面的好處:

    1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牴觸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利於溝通。

    2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

    3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爸媽們!寶寶做錯了事情時一定要低聲教育不要高聲教育!你們是用低聲還在用高聲教育孩子呢?

  • 2 # 暉雪琳源

    寶寶做錯事,當然是低聲教育比較好,父母要以一種溫柔且堅定的態度去認真地和孩子溝通。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問題、犯一些小錯誤、有一些小毛病。

    家長要在孩子犯錯的當時進行低聲批評教育,並明確地告訴孩子被批評的原因。父母一味地高聲訓斥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的。

    “勿以惡小而為之”,家長千萬不可縱容孩子的小錯誤、小毛病,不然在將來這些問題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1.父母要耐心和孩子溝通,瞭解具體事情的前因後果

    父母要首先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不同錯誤的起因有不同的處理策略。

    父母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自己的孩子在這件事情中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父母要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清楚知道以後遇到類似問題如何解決。

    2.父母正向地引導孩子,積極教育並改正

    父母應該及時和孩子溝通,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案。

    需要明確的是,孩子們會犯錯這是在所難免的。

    父母應該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和理解,和孩子們一起分析問題、一起想辦法、一起配合,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父母要引導孩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要多做積極正面的教育和引導。

    孩子就要一株茁長成長的小樹,遠看茂盛、筆直,但走近了卻發現有些影響人品的枝枝叉叉是需要修剪的。

  • 3 # 時雨育兒說

    關於孩子做錯事情之後如何處理,聲音的高低並不應該是關注的重點,當然低聲是相比較高聲來說比較好的方式。至於具體要怎樣教育做錯事情的孩子,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拒絕斥責式的高聲責罵

    孩子做錯事,也許是有心也許是無意,家長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大聲斥責孩子。責備不是教育,是在剝奪孩子的自尊。小時候被家長責罵多了的孩子,長大後要不就是會變得消極,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件事;要不就是有逆反心理,非要跟父母對著幹才行。這種影響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好的。

    二、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面對錯誤

    孩子的錯誤已經犯了,這時候再去責罵孩子一點用都沒有,相反地,家長應該將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弄清楚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給予孩子指導,一定程度上讓孩子負起責任來。比如孩子灑了水,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把地拖乾淨,學會做這些簡單的家務活。我家小寶有的時候就是這樣,邊玩邊喝牛奶,灑的沙發上地上都是,我就會讓他自己收拾乾淨。

    孩子之所以還是孩子,就是他們的行動有時候是跟不上他們的思維變化的。孩子犯錯誤不可怕,家長不會教育才可怕。有理不在聲高,孩子犯錯誤後,家長要用平和、包容的態度來面對。

  • 4 # 多樂幼教

    寶寶做錯事,低聲教育更有效還是高聲教育有效?

      每當孩子犯錯,家長總以高聲調為主旋律對孩子進行批評,高聲教育固然有震懾作用,但低聲教育卻更有效。

    低聲可以使人沉著冷靜,情緒平和,家長在教育時更理智,而且低聲教育也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不那麼牴觸,更有利於家長和孩子進行溝通;

    低聲批評孩子可以使孩子精力更集中,否則他就會遺漏某些資訊,同時低聲教育在先發制人的情況下,讓孩子不適用更高的聲調,讓整個批評過程在緩和中度過;

    家長和孩子進行溝通,最先溝通的是情緒,情緒不好,溝通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而憤怒是導致溝通破裂的主要因素,低聲卻可以趕走憤怒,讓雙方的情緒更穩定,更有利於溝通;

    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低聲調不會打擾到別人,而且也為孩子保全臉面,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批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最長,影響最深的老師,若父母使用高聲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就會模仿家長,當孩子和小夥伴出現矛盾時,便會使用高聲解決問題,長此以往脾氣就會更加暴怒。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

      低聲教育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孩子固然會犯錯誤,家長一定要理智解決哦!

  • 5 # 遇見桃子

    我是咘媽,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兩個男娃的媽媽。

    寶寶做錯事,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態度問題,而不是說低聲教育還是高聲教育更重要。

    兩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1.大吼大叫、批評懲罰

    生活中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犯錯事,第一反應就是直接批評或者懲罰孩子。

    很多孩子會在父母的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的情況下妥協,但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錯誤的原因在哪裡。

    這種方式簡單粗暴,見效快,很多家長都樂意採用,但是這種方式有一些隱形的弊端。比如:長期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逆反心理嚴重。

    2.低聲教育,順著孩子

    這些年來正面管教在中國的教育體制裡邊占主導地位,很多家長都提倡要溫和教育孩子,結果事事順著孩子,由於大多數家長,只是知道要溫和教育,但是沒有領悟到其核心觀點,導致孩子被驕縱的無法無天。

    “沒有輸家”的教育理

    美國心理學家戈登曾提出“沒有輸家”的教育理念。即父母和孩子雙方探討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可行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利用到兩個工具:積極傾聽和我-資訊。

    戈登認為:孩子的需要需要父母重新解碼,比如:孩子下雨不穿雨衣去上學,有可能是不喜歡穿你拿的那件雨衣!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用積極傾聽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真實原因。當你用接受態度去聆聽孩子,這個時候才孩子才會把真實的原因告訴你。

    如果孩子跟我們的想法不一致,這個時候用我-資訊來表達出我們自己的觀點。

    其中需要注意一點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出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責任感。

    願我們的孩子在愛中成長!

    願我們的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童年!

  • 6 # 陶然明心

    寶寶犯錯後,家長低聲教育比高升教育更有效果。

    高聲教育寶寶,會讓寶寶受到驚嚇和拒絕接受意見;而低聲教育會讓孩子感受到愛護和心安。

    寶寶做錯事,心裡已經害怕,如果家長再高聲教訓,寶寶因為害怕,有可能會嚎啕大哭,根本聽不進家長的批評。

    我記得我女兒小的時候,不聽話、不講道理,我很生氣。我忍住了,我想嘗試和實踐學習過的教育兒童方法,於是,我蹲下來,讓我的眼睛和女兒的眼睛平視,然後,我換聲音和語氣為低、輕、慢,女兒馬上停止哭聲,情緒也平穩多了,她認真聽我說,她點點頭……

    那一次以後,低聲教育效果比高聲教育、甚至比平時說話的聲音來的都有效果。

    蹲下去、低聲教育,不但是身體蹲下去,而且是感受孩子的情緒,讓寶寶覺得你和他是平等的,而且當你耐心的教育的時候,寶寶才能接受。

    低聲教育,不會讓寶寶產生牴觸的心理,這樣呢,你的教育呢,才會被他接受,下一次呢,他才有可能改。

    還有,只有當你低聲教育的時候,你的態度一定也是比較溫和的、耐心的,這樣,寶寶才能感受到你對他愛的態度,他也就比較容易接受意見,改正缺點。

    低聲教育,我後來把它實踐應用在學校的孩子身上,也是屢試不爽。

    低聲教育對寶寶更有效果,不要看孩子小,他能夠接受、也能聽得懂,這樣效果更好。

    不信你試試看,等下一回你的寶寶家裡的寶寶犯錯誤的話,你試著蹲下身、看著孩子的眼睛、用低聲的聲音來教育他,看看效果怎麼樣?

  • 7 # Tong不怕

    樓主給出的物件是寶寶,那麼低聲教育和高聲教育有什麼區別嗎?低聲教育的話孩子不理解,高聲教育的話孩子同樣是不理解,反而有可能因此而嚇哭,更加不可取。其實,教育寶寶是有規律可尋的。當你小的時候,用的還是咿咿呀呀的語言同樣也聽不懂大人說的話,但你擁有一雙能夠探索世界的眼睛,對這個新世界有足夠的好奇心,那個時候的你除了吃喝拉撒睡,不就是喜歡看著現實中的人物去模仿他們的動作甚至是語言嗎?

    現在我們站在寶寶的角度想明白後,那麼身為父母,該如何去教育寶寶呢?那就是在孩子面前約束自己的言行。透過直接的“身教”,讓孩子模仿,雖然他們不理解,但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一種習慣,等寶寶長大了再去告訴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因此何必糾結是大聲教育還是小聲呢,對症下藥,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 8 # 欣爸陪讀

    我作為一個三歲女孩的父親,我一直適應的是低聲教育,而我的母親卻在實行高聲教育,目前從效果上看各有優劣。

    我的低聲教育效果顯著,但是在孩子面前權威性弱

    女兒小糖果喜歡玩手機,已經能夠很熟練的自行解鎖我和她奶奶的手機。我每次都會很溫和的跟她低聲商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女兒小糖果也很懂事,每次玩手機的時間還是很剋制的,差不多半個小時左右,就會自行將手機放下,還會告訴我,爸爸,我沒有一直玩手機,我的脖子和眼睛不疼。

    但是,偶爾她睡前玩手機,我制止她的時候,她會跟我撒嬌,而我很難強行奪回手機。在女兒小糖果面前,我是缺乏權威性和威懾力的。

    我母親在小糖果的教育上奉行的是高聲教育

    母親作為孩子的奶奶,雖然隔代親讓她和小糖果很親近,但是對於小糖果玩手機這件事管的很嚴,會嚴厲的制止。有一次,小糖果正在玩我的手機,才剛一會,這時候我母親進來了,小糖果很麻利的把手機鎖屏,反扣在沙發上,有點受了小驚嚇的模樣。

    我覺得兩種教育模式各有優劣,不能一概而論,或許可以相互搭配著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現在有些普通家庭喜歡逼孩子學鋼琴?說是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