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般苦難唯是自渡

    傷心的時候會哭,是悲傷,是不捨。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去年生日那天哭得不要不要的,一個月以後才放下,之後該幹嘛幹嘛,

  • 2 # Darling新

    哭,在人一出生的時候就會,不同的事情哭代表的含義也不同,有些人即使再苦再累也不會哭,那是因為有傲氣;有些人動不動就哭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挫商不夠。眼淚也是排毒的一種在不開心的時候哭過就好了,欲哭無淚最難受。

  • 3 # 毛探長

    1

    哭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一個禁忌。甚至對很多成年人來說,也是。

    在工作坊裡,我們訪談過很多這樣的故事:

    同學A小時候,偶得一顆非常珍貴的巧克力,不捨得吃的那種。結果某天,不翼而飛。

    媽媽說,鄰居帶孩子來玩,順便給那孩子吃了。同學A十分難過,大哭。

    然後媽媽說:“哭什麼哭,不就是一塊巧克力嗎?!不要這麼小氣!”

    同學B小時候,被放到姥姥家寄養。同學B想媽媽,所以總是穿著媽媽給買的小花裙。然而秋天變冷了,同學B也不捨得換別的衣服。

    某天晚上,姥姥把她的小花裙藏起來了。並告訴同學B,扔了。同學B傷心到大哭。

    然後姥姥說:這就哭了呀,瞧你那點出息。

    同學C寄養在老家,奶奶家。媽媽趁工作之餘回來看他一眼,同學C很開心。然而媽媽走的時候,同學C抱著媽媽的大腿不讓走,邊哭邊不讓走的那種。

    媽媽說:媽媽不走了,你去屋裡幫媽媽倒杯水。在同學C高興地回屋的時候,出來卻發現——媽媽不見了。

    每當聽到這些故事,我非常難過。這對小孩子來說,是太大的創傷。最珍貴的東西,不被媽媽重視。最依賴的人,不經意間就會消失。一個人的那種無助、孤獨、絕望,是無法言說的。

    然而這些故事又讓人無奈,成年人在要求孩子不要哭的時候,或者呵斥,指責,或者哄騙,都使用的非常嫻熟。

    他們愛孩子,所以不想讓孩子哭。

    可是他們又不知道如何安撫孩子,所以只能透過制止孩子哭的方式,來保護孩子。他們下意識地覺得:

    阻止了哭,就阻止了悲傷。

    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不允許自己哭,強迫自己堅強、微笑。彷彿不哭,就不悲傷了。

    他們也正是自己如此,所以才會去要求自己的伴侶、孩子。

    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呢?

    悲傷不會消失,只會被強行打斷,被更大的恐懼壓抑了下來。

    指責孩子不應該哭,就是在讓他用恐懼來處理悲傷。

    這時候,對孩子來說,他害怕極了。他來不及悲傷,不敢悲傷。悲傷是可恥的,是不被接受的,是不應該的,是有懲罰的。

    2

    這樣的案例,其實很好處理。一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幫助他們意識到對孩子和伴侶的傷害有多大——換位思考。

    當他們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的時候,瞬間就能感覺到那種失去摯愛的悲傷。

    對於小孩子來說,那個巧克力有多麼重要,那個小花裙有多麼重要,媽媽的陪伴有多麼重要。媽媽不是不能懂,只是不願意去懂。

    他們風輕雲淡去處理這個事,無所謂地談論著,認為孩子小題大做,不值得哭。他們以此開玩笑,嘲笑孩子鼻涕蟲。彷彿這是一件值得很開心的事,或者特別無所謂的事。

    當他們換位思考的時候,他們也能明白:自己如果被最愛的人這麼對待,是怎樣一種羞恥,和二次傷害。

    他們只需要稍微多用一分力,站到對方的角度,就能明白這一切。

    然後他們此刻就可以很好地安撫孩子的難過。

    對於同學A的媽媽,如果她能說:

    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因為這個巧克力對你很重要,其實媽媽也不想給。但是鄰居家小孩看到了,也想要。

    媽媽礙於大人之間的面子,不得不給。媽媽不想鄰居覺得咱家很小氣。巧克力雖然給了他,但是媽媽再給你買新的,好不好。

    對於同學B的姥姥,如果她能說:

    小花裙是媽媽買的,你很喜歡,因為你很想媽媽對不對,看到它,就好像看到了媽媽。

    可是天氣冷了,你如果穿這個感冒了,媽媽也很心疼你,也會很難受。姥姥看你病了,也會很難受。

    所以我們把它折起來,放在你每天能看到的地方,然後穿的暖暖的,讓媽媽也放心,好不好。

    對於同學C的媽媽,如果她能說:

    媽媽知道你很難過,捨不得媽媽,媽媽也捨不得你,媽媽也不想離開你。

    可是媽媽要去賺錢,媽媽要供你讀書,要把你養大。所以媽媽必須暫時離開。

    媽媽答應你,過年的時候,一定早點回來看你。

    只要難過被看到,被允許,那個事情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對於在哭的孩子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理解,然後再安撫。

    3

    理解在哭的孩子,技術上並不難。但更需要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悲傷的能力。

    悲傷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一個秘密。不能談論,更不能面對。

    在這樣的家庭裡,只能談論開心的事,不能談論難過的事。如果有了難過的事,一定要透過道理來解決這個事,而不能談論難過的心。

    回家面對父母,也不能談論自己的難過,只能談論自己的開心。這樣這個家裡,就看來一片和諧了。

    孩子哭的那一刻,孩子太難過了。媽媽如果要安撫孩子的悲傷,媽媽首先自己得感受到那種悲傷。

    得能設身處地理解,才能體驗到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悲傷。

    可是一旦媽媽站在了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去理解孩子的悲傷。這對媽媽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媽媽自己巨大的悲傷就會被激活了。

    她也曾經被這麼對待。

    她小時候愛的玩具,也曾被媽媽無情剝奪走。她小時候想媽媽的時候會哭,也會被阻止。她也體驗過無數次被拋棄,卻不能去表達。

    她內心也住著一個,非常受傷的小女孩。她小時候,也有很多悲傷,無人表達,無處表達。

    她不得不自己長大。她在生活中會有壓力,無人分擔。她在工作中會有委屈,無人表達。她看起來堅強而樂觀,強大而從容,那是她一次次把委屈嚥到肚子裡的結果。

    她被打掉了牙,也只能自己吞。她哭的時候,不想被人知道。甚至經常自己安慰自己不哭,一個人扛。

    媽媽小時候,有很多悲傷。

    長大後的媽媽,也有很多悲傷。

    這些悲傷,沒人理解,沒人傾聽。自己也不會表達,更不會安撫。媽媽唯一會的方式,就是壓抑,自我安慰。

    此刻,如果媽媽去理解了孩子的悲傷,她自己的悲傷就會先崩潰。就像是你去安慰一個失戀的人,如果你自己剛剛失戀,你一安慰,就會比失戀的人哭的更厲害。

    可媽媽是個堅強的人設。她從不在人前哭,她怎麼能在孩子面前哭,怎麼能在孩子面前崩潰。

    所以她會用自己一往的方式,要求孩子同樣處理悲傷:

    壓抑,強行切斷。

    彷彿這樣,就真的沒有悲傷了。

    大家都一笑了之,看起來平和。沒有任何問題一樣。

    4

    對於一個沒有悲傷能力的人來說,假裝不悲傷,假裝開心,就是最好的應對悲傷的方法。

    上一代人,沒有被教過如何應對悲傷。那個戰火紛飛,物質匱乏的年代,活著已經很不容易,有什麼多餘的精力來談論悲傷。所以他們愛孩子的方式,就會一樣。

    但現在不一樣了。雖然你的生活節奏依然很快,生活壓力依然很大。但是你可以去學會表達了。你不需要那麼堅強,你也可以有悲傷。

    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都有無助的時候。悲傷並不可恥,脆弱並不可恥。那是人很正常的一面,也是很真實的一面。因此你可以在生活中去表達。

    當你感覺到委屈的時候,你可以去表達。

    當你感覺到壓力的時候,你可以去訴說。

    當你感覺到悲傷的時候,你可以找人安慰。

    然後你就能漸漸明白:

    表達悲傷,並不是一種脆弱,而是一種強大。悲傷沒有那麼可怕,悲傷是一種流動,是一種真情。

    這時候,當你再看到小孩子哭的時候,你就可以去跟他說:

    我知道你很難過,因為這對你很重要。

    雖然發生了你不喜歡的事,但我會陪著你,一起去面對。

    這時候他就獲得了面對悲傷的力量。

    其實兩個人之間,悲傷的流動,比快樂的流動,更讓人感動。

    其實悲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失去了面對和談論悲傷的勇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屋空調外機怎麼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