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睡前沙雕小故事
-
2 # 魔方歷史觀
對於皇帝來說,特別是對於開國皇帝來說,如何穩固自己的江山是大事情,為了自己“家天下”的延續,哪怕是類似“捕風捉影”的威脅,他們也要扼殺掉。對於手握兵權的大將,皇帝自然要採取一些措施,既為防止隱患,也為了讓自己心安。作為宋朝開國皇帝的趙匡胤,他解除“帶兵大將威脅”的方法是比較獨到的,接下來就說一說,趙匡胤是如何“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的原因中國古代的王朝,大多數都是由開國皇帝“馬上打天下”打下來的。對於開國皇帝而言,一個新國家的建立,離不開追隨自己打天下的人,而這些有著“從龍之功”的功臣們,自然會在國家建立後受到封賞。但是,對於這些開國皇帝而言,他們要為了自己“一姓”的王朝作打算。就比如說趙匡胤,他雖然是部下對他“黃袍加身”,但終究是透過“兵變”而取得的天下。在當上皇帝后,趙匡胤也比較擔心自己國家的安危,怕自己手下的那些將軍們也給他來個“陳橋兵變”,到那時,就算他能平定叛亂,可終究不利於國家穩固和統治,他需要把這些“隱患”提前消除掉,於是,就有了“杯酒釋兵權”這一幕。
杯酒釋兵權在類似事情上,對人的處理方式,每個皇帝都不同,如明太祖朱元璋就是採取比較強硬的手段,就是“殺”。而趙匡胤採取的方法就比較溫和了,喝著酒,聊著天兒就把事給辦了。
趙匡胤辦了個酒宴,請了幾位手握兵權的老將軍一起喝酒,邊喝酒邊跟幾位將軍說,說他們的功勞,然後就開始進入了正題,對這些將軍表達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若是有一天,你們的部下也給你們黃袍加身,讓你們反我,那場面豈不是很糟糕”,而這些將軍們自然不是傻子,也聽出了話中的意思,皇帝這麼說了,他們能做的就是聽皇帝的安排了,要不然早晚會被皇帝收拾了。
於是乎,趙匡胤就給這些將軍們指了一條“明路”,就是別再帶兵了,又操心又累,不如一人領一個閒職,安度餘生,享受美滋滋的生活。而這些“老將軍”們,也只能聽皇帝的安排了,於是,就上書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而趙匡胤也一一批准。就這樣,趙匡胤用這種比較溫和的、“不見血”的方式,解除了帶兵大將的兵權。
-
3 # 魔神玉修羅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後周政權以後,鑑於唐朝中期以來藩鎮割據,不利於皇權集中,後與宰相趙普密商,削奪大將兵權。
公元961年8月22日(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晚朝後,太祖留下石守信等高階禁軍將領喝酒,席間太祖突然屏退左右侍從嘆了口氣,把自己的苦衷給他們講了一遍,說:“我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你們的幫助,我從心裡記得你們的功勞。只是皇帝也太難做了,還不如做節度使高興,我整晚都睡不好覺啊!”石守信等人忙問其故,太祖繼續說道:“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位誰不想做呢!”石守信等人聽出話中有話,趕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陛下順天應民,天明所歸,誰敢有異心啊!”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無異心,但如果你們的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就身不由己了。”
太祖一席話,使石守信等人知道自己已經受到猜疑,立時驚駭起來(當時太祖已經牢牢控制中央禁軍),跪哭請求太祖指出一條明路。太祖緩緩說道:“人生短暫,所求富貴不過是錢財、享樂,使子孫後代富足無憂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上去,多置田產做個富翁,多買些歌兒舞女,飲酒相歡,頤養天年。朕再與你們結為姻親,君臣之間再無猜疑,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見太祖把話已經說的這麼明白,只能俯首聽命謝恩。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紛紛上表稱病,要求解除兵權,太祖欣然同意,罷免他們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同時太祖選一些資歷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將禁軍牢牢控制在皇家手中。
後來太祖還履行承諾,和石守信等人聯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
4 # 舊史風
五代十國武人當國,擁兵自重,兵強欺將,將強欺君,今天你是皇帝,明天給你就能拉下馬,所以如何解決統兵大將的兵權問題,是五代十國每個君王都在思考的問題,其中充斥著濃重的血腥,唯有趙匡胤兵不血刃的徹底解決。
剛過而立之年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大醉了一場,醒來氣氛不對,一件嶄新大黃龍袍蓋在身上,眾軍將跪成一排,口中山呼萬歲,一臉懵逼的趙匡胤,緊接著就被拉到開封做了皇帝。
或許是趙匡胤自己導演了這場戲。
或許眾將想更進一步。
不得而知,總歸趙匡胤達到人生巔峰,從一名禁軍統領搖身一變成為了皇帝,那些個從龍之臣各有升賞。
這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的年代司空見慣,武人立國憑的是誰力大。
誰力氣長成,就把皇帝一腳踢開,自己也過一把皇帝癮。
所以五代十國最不缺的就是皇帝,可謂神州處處是龍子。
趙匡胤自打一登基,就面臨兩個棘手的問題。
一,自己就是個榜樣,奪了姓柴的天下,那麼誰要奪我姓趙的天下,這不得不考慮,而且既要防遠更需防近,尤其是自己的親信。
這些個驕兵悍將,全是軍閥作風,手握軍隊,佔據州縣,有槍有糧,聽命時是鎮守一方的大將,不聽命時就是一個獨立小王國,如果無法妥善削弱安置這些人,那趙宋也要如後梁,後唐,後晉那樣,十幾年後就被屠戮一空,換一個姓,換一個國號。
二,九州天下尚未統一,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只是割據一方,打江山還需要這些統兵大將的全力輔助,如果削權不力,反生變故,如何解決?
既要消除大將們的權勢,還得讓他們打天下,這可愁苦了趙匡胤。
當時各方形勢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困擾著趙匡胤的棘手問題,在趙普等文官的出謀劃策之下,開始了削兵權的行動!
1,皇位自酒中來,兵權自酒中去,唱一曲千古絕唱――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辦了一場隆重的酒宴,邀集了這些年跟隨他打江山的眾位將領,推杯換盞暢聊昔日情誼,沙場舊事。
酒酣耳熱之際,趙匡胤屏退左右,突然之間就流下了淚水,長嘆一口氣。
正在高興的時候,皇帝突然來這一出,眾將都懵了,都來問皇帝有何憂愁,眾將士願上刀山下火海為皇帝解決。
趙匡胤又是嘆了一口氣,說自從自己當了皇帝,夜夜睡不著,即使睡著了,也被噩夢驚醒。
眾將又不解。
趙匡胤接著說他時常想起自己陳橋驛黃袍加身的事情,很擔心有一天有人這樣做,壞了情誼,又落得個兵戎相見,自相殘殺。
眾將這一聽全懂了。
這一夜過後,但凡有權勢的統兵大將上交了兵權。
原本清心寡慾的將領過上了奢侈的生活。
總歸這一切,都是讓皇帝安心。
皇帝也沒虧待他們,讓他們享了一輩子榮華富貴。
讀者朋友肯定要問,趙匡胤就這麼簡單的削了兵權?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五代十國時代,兵強欺將,將強欺君,第一代君主都是有實力,具有極強的統治力,畢竟這些統兵一方的大將都是跟隨他們打江山的,論功行賞才有了現在的地位。其後繼之君如果沒有極強的能力,是無法統御這些驕兵悍將的,而趙匡胤正符合這些條件,即是第一代君主,眾將都能聽令於他,如果有不服的人,也翻不出大浪,畢竟趙匡胤能作為他們的領導,是具有絕對實力的,趙匡胤也是從節度使這個位置上爬上去的,手下親兵眾多,實力最強,能夠壓服他們。2,作兒女親家――讓下一代永保富貴
這一點不虛多言,最好的結盟方式就是聯姻,當了兒女親家,其後代子孫融為一體,也同樣坐了天下。
3,逐步瓦解,兵將分離――外弱內強
趙匡胤實行的是兵將分離體制,讓士兵不識將軍,將軍不知士兵,削弱將領在軍隊中的影響力,使得軍隊服務國家,而不是服務將領。
從各軍中選出精銳之士,充任中央禁軍,漸漸弱化地方軍隊,強化中央禁軍,實力此消彼長之下,使得統兵大將已無實力對抗中央。
4,收歸財政權,人事權,用文官主導地方――中央集中排程
地方武裝勢力的成長,需要錢糧,需要自己組織班底,人事任免,才能完全壯大,如果這些都沒有了,就如釜底抽薪,一鍋湯已經無法燒開了,再用科舉選取文官團隊,分散四方管理,也起到監督作用,使得將領的權利又一步下降!
宋朝的穩步發展,在於趙匡胤行使的各項決策,弱化了將領的實際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徹底的解決了藩鎮割據的局面,然而萬事有利也有弊,這一系列措施造就了文官集團的繁榮,武將的沒落,使得兩宋在軍事上的疲弊,以至於長期被北方遊牧民族壓制!
回覆列表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他深深的知道軍權是對皇權最大的威脅,必須予以解除。當然最著名的莫過於由他親自自導自演的“杯酒釋兵權”了。
具體是怎樣和平解除的呢?
首先,這裡面有三個積極的因素不容忽視。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個人,氣量宏大,有過人的才略和寬廣的胸懷,人心歸附,也可以說是比較有個人魅力。第二個呢,就是時機比較好,在宋朝建立之初,開國的將領還沒有分封的土地,建立自己的圈子,既得利益尚未穩固。第三個呢,就是與宋太祖趙匡胤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他義社的一些兄弟主掌軍權,這個條件使得和平解除軍權有所可能。
1.改革禁軍管理制度。具體的是由以下三個步驟,第一個是削弱將領實權。把禁軍原來的9個將領減為4個。第二個是實行“更戍法”,就是定期的變動禁軍的駐地,將領不和部隊一塊變動,形成將領與領導計程車兵之間不斷更換的“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體制,使得兵將分離。第三個就是形成形成三衙體制。把禁軍分為馬軍司,步軍司,還有殿前司。有各自的統帥,級別相同,相互牽制。
2.逐漸削弱地方的軍權。先是初步的奪權,其後是採取了直接的撤藩措施,同時在稅收和財政方面逐步控制。最後,把各藩鎮的精兵補充到中央禁軍。從而一步一步和平的解除了將領的軍權,非常有效的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為宋初建立和平穩定的開國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