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如夢

    是的,實至名歸,流暢不吃力。創意也不錯,近乎記錄形式拍攝,逼真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現。我們不能夠拍出如此輕鬆流暢的電影,加油吧。

  • 2 # 六an六

    實至名歸, 這部電影真的讓很多電影人都讚不絕口。

    因為奧斯卡的評選,主要是看題材,各位評委更青睞於批判社會,揭露黑暗,撕開人性等方面的影片,這就需要編劇和導演攜手講好一個陌生又刺激的故事。《寄生蟲》非常符合,不火才怪!

    故事埋下了多個伏筆,從故事的一開端,披薩店老闆來收盒子的時候,兄妹倆都知道披薩店有個小夥伴離職了,其實這裡我個人認為是兄妹倆用了手段才導致其離職,這也為後面他們利用同樣的騙術讓尹司機以及前保姆離開而埋下伏筆。富人一家住的地勢很高,基宇一進大宅,便被豪宅的氣勢所震撼,管家介紹說大宅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南宮設計,移民後轉賣給了富人。面試進行的很順利,基宇第一節課便讓多惠做題目,憑藉著自己復讀多年的攢下的應試技巧,成功地唬住了native女主人,獲得了家教的工作。

    在這部電影中,富人樸社長一家,除了有一些簡單,還有對窮人身上那股“窮酸味”有一些敏感之外,沒有什麼做錯的地方。他們有著很好的修養,即便是解僱員工不會直接說出理由,對窮酸味不滿也不會當面提出,也許正如金媽媽所說“如果我要這麼有錢我也會善良”,反觀都住在地下室的金家和前管家為了這些資源爭的頭破血流,畢竟窮人的資源太有限,關乎吃飯問題,而富人,他們已經擁有很多,並不會在意這些,直接選擇了漠視。也許是這種潛在的漠視,刺痛了金爸爸最後一點自尊,造成了最後的悲劇。

    影片細思極恐。

  • 3 # 清華落榜生

    《寄生蟲》細節處理巧妙,多處設定伏筆

    影片中不斷強調難聞的味道,實際在強調富人對底層人物的反感;金基澤家與樸社長家壞境對比鮮明,一個狹窄陰暗,一個寬敞明亮;豪宅庭院、華屋麗舍,其下卻又有一層多過一層的陰渠和陋室,類似的比喻在片中比比皆是,貧窮是個無底洞,階層懸殊的鴻溝也無法跨越,這種驚心的落差最能擊中觀眾。

    奉俊昊導演在對故事和情緒渲染的把控上,一如既往的厲害。故事多重巢狀,“地下世界”對於庭院Sunny的渴望,對於有錢和善良之間關係的探討,都描繪出富人根植的對下層的嫌惡,以及下層難以抹去的自卑。它比直接呈現窮人不幸的《小偷家族》更具戲劇張力也更動態,讓觀眾在思索問題時亦可獲得驚喜、憂慮的豐富情緒。無論根植南韓本土的《漢江怪物》還是更具國際視野的《雪國列車》,奉俊昊的拿手好戲素來都是劇情鋪排上出乎意料的反轉,且他設計的轉折又次次愈發殘酷。最後一場大雨,不但沖刷了金基澤一家“行騙”換來的短暫舒適和“寄生”的光鮮,雨水往下急速淌走、這家人也步步走下來,終究被打回原形——影像化的比喻展示階層的差異當真生動妙趣。

    《寄生蟲》珍貴之處在於不寫實中的寫實,開放性結局更顯人文關懷

    《寄生蟲》是個好故事,但同時它也是個假故事。影片在某些部分邏輯不通,經不起推敲。窮人能言善辯,個個騙術精湛,有此騙術和演技還用住地下室?富人單純無腦,不斷被騙,以這種智商真能勝任社長、能住上豪宅?如此邏輯不通怎麼能算一個好故事呢?

    這一系列不符合常理的劇情,看似奇謬,然則相當寫實,兩種風格雜糅兼備,使娛樂性十足可觀,作為商業型別片亦能把準市場的脈,不得不佩服奉俊昊可媲美諾蘭。《寄生蟲》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被導演精確無比地掌控在手中,呈現一個很容易被人覺得狗血的荒誕社會寓言。觀眾會為影片的劇情大呼過癮,也能輕易明白電影所要呈現的階級鴻溝,奉俊昊用技巧很大程度上把故事的荒謬消解成荒誕。雖有戛納金棕櫚的光環,但是沒有觀影門檻,這是均衡藝術得到的理想結果。電影中的不寫實突出生活的寫實,這恰恰是電影的可貴之處。

    編輯不易給個關注唄

  • 4 # 許一個冬天

    最近剛看完,我覺得實至名歸。影片在商業性和藝術性都做得挺好。電影直接揭露了當今南韓的貧富差距問題,透過各種隱喻,反諷,對比,去推動觀眾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的本質。從開頭到結尾,影片中所出現的各種元素如石頭,麵包,蟑螂,醉漢,氣味等意有所指。影片中窮人住的地方髒亂差,Sunny永遠是奢侈。富人的住所寬敞明亮,處處透露著精緻奢侈。窮人忙於生計,食不果腹,幾乎丟點了所有,僅剩的自尊也在一點點被碾壓。富人身價闊綽,處處都是享受。透過一系列色彩,空間,人物形象等的對比,強有力的表現了兩種階級的差距。臺詞也是含而不露,更藉助一下細節的把控,給人以想象空間。所以說這是一部具有很好的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商業價值的好片。

  • 5 # 月筧說

    1月13日晚,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公佈提名名單,口碑劇情兼具的《寄生蟲》榮獲奧斯卡6項最終提名,重新整理南韓電影新紀錄!《寄生蟲》講的是窮人內部的問題,思維固化、自尊心強、做事沒有計劃,有時為了生存,也不自覺地變得殘忍欺詐。這部影片僅僅是講不同階級之間的差異與衝突,那麼它有什麼突出的特點呢?憑什麼能在眾多優秀作品中突出重圍,佔據一席之地?

    實現南韓電影在奧斯卡提名多個零的突破,載入南韓影史級別的一部作品。《寄生蟲》豆瓣評分8.7,好評如潮。階級的固化,高階的富足和自由,底層的掙扎與希望,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與其它影片對階級差異的展現方式不同,《寄生蟲》並未大行批駁之道。更令人欣喜的是,導演奉俊昊一展極強的敘事力,層見疊出的巧合與意外,讓文本回旋於喜劇、悲劇的奇妙氛圍中。電影導演奉俊昊也是繼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之後第二個同時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三項大獎的亞洲導演。

    《寄生蟲》細節處理巧妙,多處設定伏筆。影片中不斷強調難聞的味道,實際在強調富人對底層人物的反感;金基澤家與樸社長家壞境對比鮮明,一個狹窄陰暗,一個寬敞明亮;豪宅庭院、華屋麗舍,其下卻又有一層多過一層的陰渠和陋室,類似的比喻在片中比比皆是,貧窮是個無底洞,階層懸殊的鴻溝也無法跨越,這種驚心的落差最能擊中觀眾。

    影片對細節的處理,導演的另闢蹊徑等等,都奠定了《寄生蟲》不斷衝擊國際大獎的基礎,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勢在必得!《寄生蟲》中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們不是有錢卻很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看似很有道理,但有錢和善良之間並無關聯。聰明是種天賦,善良是種選擇,壞的從來都是人心,而不是貧富階級。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請為之努力,拼盡全力死磕,成功的世界裡從來都沒有抱怨,沒有不公平,你所得到的,也正是與之匹配的付出。不用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金基澤一家透過投機取巧獲得的成就終會失去,最終打回原形。

  • 6 # 磬石觀影

    滋滋滋滋滋滋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噢啦噢啦噢啦

    昨天看完了寄生蟲,還是得感嘆一下,中國電影又被甩出了幾條街,悲傷。

    很多人可能會說,能拿奧斯卡的外國片,不都是在搞自黑嗎?不揭露自己國家的黑暗面,美國才不會給你頒獎 --- 持這種觀點的人還不少,挺可悲的,畢竟不敢正視黑暗的人,不曾擁有光明(個人觀點)。

    正篇:

    第一次瞭解寄生(Parasite)這個詞,是在星際爭霸這款遊戲裡,只要被寄生,家裡的一切都被敵方瞭如指掌,但是在這部影片裡,宿主樸家和寄生蟲金家,更像是一個共生關係。

    (被寄生的樸家女主)

    不怎麼看這類文藝片的人,估計看這片會有一點“窒息感” ---- 很難去分辨自己的立場傾向於哪邊,好像希望宿主樸家被吸乾的同時,又希望寄生蟲金家被發現。配合好萊塢式的擠壓時間,讓每一分鐘都發揮它的效用之時,把導演想揭露的世態炎涼,直接灌進了觀眾的腦子裡。

    (侵佔兄弟女友的寄生蟲)

    歧視鏈在哪個領域都有,比如...唔..主機玩家歧視電腦玩家?文藝觀眾歧視爆米花觀眾?老闆歧視員工?逐步固化的社會階層下,這些歧視只會愈演愈烈,而像影片中的寄生蟲金家,他們處於南韓社會歧視鏈的底層,連居住的房子都在地下室,一場大雨就全給淹了。

    (金家之主基澤 -- 宋康昊 飾)

    寄生蟲所闡釋的世界觀,其實很好理解,底層的人民渴望翻身,卻苦於找不到門路,隨著時間推移,被迫的安於現狀。像失業的金家四口,面對窘迫的生存環境,明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藝,卻只願意呆在家裡疊披薩盒子來維持生活。但當金家之子攀上了上層階級的樸家,立刻設謀把父親母親妹妹,都寄生進了樸家,父親做私人司機,母親做保姆,自己做英語家教,妹妹做繪畫老師,而見多了風雨的公司Quattroporte樸家之主,卻絲毫沒有感覺到金家的侵略。如果不是機緣巧合,被另一戶寄生在樸家的夫妻發現,只怕金家能憑自己的努力,攀上樸家的高枝。

    (樸家之主)

    現實總是沾滿了悲劇色彩,當樸家的地下室被開啟,金家才發現,他們所住的地下室,並不是歧視鏈的最底層 --- 那是一間連透氣的窗戶都沒有的地下室,裡面住著被設謀趕走的原保姆的丈夫(另一戶寄生蟲),當兩家人發現彼此時,站在利益的角度講,相互協作才是生存下去的最好辦法,但面對比自己生存的好的金家,他們之間卻爆發了爭奪利益的爭鬥,一邊渴望大富大貴的樸家,一邊憎恨比自己生活的好的金家,這不就是底層人民的生活寫照嗎?

    (金家四口被原保姆脅迫,跪在牆邊)

    樸家如果失去了傭人,日常生活就會亂套,而傭人失去了樸家,就會被打回原形,回到歧視鏈的最底層,而是否換傭人,選擇權在樸家的手上,作為弱者的金家和另一戶人家,只能爭奪被選擇的權利,彼此消耗。到影片的最後,兩戶人家終於爆發了武力爭鬥,卻毀滅了三戶人家的生活,樸家之主,原保姆夫婦,金家女兒都在爭鬥中死了,金家父親躲進了樸家的地下室永世不得見人,而金家兒子腦袋受創,幻想自己買下了樸家房子,讓父親重見天日。導演用荒誕的現實主義手法,把底層階級的希望用更深的絕望狠狠掐滅。

    (爭鬥場面)

    影片中有不少的小元素隱藏,比如影射南北關係的避難所地下室,象徵被殖民的印第安,象徵底層人民的味道(地鐵味)。南韓電影近年來走出了愈來愈多的好片子,燃燒,熔爐,釜山行,魚,在文藝和商業程度上,逐步向好萊塢在靠近,又融入了亞洲的地區特色,把人物形象和思考深度,從熒幕裡巧妙的拉了出來。想想我們十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為什麼電影高峰期會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至11歲的孩子適合去新加坡留學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