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點微學堂
-
2 # 黑咖與蘋果
集中注意力也就是專注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史家小學入學考試曾經有一道題就是二十秒內倒數六十個數。很多成人都會覺得不就是數數嗎?多麼簡單的事,但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會出現錯誤。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每個人能夠專注一分鐘思考一個問題都很難。
有人做過實驗,請一些被試開始思考問題,為時一分鐘,等一分鐘到時問他們在想什麼?超過一半的人已經思緒飛揚,已經想了很多問題,至於要求思考的問題仍然誤解。我們都有種感覺,手機可能比愛人更重要,一時見不到它都會魂不守舍,我們的時間都被片段的資訊所佔用。
這些情況下,培養專注力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制定清晰的長短期目標,比如每週寫一篇文章,那麼圍繞寫文章,你可能需要讀5本書,寫5篇讀書筆記,講一次課等等,目標管理法可以讓你隨時聚焦你的任務,把碎片化的時間整合利用。其次可以透過一些訓練方法來使自己的專注力提升,比如剛才講到的一分鐘訓練法,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段,解決或者思考一個問題。最後一種方法是可以不斷想象自己專注力提升後的成效,可以團隊一起約定完成,提升自己的行動力,poa的公式裡提到,越給力的方法以及越多的夥伴,成效會越好。
所謂焦慮、難以集中注意力、自暴自棄、拖延症...都是不自律的衍生品。
魔鬼的一千重Phantom,大致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既然我說到不自律,那我就肯定要說明怎麼讓自己變得自律。
首先要明白自律的形成因素
鑑於題主只說了學習上的問題,那我就只說學習上的自律。
自律=良好的環境+瞭解自己的生物鐘規律+瞭解學習心理+行動規劃
一、良好的環境
1.比較小的經濟壓力
2.比較好的學習氛圍
3.不會有周圍人干擾
4.一整塊的時間
......
不多舉了,良好環境的本質就是“你自己覺得舒服”的環境,不要有各種其他的壓力帶來的焦慮就好,因為人會在一個糟糕的狀況下催生出很多的問題。(比如待業壓力產生的急躁感等等)
但糟糕的不是沒有上面的環境,而是人對自己的盲目自信,經常有人心裡會想:
“我先辭職,辭職了我就能專心學習了”
“離考試還有一週,最後兩天我肯定能專心學習”
事實是
辭職的人扛不住自己的經濟壓力,心態爆炸
拖延的人最後兩天受不了“deadline”給自己的壓力,直接自暴自棄了
也就是說,人會對自己盲目自信,從而給自己創造一個惡劣的學習環境。
更甚之,有的人在自己學習環境好的情況下仍然不能好好學習,心裡認為“痛苦會逼人更加努力”,於是把自己刻意逼進一個死角,覺得自己在那種情況下一定能好好學習。
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我的學習環境很好,我還是不能好好學習呢?
那是因為還缺了其他步驟(繼續看下面內容)。
二、瞭解自己的生物鐘規律
我以前特別相信別人鼓吹的“早起=自律”,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堅持了幾年的早起,並且前一天晚上會像其他人一樣把自己的時間都規劃好
6:00-7:00 洗漱、吃早餐
7:00-8:00 英語晨讀
8:00-10:00 做英語試題
10:00-12:00 上課
12:00-14:00 休息
14:00-17:00 備考土建造價員
18:00-20:00 去健身房運動(對,我還在學校附近辦了健身卡,為了減肥)
但是結果呢:
我經常早上10:00回寢室繼續睡到12:00,醒來一看,自己又沒把事情做完,我內心嚴重的秩序感是不容許我打亂這個時間表的,於是下午的學習就一直心不在焉,覺得上午的都沒學好,那今天也就算了吧,明天繼續.....
自此之後,每天都出現這個情況.....臨近考試時我就會特別著急,我越是著急,就越是無法控制我的時間,老是在應該學習的時間犯困。
後來,經過我多番瞭解,我懂了。
我應該找到自己的時間規律,不是去相信別人的說法。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這個生物鐘會顯現出你一天最高效的時間,你也會知道自己精力最好的時刻是什麼。
比如我自己最適合的早起時間其實是早上9:00,晚上1:00睡覺(今天是我早上5:30醒了,然後就睡不著了,興奮之餘來碼字了)
精力高峰是
下午14:00-17:00
晚上20:00-23:00
其餘的時間做點磨洋工的活兒、健身什麼的
所以,之前我在建築公司上班的時候就特別痛苦,因為要8:00上班,所以我最晚也得7:00起床,每天7:00-14:00的時間都讓我覺得相當要命,晚上早睡會睡不著這個事也是相當於要了我的命。
後來,我轉行進了網際網路公司後,每天朝10晚6,我就感覺特別好,每天就跟打了雞血一樣的。
說一個題外話,知道自己的生物鐘規律後,你可能會感到灰心,因為你可能就是那種每天必須要睡8-9個小時才能雞血滿滿的人,每天腦袋高效運轉的時間不超過3小時,而有的人每天就睡5-6個小時,高效運轉的時間超過5小時。
但是針對這個事實的話,你就得平復自己的心情了,這個就是客觀存在的,有些人就是會因為身體機制的原因比你進步更快,如果你因此而焦慮,違抗自己的身體機制,硬逼自己向別人一樣“亢奮”,你可能會毀掉你原本擁有的學習時間。
從這點來看,得不償失。
現在我就接受自己因為時間關係會落後於別人的事實,但是已經不要緊了,人最重要的還是在認清客觀現實後積極做出應對,我更應該去利用好我自己的高效時間。
什麼時候適合學習,什麼時候適合玩,這些一定要自己去試,不知道的人就每天記錄自己的時間走向,測試自己的精力高峰時間是在什麼時候,慢慢你會對自己的時間規律有所瞭解。
(至於那些因為看手機、電腦導致晚睡的不在此調整行列,這些人需要先戒掉電子產品)
三、瞭解學習心理
其實,有了前兩個條件,你的學習狀況可能就會好一些,但可能只好了一小部分。
剩下的一大部分,就得靠學習心理來解決了。
我舉幾個學習心理現狀
1.拖延症
在我看來,這是所有學習問題中最難解救系列。
它裡面所包含的心理問題也有些複雜。
他說的理論是“腦中的猴子理論”,也就是說拖延症人群的腦中是有一個“猴子”在掌舵的,當你的大腦在督促你學習的時候,而“猴子”在拼命的提醒你不要去做。
並且拖延症還跟人對“deadline”的心理反應有關,有的人會對未來產生盲目樂觀,覺得自己在“deadline”的前幾天一定可以完成任務。
(具體理論,大家可以去找他的那個TED演講影片,講得非常生動有趣)
除此之外
拖延症還跟內心的“動機感”有關,也就是說你所要完成的事,在你心裡它還沒有那麼重要,你只是以為很重要。比如你認為這場考試對你特別重要,但是在你的潛意識中,它還沒有重要到你考不過就露宿街頭的境地,於是內心的緊迫感其實是虛無的。
再比如說,有一次我的朋友跟我說她有一些自卑,然後我二話不說,給她推薦了一本書-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結果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她說她看了開頭,覺得沒意思,就沒看了。後來我問她為什麼那天說自己有些自卑。
她說只是因為她看到一個超漂亮的妹子,瞬間覺得自己自卑了~
唉
至於沒有看書是因為,她根本不覺得她的自卑程度到達了需要被拯救的地步,痛苦程度甚至還沒超過“看書的枯燥感”
這就是動機感不強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我就以後再解釋吧。
2.自我妨礙心理
有的人會在平時特別努力,但卻會在考試前夕放縱自己。
這事兒我就幹過
我其實英語還可以,平時特努力,高中那會兒,考試當天的中午跑去網咖上網了,然後下午就在考場上睡著了,結果就是,我得到了令我欣慰的分數
22分!
我當時真的是一點都不失落,有特別欣慰的感覺。
在我瞭解了自我妨礙心理後,我明白了:
考前放縱是因為,如果自己特別努力卻考不好,就會覺得自己特別糟糕,如果考前放縱的話,我就可以把考不好的原因歸咎為其他七七八八的原因,永遠都不用質疑自己的能力。
這就是“自我妨礙心理”。
3.考前焦慮
這個倒好說,這種焦慮是因為你“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了”。
你把人生所有的注都壓在這上面了,不焦慮才怪。
這個現象在高考和考研前出現的特別多,因為有些高考生認為上不了好學校就等於人生失敗,考研的同學考不上就真的沒路了,更何況很多人考研是為了逃避進入社會,這就更加重了考生壓力。
其他的還有很多,像完美主義、認知失調、稀缺心態、促進效應、從眾效應、沉錨效應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
那瞭解這些有什麼用呢,也許這些不能夠解決你的問題,畢竟你因為沒錢而焦慮,你學了這些你也還是沒錢。
這些知識能幫助你跳出自己的思維侷限,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自己無能為力,要平靜對待的,這樣你就能好好靜下心來對待你的學習了。
四、行動規劃
這個其實是高效學習方法的一種,就是以目標為導向,重新規劃自己的學習步驟,並且是一定要有學習成果的規劃。
比如我的目標是透過英語六級考試
那麼就規劃出要學什麼,每個階段達到什麼目標,每天要學的內容是多少,等等等等,反正細化到你知道你明天要做什麼就好,以此增加自己的行動力。
其實,如果再瞭解深入一點的話,還得了解一些高效學習方式,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