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文藏

    滿城漢墓共兩座,一號墓的墓主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二號墓的墓主是王后竇綰。兩墓是同陵而不同墓穴的異穴合葬墓,或稱“同墳異藏”的夫婦合葬墓。中山王劉勝墓和王后竇綰墓共出土玉器160餘件(套),其數量之多,在已發掘的漢墓中僅次於廣州南越王墓和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玉圭

    漢玉繼承了先秦玉器的優良傳統,但又有所創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新的藝術風格。西漢早期的玉器,繼承戰國玉器的風格,到了西漢中期,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給官營玉器手工業的繁榮發達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在玉器製作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器類和器形,逐漸形成了新的藝術風格。

    一、作為禮儀用玉的玉圭和玉璧

    中山王劉勝墓出土3件玉圭,其中兩件器形較大,近底部有一小圓孔,1件器形較小,皆為素面。玉璧的數量較多,兩墓共出土69件(包括鑲嵌在竇綰漆棺外壁的26件)。玉璧的紋飾,除了傳統的蒲紋、谷紋或渦紋外,流行著分為內、外兩區的紋飾,一般內區為蒲紋或渦紋,外區為合首雙軀的龍紋或鳳鳥紋。玉璧在當時屬於珍貴禮品,而且往往是成雙贈送。

    玉璧

    二、作為殮服的“金縷玉衣”

    滿城中山王劉勝夫婦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是中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的形制完備、儲存完好的玉衣。玉衣全長1.88米,由2498片玉片組成,編綴玉片的金絲估計共重1100克左右。竇綰的玉衣比較短小。玉衣全長1.72米,由2160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絲重約700克。竇綰的玉衣沒有做出腹部、胸部和臀部的形狀,可能是由於做出女性人體形象不符合封建傳統觀念的緣故。

    劉勝的金縷玉衣

    竇綰的金縷玉衣

    玉衣是兩漢皇帝和皇室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是漢代特有的葬玉。西漢時期的玉衣,除了用金縷編綴的以外,還有用銀縷、銅縷或絲縷編綴的,皇帝和王侯皆可使用金縷玉衣。當然,這並不排除王侯也有使用銀縷或銅縷玉衣的,可見在西漢時期尚未形成嚴格的分級使用不同縷線的玉衣的規定。到了東漢時期,對玉衣的使用規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皇帝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玉衣。

    三、翹袖折腰的玉舞人

    玉串飾

    玉舞人出土於竇綰玉衣內胸部,舞人上穿長袖衣、下著長裙,透雕作翹袖折腰的起舞姿態。上下各有一圓形小孔。與玉舞人一起出土的有玉蟬和瓶形、花蕊形、聯珠形等玉飾,以及水晶、瑪瑙和石質珠子。推測這些飾物原當為編聯在一起的一組串飾,玉舞人在串飾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大葆臺二號漢墓出土的玉舞人拓片

    漢墓中出土的玉舞人都有一個或兩個用於穿系佩掛的小孔,說明玉舞人是隨身系掛的佩玉,而具多數應是組玉佩的構成部分。例如北京大葆臺二號漢墓出土的玉舞人,也有兩個小圓孔,應該也是組玉佩的構件。從考古資料考察,玉舞人主要出在諸侯王親屬等貴族階層的墓中,墓主人多為女性,由此可見玉舞人應是漢代貴族婦女喜愛的一種佩玉。

    玉舞人在漢代貴族婦女佩飾中的流行,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長袖”和“細腰”是漢代舞蹈的兩個重要特點,玉舞人的造型充分體現了這兩個特點,因而是漢代婦女翩翩起舞的真實寫照。漢代玉舞人不僅是優美的玉雕藝術品,而且也是研究漢代舞蹈的珍貴實物資料。

    四、外緣有透雕附飾的玉璧

    中山王劉勝墓出土的1件谷紋璧,其上方有透雕的雙龍捲雲紋附飾,造型生動優美,紋樣玲瓏剔透。這件玉璧的透雕附飾只有一組,位於璧的上方。與戰國時期同類玉璧的造型風格迥然不同,代表了漢代新的藝術風格。

    雙龍捲雲紋谷紋璧

    戰國時期的這類玉璧,外緣的附飾往往是兩組或四組透雕的龍紋或鳳鳥紋,多數作對稱形式。西漢前期的這類玉璧,基本上承襲戰國時期的風格。年代稍早於滿城漢墓的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這類玉璧,其透雕附飾還具有左右對稱的特點,仍然保留戰國的遺風。

    五、兩側有附飾的韘形玉佩

    韘形玉佩是漢代流行的佩玉,也稱雞心佩或心形玉佩。它是從古代的玉韘演變而來的。韘又稱射決或扳指,是古代射箭時佩戴在右手拇指上鉤弦時用的。玉韘從實用器演變為裝飾用的韘形玉佩,可能開始於東周時期。

    劉勝墓出土的韘形玉佩

    西漢中期的韘形玉佩,基本上已經定型,在心形主體的兩側都有透雕的附飾,附飾比前期更為繁縟,雖然不是完全對稱,但大小差不多,風格也基本相同。紋樣主要是變形捲雲紋,個別也有雕成鳥獸紋的。中山王劉勝墓出土的1件韘形玉佩,心形主體較瘦長,兩面均陰刻捲雲紋,兩側有不對稱的透雕流雲紋附飾,紋飾優美,流暢。王后竇綰墓也出土1件韘形玉佩,心形主體較短,當中的圓孔較大,兩側的透雕附飾基本對稱,而紋飾稍有不同,一側為變形捲雲紋,另一側似鳥獸相搏狀。

    竇綰墓出土的韘形玉佩

    滿城漢墓出土的這兩件韘形玉佩,代表了西漢中期韘形佩的風格;前者應稍早於後者,後者屬於典型的西漢中期韘形佩的造型。東漢時期的韘形玉佩,器形有較大的變化,韘的主體部分雖然尚有痕跡可尋,但已由豎置改為橫置,當中的圓孔演變為圓角長方形或橢圓形,兩側的附飾發展成為環繞全器的透雕紋飾,形象更為優美。韘形玉佩是漢代較常見的一種佩飾,男女皆可佩戴,與組玉佩似無組合關係,是可以單獨佩戴的一種玉飾。

    六、四種玉飾齊備的“玉具劍”

    以玉飾劍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晚期。嚴格意義上的玉劍飾,出現於東周時期。劍首、劍格、劍璏、劍珌四種玉飾齊備的“玉具劍”到西漢時期才流行。

    玉劍首

    中山王劉勝墓出土的1把鐵劍,是中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的“玉具劍”,四種玉飾齊備。玉劍首為圓形,正面中央作一圓形突起,飾陰刻捲雲紋,周圍浮雕兩隻身軀修長的螭虎。玉劍格的斷面為扁菱形,一面飾淺浮雕的捲雲紋,另一面為浮雕的螭虎、流雲紋。玉劍璏為長方形,背面有長條形扁銎,表面飾浮雕螭虎紋。

    玉劍璏

    玉劍珌

    玉劍珌作不規則梯形,兩面浮雕5只活潑的螭虎嬉戲於雲海之中。可見當時典型的玉具劍,四種玉劍飾的紋飾題材和雕琢技法往往是一致的。東漢繼承西漢的習俗,也使用玉具劍,但發掘出土的玉劍飾數量不多,說明在東漢時期玉具劍可能已不像西漢時期那樣流行了。

    玉人

    此外,中山王劉勝墓還出土1件圓雕的玉人。玉人作古時王公憑几而坐的形象,底部陰刻銘文“維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10個字。從銘文的內容考察,這件雕成王公形象的玉人,既是少見的漢代玉雕藝術品,又是厭勝辟邪之物。

    總之,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到西漢中期形成了漢玉特有的、新的藝術風格。東漢的玉器基本上承襲西漢的傳統,沒有什麼新的發展。魏晉南北朝是個過渡時期。隋唐以後的玉器,在造型、紋飾題材以及社會功能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和發展,光輝燦爛的中國玉文化又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 2 # 國粹文化傳奇

    中國玉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至今有8000多年曆史了。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國力強盛、疆域遼闊、經濟繁榮的時代。在學術與文藝方面上承先秦,不同地方的文化兼收幷蓄,並開時代之風,創造出舉世矚目的、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漢代文明。所以說,漢代是一個繼往開來的時代!

    漢代古玉種類多,按社會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日用品、裝飾品、藝術品、辟邪用玉、禮儀用玉和喪葬用玉。

    用料方面主要是新疆和田的黃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以及瑪納斯碧玉和少量的岫巖玉、藍田玉等。

    漢代玉器最大的工藝特點是因鐵質工具的普遍使用而產生的特點。漢代玉器能夠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完全與鐵質工具有著密切的關係。

    其切割、鑲嵌工藝十分成熟與發達!

    活環套接、鑽孔、鏤空、圓雕工藝都在繼承前代玉雕技術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拋光工藝更是達到了十分精美的地步!

    漢代古玉藝術價值較高的應屬於圓雕和高浮雕、鏤空雕的藝術品,這類作品玉質好,琢磨精細,造型優美,在中國玉雕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漢代作為玉器史上第一頂峰,它的雕琢技術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漢八刀”和“遊絲毛雕”(雙鉤碾法),反映的都是漢代雕飾簡潔明快,刀法犀利、遒勁、有力。

    紋飾方面繼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捲雲紋、谷紋、蒲紋等外,還出現了比較成功的玉璧出廓、谷璧、蒲璧外邊有新增螭龍、螭虎、臥蟬、雲雷紋等裝飾。

    漢代古玉是帝王、皇家貴族達人用玉,質美、工精、形奇、色巧,具有較高文史科研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受到了國內外藏家的極度追捧!

    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一路走俏,價格也一路攀升!一件小小的漢代古玉,動輒上百萬元。2011年漢代青黃玉四方編鐘(一組)竟然拍出了2500萬元。

    現在很多老外和港澳臺老闆爭相來大陸搶購高古玉,他們看到的就是高古玉的文化內涵,是國際認可的高階藝術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研究價值、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2019年新文物法正在修改當中,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國內高古玉市場一定會開放,高古玉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 3 # 造辦處

    漢代的玉雕走到了兩個極端的高度發達,。一個極繁複,極端精細,極端奢華,圖案之匪夷所思,今天看了只有汗顏。另一個則是極簡主義的露頭。人類的藝術審美,從簡單到繁複,再回歸極簡,通常的規律。

    華人的極簡追求比歐洲早了將近兩千年,這很了不起,這是讓我一直驚歎中國文化審美之高的一點!漢民族在極簡方面的成就到今天還讓人咋舌。這讓人自豪,更是負擔。

    極簡在玉上的表現,如,漢蟬,翁仲,玉豬握等,極少的功法,凌厲如斧削,卻傳神回味。

  • 4 # 玉佛緣345

    漢代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景盛時期,由於國力強大,文化事業有了大的發展,特別是玉器工藝,出類拔萃,獨樹一幟。

    特別是在西漢時期,玉器的雕工技術,既繼承了前代的做工工藝外,又發展了獨特的漢八刀工藝,遊絲毛雕工藝,更加精美絕倫,後世難仿。

    發幾件供大家鑑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體文明在和比自己科技水平低等的人類文化交流過程中產生科技大躍進,你覺得在現實是否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