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棣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
9
回覆列表
  • 1 # 清峰徐來89

    朱允炆天性仁慈,性格懦弱,文人氣息太濃,喜歡以仁義治理天下,處處以聖人的一些理論來提高自己,標準的書呆子一個,沒有經歷過戰場上的廝守,是一個從小在溫室裡長大的人。

    朱元璋死後,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是為建文帝。朱允炆皇位名正言順,一時間沒人敢不服。此時有人向朱允炆建議削掉藩王的力量,以防以後藩王力量壯大,皇帝不好控制。朱允炆也看到了這點,就開始削藩。剛開始還算順利,幾位藩王都乖乖的交出權力。

    而接下來由於工作做的有些太過,過於激烈,便又逼死了幾位藩王,一時間產生了惡劣的影響。而剛開始朱棣也是老老實實開始很配合的,朱棣也被朱允炆圈到了北京多天,只可惜後來朱允炆又把朱棣給放了。朱允炆又對朱棣說自己是不會加害朱棣的,不忍心背上不孝的罵名。你說朱允炆是不是腦殘,既然把朱棣軟禁了,就堅持到底,不放朱棣,還向朱棣表明自己的善良,朱棣可不吃這一套,從此朱棣就嚴加防範,對朱允炆懷恨在心了。

    到後來兩軍交戰也是,竟下軍令不得傷害他的叔叔朱棣,這樣朱棣更肆無忌憚了,朱允炆是一路敗仗。戰場上是不需要講仁慈的,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最終朱棣攻破南京城,朱允炆不知去向。

    曾經的一手好牌,就是被朱允炆這樣只講仁慈,不講謀略的書呆子皇帝打的稀巴爛,不免有些痛哉!

  • 2 # 鄧海春

    朱允炆的牌好麼?我覺得不好,在他做皇太孫的時候,已經意識到日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但卻不能打破格局。明朝的政權架構是朱元璋親自設計的,很大程度上老朱也連累了自己的孫子。

    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之後,諸王很不服氣,動輒擺出叔父的架子教訓他,根本不把他放在眼中,這使他不得不考慮怎樣保住皇儲的位置。

    一次,祖孫倆在一起聊天,太祖說:“備邊抵禦外來侵犯,由你的皇叔們管,只要邊境安定,你就可以做太平天子。”朱允炆還是不放心,又問了祖父一個始料不及的問題:“如果皇叔們有非分之想,有誰能對付他們呢?”太祖沉默良久,反問:“你說怎麼辦?”朱允炆說:“首先以德爭取他們的心,以禮約束他們的行;如果不起作用,那就剝奪他們的屬地;如果還不行,就更換他們的封地;這些都不起作用,那就興兵討伐。”太祖聽了,默默地點點頭。後來,為防止諸王在他死後趁亂奪權,太祖在遺詔中明令禁止諸王到京師奔喪,令他們管好各自的封地。各王所屬的文臣武將,都要聽朝廷節制。

    建文帝援引遺詔,太祖死後禁止各位王叔回京師,甚至朱棣已經到達淮安,也被命令返回封地,這引起了諸王極大不滿。同年六月,戶部侍郎卓敬上書,提出裁抑宗藩的主張,建文帝尚未批覆,訊息已不脛而走,一時流言四起,說皇上馬上要削藩了。諸王議論紛紛,互相串通,深相結納。燕、周、齊、湘、代、岷等諸王開始操練兵馬,準備進京問罪。

    面對這種狀況,建文帝急召翰林學士黃子澄和兵部尚書齊泰商量對策,決定削奪諸王權力。

    他們分析了形勢,認為燕王朱棣素有準備,手握重兵,勢強難圖;而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太祖時即行不法,削之有名。因此決定削廢周、齊等王,剪除燕王手足,然後再向燕王開刀。於是,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七月至第二年(建文元年,1399)六月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削除了周、湘、齊、代、岷五王的爵位,廢為庶人。其中周王被流放雲南,齊王被囚禁京師,代王被幽禁大同,岷王徙漳州,湘王自焚身亡。

    建文帝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指揮僉事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負責燕地最高軍政事務,讓他們嚴密監視燕王的行動。同時,又以防邊為名,在燕地周圍部署兵力,燕王成了驚弓之鳥,日夜不安。

    面對建文帝咄咄逼人的攻勢,燕王朱棣為爭取時間,一方面假裝痴狂,一方面厲兵秣馬,準備舉事。他在北平的鬧市中狂呼亂叫,語無倫次。有時就倒在大街上,沉睡不醒。張信、謝貴聽說燕王得了瘋病,前往府裡探視。只見燕王在六月天氣裡,坐在火爐旁,身穿皮裘,嘴裡還不住叫冷。但是,張、謝沒有被燕王的假象矇蔽,燕王府長史葛誠向二人密告了燕王裝瘋的全部內幕:燕王正在整甲治兵,準備造反。張、謝二人立即向建文帝做了報告。建文帝與黃子澄等人商議後,決定對燕王下手。

    建文元年(1399)七月初四日,朱棣以大病告愈為由,宴請眾官。他在宮中密佈刀斧手,在酒席宴上擒斬了張信、謝貴,並迅速攻佔了北平全城。初五日,燕王以誅齊泰、黃子澄,“清君側”為名誓師,稱“靖難軍”,去建文年號,仍稱洪武三十二年,封官拜將,正式拉開了“靖難之役”的序幕。二十四日,建文帝下詔討伐朱棣。從建文元年七月開始,至建文四年(1402)六月結束,這場互相殘殺的悲劇整整演了三年。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統率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開進了明朝國都南京的金川門,經過激烈戰鬥,朱棣軍進佔南京城。他隨即命令士兵將皇宮包圍起來。突然間,皇宮裡火勢熊熊,黑煙瀰漫。朱棣急忙派人飛速衝進皇宮,經過認真細緻的搜查,建文帝下落不明。

    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建元永樂,是為明成祖。

  • 3 # 八點半說影

    朱棣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朱元璋的長子皇太子朱標,在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這讓朱元璋傷心不已,自己,這可如何是好,想來想去,那就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

    朱允炆在位僅僅只有四年時間,皇位就被自己叔叔奪了去,朱允炆擁有一手的好牌,是怎麼被自己玩完的呢?

    第一明朝的那些開國猛將有一大部分被他爺爺朱元璋殺了,還有部分病死了,只給他留下來個擅長防守的;朱允炆由於沒有軍事經驗,在陣前換將導致敗北;心慈手軟顧念親情,命令戰場上不準傷害朱棣,致使其多次躲過死亡;藩太過於冒進,而且開始削藩後又猶豫不決,然後逼反了朱棣;對戰爭準備不足,還沒來得急調沐家軍過來,戰鬥就結束了。

  • 4 # 執斧談史說事

    朱允文是明太祖朱元璋欽定的繼承人卻被自己的叔叔朱棣謀反篡位了,朱允文把一手好牌打爛主要是犯了三個致命的錯誤。

    首先第一點就是在自己根基未穩的情況下急切的採取了過於殘酷激烈的手段削藩讓這些藩王沒有活路。剛剛繼位沒多久的朱允文就在一班空談誤國的儒臣支援下大力削藩,於是他的叔叔們紛紛被廢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囚禁,有人甚至被逼的自殺了,可見朱允文是採取了多麼激烈的手段來對付自己的叔叔們,這樣完全看不到活路的他們能不抓住渺小的機會鋌而走險謀反嗎?

    如果朱允文知道溫水煮青蛙和稍微善待這些藩王雖然削權但留他們一條活路的話,恐怕結局也不會是自焚宮中江山被奪了,相反朱棣在篡位後就知道先恢復這些弟弟們的王位以籠絡人心,等到自己根基穩固的時候再把一些對自己可能構成威脅到藩王給廢了而不是想一鍋端。

    第二點就是假仁假義以不想揹負殺害叔叔的惡名為由多次錯過了控制或者置朱棣於死地的大好機會。朱允文可以毫不留情的把他的那些叔叔們廢為平民流放和囚禁甚至迫害致死,可見其本身並沒有多仁義要不然大可以削去他們權力但優待他們,可是面對朱棣的時候卻不止抽了哪根筋突然顯得友愛長輩起來了。

    面對裝病裝瘋的朱棣愚蠢的把其留在京城為人質的三個兒子放回北平現在的北京,不僅讓朱棣無後顧之憂還平添了朱高煦和朱高熾等幾員得力助手,後來在靖難之役中實力雄厚的明軍本來有多次機會殺死或者擒拿朱棣,可是就因為朱允文一句不得傷害自己叔叔讓自己揹負殺叔惡名的命令,多次讓陷入重圍的朱棣死裡逃生,有這樣一位假仁假義明明想要除掉自己的叔叔們卻不想揹負惡名的皇帝明軍想要不敗也難啊!

    第三點就是所用非人不僅任用了一大批只會理論不會實踐的儒臣還任用了一大堆草包將軍最終被他們給賣了。朱允文先是在一班儒臣的支援下在自己執政根基未穩的情況下就急切的去削藩,等到朱棣反的時候這些人又束手無策拿不出什麼應對的辦法來,可見這些人根本就沒有考慮後果和作出應有的防備預案。

    軍事上任用的草包將軍李景隆屢戰屢敗最終還開啟城門讓偷襲的朱棣部隊佔領了京城,而朱允文和其皇后最終也不得不放火燒了宮室自焚而死,當然還有種說法認為朱允文是假裝自焚而死實際上逃出宮不知所蹤了,不管怎樣在實力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朱允文如果不是用人不當識人不明的話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 5 # 風雨的學習園地

    首先,朱允炆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是朱元璋親手所立的皇太孫,正統性無可置疑。但是,在朱元璋屍骨未寒之際,他一年內連廢四王,逼得湘王舉家自焚,手段可謂酷烈。孔子說過: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已。朱允炆就是以仁孝奪得朱元璋的喜愛的,但是即位之後與當皇太孫時判若兩人,親手打自己的臉。所以朱棣以皇明祖訓起兵,奉天靖難,是能得到當時部分勳貴和朝臣的理解的。

    其次,朱元璋所分封的諸王的封地幾乎都在國家的戰略要地或重鎮,朱允炆削周,齊,湘,代,岷等諸王,使朝廷控制了河南開封,山東青州,山西大同,荊州,甘肅等要地。但,一得必有一失,朱允炆以如此做,也把諸王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在以後的戰爭中,與燕王不相上下的寧王輕易的被挾持,導致燕,寧兩王合流,谷王在防守南京時,放朱棣進城,不能說沒有對朱允炆削藩政策的仇恨和恐懼的因素。

    第三,朱允炆識人不明,用人不當。建文朝四年,朱允炆理政的班子為: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對於方孝孺,朱元璋的評價是“今非用孝孺時”並未給他授官;黃子澄為東宮伴讀,也未有理政的經驗。僅僅齊泰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人才,但是朱允炆也經常不聽齊泰的建議。有這三人在朝中,即便有徐輝祖、郭英、平安、盛庸和鐵鉉等名將,也對朱棣無可奈何。

    最後,削藩對於任何一位皇帝來說都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除了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是和平過渡以外,其他都是以戰爭開場。但以一地敵天下,以藩王之身登大寶的也僅僅明成祖朱棣一人而已。明史贊曰“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史對朱棣的評價可謂極高!

    對明朝來說,朱棣確實是比朱允炆更適合皇帝這個職位,你怎麼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針對於現有的招聘現狀,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