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愉快Sonice-戀

    李安導演有多牛逼,三個奧斯卡小金人,兩個金球獎,兩個威尼斯金獅獎,兩個柏林金熊獎。華人導演的最高成就,前無古人,很可能也後無來者了...

    《雙子殺手》呢,先說故事。

    1996年,克隆養多利出生,催生了一批克隆題材的科幻片,《第六日》/《逃出克隆島》...本片的劇本也是那時候就成型了,20多年了,說實話,故事真的挺老套了,就是個及格分吧。

    對李安導演來說,這部電影更大意義上就是一個活兒,他被請來當導演。在故事層面上,我覺得還是能體現出作者性的,當然就是李安導演一貫的那些主題,帶有俄狄浦斯情結的父子關係,人在回望一生的時候如何審視自我。

    本片的作者性,更多是體現在技術上了,當然也是最大的看點。我非常欣賞李安導演在電影技術上的探索,但我也必須真實表達個人感受,我不太喜歡。

    村裡沒有頂配的3D4K120幀,我看的是次頂配的杜比影院3D2K120幀。對於最大的技術噱頭120幀,《比利·林恩》就體驗過了,我依然堅持我的觀點——我承認120幀帶來的身臨其境的臨場感,但恰恰是因為“太清楚了”,對我已經習慣的電影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我依然不大能接受,依然覺得“不像電影”。

    具體到影片中的細節,最能體現120幀超級牛逼的,是幾場水下的戲和機槍掃射的戲,真的是非常炫酷,感覺就是在炫技了。

    還有一個特別深刻的感受,相比《比利·林恩》,《雙子殺手》有大量的追逐戲,這讓我對120幀帶來的臨場感有了全新體驗。追逐戲當然就是大量運動鏡頭,因為“太清楚了”,攝影機的存在感太強了,反正我覺得是個壞體驗。

    另外一個技術噱頭,就是年輕版威爾·史密斯。這個20多年前的故事,之所以現在才拍出來,一部分原因就是本片需要大量一老一少兩個威爾·史密斯的正面對手戲,技術一直不能滿足。

    本片採用的方式,老的先把小的戲演一遍,完成動作捕捉,然後再用CG換上年輕的臉。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一老(真人)一少(CG)同框的時候,明顯能感覺到那個年輕的有點“怪怪的”,我覺得這個問題顯然是被“太清楚了”給放大了。

    《雙子殺手》當然是值得看的,但要有合理的期待值。不要有任何李安新片再衝奧斯卡的期待,就是去看一部正常水平的好萊塢商業片,重點是去體驗一下高幀率帶來的極致視覺體驗。

  • 2 # 娛樂小主

    技術應該為電影服務,而電影的本質是講故事,故事不精彩,技術含量再高又有什麼意義?一直愛李安的講故事能力,好像一個悲天憫人的智者,看破又不忍說破,只是開啟世界的門,讓你自己領悟。可惜的是,這一部《雙子殺手》,有最好的技術,然而那個最會講故事的李安,不見了。

  • 3 # 二的一地

    其實,除了精彩的動作戲以外還有對人性,李安有著獨特的見解與刻畫。在李安的作品中,人類內心深處最脆弱的情感都被深深地挖掘,複雜的人情人事被作品揭示,人的情感鬥爭表現在電影中。

    人們一直稱讚他為文化導演,而他的電影也受人津津樂道,並稱贊其有難得的文化內涵

    他透過電影除了能表現一個故事,更能讓人從中參悟人物的心裡,從而有所得,這就是常常有的電影大家看了一笑了之,而有的導演電影往往能被人所記得還能變成談資和分析。李安賦予他的電影有血肉靈魂,總是有不同的感受。

  • 4 # 娛樂咖寶

    有街頭槍戰、有異域風情、有動作、有飛車、有美國政治等,這些基本元素構成了一部好萊塢大片的閃光點。唯一的不足,是這些閃光點太不密集了。遵循好萊塢劇本與觀眾尿點原則,在開頭的7分鐘內,一定要有一個小高潮。

    於是,國情局王牌殺手亨利被安排了一場2公里外槍殺移動的列車上的目標人物。而且成功了。在這之後,劇情似乎進入死寂。全片數得出來的幾場打鬥戲,穿插在長長的文戲之間,連亨利和克隆人小克之間的動作戲也逐漸走向情緒感染。李安骨子裡是個文人,所以他的電影剋制是常事。而且,本片也不是為了探討克隆人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因此,所謂的劇情老套,是你還沒看到他真正想說的。

    在《雙子殺手》創作之初,本來是一部純粹的動作片,李安自述說:“原先告訴我的版本是一個純動作片,年輕人是個克隆人,沒人性又厲害,打得天翻地覆的。我覺得這個題材在哲理方面還是一些想頭……所以我基本又重寫了一遍,花了大概半年。”

    從倫理的角度來看,克隆人junior其實算Henry的兒子,無知的兒子追殺自己的父親,從而將父親的身份取而代之。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俄狄浦斯王》裡,俄狄浦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殺了自己當國王的父親,娶了自己的母親當王后,然後坐上了國王的寶座。當他知道這一切時,選擇了刺瞎自己的雙眼然後自我放逐。

    古希臘的悲劇經常以無可抵抗的宿命呈現出人在神明面前的無力。而如果junior在殺死Henry後得知自己是他的克隆體,並且將他取而代之之後,是否會上演《俄狄浦斯王》裡的悲劇呢?

    當然,李安並不是一個宿命論者,相反他是一個說家庭故事的好手。他的家庭三部曲塑造了一個老朱這樣一個父親,他鏡頭下的父親並不偉岸卻富有十足的人情味。有人說李安用電影表達了自己對父親這個角色的的遺憾,因為自己在事業上的選擇有違父意,他與父親的關心一直算不上好,他曾說:“父親那一代的人,許多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似糊塗,其實心知肚明。”

    李安曾經在見到伯格曼的時候將他緊緊擁抱,並且大哭。這張照片隨著李安的名氣愈大被流傳的愈廣,有人說李安是見到偶像而激動,還有人說他是在伯格曼身上找到了父親的感覺。但其實,李安更像是忽然理解了父與子這兩個角色,這兩個角色本就是彼此互補,彼此羈絆,甚至彼此敵對。理解二字在這對關係中從來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雙子殺手》真的老套且無聊嗎?未必。

  • 5 # 劇說時代

    昨天晚上去看了這部電影,整體感覺還不錯,雖然不能成為一部相當經典的一部好萊塢電影,仍然是一部精彩的好萊塢大片。當然電影中的亮點不止動作戲。仔細體味還有更多的亮點。

    先說說故事老套這件事

    剛開始我也覺得這個電影的故事情節。但是仔細想來,電影產業發展到今天,如果想要在故事上有更多的創新的話,其實還是很難的。因為很多戲劇衝突強的故事的設定都已經用的差不多了。而李安的這部《雙子殺手》之所以讓人感到故事老套是因為克隆人的這個設定。但是這個是設定雖然老套,確實在今天的技術水平條件下才能得到 最好的詮釋。在電影《雙子殺手》裡有大量的鏡頭是威爾史密斯主演的角色和他的克隆人特工面對面的打鬥、追擊等動作戲,同時電影了對於克隆版的威爾史密斯的面部表情和肌肉有了更加清晰的展現。而這些都依賴於當前成熟的CG動畫技術。所以與其說故事老套倒不如說是導演用CG技術對克隆進行了一次完美的詮釋。

    電影亮點還有哪些

    和三年前的李安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故事》一樣,電影,,《雙子殺手》的放映標準也是4K、3D、120幀,什麼概念呢,簡單說就是電影從視覺上更清晰了,演員的毛孔和汗水都能十分清晰的被觀眾捕捉到,給觀眾帶來的感官刺激更強了。一般我們常看的電影的畫素都是24幀,這樣的速率下我們可以獲得清晰的畫面,但是沒有辦法在高速運動的畫面裡截出一張清晰的圖片,但是120幀的速率就能夠輕易的實現這點。問題中所提到動作戲是唯一的亮點,就是因為導演用了120幀的速率來展現動作鏡頭。以前在24幀的電影裡,導演往往要透過剪輯,從動作的打出到落到對方身上來讓觀眾感知電影人物的一個連貫的動作。而現在在120幀的畫面裡導演可以把演員的整個動作完整的展現給觀眾,從而加強了動作戲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到位背景音樂從而能夠讓觀眾更容易的沉浸在劇情那種緊張的打鬥情節了,有了更深刻的情緒體驗。

    其實我認為這是電影最根本的亮點,也是電影史上又一次大的變革。因為一部電影首先是一部視覺藝術。而李安導演在提高電影清晰度的同時有提高了電影的速率,從而獲得了更加極致的視覺體驗,而極致的視覺體驗是觀眾能夠很容易陷入電影的情緒之中。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這可能是未來電影的一個方向。而其他的一些亮點,都是因為這個突破顯得無足輕重。

    我想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的電影在劇本完整之外,會更加註重極致的視覺體驗,因為極致的視覺效果,足夠逼真,能夠讓觀眾身臨其境,獲得情緒上的更真實的共鳴。而李安則是為這個趨勢開了一個頭。

    你覺得電影有什麼亮點呢?

  • 6 # 簡影的影吧
    《雙子殺手》

    李安可以說是華人導演在世界舞臺上的一面旗幟,單看作品:他是唯一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華人,而且拿了兩次(斷背山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他用東方思想駕馭了西方的套路,其他導演去了水土不服,但這些外華人卻服了李安,很是神奇。

    可以說在這部電影前李安還沒有什麼敗筆,但《雙子殺手》卻講了一個老套而且無聊的故事,邏輯上就有不少講不通的地方。

    北美比國內要早一週,IMBD才5.6,都沒過及格線,當時就覺得要涼,但衝著李安和威爾·史密斯,咱也得去看看究竟怎麼回事。

    優點主要集中在動作戲和技術層面,動作戲上摩托追逐那段很是精彩,全片最刺激的一段,但說實話看預告話都把這段看過了,去了電影院就感覺不那麼激動。

    技術上李安現在成了技術先鋒,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也是採用了4k+120幀,現代電影工業是建立在24幀每秒的基礎上,靠著人眼的“視覺暫留”機制讓觀眾看到流暢畫面,120幀等於是提升到原來的5倍。

    還有就是老少威爾的同臺讓人感覺眼前一亮。

    清晰是清晰,也非常流暢,技術是夠高階,但是《比利林恩》至少把故事講的完整嚴密而且煽情,但到了《雙子殺手》就不一樣了。

    其實這類自己殺自己的戲碼,其他科幻電影也用過《環形使者》、《前目的地》,所以在故事大綱上新意就不足,然後有些情節過於草率,老威爾勸年輕的威爾也太容易了一點,反派Boss為什麼對年輕的威爾那麼上心,也沒有交代清楚。

    電影更主要的是講故事,故事沒講好,技術再好也無法彌補故事不好的缺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盜墓小說《鬼吹燈》裡提到的“摸金校尉”在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