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1228031825
-
2 # 漢唐殤
僅述自己觀點
按字面意思,是致富路上無高低貴賤的工種差別。但是細想一下,他的意識之中,執鞭之人竟是下等人。這也太可怕了吧!
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如果這一方面達不到發財的目的,那麼我就隨心所欲。
細思極恐,以前讀孔子的文章時就發現有些文章不能放一塊兒讀,因為會發現互相矛盾的結論。
很早我就不讀孔子的文章了。
-
3 # 索彥聊詩詞
乍一看,好像孔子多愛錢似的。
其實這句話中,最難理解的就是這個“求”字。孔子為了追求富與貴,是不是也像一些人不擇手段呢?當然不是了!不過孔子並不反對求取富貴,因為“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升官發財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只不過,“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是人家道上來的,人家根本就不要。
那麼,孔子認為什麼樣的富與貴,才是“以其道得之”的呢?對於這一點,孔子的態度很明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正當不合理手段得來的官位財富,我根本就看不上眼!”
孔子雖然也追求當官也追求發財,不過他這個“求”裡面含有“義”,也就是必須是正當的合理的。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如果不想當官,孔子幹嘛要周遊列國?可是當官之後,如果讓他發現這是不義的,立馬就走人。
所以,我對孔子這句“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的理解就是:只要是正當合理的富貴,像給人執鞭這樣的差事,我也幹。如果不正當不合理(多大的官位和財富我也不稀罕),我還是教我的書好了。
另外,我認為這句話還能體現出孔子的一個思想:只要是正當合理的,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為只要正當合理,孔老夫子都能幹“給人執鞭”這種很多人認為下等的差事。
-
4 # 酷哥線上
我的理解是,富貴如果可以求得,即使是做一個馬伕,我也願意;但如果怎麼求都得不到,我還是堅持我的興趣愛好算了!我想孔老夫子的意思大概是說,為人處世要審時度勢,對能夠積極爭取到的東西,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限阻都要爭取,哪怕是放棄身份也要努力求之;如果根本沒有希望的事情,還是不要太固執己見,順其自然,按照自己的心願,隨緣自在罷了。
-
5 # 陳廣逵
這是《論語·述而》中的一章: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意思是:
孔子說:“富貴如果能夠追求,即使是給人拿鞭子的差事,我也去做。如果不能夠追求,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做事。”
富而可求:富貴如果能夠追求,意思是說追求富貴不是無條件的,要在符合道義的原則下追求富貴。而,如果。可求,能夠追求。
雖執鞭之士:即使是給人拿鞭子的差事。雖,即使。執鞭之士,古代為天子、諸侯和官員出入時手執皮鞭開路的人,指地位低下的職事。
天下“富而可求”的事不多,因為它有“可求”的原則——道,沒有原則地追求“富”,是不可取的。改革開放以來,不少人富起來了,有人甚至是一夜暴富,一些人在掘第一桶金時,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一些人披上官服,靠得也不是真才實學,這都是不合於道的。本章所說的“富而可求”只是一種虛擬,孔子壓根兒就沒有拿它當真。之所以這樣說,正是為了強調富不是可以求到的。違背原則追求來的榮華富貴是人所不齒的。反之,勞動致富,智慧經商,靠能力提升又何嘗不值得稱道呢!
-
6 # 雨後天空228077583
此句話出自《論語》,原文是,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大概的意思是,孔子說,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是給人執鞭駕車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幹事。”
這裡反映的是孔子的義利觀。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
以往我們以為孔子似乎只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並非如此。司馬遷也曾經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任何人都希望過富貴顯達的生活,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其實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關鍵看你取得的富貴的手段或者途徑是否符合“義”的要求。也就是說是否公正合宜。如果富貴來的合情合理,那也沒有絲毫的不妥,接受了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假如是不義之財,這就是無故的所得,大家都會對此深惡痛絕。
-
7 # 明德書院
一句話回答版:知命。
《論語·述而》載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顯然,這段語的正面意思是富不可求。為什麼不可求?已往的學者多有解釋。
南宋大儒朱熹說:“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又引“君子非惡富貴而不求,以其在天,無可求之道也。”說“有命”,說“在天”,參考《論語》中子夏之說,這解釋是符合孔子的意思的(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高貴在天。——《論語·顏淵》)
命,天命,究竟是什麼?
結合中國古代的歷史實際:周代的社會是階級社會,周代的階級是等級的階級。西周時期,等級制度極為森嚴,各個等級的身份、地位、權利、義務…均有繁縟的規定。每個人皆屬於一定的等級,必須遵守所屬等級的規定,不得有任何逾越。社會財富也是按等級分配的,等級高則享有的財富多;反之,等級低的則享有的少,甚至於無,而且等級身份是世襲的。一個人出生時,他的等級身份就已確定,長大成人也不可能改變。不要問自己及先輩為什麼屬於這個等級?為什麼不能是另一個等級?在那個時代,除了宿命論外,是不可能得到別的什麼解答的。假如有人企圖提高自已的等級地位,那就是相當於犯上作亂,要受到嚴厲的禮法制裁,後果很嚴重。因此,古之賢達總是教人們要樂天安命,《論語》的最後一句話也是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話說回來。朱熹註解只是說“有命焉”,至於什麼命就不知道了。而據上所述,可知孔子所言的命是等級地位。那孔子屬於什麼等級呢?《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布衣。“《鹽鐵論·刺復》”:孔子無爵位,以布衣從才士七十有餘人……”布衣即庶民庶人,是被統治階級中的一個等級。依照周朝的制度,這個等級的成員一般是無從致富的,只有“四民”(士農工商)或“五民”(士農工商兵,還有其它解釋這裡暫取一種)中的“士”才可能入仕得祿而富。然而入仕亦非易事,所以孔子說“富不可求”。
清代學者宋翔鳳對此就說得更好了:“謹案,《周禮·太宰》:祿以馭其富。三代以上,未有不仕而能富者,故官益尊則祿益厚。求富,即於也。富而可求,謂其時可仕則出而求祿。……不可求,謂其時不可仕……孔子不仕謂不可求……”
-
8 # 槓精大叔
女性的小傲嬌。相當於: 喜歡我就和我好,不喜歡就拉倒。只是孔子說,喜歡我,我就做你的僕人。不夠女生這句平等。。這在儒家是當然得事情,他們不會覺得難堪。因為儒家說,君子之道端始於夫婦,行於父子,成於君臣。君子本就用做君主老婆的標準修身的。。這個特點在先秦其他學派的經典裡也有記載。能夠與儒家經典相互印證。。各位不妨回想一下儒家君子自稱的那些美德。撇開孟子被罵得反彈自稱大丈夫。其他內容是不是全部與婦道相通?比如從一而終,相夫教子,溫潤如玉。。。如此等等
-
9 # 閒看秋風999
這裡是孔子的財富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以得,而且有能力得到的財富,為什麼不去求呢!得不到的東西,又何必去勉強呢?
儒家思想中,似乎很少出現“發財”“理財”這樣議論;而這一章直言不諱講“求富”更是罕見。不過儒家(君子)也是人啊!
是人都有七情六慾,是人都有食人間煙火。因此,孔子的學生們可能經過長期的斟酌與考量,終於將孔子的這段話收入了《論語》。
①而:假設連詞,意同“如”。
②執鞭之士:《周禮》中說有兩種執鞭人:一是天子或諸侯外出,有二至八人拿著皮鞭清道(相當於晚些時候的鳴鑼開道);這當然很體面;
第二種是市場守門人,手執皮鞭維持秩序。,相當於市場管理員,這裡就是說這個職務不體面,是指賤職的意思,即指地位低下的職事。
全篇的意思是這樣的:只要能掙錢養活自己,就是是看大門也行啊!如果找不到的話,還是幹一些自己喜歡乾的事情吧!
點評:寧可餓死,不食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
-
10 # caoxiaopeng
孔子最終成為一代教育大家,這一段話,反映了孔子的這樣一些思想。一,不反對富有的生活。二,富貴有命,不可硬求。三,勞動形式沒有貴賤之分。四,順其命的自然,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回覆列表
孔子說,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做。
孔子在這裡提到富貴與做官的問題。孔子不反對做官,不反對發財,但必須符合於道,這是原則問題,孔子表明自己不會違背原則去追求富貴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