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順德148917486

    清明節 是祭祀故人的 日子!感覺在這時間段 問好 有的“尷尬”!其實也是 一種心理 “作祟” !世間本無事……!

  • 2 # 中華八閩作家

    清明

    雨絲綿綿落清明,煙雨鷺島斷魂人。

    停車借問君何往,行人遙指中華陵。

    又到清明,同樣的話題,再次有人提出:

    對於清明節,不能問好,只道安康,此論調與端午節是一樣樣的,而這種說辭最早見於報刊、網路,也是在近十年的時間,以前並沒聽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不盡一致,有專家認為不可以,有專家認為可以:

    高巍分析,之所以可以說“清明節快樂”,是緣於該節日的主題內容及歷史傳統。因為清明節是春季最重要的節日,其主題內容十分豐富,它既將寒食節、上巳節等節日糅合在一起,又貼合春天正處陽氣上升、陰氣下沉、萬物復甦、生氣勃勃的節氣特徵。

    “清明節的主題不只是掃墓,更重要的是把掃墓和踏青相結合。”高巍進一步指出,清明節並不是悲傷的節日,祭奠先祖,除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也使後人獲得了精神慰藉。而踏青郊遊作為清明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滿懷積極的生活態度。

    “當我們去祝福快樂的時候,恰恰也代表著我們有戰勝悲傷、困難的勇氣,這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高巍說。

    我們來說說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

    1、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3、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4、遊樂

    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盪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5、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6、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7、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8、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9、蹴鞠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

    10、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帝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五代女詞人花蕊夫人有詩云:“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鬥雞場。內人對御分明看,先睹紅羅被十床”。皇宮裡舉行鬥雞比賽,還用10床被子當作賭注,可見玩興極濃。

    11、蠶花會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尤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清明節,不僅是祀祖的節日,也是旅遊的節日,漸入深春,百花齊放,萬木青翠,春陽和暖,有什麼理由不能互道問好?清明、端午不能問好,這只是某一“專家”的一面之辭(忘了那位“高人”的名字了),別把一個人的話當聖旨!

    下面來說說清明的感想:

    〈一〉閩南清明習俗

    清明

    雨絲綿綿落清明,煙雨鷺島斷魂人。

    停車借問君何往,行人遙指中華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家家戶戶上墳頭的日子。詩中的中華陵是廈門的公立墓地,火葬場也位於此,座落於集美區天馬山山腳。停車借問君何往,與我的職業有關。

    閩南一帶對清明的祭祖是很重視的,幾乎家家戶戶會進行祭拜活動。也不僅限於清明節當天,清明前後十天都可以進行追思活動。有土葬墳墓的,會帶上三牲祭品,還有酒,帶上鋤頭到墳地除草祭拜。自從實行火葬以後,許多人把骨灰盒寄放在靈塔裡,就只好去靈塔擺上供桌,把先輩們請出來祭拜。

    〈二〉死人文化的變遷

    這個話題也只說說閩南的風俗,對別地區不瞭解也就沒有發言權。

    我家鄉泉州永春,也屬於閩南地區的。是個山區縣。因為多山,墓地大多選在山上。有些長壽的老人,會提前請風水先生選好龍穴,請人做好墓地。人生無常,有些人急亡的,都是子孫輩臨時到山上選好墓地,幫忙的宗親就開始挖墳地,先把草除光,就開始挖墓孔。(因為是山坡,墓穴都是橫著向裡挖一個四方的孔穴。挖得比棺材大點,比棺材深一點。挖孔穴,要一個人鑽到裡面,扶著一把專用工具的頭部,在外面的人用力向裡鑿,然後把土一點點的運出來。)十人左右要挖五六個小時。

    死了人,都會叫齋公或和尚來做法,或叫超度吧。整個葬禮完成要二三天時間,到了九十年代末,興起了鼓樂習俗,會請樂隊來演奏,渲染氣紛。鼓樂習俗,中國南北大致都有了,我看過影片,北方也有。

    在泉州,廈門這些平原地帶,墓穴也是挖坑的,跟電視上一樣的。

    從2000年開始的吧,我老家也推行火葬,當時規定某一天開始,死人要全部火化。於是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為了入土為安,就在限期之前自盡而亡。據我所知,就有幾個。政府的口號是葬改革,節約土地,節省開支。節省開支?對死者家屬是更花錢,紙棺要錢,火化要交錢,骨灰盒要錢,安放骨灰盒的靈塔也要錢,林林總總算下來,要多花大好幾千!

    因為要多花這些錢,某些地方民間進行了改革,把棺材送上殯儀館的車,就不管了,骨灰不要了,家裡做一個神主牌位,以紀念之。嗚乎,這是人情的進步,還是退步?這也是政策逼出來的無奈之舉!

    中國,幾千年的殯葬歷史,都是入土為安!到了現代,卻變成全民火化,墓地要錢,而且不能買斷。是不是以後會出現死人復活為自己交費?

    〈三〉我的先輩們

    我從記事起,已經送走了五個親人,我奶奶,我二哥,姑姑,爸爸,媽媽。每一個親人的離去都是一份傷痛,這一份份傷痛加在歲月的河流裡,永遠流淌,不會消散。

    我奶奶走時,我還小,不是很懂事,只記住了奶奶的冰糖,我姑姑會經常買些冰糖回來,我奶奶把糖存在一個罐子裡,時不時拿一顆給我們吃,在那個年代,冰糖已是稀罕物,什麼東西都是配給制的。有一天奶奶不在了,糖沒有了。我姑姑是我奶奶從小抱養的,但跟親生的沒兩樣,姑姑對奶奶很好,對我我也很好,很關心。她走時,我在外地,沒有去送她,真的對不起她,在此特別祈願姑姑,在另一個世界幸福安康!

    我媽媽早於我爸爸先去了另一個世界。過了幾年,我爸爸也走了。在那一刻,有種依靠的大樹轟然倒下的感覺,風擋雨的樹蔭一剎間就沒有了。在我爸爸去世時,我們把他們的神位歸到一起,做了“功德”,(功德,也是叫和尚來做法,有超度之意。)這儀式中,要請工匠用竹子和彩紙做一棟房子,叫靈厝,選一個地方,用火燒了,意即陽間人送給陰間親人的房子。在我們這裡,只有做過“功德”,才算完成整個葬禮的儀式。

    丁酉年清明,寫下這段文字,以懷念所有在另一世界的先輩們!

    〈四〉關於靈魂之我見

    清明,與死者相關,也使我想到了中國幾千年的鬼文化,還有一些資料提到瀕死體驗,在這裡說說我的一點看法。

    人也是一種生物體,有生就有死,這很正常。但人是地球上的智慧生物,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過程,害怕死亡,害怕死亡後的空無,於是產生了鬼魂文化,以寄託人的一種心情。我認為,人死了,什麼也不存在了。至於瀕死體驗所看到的,我認為是人體生物電子的溢位。也許溢位的電子相互之會有聯結,人復活,電子重回人體,於是出現了他們所描述的景象。而對於真正死去的人,也同樣有生物電子溢位,因為人死了,溢位的電子無處可安身,同一個人的電子會有一種聯結,在空中會存在一定時間,但不會永遠存在下去,因為提供能源的主體己經消失。

    這是我的一點思考,永遠的靈魂是不存在的。

    〈五〉結語

    在清明時節,寫下此文,寫下哀思,寫下一點思緒,此時我又想起杜牧的詩:

    清明

    [ 唐代·杜牧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年的清明,清明時節的鷺島沒有雨紛紛,Sunny正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該怎麼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