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知識付費產品越來越多,有市場嗎?
8
回覆列表
  • 1 # 我是莫小萌

    知識付費在這兩年期間抄得很火熱,一時間:知乎、得到、喜馬拉雅FM、蜻蜓FM、知識星球、小鵝通等像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我們都知道,產品的出現是因為市場存在需求,有問題存在。那就是說,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使用者在獲取資訊時遇到困難,效率很低,有效資訊難找。如何快速找到使用者感興趣的資訊,併為使用者帶來價值,解決使用者的問題。正是造就了知識付費這樣的平臺出現。知識付費,將垂直類的知識歸納整理,或者將某類知識形成一款產品,為有需要的使用者提供解決方案。

    我們都願意為優質的知識進行付費,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快速獲得有效資訊,提高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效率,降低了查詢成本。這原本是知識付費平臺所帶來的價值。

    但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所有人都很浮躁,知識付費的產品中,優質內容是產品的最直接的價值體現,但現在很多產品內容賣弄概念,浮誇脫離現實,可實操性不強。學習了等於沒學,使用者體驗差,知識不全面不夠系統,同質化嚴重。

    知識付費最遠的距離是,使用者覺得購買你這個產品,能夠解決他的問題,但是學習了之後,事與願違,心理落差大。

    但機會還是存在的,儘管現在知識付費平臺開始走下坡路。一些優質的,差異化的,系統化的知識產品,還是會讓使用者付費的。

    知識付費平臺的困局:

    1)絕大多數的使用者為知識付費的習慣還沒培養起來。

    3)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垂直領域的知識產品後勁不足,難以深入,使用者復購率低。

    未來還有市場,但這要求平臺專注於產品質量的稽核,往垂直領域深入,優質內容產品,才能帶來價值,同時提供多元化盈利模式,提高平臺活躍度。

  • 2 # Keyman

    當別人是用勞動創造做出來的東西,而且剛好是我需要的,我覺得我是接受付費的。要不然以後創作的東西會越來越少。

  • 3 # 新城往事

    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現在我們都是快節奏生活,遇到一些想學需要學的知識問題,大多第一時間會想到網路,對於自己剛需的問題和知識點,在價格合理而又能用的情況下我覺得還是要付費購買的,去現實學習的話找導師,來回時間路費什麼的,不如往事付費省事,

  • 4 # 張書樂

    到底付費能否買來知識?或許這不是個問題。

    問題在於,付費能否讓能力速成?

    這才是被冠以售賣焦慮而遇冷的知識付費平臺們,最大的問題。

    一 羅胖有點黃

    5月26日,得到App正式上線滿三週年,得到團隊在致用戶信中直言過去一年“我們對自己很不滿”。

    這一次,羅振宇羅胖很清楚,如果不這樣自貶,或許會更加尷尬。因為大家這一次週年圍觀,內心裡多多少少帶有看笑話的味道。

    就在三週年前夕,羅胖的搭檔脫不花就釋出了2個訊息,其一是好訊息:得到使用者數量已經達到2963萬。

    另一個則是壞訊息:得到的第一個訂閱專欄產品“李翔知識內參團隊”正式宣佈解散。

    得到作為知識付費的典型樣本,怎麼了?

    答案或許是,得到模式的知識付費,太過講求速成,而最後把自己的一點人氣也折騰的變形了。

    並不是名氣不夠大、並不是知識不夠力,只是使用者感覺到,學了也未必會,何況一點都不速成。

    二 挖坑自己跳

    真要算起來,這本就是羅振宇自己挖的坑。

    早年火爆成炸子雞的《羅輯思維》,其實並沒有什麼銷售焦慮的目標。準確來說,它是一直在做速成班銷售。

    把一本書讀給你聽?錯,羅胖其實是把一本書拆開來,在45分鐘(正好一堂課)的時間裡,給你傳授一些主題思想和作者簡介。

    結果,當用戶接收到羅胖的資訊時,就以為自己真的得到了那本書的真相。

    所以,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羅輯思維》一度想走賣書這條路線,卻最終走不下去。

    除了利潤微薄外,更重要的還是貨不對板。由於羅胖為了讓書評更加有賣點,摻雜了太多的私貨。

    結果,熱心的讀者買來書一看,有點不太一樣。

    而更重要的是,由於帶有速成的功能,更多的受眾在接收到羅胖的資訊後,形成了一個誤區——原來在45分鐘的時間裡,我已經把平時要花上一週才能啃完的書,給消化掉了。

    消化掉了,就不用買書了……

    這不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笑話嗎?

    於是,羅胖祭出了知識付費的大旗,既然你覺得可以速成,不用看書。那麼,我們傳到授業解惑,你交點束脩吧。

    三 速成真的可能嗎?

    或許真的是一種悲催,在羅胖推崇速成和碎片化學習的同時,在國內還有一個關於成才的知識點正在傳播——一萬小時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提出: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於是,羅振宇和知識付費的風口,就在試圖打破這個一萬小時定律——一萬小時太久,只爭朝夕。

    怎麼破?請來各路大咖給你上課。知識付費的邏輯思維就變得頗為詭異——站在大咖的肩膀上,你不需要五年就能成為專家。

    這個看上去很美的誘惑,加上普遍存在於中青年之間的焦慮,使得這個風口一下子膨脹的極大。

    從市場上來看,2016年,被認為是中國付費的元年,知乎Live上線一年,便已吸引了近350萬人參與。此後,中國知識付費使用者規模開始迅速增長,2018年已經達到2.92億人。截至目前,豆瓣推出的寫作營已經做到了第5期,吸引了上萬人參與;喜馬拉雅2018年的“123狂歡節”內容消費總額超4.35億元。

    從內容上來說,各種知識付費平臺均祭出各種大招,有大咖加持,有職場進階,也有純粹課外培訓的線上版本;此外,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需求,哪怕小眾的知識付費也在細分市場……

    可真能打破一萬小時定律,實現速成嗎?

    答案是否定的。知識付費平臺在忽悠了使用者走進焦慮和速成之後,自己也不可避免的進入了焦慮與速成的惡性迴圈裡。

    而且,作為知識付費的內容創造者,成為了第一批被傳染者。

    四 傳道授業不解惑!

    日更成為了知識傳授者的緊箍咒。羅振宇帶了一個壞頭。

    從每週一期變成每日一期,時長變短、頻率變高,讓《羅輯思維》不斷的重新整理著存在感,儘管如此一來就變得更加碎片化和缺乏知識含金量。

    而更多的知識傳授者也在焦慮於客流的吸引。畢竟,一個熱門專欄的付費者,大體也就數十萬——一本暢銷書的體量。

    可許多暢銷書可能是三個月乃至半年內編撰而成,但知識付費的專欄卻需要日更——任何一門學問,都不可能透過“函授”的模式,淺顯的講上太長時間。

    如果講的太過深邃呢?就脫離了知識付費一直暗示的“速成”意義。

    於是乎,簡單的翻書黨玩不成;去講授某一項技能,卻又太過函授,講不透;為了爭奪有限的使用者資源,而採取日更模式,又陷入到網文江湖“文多必濫”、“譁眾取寵”的窘境……

    問題是,當付費專欄開始從聲音、影象走向文字時,為了錢而去營造某些付費誘惑的機會主義蝗蟲們,必然會造成一段時間內的群魔亂舞。

    一時間,多少豪傑的流量被分割,本來就無法速成的知識付費也就因消化不良而變成了一個笑話。

  • 5 # TiMi頻道

    我為了一個創業的創意,1年花了十幾萬到全國各地學習知識,交流想法。

    一開始公司的方向往社交電商領域發展,我以為這是我心中最好的創意,但是在這期間我非常迷茫,最後去年年底公司才找到真正的創意,往短影片領域發展。

    我並不覺得花了十幾萬到處聽課很浪費錢,這反而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磨礪,從一個學習者變成了一個短影片領域的講師,非常感謝這段歷程。

  • 6 # 35plus大男孩

    人們多數會為了能轉化成生產力或保障利益的知識付費,我也不例外。像思想碰撞、答疑解惑、心理諮詢等很難形成付費場景,或者說很難形成長期的經濟鏈條,因為我們的心理賬本不允許這種額外付費,另外每個人所處的綜合環境所形成的因素不是靠一個回答就能得到解決方案的。但知識付費一定是趨勢,特別在專業領域的付費場景很清晰,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你解決當下或近期問題,這本身就符合價值輸出,也在心理賬本預期內。像目前主流的知乎、悟空、得到等這樣的知識平臺,主要還是依靠眾多個體創造的影響力獲得廣告收益,離獲取知識價值收益還有一段路要走!

  • 7 # 老王說運營

    因為焦慮所以才購買更多的知識產品

    其實對自己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但是很怕自己被拉下或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當然希望都是真正有需要的購買,避免上當受騙

  • 8 # 東進看世界

    我在網上瀏覽了不少自己感興趣的付費講課,大部分都是先看幾講或開頭一部分,基本上對有料還是無料就心中有數了。客觀的講,網上付費講課整體水平不高,普遍存在一個問題,乾貨太少。而真正能夠打動我付費的講課,有以下三種:1,是那些有親身經歷的企業家講的內容。如,幹過20多年大商場CEO的厲玲,她開的關於零售商業的課;2,王東嶽的哲學。王東嶽積累了大約有30多年的時間,講的內容有自己比較多的獨立見解,並且他把各類相關的知識基本上能夠融會貫通,儘管對於他的一些觀點不能夠完全苟同,但不可否認,聽完他的課的確有收穫;3,製作精良,內容新穎。如,河森堡的古人類演化課。然而,開頭一兩集看著還不錯,到後面就覺得越來越粗糙,內容略顯重複,總是有點譁眾取寵,故意危言聳聽,含金量不如期望值。

    各類課聽多了,我發現很多課都有這個特點,包括羅胖的得到,一個系列的課程,真正有含金量的內容很少,大多是一些華麗而不實際的廢話。

    付費講課剛剛興起,我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教師逐漸進入到這個領域,在網際網路這個巨型大舞臺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這裡,沒有東郭先生的生存空間,能付脫穎而出,靠的還是真正的實力,有了實力才會有口碑,有了口碑,才證明你是真正的好。原來的那些掛著很多金子招牌的所謂大師,基本上都會被網際網路淘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相同功率下,渦輪增壓比自吸更省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