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別理我安然
-
2 # 才盡流江
韓信稱其善將將,固有拍馬屁的意思,但也說出了劉邦最大的特點善用人才,並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一人能力究竟有限,團隊強大才是常勝之道
-
3 # 奔跑的孫子
當領導,除了知人善任,能謀善定等能力外,還要一個特質,從大的說,是有遠大抱負,從小的說,就是會畫大餅,讓手下覺得跟著你有前途,這樣才能團結人。劉邦將將能力不錯,也有大志向,所以成功了。
-
4 # 雲南老餘
“地痞劉邦”的定性需商榷。劉邦比秦始皇小三歲,比秦二世大十多歲。劉邦和蕭何、曹參年齡差不多,他仨都當過秦始皇的臣民,在差不多的年齡在秦始皇的體制內承擔不同的職務。要不是秦二世坑爹,那可能他仨也就按部就班的在體制內論資排輩逐步遷升;按秦朝的規則,要是沒有軍功,封“候”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的了。按仨的才能,秦朝時郡縣制,郡守相當於現在的“省長”,“縣長”相當於現在的州市長;當然,也有可能進入朝中進入核心圈子;有可能最後就以“巡視員”、“調研員”的身份享受同等待遇退休養老,也不錯了吧?這些都是假設,沒意義。劉邦在第一次見到秦始皇時,感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請問:這是“地痞”的思維嗎?當秦末亂世之時,人人想王,個個想候;就和現在,人人都覺得自己應該是全球首富,其實只要這的是這料,你就真的有這機會(說真話,大家別生氣啊,要是成不了首富,那可能自己真的不是這料)。
那個時代什麼人才濟濟什麼的,史書上有,在此不多說,單從情理上分析。劉邦、蕭何、曹參是多年的朋友,都在體制內混,基本的價值判斷差不到哪兒,應符合當時的大多數價值取向;大家天天在一起混,誰有多少水水,基本心理清楚;哥幾個在一起時間長了,做啥事該誰當頭,誰該幹啥,大家心理清楚;如果蕭何、曹參當中任何一位比劉邦更適合當頭,劉邦斷必然如劉邦當頭蕭曹跟隨一般似蕭曹。即使蕭何、曹參是礙於舊情,那諸如張敖、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等等等等,還有想自己稱王的韓信、英布、彭越等等等等的。
總之,劉邦是他那個時代最優秀的,當然尤其機遇運氣也很關照。
-
5 # 古道D調
劉邦能成為領導,後來還建立漢朝,成了漢高祖。幾乎是平民百姓的劉邦能成為一代開國君主,沒有點本事是不行的。
首先,劉邦心胸博大,志向高遠。
作為管十里內的亭長,是很小很小的官, 劉邦不愛下地幹活,可見到秦始皇的隊伍,卻打出感嘆“大丈夫當如此”的感慨。可見,劉邦一直就不愛做生活之小事,是幹大事的人。
其次,劉邦豪爽大氣,善結人緣。
作為亭長的劉邦押送人員去驪山為秦始皇就陵墓的途中,跑了不少人,結果劉邦將剩下的人全放跑了,最後還有十幾個人跟著他跑。劉邦拔劍斬蛇,跟隨的人都覺得劉邦能幹大事,慢慢地都很怕他,更尊敬他。劉邦殺沛公,立赤旗,稱赤帝子,都可見劉邦胸懷大志。劉邦殺沛公後,都是文官的蕭何、曹參怕秦始皇問罪,轉而擁護劉邦當沛公。
再次,劉邦機智有謀,當機立斷。
劉邦很有魄力,這是當領導最重要的素質。
還有,劉邦能審時度勢,利用時機。
最後,劉邦能伸能屈,儲存實力。
劉邦與項羽結為異姓兄弟是他的略,成為項羽的大將是他的曲,這些都是劉邦儲存自己實力的很妙妙數。先入咸陽是他的智不成王智。
-
6 # 劉庸69493607
智者千慮,勇者先達。劉邦純政治家素質,張良等一半政治家一半學者素質,自然純政治家能當領異,而半政治家只能做員工了。
-
7 # 蕭湘居士__
師友分析有理,還有一點是劉邦膽大,由於他一直來是不務正業小混混,結累了一定社會知識,對秦上層建築瞭解覺得可模仿而奪取。對下層更瞭解振臂一呼散民可團結,人眾成洪流,大業可成。當然他遠見卓識,用人量才,看事入木三分,胸寬心高均為造勢之優。
-
8 # 史海尋蹤
劉邦說:都認為俺是地痞混混,冤啊!別的痞子都是喊打喊殺,吃飯不給錢,不過腦子不走心。能和我比嗎?心懷高遠、胸有格局、馭人有術……只不過用外在的厚臉皮掩蓋了內心的深沉。
確實劉邦沒起家時,只是個管著方圓十里的小亭長,連個官都算不上。而蕭何、曹參都是有正規編制的官吏,以官銜來論,蕭何是沛縣主吏,曹參管理縣衙監獄,劉邦這個亭長負責押解人犯,職務還沒曹參高。但等到劉邦起兵時,二人都義無反顧的做了劉邦下屬。因為他們認為,跟著劉邦幹前途很光明。
劉邦在平時就很注意建立人脈,平時手底下總跟著一夥人,如樊噲等,唯他馬首是瞻。這起碼能說明兩點:一、劉邦善於籠絡人心,兄弟們跟著他不吃虧。二、劉邦有謀略,照著他拿的主意辦,正確率成功率較高。要是老是出的餿主意坑人,鬼才會跟他。
而劉邦的老丈人呂太公眼光就毒辣的多,有次呂公請客,負責接待的正是蕭何,定了條規矩,凡事賀禮少於一千錢的,都去堂下就座,相當於是露天散席,萬一天氣不好下雨挨澆的那種。
無賴劉邦也來了,兜裡沒一個錢,進門就喊:“我出一萬錢!”隨即大搖大擺的堂上就座。呂公一看,“這小夥子氣宇軒昂,非同凡人啊!”於是便十分敬重。一邊的蕭何偷偷對呂公說:“劉季此人就愛說大話,辦不了什麼大事,不要搭理他。”呂公則不然,認準劉邦將來必有大出息,還把女兒呂雉許配給他,呂公不愧名士,眼光十分超前啊!
不要說蕭何、曹參,張良的智慧要比他倆高吧。和劉邦初次相逢時,張良本來欲投奔楚王景駒,和劉邦一番交談後,立生相見恨晚之感,自此跟隨劉邦。劉邦肚子裡如果沒點東西,能把張良這樣的人給唬嗎?劉邦雖然表面上放蕩不拘,謀略、口才是一等一的。
所以在秦末天下大亂,義軍紛起之時,劉邦振臂一呼,立馬召集了幾百人跟隨,這都是平時建立的威望,試想劉邦如果是個不學無術的混混,哪會有那麼多人會以性命相拖呢?
-
9 # 希望星晨58298869
1.劉邦真小人的風範自有成為“網紅”的條件。楚漢戰爭時,兩軍對壘,項羽要把他爸呂老太公熬湯,他的回答是:煮好了,分一點給我喝!這流氓的口吻閃現了不為他人羈絆的魅力;彭城一戰,他棄甲丟盔逃亡時,把自己的一雙兒女蹬下了馬車,這毫無憐憫的舉動自有殘酷的氣場,不是忠厚的夏侯嬰歷史上就沒劉盈皇帝了,這樣的人在市井街頭都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成為網紅聚人氣,是水到渠成的事。劉亭長從不妄自菲薄,總有堅強的自信,以前不事稼穡,遊手好閒,喜歡渴酒,愛說大話,連自己的親生父親也斥之為無賴,就是這樣的人渣,見到浩浩蕩蕩的秦始皇的隊伍出行的威儀,脫口而出:“大丈夫當如此”!這自信驚天動地,擁有者肯定是人王。2.劉亭長豪氣干雲,義薄雲天有性格優勢。劉亭長押送人員去驪山的途中,跑了不少人,劉亭長並沒驚慌,他乾脆利落,放跑了願意走的人,而最後還有十幾個人願跟著他跑,這個舉動一般人是難以做出的,設身處地,這得有多大的擔待?而這種風範表明了他的氣度,他殺沛公後,身為文官的蕭何、曹參怕秦始皇怪罪自己,轉而擁護劉邦當沛公。3.劉邦是真丈夫,能伸能屈。劉邦與項羽結為異姓兄弟,是他的謀略,要儲存實力,必須如此!“心甘情願”成為項羽的大將是他忍辱負重,委屈求全以圖將來,證明了他的能力。
回覆列表
公元前209年,剛剛建立十年多的大秦帝國陷入混亂,陳涉在蘄縣發動起義,很快佔領了陳地,自稱為楚王。又派武臣、張耳、陳餘等人去趙地。秦朝的政府軍打不過敗走,八月,武臣佔領趙地自立為趙王。
在陳涉的帶領下,大秦王朝的各郡縣紛紛相應起義,他們殺死主要官吏,自立為王。
而此時,沛縣也在預謀著這樣的一場起義,這個沛縣的縣令感覺到了秦王朝的危險,他想與其等著被起義軍殺死,還不如早點響應陳涉自己起義,於是便找到他的幕僚蕭何、曹參等通氣,想聽聽群眾的意見。兩人便進言說:“你作為一個秦朝的官吏,現在想背叛秦朝,想率領沛縣的子弟起義,大家恐怕不會相信你。你要起義最好是去招一些逃亡在外的亡命之徒,這些人有決心,跟他們一起可以幹成大事,老百姓也願意聽他們的。”於是沛縣令派出樊噲去邀請劉邦。
這蕭何和曹參雖然大家都很熟悉,但那是後來的事情,而此時他們只是沛縣一個管監獄的,可能還兼職擔任縣領導的秘書和參謀,在這之前也是沒有做過什麼正經的事,天天跟著劉邦鬼混,後來劉邦因押送犯人出事逃離了沛縣,但私底下還是有聯絡的。
此時的劉邦已經收攏了好幾百個無家可歸的人,他們有的是犯人,有的是難民,反正都是在家裡活不下去了,為了活命才走到一起的。這幫人聽說縣令要他們回去造反, 當然高興,一隊人馬浩浩蕩蕩跟著劉邦回沛縣。誰知見到劉邦帶著人馬來到縣城底下,這個想造反的沛縣縣令突然反悔了。他是擔心劉邦回來後自己當不了老大,把他的權力給奪走。於是下令閉城固守。他知道蕭何和曹參跟劉邦一直有來往,便想把蕭何和曹參也宰了,撕破臉皮一不做二不休。
蕭、曹二人知到訊息後很害怕,就乘著夜晚偷偷越出城牆去投靠劉邦。
劉邦見到蕭、曹二人後立即寫了一份帛書射到城上去。
他在書上告訴沛縣的父老說“:普天之下都痛恨暴秦。今日各位父老雖為縣長守城,但是等各地的起義軍一到,就會在沛縣進行大屠殺。要是各位能在現在把縣令給殺了,推舉有能力的人當首領,以響應起義軍,就可以保證大家的安全。否則,你們所有人都要遭殃,這是毫無代價的。”於是縣城裡的人便把縣令殺了,大開城門迎接劉邦,甚至有人提出想讓劉邦來當縣令。
劉邦此時很謙虛,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幾斤幾兩,他文不如蕭何謀不如曹參,當然曹參可能還會功夫,管監獄看犯人沒有一點真本領是不行的。說白了蕭、曹二人都是官吏,在縣裡還有很好的名聲,而劉邦只是一個地痞,在鄉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所以他必須把蕭何和曹參拉到自己的身邊。
但是這蕭何和曹參當官好日子過習慣了,擔心更多的是自己和家人的身家性命,害怕舉事不成會被秦朝誅滅九族,而不起義又怕被起義軍給滅了,所以為求自保就竭力推舉劉邦出頭。
劉邦本來就是個以自己為中心的人,而且喜歡冒險,見有這麼好的機會,自然就想放手一搏。不管三七二十一答應了下來。
從此地痞劉邦就成了官員蕭何和曹參的領導,而且領導了一輩子!
至於史書上所說的,劉邦起義之前所發生的那些奇異之事,比如說他是赤帝子了什麼,這都是編書人亂寫的。不足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