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麗麗在修行
-
2 #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有一點可以肯定,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不希望孩子沉迷於手機的或者說某些電子產品。正常情況下的手機使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作為一個娛樂專案,孩子玩手機,能夠接觸一些新鮮事物,新鮮的知識,這對孩子的學習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沉迷手機無法自拔,可以看到絕大部分沉迷手機的孩子,都是沉迷於手機遊戲,是遊戲吸引著孩子。一方面是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弱,容易被這些娛樂類的app吸引,但我們也不能說遊戲是“萬惡之源”,孩子的自制力是關鍵,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也至關重要。我相信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玩手機的,這個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孩子可以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後,玩一會手機。但家長要合理的管控,時間上的把握,不給其上癮的機會,沉迷手機遊戲的危害自然就不必多說,老師不讓學生沉迷手機,這一點是完全正確的。
老師佈置大量的app作業,不知道哪個學校的哪個階段的學生會用到大量的app作業,據我所知,大部分學校所佈置作業時,會在群裡通知家長知曉,或者拍照片出來,至於app作業見到的就很少,可能我接觸的學生或者學校還沒有普及吧。
app作業的佈置,是經過app來完成作業的,這個軟體的作用就是來幫助學生或者老師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方面會用到專用的作業app,這個時候學生就要非常熟悉的瞭解這個app,知道如何使用。我相信學習類app廠商只要有點良心都不會把軟體看成賺錢的工具,這類app只是供學習使用的,最近教育部也發文了,對教育類的app作出了規範。
完成大量app作業和沉迷手機可以說沒什麼聯絡。沉迷手機是沉迷遊戲,沉迷娛樂,而作業不是娛樂專案,當然有些軟體是在遊戲中進行學習的,這類傾向於年齡小的學生使用。大部分作業app都不強調娛樂,這個時候只是來完成作業的,是校內課程的補充,不會使孩子沉迷的。
所以說這類老師一方面不讓孩子沉迷手機,一方面又佈置了許多app作業,也僅僅是為了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孩子或者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只不過是形式不同而已。傳統的作業形式時間久遠而為大家所接受,在app上做作業也僅僅是近幾年出來的新鮮事物,可能老師在佈置作業時沒有掌握好度,但也絕不是應付了事的。
總結起來就是孩子沉迷手機是自己自制力比較弱,家長和老師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做app作業也沒有什麼問題。孩子的學習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
-
3 # 靜待花開202101
怎麼大家會認為這些app是某某老師佈置的,還要求教育局管管。沒有上級佈置要求,哪個老師願意找這麻煩啊!怎麼老師總是背鍋的呢!三天兩頭讓老師關注評論,還要求老師佈置學生網上作業,互動交流,上傳讀書筆記等,一個學生傳一個,老師要負責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稽核,如果不是上面要求必須的,哪個老師願意這樣啊!
-
4 # 木木17094
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能全怪老師,不從事這個行業你可能不是很瞭解,大多數的APP不是老師想用的,而是學校和教育局讓用的,老師只是個傳話人,出力不討好
-
5 # 心塞湖
就跟讓你多吃菜,少吃垃圾食品一個意思。問這問題的肯定是學生,學習不好愛玩手機沒正經事閒得到處找話柄。小朋友,這樣對你成長不利
-
6 # 愛數學做數學
看得出來有怨氣,其實也難怪,沉迷手機和作業app,一對矛盾要拆解。
在我看來,防沉迷手機和佈置作業在app上,二者並不矛盾,問題出在家長和學生對待作業的方式和態度上。
讓我們設想最理想的狀態,對比最差的狀態,中間差距,就是我們需要努力縮小的方向。
最佳:家長透過手機查閱孩子作業內容,知曉孩子一天在校學習情況,孩子透過手機瞭解作業內容,甚至就在手機上完成作業,線上提交。不明白的題目在網上找解答,自己讀完解答,再仔細思考問題。作業app還可以針對錯題進行訓練,把錯題改完,並訓練同類題型。
最差:家長把手機扔給孩子,孩子自己看手機佈置作業,自己完成,整個過程家長基本不參與,也不去試圖瞭解孩子學習狀況。孩子在手機上搜答案,然後抄寫,作業完成後,開啟其它app開始做與學習無關的事。
不妨對比一下,二者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一、家長的態度
對待作業不聞不問,直接把知曉權放棄了,作業有多少,內容是什麼,孩子怎麼完成,作業質量如何,完全兩眼一抹黑。稍有點進步的家長,還能陪一下孩子寫作業,只有懂家庭教育的家長,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作業。
二、學生的態度
作業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認真。那麼,把作業答案寫完就是完成作業,無疑是應付,離認真十萬八千里。一次認真的作業包含以下環節:複習課本,讀題,思考,解答,改錯,反思。而一次應付的作業則簡化成:開啟手機搜題軟體,拍照,搜題,抄答案。
沉迷手機和作業佈置app,原本並不相干的兩件事,被牽扯到一處,可見沉迷手機的涉及面有多大,更可見對待作業app的無奈。
作業app是件好事物,不過要用對方向,太多app也會讓家長無所適從,精選app是老師的責任,而沉迷手機,家長責無旁貸,沉迷手機是因為作業app,未免過於牽強,事實上,在沒有作業app的時候,學生照樣沉迷手機,即使沒有手機,照樣沉迷別的事物,只要家庭教育沒跟上,總有一樣東西讓學生沉迷。
-
7 # 隨處且聽聽
沉迷手機和在app上完成作業是兩碼事
現在科技進步在哪都能學習,在哪都能玩。最重要的是自律,應當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想法,不應該我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要讓他清楚偶爾玩手機娛樂一下是很正常的,但太投入就要剋制。
同時也要知道學生沉迷不沉迷手機,老師管不了,只能給建議。反而家長講的話更有力度一點,因為孩子玩手機或者完成作業一般都在家裡進行,這時父母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雖然不一定能夠制止孩子沉迷,但也能讓孩子清楚一件事,沉迷手機是不好的,這就在心裡留下一個種子,等到孩子成熟一點就會明白過來。
家長的教育有沒有用是一回事,但有沒有認真的去教育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實現在的app學習還是在摸索階段,說不上也說不上壞,還是有一些人得到收穫的,但毅力和堅持是所有學習方式的核心,要是孩子上課都不聽了,app再好用他也學不進去。老師做得沒錯,他們也在探索更有效的更好的教育方式,擁抱科技是現在社會的趨勢。老師和家長應該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不好的疑惑的都要提出來,沒有誰完全是對的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有磕磕碰碰。
-
8 # 說讀寫
就是,也不知道這位老師怎麼想的。平日裡裝模做樣的跟我們家長說不要讓孩子玩手機,可是每次放學後一看孩子的作業,上面又有很多項要用手機下App完成的作業。這讓我們家長怎麼管?
-
9 # 俯首豔陽天
老師的思維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硬道理,至於是否和誰矛盾,那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
10 # 阿娥你好
今年過年走親戚真實見識了一把app作業,大年初二家人聚餐,酒足飯飽後,聊天的聊天,洗涮的洗涮,一親戚家小女孩(管我叫奶奶,天哪)拿起手機,手指不停的在螢幕上滑動,同時嘴裡唸唸有詞,小女孩正在上一年級,我出於好奇繞到她身後看她玩什麼,原來她在做作業。
作業是選擇題形式的口算題,小女孩算的很快,不一會兒就做完了,做完後成績也就出來了,然後畫面轉到評價榜單,立馬“榜上有名”了。
我藉機“釆訪”了下小女孩兒。
問:喜歡上學嗎?
答:喜歡。
問:為什麼喜歡上學?
答:上學好玩。
問:平時手機上答題,考試書面答題,區別大嗎?
答:沒區別。
小女孩眼神清澈,和我說話時專注,聽到最後一問時稍停頓,思考後才回答。
我觀察到在我在的6個小時裡,小女孩沒有拿著手機玩,和兩年前那個好奇地抱著媽媽手機不肯撒手的她完全不同,看來我彼時的擔心是過慮了。
遊戲的好玩之處在於闖關,所謂闖關就是完成任務,闖關成功有獎勵,獎品刺激了玩家想繼續贏獎品的好勝心,遊戲也有打榜,排名落後不僅損害不了自尊心,反而激發起“再來一把”的雄心,為什麼?
沉迷手機遊戲和利用手機完成作業是兩個概念,如果孩子對完成app作業樂此不疲,那學習還用家長催、管、監督嗎?作業只是作業,做完了就是做完了,省去家長陪寫到心臟病快發作的煩惱,弱化了孩子對手機遊戲的好奇心,增長了對手機多種功能的瞭解,不是好事嗎?用手機玩遊戲誰教的?家長還是學校?用手機幹正事誰教的?家長還是學校?至於說影響視力,遊戲一環套一環,玩起來停不下來,作業有這麼好玩嗎?真到做作業停不下來,家長還不樂瘋了,考上名校指日可待。
所以,不要再擔心手機遊戲和手機作業了,路在眼前,就看孩子怎麼選。
回覆列表
1 沉迷於利用是兩個概念
沉迷手機是放不下手機,用手機打遊戲,浪費時間在上面。
而利用手機,是利用手機做有利於自己的事情,讓它為自己服務。
2 現在是電子化時代,用app很方便,節約時間用app佈置作業,直接發到相應的群裡等,孩子不會老問老師作業是啥,因為有時候在課堂上說很多,有的 孩子就是不記,回家家長一問,今天作業是啥?不知道。
用app家長也知道,孩子也知道。而且寫完後上傳,方便老師檢視。
3 孩子是利用手機還是沉迷手機,跟老師用app佈置沒有關係。有的家長覺得用app佈置作業孩子就沉迷手機了。就容易接觸到手機,不容易控制這個度。
其實孩子如果有心學習,他就不會玩兒。無心學習,一心想著打遊戲,佈置書面作業該玩兒還是會玩兒。所以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