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木寶寶1
-
2 # 舊詞新說
不止是一頓酒那麼簡單的。應該是英雄惺惺相惜吧,當時時天下戰亂,群雄並起。大丈夫都想建功立業,光耀門楣。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主,欲攬英才,共圖大事。所謂不打不相識,關張二人因瑣事在鬧市大打出手,被劉備所見,見識到關張二位身手不凡,便有心結識,為自己所用。上前勸架,就這樣子認識了。三人到了酒桌上,自報家門,幾杯酒下肚,談起心中理想抱負,英雄所見略同啊,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才結為了異性兄弟。絕不是一頓酒那麼簡單的,主要是心中的理想抱負,大致一樣,人多力量大,感覺互相都比較靠譜,就聚到一快去了。才有了後來的蜀國,當然酒還是有一小功勞的,酒後吐真言嗎。
-
3 # 乄敢問路在何方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第一回,羅貫中就講述了一個義氣的故事,即:桃園三結義!《三國志》等正史記載,這三人關係非常好,“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但至於究竟有沒有結義,史料沒有提及此事。
但不管如何,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即:張飛為人霸氣,關羽為人傲嬌,劉備卻較為軟弱,那麼關羽張飛如何看得上劉備的?大家都知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家得看得上眼,然後才能玩到一起。
在《三國演義》之中,劉備表現的比較軟弱。如果說曹操是打江山,孫權是夢江山,那麼劉備就是哭江山。只要劉備梨花帶雨的一哭,那麼別說關羽張飛了,就是諸葛亮和大喬小喬,都會立馬大喊“主公莫慌”,獻上各自珍藏的肉夾饃!
然而,從關羽張飛驕傲的性格來看,讓他倆向軟弱的劉備臣服,顯然邏輯上說不通,“道不同,不相為謀也”。那麼,為何他倆偏偏“臣服”或認劉備為帶頭大哥了呢?顯然,劉備自有過人之處,關鍵有三!
第一,劉備很會講故事
說起來很簡單,劉備故事主要講的是兩點,即:(1)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正牌皇室後裔,相當於樹立劉備的品牌,(2)劉備做事有目標,經常向其他人灌輸,他要匡扶漢室。
當劉備自稱皇室後裔之後,這種身份定位,很快就帶來了好處。畢竟,當時還是有不少人忠於漢室,所以既能確立自己的身份,也能表達匡扶漢室的高尚意願,最終獲得很多人的追隨!
那麼,劉備是不是講故事呢?顯然很有可能。劉備是不是皇室後裔,這一點還真不好說。劉備是否真願意匡扶漢室呢?後來的結果是他自己做皇帝了,匡扶漢室其實只是一個旗號而已!
第二,劉備意志很堅定
劉備意志非常堅定,遇到困難也一直不退縮,有兩點可以證明,(1)劉備弱小之時,事業不順,投靠過曹操等人,但最終都要自立,一直不放棄理想,(2)在參加十八路諸侯會盟時,被各種看不起,但卻坦然自若!
如果換成一個意志不堅定之人,遭到打擊之後,早就放棄了“皇圖霸業”的想法。比如,在曹操手下做一個“高管”,然後悠然生活。然而,劉備卻沒有,一直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48歲高齡時,才得到諸葛亮,還在打拼。
其實,看古今中外有大成就之人,90%都是有百折不撓的毅力,李世民、朱元璋等人,哪一個不是意志堅定之人?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大志向,估計也很難有這種超強的忍耐力和百折不撓的毅力!
第三,劉備有社會關係
劉備雖說只是一個落魄皇室後裔,甚至要靠“編草鞋”謀生,但他的老師卻很了不得,即:鄭玄和盧植!這兩人都是當時大儒,天下聞名。劉備這種情況,就相當於一個落魄貴族,但卻是清華北大的學生!
所以,劉備就具備了兩個優勢,是名師的學生,有牛叉的同窗。尤其是盧植,是朝廷鎮壓黃巾軍的中郎將,後來官至尚書,對劉備的幫助非常大。至於劉備的同窗,最有名的公孫瓚,趙雲就是劉備在公孫瓚那裡挖來的。
客觀的說,這種社會關係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劉備能參與鎮壓黃巾軍,後來獲得朝廷封官等,都離不開這一層關係。換一句話說,如果劉備沒有這種社會關係,那麼很多事情,劉備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就別提後來發展了!
後記
總結以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劉備,(1)血統顯貴,(2)名師之徒,(3)意志堅定,(4)會講故事,(5)志向遠大。更為重要的是,劉備在說話時,還會煽情,最典型的是“哭”!
因此,這就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即:張飛小有家財,關於為人傲嬌,但在面對劉備時,都沒什麼優勢。所以,關羽張飛才甘拜下風,做了劉備的小弟。若非如此,可能張飛關羽都不鳥劉備,只把他看成“路人甲”!
-
4 # 說畫藝術
喝酒交朋友,酒肯定是一種催化劑,喝酒同時大家思想上有了統一,那你會有下一次。我們國家喝酒是一種文化,好多事情都在酒桌上完成的,所以喝酒是一個促進劑。
-
5 # 羅世忠
並不是因為一頓酒,而是他們有共同的志向,不甘平庸要幹一番事業,出人頭地封妻廕子,團結一致組成一個團體共同進退,共同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最終還是成功的做到了。
-
6 # MrYang951
劉關張都是當世人傑,這三人相遇,可謂風雲際會,英雄相惜,自當豪飲,然而交談之後,覺得意氣相投,相見恨晚,那當然不是說一頓酒的功勞,就像我們生活中遇見知己,情投意合,引為一生至交。而在當時的禮儀教化,人情世故的影響下他們託付終身,結為兄弟,桃園結義,引為千古美談。其實簡單點來說,你本人才華橫溢,實力強悍,但一直鬱郁不得志,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直到你遇見了兩個實力和你一樣強,遭遇和你差不多,性格又互補,三觀又特別吻合的人時,你們決定合夥創業了,只是現實世界中有那種實力,又那麼灑脫,有那種成就的人太少了,斯人若彩虹,遇見方知有。這就是當代版的桃園結義。英雄只是借酒表達豪情壯志而已。
-
7 # 會計備考知識點
劉關張三人結拜是在民間黃巾大起義,東漢政權岌岌可危的大背景下,當時仁人志士都渴望為國家出一份了,劉備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雖然關係已經比較遠了,但是在當年注重門第族望的年代依然是受人尊敬的(可以參考溫酒斬華雄前傲慢的袁紹給劉備賜座),雖已沒落,但仍有雄心壯志,圖報效國家;關羽愛讀《春秋》,深知忠義二字,常思投軍報國,今日遇到有遠大志向,又有高超演講能力的劉備,自然深感佩服,良臣擇主而侍;書中張飛是肉鋪老闆,頗有家資,正在招募鄉勇,準備起事,遇上這兩位有理想有能力的英雄自然願意合作。
總之,三人初心皆為忠義,可謂志同道合,同時關張二人出身低微,直接投別人也不會有露臉的機會,而劉備乃漢室宗親,一同舉事在諸侯間不會被看的太扁,而且師出有名。一個好漢三個幫,此時劉備漂流半生,勢單力薄,正需要這樣的英雄相助,三個皆忠義之士,為鞏固關係,結拜就順理成章了
-
8 # 寂寞梧挏
這個肯定不是頓酒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在一起吃頓飯,喝頓酒,就能結成生死弟兄,流傳千古,那實在太不可思議了,打死人也不能讓人相信,道理更是說不通。因酒結緣,因飯結拜,只能稱為酒肉朋友,難以成為生死弟兄。劉關張只所以能成為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的異性手足,主要有這個原因:1性趣相投,志向一致。2互為豪傑,惺惺相惜。3表裡一致,忠誠無二。4互託身家,難得知己。這就是桃園結義,千古美談的成因和理由也是後世傳頌和效仿的典範。
-
9 # 歷史總探長
在那個時代還有純粹的感情嗎?一頓酒,難道真的能夠讓他們一條心的結拜?誰不是為了生活,為了能夠在紛亂的世界中活下去,劉備、關羽、張飛他們都一樣。
劉備是落寞的皇室後裔。
關羽是一個殺人通緝犯。
張飛是一個涿郡屠戶。
只是誰也不會想到,他們三兄弟能夠在這亂世之中站穩腳跟,能夠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但是功未成,名未就的劉備三兄弟,一樣要和戰亂中的眾多百姓一樣,他們也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劉備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時候已經多少歲了?
60歲啊!這個年紀足以摧毀一個人對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更不用說還想著去追求崇高而望而不得的挽救漢室的夢想了,就一個曹操就將他直接打趴下了。在依附劉表的時候,劉備是什麼感受?
蹲廁所的時候,望著自己大腿上的肥肉能夠痛苦流涕的人,所以看完歷史你會覺得他們三兄弟壓根就不是路人,劉備是想實現夢想,關羽是一身傲氣,張飛是心直口快。似乎只有劉備是懷揣著夢想在一直前進著,他的那兩個兄弟僅僅是為了能夠生存,才跟的這位劉大哥。
但是,他們仨兄弟終究還是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結果呢?劉備在漢中稱王、稱帝,張飛到是能夠看到,關羽呢?鎮守荊州那麼多年,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哥哥稱王稱帝最帥氣的那一面。
還有關羽的死,這個曾經發動北伐戰爭,嚇得曹操差點遷都的人,死的的確有點可惜,要說論兄弟義氣,恐怕只有張飛是為了兄弟義氣而死,劉備斷斷不是為了兄弟義氣,劉備已經是蜀王,他現在更加關心的是自己的政權如何能夠在這混亂的局勢中存活下來,而不是曾經的三兄弟義氣。
義氣和情義,說白了就是小孩子玩的過家家的遊戲!
-
10 # 淨月暖陽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有了個很“腹黑”的答案。
三國演義中,三人初識於市井,一見後相互傾慕,一個頭磕地上,就成了千古傳頌的兄弟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可題主這麼一問,三個陌生人,相互吸引的是什麼呢?如果關羽、張飛兩個武人間切磋一下,實力相當而惺惺相惜,尚可理解,和劉備之間呢?
想了想,就只有兩個詞,拉攏和攀附。這兩個詞可都不是什麼好詞。
劉備,中山靖王之後,亂世中有所抱負,想恢復往日榮光。有先祖的政治經驗,知道成就一番事業,人才必不可少。亂世中,武將作用遠大於文臣,見關、張兩人武功高強,馬上起了籠絡之心。可自己尚在落魄中,無金錢美女,無封官許願,那隻得以情買人,折節下交啦!
關、張二人,都僅是市井平民,雖有一身武藝,但漢代時,平民是一點晉級機會都沒有的,突然有一個皇親國戚在眼前,還願意結拜為兄弟,在這兩人面前展開的是一條光明大道,怎不會放過這攀龍附鳳的機會,欣然拜倒喊“大哥”?
這麼一說,好像心裡很不是滋味!
回覆列表
不過是抱團取暖,為什麼抱團?肯定是勢單。為了這個團抱的緊,要立下一些規矩,大家遵守。就跟結婚發誓言,就因為做不到,所以才發誓。原來人們對自己說過的話,要負責,說到做到,說話對行為有一定的約束。現在不要說約束,不說瞎話謊話就唸佛了,所以嘴巴又多了一項功能,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