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EM創意時代
-
2 # 一縷清風忘憂草
有人說“人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底線,你不能拿你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評價別人”對此談談我的看法。
人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底線,如何衡量。
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有自己衡量做人底線的標準,這個標準該如何的評估,我們並不是很清楚,有時候我們會用一件事來評估他人,做人底線是什麼樣子的。
例如:某某人經常在背後說他人的壞話,我們認為他做人不好, 或者某某誰經常透過某些軟體在外面沾花惹草,我們也認為他人品不好。
再有,工作與我們生活中,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或者有喜歡佔小便宜的,有喜歡偷窺他人隱私的等等。
雖然人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底線,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底線是我們理想的那樣,或許我們覺得以上的例子,有基本底線的人都不會做,但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告訴我們不是理想的那麼好。
不能拿你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評價別人。生活常識告訴我們,儘可能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或者批評別人,有時候我們也是這樣進行的。
因為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不說對錯的問題,起碼自己活得很累。評價別人更不用說了,下力不討好,可能惹身騷。
你能管住自己,但是怎麼管住別人的嘴。
我們努力管住自己的嘴,但是我們身邊總有這樣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觀察我們的人,稍有不好就說你不會做人。
例如:今天15/8/19你沒有給岳父岳母送禮物,鄰居知道了,說你不會做人。 再有,你看到別人摔倒了,你沒扶起來,說你不善良,不會做人。
現實生活告訴我,只要自己能管理好自己就好,我沒辦法能活成所有人都喜歡的樣子。無心無愧就好。
-
3 # 檸檬太郎
我是非常贊同這個觀點的。
首先,每個人的底線都不一樣,可能有的人脾氣好性格好,落落大方的,他不會很在乎一些事,相反啊,有的人你跟他開個很小的玩笑,瞬間就會爆炸。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兩個胖姑娘,一個性格好,一個性格憂鬱,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跟正在吃東西的他們說這麼一句話:還吃啊,你看你都多胖了,性格好的姑娘可能會覺得無所謂,我開心啊,我想吃就吃,關你什麼事啊。那性格憂鬱的姑娘因為性格本身就不怎麼樣,再加上這是痛點,所以可能會更加憂鬱,從而出現自卑,自閉這些症狀。所以說就算是同樣的人,他們的底線也是不一樣的。
那麼說到標準的話,其實跟底線也可以聯絡起來,一起回答。
標準是什麼東西,是用來衡量一個人的。每個人的標準也不一樣。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兩個大學生,A和B,同一個班級同一個宿舍的。學習成績大差不差。A給自己的要求是每天回宿舍背單詞,看書,學習,準備考證,包括打掃衛生,要一塵不染。那麼B呢,沒什麼上進心,對自己沒有要求,只想在考試的時候有答案可以抄,順利拿到畢業證就好,所以每天回宿舍就是打遊戲,追劇。這就是所謂的標準,那麼這個時候如果A和B說:天天打遊戲,不考試了?你看看我,天天學習。這個時候的話一般就會直接爆發矛盾了,因為B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所以A在用對自己的標準去衡量B的時候,就會造成矛盾。
最後,自己活的開心就好,不用管別人怎麼樣,自己活的問心無愧就好。
-
4 # 羊樓洞青磚茶
任何年齡段的人,哪怕是一個三歲的孩童,你可以使勁逗他,但只要在他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孩童都是可以接受你的挑逗,可是一旦越過了這個範圍孩童就不會管那麼多了就會使勁哭來表達他對你的不滿,更何況是個成年人,只要你的所作所為在他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他們都不會跟你太過計較;這個叫做底線,也可以叫做做人的標準,每個人因為家庭環境不一樣,教育程度不一樣,成長環境也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標準也不一樣,本身你就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去評價別人,更何況在別人沒有傷害你的前提下,你既不是他的兄弟也不是他的父母長輩你就更不能去衡量別人去評價別人了,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資格的問題!
-
5 # 十八旦
嚴格來說,如果每個人都有足夠清晰認識自己的能力,那麼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但是現實是,在爭論中,人常常會迷失,甚至有的時候是如何陷入這種爭論都搞不清楚,這好比夫妻吵架,常常會為一些雞毛蒜皮小事引發,而後迅速蔓延。這一切的避免,都是需要經歷與學習的,不是認識到了就可以做到的。
1. 從人的本能上來看,人似乎有說服別人的衝動,本來人世間最難的事情就是將自己的思想塞進別人的腦子裡,雖然許多時候都知道沒有用,但是實際中,尤其情緒上來了,人們常常樂此不疲,眼睛都快爭紅了,這種徒勞的進攻也映射出我們內心其實有一種莫名的控制慾望。
2. 從人的心理來說,我的心理只能看到與我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這也是自己的標準,我們不自覺隨意侵犯別人的底線,器官所捕捉的資訊首先要經過大腦的過濾,而大腦思維很容易就能捕捉到與自己趨同的事物,而放過那些不是同類的事物。因此這個過程也會自覺不自覺地不斷加固自己標準,而排斥與此不同的標準的傾向。
3. 一個人,如果不是另有目的,更多的就是因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自戀,它天性就希望這個世界能夠圍著自己轉,為自己服務,向自己趨同。
以上的三種力量會不斷地進行自己這種標準的推動,尤其在爭論中,因為這種精神的運動為自己的標準提供了動能,助長了自我的這種傾向。因此,可以說,安靜而善於思考的人來說,會用思辨的方式去弱化這種自戀的拖累,而專注於自身的修身養性。
所以,最後引用諸葛亮的一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共勉之。
-
6 # 一隻稀裡糊塗的貓
很贊同這句話。你有你的獨木橋,我有我的陽關道,各走各的路,憑什麼要聽你的,而改變自己本來的決定,那路還是原來的路,人就不是原來的人啦?
每個人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則,怎麼對待人對待事他自己心裡早有定奪,不需要他人的指點。即使做錯了看錯了,引發的後果也由自己來承擔,這時候評價你的人早就站的遠遠的。不管這個人是怎樣的人,性格溫和,心底善良,脾氣怪異,滿嘴謊話等等,都有他的底線,凡是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那就是不道德行為,用自己的語言強加給別人,不管你能不能接受,反正他是過來嘴癮,這樣的人只是在表現強勢,他認為我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你也做不到,做不好,把你和他劃在一個圈子,你想要堅持原則,他會說你是清高;你保留底線,他會說你固執,總之不把你拉成一類人不會罷休,那就是自我強加意識導致的。
-
7 # 白食衣
我對這個觀點表示贊同。
首先,輕易的去衡量評價別人,本身就不對。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低的底線。每個國家的法律尚且不同,更何況是所有人的做人底線呢?
一:道德之下,法律之上道德是人們生活行為的最低統一標準。
在道德之上,允許存在不同的性格色彩。
在道德之下,法律之上,所有行為並不足以去衡量評價別人。
在法律之下,所有行為將會受到限制。
二:我不喜歡 ≠ 做人底線人是情緒化動物,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很容易表現出喜歡、厭惡、憤怒等情緒。
很多時候,人們對一件事情表現出的不喜歡、厭惡,但這並不是他的做人底線。
比如,有人在我面前挖鼻孔,我覺得很噁心,很不討厭。
這種列子只能屬於不喜歡,是對一件事情表示出個人情緒,並不足以成為做人的底線。
我們自己不會做,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不能挖鼻孔。
三:個人底線 ≠ 道德底線由於性格、家教、學識、環境等一系列的因素,造就每個人心中的標尺不同,也就是每個人的做人底線不同。
比如,對於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婚前性行為是他不能接受的。如果發生婚前性行為,這會是對他心靈最嚴重的背叛。
這是他個人的做人底線,他自己不會碰觸,但他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他一樣做一個修士,都不能接受婚前性行為。
對於沒有那方面信仰的人來說,只要不涉及違反法律,婚前性行為可以接受的。難道我們就拿這個標準去衡量別人,說只要接受婚前性行為,就是渣男渣女?
四:審視自己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需要再加一句:“己所欲,也勿強加於人。”
把自己標準作為統一標準,要麼有點自戀的嫌疑,要麼就有點心理潔癖。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好好去審視自己,並調整自己。
在生活當中,我們最討厭的一種人,是喜歡到處抬槓的人,每當別人說什麼話題,他都強迫別人認同他的觀點。這和拿自己的底線,去衡量評價別人類似。請不要讓自己變成這一類人。
請檢視自己的道德底線,自己守住就好,請勿輕易的去衡量評價別人。
回覆列表
我個人是贊同這句話的說法的。
第一點
世界上的人千千萬萬,大家都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環境,受到的教育水平都不同,由此產生了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對同一事情的看法不同。舉個例子來說,就算是生活環境和你差不多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做人底線,更不要說是和你生活在不同環境下的人了。
第二點
就拿玩遊戲來舉例,一款遊戲有盜版的有正版的,玩盜版的人看見了朋友花錢買了正版的可能就會說:“有免費的你不玩,非要花錢買正版的,你是不是傻。”這就是拿自己標準去衡量別人評價別人了。有的人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並不代表別人也不尊重。
所以說當你不瞭解別人面臨的處境,或者是不瞭解事情的起因 、經過的時候,不要就你所看到的結果和聽到別人的言論時,就臆想事情時怎麼樣的,然後去評價別人的對錯。人人各有不同,每個人都應當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