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右手戴錶的攝影師
-
2 # 騰哥52
如果按照畫質和畫素密度的關係考慮,畫素密度越高,畫質越差,那麼,面積增大二倍,畫素增加三倍,畫素密度就增加了一點五倍,應該說畫質會降低。當然,現在的軟體功能強大,新機比舊機畫質會更好。
-
3 # 西貝影世界
似乎大家都在說全畫幅的畫質比半幅的好,其實未必。就題目所講,感光面積大,畫素也大,哪個畫質更好呢?應該說各有千秋,關鍵還要看其他附屬條件。我目前兩個都用。首先全幅因為CMOS大,感光量自然也大,影像細節表現豐富。“底大”,畫素低,其高感光度噪點小,影像細膩。但是,半幅的CMOS能夠一直延續肯定是有其獨到之處,這就是結合好鏡頭提升畫質。因為,半幅的感光部位是鏡頭的中心部分,而鏡頭成像力中心部位最好,所以,半幅的相機有時候比全幅的畫質還要好。其實,畫質的優與劣不僅考慮“底大”、畫素高,還要考慮相機的影像處理的軟體技術、成像原理、使用的鏡頭優劣。尤其是別被高畫素所忽悠,你的手機3000萬畫素畫質能高過我的尼康D4s1600萬的畫質嗎?我的使用心得就是,甭管全幅還是半幅,要看你拍什麼內容決定。在貴州農村,農家屋子都很昏暗,我就用尼康D4s,因為它的高感光度在3200畫質都能接受,比較細膩。街拍或者拍影片我就用富士X-H1,因為它有豐富的膠片模式,只是半幅的景深要比全幅大,拍淺景深虛背景全幅有優勢。還有要想畫質好一定要用專業的鏡頭,很多人捨得大錢買相機而不捨得買好鏡頭,總的來講高畫質是一個綜合實力的合集,而不是單單一兩個相機指標。(囉嗦這麼多,不對的地方大家指正)
-
4 # 全利88
成像元件面積很重要,對畫質有重要影響,但畫素與畫質,卻很多時候都成反比關係。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提法有問題吧。
-
5 # 縱橫視覺ZoneFoto
你這個像是繞後令啊,而且殘畫幅也不是全畫幅的一半兒啊,你要無論如何都要記得,畫幅相對於畫質來講,永遠都是王道,這就好比一輛汽車裡面的發動機,如果發動機不好,你的變速箱、座椅再厲害也都是徒勞的!我在上攝影系讀書的時候,有一學期專門是涉及到關於後期影象處理與輸出的課程。不單單學習了很多關於後期的知識,當然也有不少關於實際的專業級列印的知識,其實專業列印並不是簡單的在電腦裡面點選列印按鈕就萬事大吉的,我們要對不同的印表機、不同的墨盒、不同的相紙進行測試!當然每次也都要對電腦螢幕做定期的色彩校正的,目的是為了確保自己的後期處理中的顏色能夠最大限度的還原與列印時的效果保持一致!當時我們針對畫幅的最大列印輸出質量做了反覆的測試,並且也對照片的解析度進行了對比,比如所有對於即將在螢幕上展示的影象統一都是使用72,而針對與列印我們都會統一使用300,當時針對於360的也測試了,但其實細節相差微乎其微,索性就都是規定在300了。畫幅的大小決定你最後能夠列印照片的尺寸大小。
-
6 # 宋渭濤驪泉影像
這個問題很簡單,全幅的好。
一是全幅相機你可以使你的攝影作品展覽出品的介質更多,尺寸更豐富,裁剪更方便,後期更有益於你的二次處理。
二是我是從方正PP100行動式數碼相機到柯達P850高階數碼相機再到賓得K10D專業半幅數碼相機、賓得K5專業半幅數碼相機最終到了賓得專業K1全畫幅數碼相機的,以下就是這些相機拍攝的攝影作品,一目瞭然!
柯達P850如上:
上圖引數如下:
廠商: EASTMAN KODAK COMPANY
型號: KODAK P850 ZOOM DIGITAL CAMERA
軟體:
日期 / 時間: 2007-10-03 14:12:09
曝光時間: 1/400 sec
曝光程式: Aperture priority
曝光補償: 0 EV
光圈: F 4
最大光圈: F 2.83
ISO: ISO 100
閃光燈: Flash did not fire [off]
焦距: 6 mm
相當於35mm鏡頭: 36 mm
測光模式: Multi-segment
賓得K10D專業半幅數碼相機如上
上圖引數:
賓得K5相機拍攝如上:
上圖引數:
廠商: PENTAX
型號: PENTAX K-5
軟體: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5.6 (Windows)
日期 / 時間: 2013-05-04 08:19:54
曝光時間: 1/80 sec
曝光程式: Manual
曝光補償: 0.3 EV
光圈: F 5.6
最大光圈: F 1
ISO: ISO 100
閃光燈: Flash did not fire [off]
焦距: 220 mm
相當於35mm鏡頭: 330 mm
測光模式: Spot
賓得K1畫質如下,美不美
引數如下:
廠商: 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
型號: PENTAX K-1
軟體: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Classic 7.2 (Windows)
日期 / 時間: 2018-06-10 20:10:27
曝光時間: 1/60 sec
曝光程式: Manual
曝光補償: 0.3 EV
光圈: F 8
最大光圈: F 1
ISO: ISO 3200
閃光燈: Flash did not fire [off]
焦距: 58 mm
相當於35mm鏡頭: 58 mm
測光模式: Center weighted average
總之,全幅的畫質最棒,而且最好的是全幅的高感好,你可以使用的場面多,黑暗的場景下,依然可以使用,而且噪點是你所想到的可以使用的畫質。
-
7 # 寒光的攝影生活
上午已看到一個類似的問題,是這樣的“半畫幅的2000萬畫素和全畫幅的4000萬畫素,理論上畫質是一樣的嗎?”,也許這兩個問題就是同一個人提的吧,可惜2個提問都沒有把問題描述清楚,所以不少的回答也是似是而非,不禁讓人想到前不久某高校研究生考試,題目超出大綱了,考生不好答了^_^。
按筆者的理解,題主的本意是想問:如果半畫幅相機比全畫幅的畫素少,在畫素密度相同,其它條件也相同的情況下,它們的畫質是否就一樣了?其實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更好理解,就是感測器畫素密度的大小對成像有什麼影響?
首先,澄清題主的一個誤解。所謂的殘幅、半幅,只是不少人通常的一個叫法,並不規範,更不存在畫幅面積2倍的關係。實際是指APS-C畫幅,感測器尺寸理論值為24*16mm,實際產品則略小(尼康公司23.5*15.7mm,佳能公司22.3*14.9mm),如果要比較它與全畫幅(感測器尺寸36*24mm)的面積,則是2.25倍的關係。從下面2張圖可以看出不同感測器的相對大小關係。
其次,從感測器的成像原理看影響畫質的因素。感測器透過整合的光電二極體將光訊號轉換成電訊號,再由數模(A/D)轉換器將模擬的電訊號轉換成微電腦可識別的數字訊號,最後以檔案的形式記錄於相機儲存卡中。
我們知道模擬訊號在採集、傳輸和加工的過程中,是很容易受到干擾和引起改變的,相機感測器中影響模擬訊號(實際就是線路中的電壓)的因素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電子元件工作時的發熱,二是電子元件工作時產生的電磁波。
相機中的訊號處理單元可以將一定程度和範圍內的無用干擾訊號(也稱之為“噪聲”)過濾掉,但如果幹擾訊號強度較大,達到了正常有用訊號的水平,處理程式就難以識別並加以過濾了,最終反映到成像照片上,就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噪點。
不難想象,在同樣面積的感測器以及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其上整合的電子元件越多,產生的發熱和電磁波干擾訊號就會越多,對成像畫質的影響就越大。
因此,感測器對畫質的影響,表現在生成影象的噪點上,影響程度與感測器上的畫素密度有關,單位面積上的畫素越多,產生的干擾越大。
對比一下索尼的A7RM3和A7M3這兩款機型,它們都是具有相同尺寸感測器的全畫幅相機,相同的背照式Exmor R CMOS結構,A7RM3具有4240萬的高畫素,最高ISO32000,A7M3為2420萬畫素,最高ISO51200,之所以最高ISO相差一檔,主要原因就與畫素密度有關。
第三,影響成像畫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前面分析過,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感測器上的畫素密度越高,受到的干擾就會越大,最終對畫質的影響也越大,但這種假設只存在於理論上。在實際的相機產品中,不同型號的相機差異性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許多都會對畫質產生影響,如感測器本身的結構(普通感測器、背照式、堆疊式等),線路中使用的導電材料、影象處理單元,以及搭配機身使用的鏡頭等等。
第四,普遍來說,大畫幅相機的優勢明顯。相機的畫幅越大,在相同的畫素密度下可以整合的畫素越多,換一個說法,就是在總畫素相同的情況下,全畫幅相機感測器對畫質的影響可以比C畫幅更小,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說的相機高感較好。例如目前大部分相機具有2400萬畫素,全畫幅的相機明顯比C畫幅相機高感更好。攝影圈內有一句流行的說法“底大一級壓死人”,這是有道理的。
回覆列表
我個人覺得這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全畫幅、aps畫幅、半畫幅各自定位不同。用什麼標準比?怎麼比?比出來的結果又如何?半畫幅有人買、aps畫幅有人買、全畫幅有人買、中畫幅有人買……手機有拍照功能,但相機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