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陌

    減肥不需要把卡路里具體化,精確化,但是對於大概的卡路里消耗進行了解還是很有必要。

    減肥的前提是控制飲食攝入熱量

    攝入熱量超過消耗熱量,就會導致長胖。控制飲食攝入熱量就是保證減肥效果的最佳辦法。

    減肥期間飲食攝入熱量不能低於自己的基礎代謝熱量,與消耗熱量之間的缺口越大,減脂的速度越快。對於絕大部份人而言減肥期間飲食攝入熱量的控制在1500千卡到1800千卡之間。如果只憑感覺很難對熱量進行嚴格的掌控,不利於減肥的進行。

    不可忽略的隱形熱量

    同樣的食材,不同的烹飪方式,產生不同的熱量,對於減肥的作用也不一樣。像很多人喜歡吃水果減肥,有些水果的熱量非常高,如果不去控制,很容易熱量超標。

    我們都知道蔬菜熱量低,但是很多沙拉醬熱量很高,100克熱量高達500多600千卡。如果蔬菜中加了沙拉醬,熱量就翻番了。

    即使是主食,同樣的數量,不同的主食之間熱量相差也是很大的。像山藥,土豆,紅薯這類主食100克熱量只有幾十千卡,而饅頭,包子這類主食,熱量則高達200多千卡,麵包,蛋糕熱量更高,多吃一點就很容易長胖。

    所以我們減肥期間,計算卡路里有助於更好的控制飲食熱量達到減肥的效果。

  • 2 # 在家減肥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非常好的一個問題!

    我相信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疑問或者說是需求:不計算卡路里,包括進食和運動,可不可以減肥?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可以!

    並且如果要徹底的減肥,是必須要忘記卡路里,和食物建立更加和諧的關係的。

    1、減肥的理論其實就是“能量守恆定律”,但是實現的途徑絕不僅僅是計算卡路里。

    我們常說的“熱量差”理論,其實也是一種能量守恆。

    當攝入的熱量<消耗的熱量時,這個熱量差就需要身體透過其他方式來提供,比如分解脂肪和肌肉。這樣就會導致體重的下降。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感知力高度精密的儀器,它會告訴你需要什麼、需要多少。

    雖然我們成人的胃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變得遲鈍了許多,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慢慢的去感知和體會身體對食物的需求。

    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吃個8分飽”。

    雖然胖子的胃,因為長期超量攝入,胃已經被撐得很大了,胃對飢飽的感知力變得很差,但是隻要是每餐8分飽,就可以達到非常明顯的減肥效果。

    因為和之前相比,減少的熱量攝入,體重當然就會下降。

    精確計算吃進去多少卡路里只是將熱量的攝入具體化了,有一個明確的數字會讓人心裡很踏實。

    而事實上這個數字並不準確,因為影響食物卡路里的因素太多了,比如食物的品種、成熟度、部位、生長地等等,它們都不是一刀切的數子,但我們計算卡路里時,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都用的是同一個基礎資料。

    所以,食物卡路里和運動的卡路里都只是一個參考,它並不準確。

    8分飽和“具體計算食物卡路里”有異曲同工之妙。

    區別在於前者是自我感知,後者是一個不準確的概數。

    2、憑感覺進食減肥的前提是調整飲食結構。

    合理的飲食結構,是我們憑感覺進食減肥的前提。

    在減肥期間,我們應該多多挑選低GI值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消化慢、飽腹感強;並且進行低GI值的食物以後,對胰島素的影響小,合成的脂肪就少。

    只有在保證飲食結構合理的情況下,憑感覺進食,才會取得很好的減肥效果。

    要不然的話,你光吃高糖的食物,一會就餓了,然後憑感覺接著吃,那攝入的熱量肯定超標。

    3、結言。計算食物具體的卡路里其實更多的應用在健美比賽中,對我們普通人減肥來說,是完全不需要來計算每天吃進去多少熱量的。從徹底減肥的角度來說,減肥是健康的新習慣代替舊習慣的過程。新的習慣有細嚼慢嚥、8分飽、早睡、先吃肉、菜、飯.、多吃低GI食物.....但是絕對沒有每餐、每天的卡路里。肥胖是因為與食物的關係不好,而減肥就是與食物重新建立一種和諧的新關係。而卡路里就是建立新關係的攔路虎。因為看到食物就想到卡路里的話,吃東西就不是享受,而是負擔了。

    忘記卡路里,重新感知身體發出的訊號,這樣我們才能徹底減肥!

  • 3 # 一路慢跑

    今年初我開始控制飲食+運動減肥,5個月成功減掉25斤。根據我的減肥經歷,我認為可根據減肥不同時期的需要來決定是否計算卡路里。

    01 減肥之初,最好都計算卡路里

    之前我也有過很多次減肥失敗的經歷,那時候年輕,基本上靠少吃節食減肥,憑著年輕新陳代謝快,也能見到瘦身的效果,但一旦恢復飲食,又打回原型,甚至更胖。這是典型的節食減肥的惡性迴圈。越胖越減,越減越胖。

    到中年減肥更難,也更迫切,直接關係下半場的健康。所以,下定決心減肥後,我先在網上看了很多貼和影片學習經驗,也第一次聽說了有專門計算卡路里的app便立馬買了食物稱,下載了薄荷軟體,開始記錄每天所有食物的卡路里

    軟體功能非常強大,只要稱好食物的重量,輸入軟體中,系統就會自動計算食物熱量,並根據事先設定好的食物攝入總熱量以及三大營養要素的安排比例,提醒你還可以吃多少熱量,還需要吃多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才能滿足人體需要。

    因為軟體使用人很多,平常吃到的食物系統中都有熱量標準。如果軟體中沒有你所吃的那樣食物的熱量,也可以自我定義,根據食物包裝上的提示,輸入重量及三大營養要素的含量,之後使用系統都會自動計算。

    剛開始有點不習慣,覺得東西都要先稱一下,再輸入手機有點麻煩,但堅持幾天後,發現,這一個小小的改變的確更有利於控制飲食。

    控制食物攝入熱量總量。以前從來不知道自己一天要吃這麼多東西,不少食物都是在不餓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吃的,計算卡路里的好處首先就是控制這部分不必要的攝入;系統會對每天飲食的食物結構、三餐比例進行打分,從而吃得越來越明白,在控制熱量攝入總量的情況下,吃好是關鍵;認識食物,瞭解健康飲食。不斷重複稱食物、計算各種食物的熱量,才知道以前吃東西多麼不靠譜。原來一塊蛋糕的熱量高到需要慢跑一個小時才能消耗掉,減肥並不是什麼肉都不可以吃,牛肉、魚肉、蝦之類高蛋白的肉是可以大吃特吃的.......這樣的誤解是在一次次計算卡路里的過程中知道的,從而越來越清楚所謂的健康飲食是吃什麼,不吃什麼。有了計算卡路里的習慣,能夠很自然地拒絕很多食物。例如聚餐,桌上先上一盤瓜子,以前從不覺得吃幾顆瓜子是罪過,但現在會習慣性地查一下熱量,然後立馬就不吃了,因為瓜子的熱量比米飯可高多了。

    02 飲食方式穩定後,可以憑感覺進食

    我是三個月後開始不稱食物,不輸入食物重量計算卡路里的。原因是:

    一是減肥效果明顯,我前三個月基本上是7斤、5斤、5斤這個水平減的,擔心身體、面板受不了,不想減太快;

    二是經過三個月的輸入計算操作後,基本知道日常食物的熱量,一塊牛肉多少熱量,一碗米飯多少熱量,不用計算,大概知道自己一天吃進去了多少熱量。

    事實證明,即便不計算卡路里,憑感覺進食只要控制力夠強,不會太超量,體重依然下降。當然,這是以已經熟悉食物熱量和營養為前提的。

    03 嚴格控制體重,建議計算卡路里

    減掉25斤之後,我的體重已經有幾個月沒有往下掉了。之前基本上是按基礎代謝吃的,我想透過增加飲食和運動,在提高基礎代謝的同時鞏固現有體重。所以,飲食沒有計算卡路里。

    如果要繼續往下減,最好還是要恢復計算卡路里,使抽象的控制飲食變得具體化,因為:

    憑感覺雖然大概知道進食的熱量,但並不清楚食物的三大比例結構,不知道自己吃得是不是合理;沒有清晰的數量控制,不知不覺會吃進不少小食,而這些小食是有熱量的,但往往被忽視了;每一次記錄和計算卡路里都是心裡暗示的過程,提醒自己“你在減肥,不能亂吃”,使自己持續沉浸在一種進行減肥事業的狀態中,自然而然會帶動鍛鍊以及精神上的自覺。如果沒有卡路里計算的提醒,減肥的意志可能會變得抽象、模糊、鬆散。

    綜上,如果真下決心減肥,在目標沒有達到之前,最好採取計算卡路里的方式進食。因為量化的減肥過程,更容易被觀察、把控。

  • 4 # 雕刻你的美

    卡路里的計算並不是減肥飲食方面一個必須要執行、貫徹的因素,主要是針對很多人在減肥時不知道如何安排飲食、對於食物的營養、熱量完全沒有概念的情況。

    比如說,有的人確實在做大量的運動也有堅持,卻依然沒有瘦的起色;有的人只想著不吃飯就能瘦,反反覆覆越減越胖也傷了身體;有的人只會蘋果酸奶、七日瘦身湯、黃瓜雞蛋這種單一、過於清淡的飲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對於食物完全不瞭解,對於身體的需求也一概不知。

    所以,這時候卡路里——這個飲食中最基本的要點就顯得格外重要,雖然很多健身者也並不會去計算卡路里,只靠著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積累計劃飲食,但是對於小白來說,卡路里很有幫助。

    當你準備一個食物稱、一款飲食APP時,就會在每次的飲食中瞭解到更多的資訊,在下一次的飲食計劃中心裡自然是有數的;就不會在每次無數次的偷吃零食中疑惑:我怎麼不吃飯還不瘦!

    如果說依靠自己的感覺來計劃飲食,最好在對事物、對熱量、對營養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可以在主食中安排適量粗糧;計劃每天的優質蛋白質食物;蔬菜選擇非澱粉類的品類;油脂類大概在多少的比例,每頓飯應該保持在七八分飽的程度而不是撐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熟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