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爬上雲彩看地球
-
2 # 雪天雪晴
晚清與西方打交道,需要國旗。
第一面國旗是黃底青龍旗。
國旗第一次在海外升起,是北洋水師赴英國朴茨茅斯接艦。並隨著購回的軍艦回到中國。
經慈禧太后欽定,北洋水師的艦隊旗也使用了三角形黃底青龍旗。
-
3 # 呵呵zZ83725966
大清有國旗,是黃龍旗,即黃底藍龍戲紅珠圖,是中國清末開始(1888年至1912年)採用的大清朝國旗,也是中國官方正式確立的第一面國旗。
-
4 # 傑105657401
當時人應該沒有這種意識,國與國的代表旗幟沒有產生。旗幟只不是軍隊進行中起響導作用,指引方向。像現在的旅遊團隊手執一支旗引領隊員起行動作用。
-
5 # 陽光一派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廢除帝制,建立中華民國,這場革命,被稱作中國兩千年政治之大變局。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到辛亥革命,計2132年。
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國,是家天下,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當作一家的私產,世代襲傳。辛亥革命之後的中國,從理論上廢除了家天下,這是政治體制的巨大變革。
變局前的大清朝,是家天下,而且這個家天下“家”得非常厲害,超出了歷代,在清朝,除了皇家,就是奴才。所以清朝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現代意義的國家,國家,只是皇族的家產。
直到清朝中晚期,朝廷仍然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意思就是,只要是天蓋住的地方,全是皇家的土地,地上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臣民。那麼控制範圍外的怎麼辦呢,都是蠻夷番邦,感受到我大天朝的天威,是應該萬邦來朝的。
所以,幾乎到辛亥革命,直到這個老古董被丟進歷史垃圾堆,清朝也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國家,何況是一個現代意義的國家。
國旗是從西方來的概念,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的LOGO,國家的象徵。
辛亥革命之前約50年,清朝迫於世界大局,推出了一面“黃底藍龍戲紅珠”的官方旗幟。
這面旗幟推出的目的,是為了適應和洋人打交道的局面,重點在區分你我,區分官民。
1862年在湖北長江水域發生了一起中英水兵小型戰鬥事件,事後英華人說中方船隻沒有懸掛國旗,不知是官方水軍,以為是暴民,拒絕負責,佔盡便宜。
因為這種情況,朝廷迫不得已推出黃龍旗,並以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旗號。
最初黃龍旗呈三角形,並非正式國旗,主要是官船和海軍用以區分外國艦船,民船不得懸掛,個別涉外官衙可以懸掛。
1888年,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諸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陷入無旗可掛的尷尬,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發一面能夠代表大清朝的旗幟。
最後定成這樣:
巨龍十分威武,勉強算是天朝的顏面吧。
這面旗幟的誕生,見證了清朝從自認的“中央王朝”坍塌到一個“國家”的歷程。
1912年,兩千年大變局產生了另一面旗幟:“五族共和旗”,又稱“五色旗”。
五色旗的誕生,見證了中華“家天下”的滅亡。
-
6 # 七追風
先說一說著名的“亞羅號事件”,這次事件讓清廷認識到了國旗的重要性。
(亞羅號事件)
亞羅號商船,是一艘在香港註冊,懸掛英國國旗的中國商船,船上都是中國船員。
1856年10月8日,亞羅號停靠在廣州城外,忽然遇到數十名中國官兵的搜查。亞羅號懸掛英國國旗,就是一種尋求列強保護的行為。但是這些清廷官兵聲稱搜捕大海盜,把船上的12名水手全部抓了起來。而且,在爭執過程中,英國國旗被扯了下來。
於是,英國駐廣州領事開始抗議,認為清廷隨便抓人,還侮辱英國國旗。要求釋放被抓的水手,並且在48小時之內,由兩廣總督出具一份書面道歉。
當時的兩廣總督是葉名琛,雙方就這一事件你來我往,爭執了很久。最後葉名琛釋放了12名水手,但是拒絕道歉。
英國以此為藉口,10月23日,英駐華海軍開始向廣州進攻,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這件事情,已經讓清廷知道了國旗的重要性。但是,對外商貿一直是清廷打壓的,他們並沒有把制定國旗當成很緊迫的事情。
這一拖,就到了1862年,又出事了。(黃龍旗)
鴉片戰爭中列強佔了便宜,所以更加囂張,在中國水域佈置了不少海軍船隻。
1862年湖北長江水域,英國水兵和中國水兵發生一次鬥毆事件。雖然佔了便宜,但是英華人偏要說中國的船隻沒有掛國旗,他們不知道是兵船,不負責任……
當時的恭親王奕欣聽說這件事,終於意識到不能再拖了。於是他趕緊和兩江總督曾國藩商量,能不能在水師船隻上掛龍旗。
1862年10月,清廷批准了總理衙門的建議,並且發了照會:“希即行知貴國各路水師及各船隻。嗣後遇有前項黃龍旗幟,即系中國官船,應照外國之例,不準擅動。倘有移動,即照犯禁辦理。”
此時的黃龍旗,還不算是國旗,因為只是用在官船上表明身份的。(清政府黃龍旗)
6年之後,1868年4月,清政府派出了一支代表團,出訪西方各國。但是,沒有國旗。在與各國會談宴會等場合,人家都懸掛國旗,清政府沒有,很尷尬……於是,美華人趕緊替中國代表團製作了一批黃龍旗,暫時用一用。
當時在國內雖然已經大量使用黃龍旗,但是沒有一定的規範,所以有些混亂。
很快,李鴻章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選擇。在郭嵩燾的建議下,最終選擇了黃龍旗作為大清國國旗,並且製作成四角龍旗。
至此,清政府才終於有了國旗。
然後,1912年清朝被推翻,黃龍旗也就結束了歷史使命。
-
7 # 陳悅漫步海邊
清王朝時代,原本沒有近現代意義的國旗概念,到了兩次鴉片戰爭後,中國與西方的交往開始變得密切起來之後,才產生了對國旗的迫切需要,這一點和當時的日本也非常相像。
最早提出有關國旗的問題,是太平天國戰爭末期,清政府總理衙門委託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幫助在英國購買軍艦,在艦成之後,即遇到了需要在軍艦上懸掛用以表明國籍身份的國旗問題。當時,李泰國為中國軍艦選定的是以龍旗代國旗,以綠底黃十字旗代艦首旗。
幾乎在此同時,國內的上海船捐捕盜局等擁有蒸汽輪船的部門,也迫切需要一種標識船隻所屬國的旗幟,也是選定了龍旗。
(三角龍旗旗式)
此後,龍旗就成為了一種不成文的國旗。在具體運用中,當時的龍旗曾出現過多種式樣,諸如紅底金龍旗、黃底青龍旗等,都是三角旗。
1875年北洋水師籌建後,軍艦即用三角形的黃底青龍旗作為兵船國旗,得到了預設。到了1888年10月3日清政府批准頒行《北洋海軍章程》,進一步明確了龍旗的國旗地位,同時旗式從三角改為了長方,從此開始一直到清王朝覆滅,長方形的黃底青龍旗就始終充當著國旗。
(清末郵政部門使用過的龍旗)
(清末海軍使用過的龍旗)
(清末煙臺海軍學校使用的龍旗)
需要一提的是,由於龍旗表面的圖案非常複雜,以當時的工藝很難做到標準化,因而雖然龍旗是清王朝的國旗,但是各地區、各部門乃至同一地區、部門在不同時間裡使用的龍旗,往往千差萬別,除了黃底、石青色的龍等元素外,具體到龍的造型等方面,並沒有一定之規,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奇葩的情況。
-
8 # 老照片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和象徵,在對外交往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清朝的國旗出現,與對外交往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其制定與演變也深深受到外部的影響。
19世紀60年代初,清廷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籌建了一支艦隊。因世界慣例,艦隊上都要懸掛國旗,所以恭親王奕就通知外國公使“中國官旗”的形式為一面三角形的黃旗,上面繪有一條龍。但是這種三角龍旗實際上還只是船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旗。
到了80年代末,隨著對西方國家旗制的瞭解,清政府開始研製國旗。天津軍械局負責國旗設計,由原來的三角形改為長方形,尺寸分為大小四號:頭號橫長一丈五尺六寸,直寬一丈六寸五分;二號橫長一丈三尺九寸,直寬九尺五寸;三號橫長一丈一尺五寸,直寬七尺六寸;四號橫長九尺六寸,直寬六尺三寸。改用蘭羽紗鑲嵌五爪飛龍,龍頭向上。
回覆列表
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是國家的象徵,國旗透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來反映一個國家的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一般說來,在一個主權國家領土內是不容許隨便懸掛國旗的。那麼,大清王朝有沒有自己的國旗呢?我們所說的“黃龍旗”是大清國旗嗎?清代中期以後,閉關鎖國政策已成基本國策,加上天朝上國思想的影響,大清王朝把與外國的交往看成是天朝與外夷的關係,最終清王朝走向了它的末路。
1840年鴉片戰爭爆黃龍旗發,清王朝的國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簽訂。1858年之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派駐公使長住北京,為了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清王朝也開始向外國派駐公使。在清王朝同西方國家談判時,發現他們都懸掛著各自的國旗,而當時的大清王朝卻是無旗可掛,“天朝上國”的威儀頓感消失,於是,李鴻章上書朝廷,請求頒制大清國旗。
李鴻章經過對國旗圖樣的篩選,呈上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圖案備朝廷選用,最後選定以黃龍旗為國旗,並於1888年頒佈《北洋海軍章程》,確認了“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俗稱黃龍旗。旗為羽紗質地,正黃色,用羽紗鑲嵌青色五爪飛龍,龍頭向上,分為大小四號,頭號橫長1丈5尺6寸,寬1丈6寸5分;二號橫長1丈3尺9寸,寬9尺5寸;三號橫長1丈1尺5寸,寬7尺6寸;四號橫長9尺6寸,寬6尺3寸。
大清國旗頒行之後,大清國在國際上有了正式地位,1912年1月10日,清帝溥儀宣佈退位,黃龍旗也被五色旗取代,黃龍旗存在了三十多年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它見證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國家、一個多災多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