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ungLeo
-
2 # 儂姝沁兒
在豐年的時候大家比的是誰的收成好,在災年的時候大家比的是誰不餓死。
當下世界形勢處於緊縮週期,現在融資不好拿了,錘子公司甚至已經有人放出要死的言論了。能否熬過這個困難週期,才是重中之重,盈利與活著比總是輕上許多。
技術的進步決定消滅你的武器有可能是:降維打擊。"消滅你與你無關"是多麼囂張的一句話,這也是為什麼各個手機廠商絞盡腦汁的怎麼想去創新,推出各種新功能,從觸控式螢幕幕到曲面屏再到全面屏,從手動解鎖到指紋解鎖到人臉識別解鎖等等。
進入億臺俱樂部,核心科技還是得拿到自己手裡,目前因為歐洲區罰谷歌導致谷歌的安卓開始在歐洲區收費,可以預見的是其他地區安卓的收費將會不遠,也不知我們的這些手機廠商是否做好了應對危機的準備。
另外,高通cpu的壟斷格局形成和蘋果開始自己研製cpu這兩件事未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方面華為看來已經做好了準備,而小米的澎湃卻...
-
3 # 商業偵查眼
小米股價6月3日跌破9港元,創上市以來新低;對比曾經的22港元高點,回落近60%,幾乎等於腰斬。
在小米上市之前,雷軍多次提到,蘋果是硬體公司、微軟是軟體公司、谷歌是網際網路,而亞馬遜是電商;小米是全球少見的全能公司,能同時做到硬體+網際網路+電商,所以應該給小米「騰訊乘以蘋果」的估值。
和小米有類似命運的公司,是一上市就破發的Uber。有趣的是,優步CEO曾經說過:如果你仔細看,優步(Uber)就是亞馬遜(Amazon)。
聽起來是不是和雷軍將小米自比為「騰訊+蘋果」有些類似。
要知道,Uber賺的不是「策略財」——因為自身經營與眾不同而賺到的收入,而是「機會財」——因為市場大環境好才賺錢。
小米為不是「科技創新」公司
過去十幾年,中國的外送服務、共享經濟、類似Uber的網上叫車等所謂的「網際網路創新」,造就了一批擁有龐大使用者數的獨角獸公司。
他們被認為是高科技企業的體現、現代創新的典範,但究其本質,其創新點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非科技、技術的突破。
從小米2019年第一季的財報中可以看到,智慧手機的銷售仍佔營收超過6成,而網際網路服務則佔營收的9.7%。小米從飢渴營銷、圈住「米粉」,做到線上線下全通路的佈局,至少從營收的結果看,小米的強項不在科技,而是銷售。
小米過去強調自己是價效比取勝,為了壓低製造成本,導致中國企業只能追求低成本代工,而無法累積更多利潤投入技術研發,這拖慢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速度。
像小米這樣的低端製造,是憑藉自己強勢平臺的優勢,以頗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卻同時犧牲了上游製造商的利潤。這不是高科技,是一種追逐利益的商業模式,長期而言,對製造業會是一種傷害。
輿論追捧這些所謂的「高科技公司」,卻在貿易摩擦時,人們才發現,核心技術都不在這些被追捧的公司手裡。
小米股價大跌,與市場氣氛和智慧手機的市場進入飽和期有關。
不過,2019年第一季的財報也顯示,小米IoT(物聯網)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佔比,來到了27.5%(去年同期是22.4%)。在財報中可以看到,小米已連線小米IoT平臺的IoT裝置、不含智慧手機和筆記型電腦,已經達到1.71億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0%。
小米未來的投資價值,將取決於它想建構的物聯網生態系能否成功,其中的關鍵,當然是資料運算技術的能力,也是決定小米能不能從賺「零售財」,變成賺「科技財」的關鍵。
小米投資者的恐慌被誇大了?
在不斷變化的智慧手機世界中,小米公司已經成為危險的訊號。
像小米這樣的公司常常會發生這種情況,小米公司有許多不同的業務,往往指向不同的方向。從更大的角度來看,最近的恐慌情緒似乎有些過分誇張,因為該公司的趨勢看起來似乎總體上是積極的。
企查查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的智慧手機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0%。由於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後出現了消化不良的情況,因此這種下降變得越來越普遍。
小米肯定不是唯一一家銷量下滑的公司,其中包括三星和蘋果在內的全球六大品牌中有四個也出現下滑。但這對投資者來說無關緊要。
隨著股價繼續下跌,小米最近採取行動,試圖穩定軍心,宣佈週二回購1100萬股。但即便在該公告發布後,該股仍然繼續下跌,並於週二收於新的盤低點9.02港元。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中國銷售額下降了20%,小米佔據了12%的中國市場份額。儘管本土的智慧手機表現不佳,但在1月至3月的三個月內,其市場份額每月持續增加。
企查查資料顯示,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印度是該公司的第二大市場,其銷售額增長了8%,它鞏固了其作為最大品牌的地位,佔據了約3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範圍內,公司在許多其他市場表現良好,並且正在擴大其國際業務,能夠抵消幾乎所有在中國的下降。
你怎麼看小米的商業模式和投資價值呢?
-
4 # 玄武商業諮詢
小米手機成功與危機分析及突圍路徑預測
小米曾經的成功是因為可行細分市場戰略(價效比)加一定商業模式創新(電商)
一、什麼是可行細分市場
1.市場規模夠大
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且普通老百姓醫療住房教育等支出佔大頭,很多家庭揹負債務,價效比需求使用者規模很大
2.競爭對手薄弱
A功能機時代的價效比領先者天語盲目轉型對標OPPObbk,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B深圳山寨機品牌技術薄弱,難以提供較好的智慧手機互動方案
C國際大牌諾基亞三星motohtc等定位高階盲目對標蘋果,忽略了對價效比細分市場的深度挖掘
D金立OPPOvivo等強勢中國產品牌忙於清理功能機海量庫存以及採取延續原有戰略定位,由於技術不是很完善,不敢貿然不成熟產品(OPPO等的使用者有品牌粘性,更在乎價格,基本功能之外的使用體驗等情感屬性需求)
E智慧手機發展初期,價效比使用者能夠接受價格低,體驗稍差
所以,選擇價效比細分市場,對小米來說是可行的細分市場戰略
假設小米當時選擇高階,各方面資源實力以及對手彪悍,那這個也等於白搭,對於小米彼時來說,叫不可行細分市場戰略
二、何為商業模式創新
重新梳理整個產業鏈條,從供應鏈到目標使用者,挖掘鏈條痛點,為目標客戶提供全新的價值組合方案
價效比目標使用者最大的需求痛點就是價格,那麼分析整個行業,區別於對手的各項經營活動,最容易降低成本的是營銷成本,渠道成本以及線下零售終端成本
而彼時,電商支付技術,信用體系等等趨於完善,網際網路使用者日趨龐大,這使得小米採取差異化的經營活動獲取成本領先優勢以高效解決價效比使用者需求痛點得意實現
綜合一二,小米彼時不成功都困難!
三、小米危機的由來
1.小米在領先的時候沒有繼續提高效率,以至於對手模仿商業模式以及也切入此細分,且對手效率甚至更高
榮耀已經超過小米,甚至realme也是巨大的威脅!
2.小米後期小米之家戰略,代言人活動等等,與原有定位日趨脫節,盲目衝擊對手細分市場的同時,逐漸丟掉了自身優勢
3.小米在領先的時候,沒有做好戰略壁壘設計,比如早推出子品牌左右良性互博,,佔據有效資源,使用者心智等等,做到相對壟斷,類似於OPPOVIVO對年輕市場偶像粉絲群體的把控
四、小米的突圍方向
1.自家效率絕對領先的細分市場,
A.做好戰略壁壘設計
可惜榮耀起勢之前沒有做,印度realme(OPPO子品牌)崛起之前也沒做
B.超前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比如新零售)
C.再細分探索
2.自己處於追趕地位,且效率排在前列的細分市場
A.提高效率,拉下差距等待領先者犯錯
B.尋求可行商業模式創新
C.挖掘可行再細分市場
比如印度印尼在華為OPPOvivo沒有進入前子品牌走中高階,可惜,這個也沒有做
3.自己處於落後的細分市場
A尋求商業模式創新
B再細分探索
絕不盲目同質化切入,比如國內華為OPPOvivo的細分市場 ,同質化進入大機率失敗
結語:
現在榮耀已經在這一細分市場領先與小米,OPPOvivo的子品牌也實力強悍,小米如果繼續採用增量紅利期的方法,或者盲目模仿對手技戰術營銷活動,將會是下一個天語!
10月25日, 小米MIX3在故宮舉辦新品釋出會,雷軍釋出了一款磁動力滑蓋全面屏手機小米MIX3。
從產品本身來看,小米MIX3算得上全球首款滑蓋全面屏手機,屏佔比93.4% ;採用了1200萬變焦AI雙攝,DxOMark拍照評分高達108,得分排名全球第三。
回覆列表
當下的世界形勢,無論是哪一家公司的前景都是非常困難的。公司的市場銷售進步,那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換句話說,沒有倒閉不了的公司。也沒有一直可以長盛不衰的公司。所以小米的危機遠遠沒有結束。
不僅僅是小米,包括華為OPPO vivo這些中國手機市場上的梟雄們,一個個其實都非常的危險。
想當年諾基亞是何其的強大,但是當蘋果推出了iPhone之後,諾基亞就兵敗如山倒了。
所以這些公司不敢錯過任何一個風口。他們都在不斷的努力尋找下一個計算平臺的切入點。
其實打敗你的往往不是同行的競爭者,而是跨行業的競爭者。
打敗諾基亞的不是生產手機的摩托羅拉,而是生產電腦的蘋果公司。
在作業系統的壟斷市場上打敗windows並不是跟其隊標的Linux作業系統。而是換了一個計算平臺的安卓作業系統。
所以這些手機廠商們其實是岌岌可危的。他們都在小心翼翼的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摸索,希望在下一個計算平臺到來的時候不會被踢下這個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