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藍詩
-
2 # 觀象齋主人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要司馬懿寫的話他會把諸葛亮寫的更厲害,因為司馬懿是個城府極深的人,他懂得潛藏和隱忍。他總是韜光養晦,把對手欺瞞過去,他從來不露鋒芒,讓對手感覺他沒有威脅,不知不覺中死在他手裡,總而言之,他不喜歡說自己厲害。
-
3 # 滄海一夢
一個人在什麼位置或檔次,只要看他對手在什麼位置或檔次,那麼他就基本就會在什麼位置和檔次上,所以真正想評價一個人,只要看他對手如何就可以知其大慨了。
如果司馬懿來寫《三國演義》,首先肯定會更具體,更生動,會有更多精彩的對局和細緻地描寫。人物內在的精神、心理活動,戰爭的規劃、策略和鬥爭都會更豐富,更洶湧澎湃。
諸葛亮也自然會更高智慧,更優秀,更歷害,更難鬥。司馬先生會遇到更多困難、挫折和失敗。但結局會和《三國演義》一樣,不管諸葛先生如何通天徹地,都不能真正打敗司馬老先生,都只能越發襯托司馬老先生英武神明和偉績豐功。司馬老先生自然會在鬥爭和挫敗中茁壯成長,最終贏得人生及事業的輝煌和最終勝利。
所以這個問題聯想豐富,問得相當不錯!麻煩提問題的人去把司馬老爺子從地下請出來,讓他奮筆疾書,敘敘當年往事,這確實很期待喲。願提此問題人早去請,至於去請的人能不能回來,卻是我不願關心的了。
自古人心太離奇,
想讓司馬寫《演義》。
司馬地下若有知,
一定請你喝酒去。
-
4 # 可愛的張飛
如果由司馬懿寫諸葛亮,肯定會把諸葛亮寫的更厲害,因為智者會用對手的強大襯托自己的強大,如果把諸葛亮寫成傻逼一樣,那他會和傻逼對比嗎?很顯然的道理
-
5 # 一壺濁酒喜相逢
不讓司馬懿老先生親自執筆創作巜三國演義》,而讓司馬懿派人把羅貫中老先生請到皇宮之中,封個虛職,賞賜許多錢財,再找幾個貌美如花的侍女侍侯著羅貫中老先生,讓他從新創作《三國演義》,那麼新巜三國演義》中將會呈現出,司馬懿父子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南征北戰,消滅蜀漢、孫吳,一統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立下了齊天大功,曹氐政權在建立後,昏庸無道,只圖享樂,苛捐雜稅繁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國各地紛紛揭杆起義,司馬家族不得已,廢曹自立,天意如此,民心所向,正大光明地奪得曹氏天下。至於新《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及眾多人物的描寫將會有所遜色,著重體現司馬家族的風彩,道出眾英雄豪傑,沒認清形勢,跟錯了人,站錯了隊,司馬懿將比諸葛亮更加有名,享受著後世源源不斷的香火和傳頌,現代許多地方,為發展旅遊事業,為本地經濟發展而爭司馬懿的出生地,躬耕地,上學地的所屬權,而沒有諸葛亮的份了。關注本人,給你帶去認真的,搞笑的歪評。
-
6 # 三木寶寶1
【三國演義】司馬懿應該是個人物,有些地方可能比諸葛亮更勝一籌,諸葛亮還有發脾氣的時候,司馬懿就沒見他發過火。一個人你找不到他的軟肋,是最可怕的。“空城計”太有名了,司馬懿會犯那樣低階錯誤嗎?不管怎麼說,諸葛亮沒有死在司馬懿手裡,也許諸葛亮活著是司馬懿對付曹操的最好一張牌。司馬懿和曹操的關係很微妙,即是主臣,又是亦敵亦友。為什麼這樣說,我覺得曹操對司馬氏家族一直有防範心理,又不得不用,如沒有諸葛亮,必除之,以防後患,後事態發展,曹魏還是完在了司馬氏家族。司馬懿也窺見到曹操對自己的防心,安全係數並不是很高,他為什麼不反呢?也許覺得沒有絕對的把握,頂峰的對決,一劍決勝負。不管怎麼說,他熬死了諸葛亮,熬死了曹操,所以說有的時候,等待和耐心也是可以取勝的。
-
7 # 冰封三尺06
一看就試不懂歷史的,三國演義司馬懿來寫,首先就是要加大丑化曹魏,而醜化曹魏的最佳方法,就是更加吹下諸葛亮。
-
8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三國"時期,就是一個群雄奮起,謀士輩出的年代。如果《三國演義》讓司馬懿來寫,我認為要比羅貫中寫的好。對諸葛亮的評價更能進一步的, 實事求是的,把諸葛亮寫的更好。因為高手對決,只有把對方寫好,描述好,自已才能突顯高藝。司馬懿,何許人也?在《三國演義》裡,雖然說司馬懿藝不如諸葛亮,其實司馬懿在整個《三國演義》裡,藝已落高諸葛亮。更高於其他謀士。才使司馬家族獲得成功。才使"三國"晉統一。淺談司馬懿寫《三國演義》只能使《三國演義》更精彩。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指正。
-
9 # 我小時候也很白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不對,因為三國演義也並不是由諸葛亮寫的。而是由後代人完成的,只不過立場上較為傾向劉關張!
所以應該說如果作者立場上較為傾向曹魏,諸葛亮還會不會有這麼厲害?
答案是會的!首先一個,顯示一個人厲害的方法,最好的就是給他塑造一個吊炸天厲害的一批的對手,但是再怎麼厲害的對手最終都會輸在主角的身上!對手反派越厲害,越能展現出主角的強大,所謂紅花襯綠葉,不外如是!這是故事裡的常用套路!
試想一下,如果曹魏是主角,那麼可能原本就是虛構的溫酒斬華雄,就會被安排到曹魏的某一武將中,而原本劉皇叔收法正、孫乾、糜竺糜芳等人的故事就會被一筆帶過,曹操收樂進李典等人可能就會有一個個故事了。可能我們就能知道曹操與那“鬼才”郭嘉、“毒士”賈詡、王佐之才荀文若等人之間的各種故事了,還有那三顧茅廬可能就是會在一個個小故事裡作為一段節選(其實這個可能比較小,只要有《隆中對》在,三顧茅廬永遠是一段佳話。),而司馬懿從據不為官到為曹操諸子出謀劃策,可能就是一段名流千古的往事也說不一定。
或許我們就看不到忠義無雙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還有張三爺在當陽橋頭的那一聲吼,也未必會有三兄弟桃園之情流傳千古了。或許就是“古之惡來”典韋忠心救主,情義無雙!“虎痴”許褚的耿耿。
先說明,我並沒有別的意思啊,確實是之前看過的。
看過一部穿越小說,當時主角的立場其實就不怎麼對劉關張很感冒,傲慢自負的關羽,暴虐兇殘的張飛,摘人果實的諸葛亮。
我說這個到不是說要替曹魏洗白(就算有人要,也輪不到我不是),也不是抹黑劉關張,只是就這個提問就事論事,有什麼不對,望指正。
-
10 # 陳大舍
由“司馬懿寫《三國演義》”這種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發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關於諸葛武侯的尊崇,基本上都和司馬懿的評價有些關係。
司馬懿是諸葛武侯晚年的勁敵,但他對諸葛武侯的評價卻是“天下奇才”。對此,晚明的另一位史學奇才劉獻廷在詩中如是說:
“治國與治軍,臥龍豈兩事。陳壽亦何知,還問司馬懿。”
說的就是這個事。《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有這樣的記載:
“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在星落秋風五丈原之後,漢軍撤退,司馬懿立刻帶兵追擊,到了漢軍空營之後見到諸葛武侯的安排佈置“皆有法”,不由得感嘆對方為:“天下奇才”。這絕對不是司馬懿的故作大度,而是作為一個沙場老將的心裡話。在三國後期,司馬懿用兵之狠、速度之快是有了名的。無論是之前八日行軍千里平定上庸太守孟達還是之後以不到一年的時間滅亡了“北韓國王”公孫淵,都是又準又狠,速戰速決。但唯獨在和諸葛武侯對陣時司馬懿只能咬著牙的耗著,而且為了安撫軍心還得拜託魏明帝曹叡和辛毗兩人出面和他演雙簧。所以這句“天下奇才”,確實是司馬懿對諸葛武侯的最終定位,而不是浮誇的虛美之詞。
韓東君版司馬懿,鷹視狼顧。
歷史上,漢昭烈帝在世時諸葛武侯一直是以戰略家的身份存在於季漢陣營。而大多數戰場上的廝殺都是昭烈帝親自上陣指揮,所以昭烈帝才有了一個“老革(兵痞)”的外號。對此《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記載是:
“成都平,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也就是說長期以來諸葛武侯扮演的是楚漢相爭時丞相蕭何的角色。之後的攻打漢中之役也是由昭烈帝安排兵佈陣和以法正為“謀主”的操作。所以曾陳壽評諸葛武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也是後世有人質疑諸葛武侯軍事才能的論據之一。但認為諸葛武侯不懂軍事,這無論怎麼說都是不符合事實,首先自夷陵之戰以後漢軍便兵微將少,真要是打硬仗實在是消耗不起,所以諸葛武侯用兵時首先是要儲存實力,往往避免攻堅戰,而且在沒有十足把握時決不遠離後方。故諸葛武侯一生就戰術而言似乎總是攻而不克,反而常在撤軍時反戈一擊,取得勝利。比如魏國名將王雙與張郃皆是死於“拖刀計”。
因此對深諳兵法奧義的司馬懿每次在漢軍撤退時,都不主張追擊。至於之前對魏明帝曹叡等人說: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那也只是自古以來“戰略上蔑視敵人”的老套路,任何人帶兵都不會先滅自己的威風,長旁人的志氣。
五丈原遺址。
最後說一下司馬懿可能對《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志》修撰於西晉,自然會在很大程度上照顧西晉王朝的官方立場,所以書中對諸葛武侯的評價首先要參考西晉王朝的老祖宗,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的意見。而《三國演義》本於《三國志》(最初就叫《三國志通俗演義》,而且還有“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的副標題。),所以不管後人認為羅貫中或是毛宗崗如何的“尊劉貶曹”,其根本立場是不會脫離《三國志》的框架。也就是說,《三國演義》中對諸葛武侯的尊崇,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司馬懿的那句:“天下奇才”。
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
回覆列表
平淡出奇的書誰會願意看 更不可能成為經典 能成為舉世矚目的軍事家 必須有個旗鼓相當 甚至更勝一籌的對手 這樣才能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