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葉0000001

    不管對多大年齡的人,知識永遠都是武裝自己的武器。

    認為知識是壓垮自己的重擔,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認知。

    但是,知識要與年齡相匹配,要與個人的認知程度相匹配,最重要的是,必須是正確的知識,而不是人為編造的與客觀事實完全不符的知識。

    學習超出自己認知能力的知識,無論對誰都是負擔,這也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模式。因此,教育孩子,必須要懂得遵循漸進,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不要拔苗助長,還要投其所好,讓孩子學習自己擅長及有興趣的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是逐漸升級的,低年級是高年級的基礎,因此,要繼續向上學習,基礎必須打好,基礎不牢,後續的知識就會從武器變成負擔。

    其實人的認知是先天不同的,每個人都是天才,只是在不同的領域。現代的學校教育,確實在教授知識,但這種知識未必對所有人有用,而且也未必能被所有人的認知所接受。所以,我主張人要充分發掘自己的優勢,擅長科學研究的,需要在學校加倍努力,讀研讀博。擅長實踐工作的,可以到技校學習一門專業技能,一個優秀的廚師,剷車駕駛員,創造的價值一樣很可觀,他們也同樣需要有武裝自己的知識。

  • 2 # 教育微得

    這個問題就好比我昨天寫的那篇文章一樣。

    也許你會認為小小的年齡不適合學習太多的東西,他們應該去享受生活。去享受父輩給他們提供的這種樹陰。這樣才是正常的。

    但我認為學習知識是他們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這於年齡的大小無觀。年齡小學習的知識是他們初步的知識,他們就像一顆小樹苗一樣,要想成長壯大,就得不斷的吸收營養。讓自己變得更能經歷風雨,我們的世界從來都是叢林法則,一顆歪脖子樹,會早早的被砍去做柴禾,只有那種參天大樹才能夠傲視叢林。

    學習知識只會讓我們的腦袋變得越來越聰明,讓我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敏捷。人類文明之所以越來越進步,是因為在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充實自己。如果一個人長期不學習知識,他只會象遠古的人類一樣。

    知識不是負擔,是人類成長的階梯。

  • 3 # 騷年遇到猥瑣的你們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知識固然重要,但我認為孩子童年的回憶不能只有書本。勞逸結合最為重要!

    有很多家長會攀比自己孩子的分數,逼迫孩子提高成績,很大的限制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補習班。

    家長固然以為這樣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是,誰也不想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不能一昧的抹殺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非得讓孩子走家長給安排好的路。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是每個家長不可或缺的責任。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需以身作則。

    家長自身的教養,素質,品德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素!

  • 4 # 教師成長筆記

    對於少年兒童而言,重要的是成長,而非知識。不論是背誦唐詩宋詞、學習琴棋書畫、研究奧數……沒有快樂的童年,少年兒童的發展是畸形的。

    以興趣的名義

    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讓孩子過早進入“興趣班”,多數情況下,不但沒有發掘孩子的天賦和興趣,而且抹殺了孩子們成長過程探究的好奇心、輕鬆自在的節奏、沒有太多憂慮的純真年代。

    孩子對某些事物表現出的關注,未必是興趣,也許只是好奇。於是,週末、假期裡,孩子們在父母的利誘、威脅下,有些無奈地進入了各類校外輔導機構。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去學習那些抽象的詩詞、單詞、規則,效率不高、興趣不高。久而久之,開始厭倦學習。

    厭倦學習,有時候是因為不情願去做,有時候是因為對所學的東西產生了畏難情緒,有時候是因為輔導老師教學方法簡單粗暴……無論如何,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很難喚醒他們內心的小宇宙。

    以開闊視野的名義

    在孩子開闊視野的同時,家長以愛的名義,讓孩子肩負自己的理想。小小的肩膀,過早承受這些壓力,失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少年兒童的世界沒有那麼大,也許還在童話裡、夢想裡、傳說中。

    讓孩子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開闊視野——無疑,是很好的方法。但在開闊視野的同時,要繫結上比賽、研學旅行、夏令營。就少了幾分輕鬆,多了幾分沉重。何況,現在,專業水準的競賽活動、研學旅行為數不多。讓原本簡單的“看世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肩頭、在心頭。

    以愛的名義

    在我們身邊,常常有一些家長和老師,花費很多時間去和孩子交流,讓他們少玩耍,多學習。告訴他們,“知識就是財富,你擁有的知識越多,你將來獲取財富的能力越強。等你成功了,可以環遊世界,可以做到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功利化的引導,是驅動孩子偉大夢想的原動力。在他慢慢成長過程中,漸漸明白,當初“很棒”變成了現在“一般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我們常常見到老師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常常見到家長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就不用做家務,也是給爸爸媽媽最好的禮物。”

    讓孩子故步自封在書山學海中,往往適得其反。學業下滑了,變得自暴自棄。更嚴重的是,他們明白了:報答不了父母,也漸漸失去進取心。甚而至於,當父母批評的時候,會責怪父母不懂他們——其實是,知識作為學習的負擔,如同累計的稻草,總有一天,可能會壓垮駱駝的。

  • 5 # 田戈教育

    當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是五味雜陳。小小的年紀卻備受功課重壓,或催殘,如此言之,並不為過。

    我們知道,幼兒園的孩子以玩為主,沒有課業負擔,活得快樂、自由、自在。而進入小學,似乎瞬間從天堂墜入地獄。小學學習以文化知識功課學習為主。拼音、寫字、閱讀、寫話等,讓孩子不堪重負。並且從幼兒到小學之間,沒有過渡適應期,更讓孩子一時難以適應。

    又由於小學是應試教育,低年級文化科雖以語數為主,但因評比、排名,更有隨意拔高之嫌,更增加了難度,給孩子學習增添了負擔。

    又由於現行的低年級的教材較難。以語文為例,現行的語文教材,篇目多,課文長,讓孩子去朗誦,有一定的難度。而語文的每週僅8課時,卻要完成很多教學,任務重。除了課文教學,識字、寫字、朗讀,還有練習,預習提綱,校本作業,練習冊,培優輔差等等。這樣教師教學負擔重,孩子學習負擔也重。

    好多孩子因讀書,而與幼兒園判若兩人。愁眉苦臉、少了笑容,疲憊,沉默寡言,抑鬱寡歡,成了一些孩子的常態。

    也因此,許多家長也深感孩子學業負擔重,輔導孩子吃力。這也讓家長苦不堪言。

    家長雖苦,也深知孩子學習苦,心雖疼,卻無可奈何,依舊推波助瀾,為了孩子的學業,只能那樣做,誰能倖免?

    現在孩子學習,無論小學,還是初高中,都陷入了惡性競爭迴圈,明裡鬥,暗裡較勁,課業負擔重,都是在透支孩子的身體。幾乎沒有家長不為自己孩子擔心的,就怕孩子吃不消,垮了身體。

    我們對當下的教育似乎都很清醒,卻也很迷茫,看不到前景,找不到出路,或走不出教育怪圈。

    無奈的教育,扎心的教育,煎熬的教育……

  • 6 # 六和麥田

    你只看到了知識這個表面,沒有真正感受到教育過程的體驗,才是最有價值的。

    知識,在很多人看來就是最淺層的概念,就是可以用試卷分數來體現的東西,卻不知道,知識獲取的背後,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體驗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體驗才是真正的學習的財富。

    正如很多人說的,小時候背過的課文,長大了還能背嗎?小時候掌握的行程問題,或是放水與進水的問題,長大了還在用的機會有多少?很多知識都已經忘記了,而真正對人有益的就是那些忘記不了的,內化成個體能力的。

    有一些孩子,在學習的成長路上,他的考試不一定是優秀,但是,他懂得老師佈置的作業要主動去完成,並且能夠遵照老師說的,在限定的時間裡,去把那些作業給寫了,然後剩下的時間就完全由自己自主支配了。對大腦而言一點負擔都沒有,那他在成長路上就深深地體會到,有任務就是要去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他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可是這個習慣沒有分數體現在試卷上。

    也有一些孩子,而對自己的生活,面對自己的學習,他也許會去思考,什麼事情是緊急並重要的,什麼事情是不緊急不重要的,都學會區別了,然後就根據自己的生活節奏去完成這些任務,那麼,掌握知識的過程就不會給他負擔。

    記住幾個知識,這是大腦的低階活動,而去思考,去分析,去反思,那才是大腦的高階活動。

    很多人依舊糾結在大腦的低階活動上,說抄寫那麼多的詞,有什麼用呢?卻不知道,這不是為了記住那幾個詞的問題,背後還有鍛鍊孩子手部肌肉的作業,讓他的手指能得到更好的鍛鍊,今後才能更好地勝任手部的工作任務。

    很多人依舊糾結在情緒的問題上,總覺的那麼多的學習任務,是多麼的煩,多麼的累,其實有一些情緒是家長傳遞給孩子的,家長煩了,孩子自然更不喜歡學習知識了。因此,孩子沒有學會調理自己的情緒,那麼他今後會遇上很多因自己的情緒問題而帶來的很多,甚至是無數的困擾。

    這些都不是知識,也是知識,是一種支撐人走向成熟,走向優秀的核心要素,只有過程體驗才能更好地給予,誰也不能替代。

  • 7 # 睿明升學規劃中心

    不要拿成人的眼光是看待孩子的世界,把學習當成武器的人成人也難以做到!

    小學的知識在我們成人看來何其簡單,閱讀、作文及計算等能力更不足掛齒,所以許多老師和家長站在自己的角度恨鐵不成鋼,把孩子數落得灰頭鼠腦,一片“黑暗”。其實小學的知識和能力對孩子來說,像大人的生活重擔,再走過一段歲月,便舉重若輕了,或是有了興趣,苦讀書也就變成樂趣。西方很多國家在小學對學生的知識教育並不怎麼在意,更多的是培養和呵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精神,深得兒童教育之妙。

    我們的小學教育不知怎麼走進了應試教育的衚衕,怎麼也難以轉出來了,從家長的角度還是應該把知識當興趣給孩子培養,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 8 # 理智的思考

    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心,快樂的生活才是小孩子最需要的東西。

    至於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不是不能上,但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更不要讓孩子來實現父母心中的夢想。

    作為父母,我更希望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完整的人格,善良的品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普通人來說結婚生子是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