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現在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無可比性。過去的孩子侷限於室外,而如今的孩子侷限於困絡之中。先說一下過去的孩子開心之處:一社會環境好,無需擔心孩子的安全;所以,孩子是自由的活動和無憂慮的玩。二社會安定,群眾基礎好;所以,孩子,可以野到田間地頭,人群莊裡的玩。三是無公害,無傳染,不用擔心孩子被搶、偷、溺殺、拐騙之嫌;孩子的淘氣是正常的自然成長。四是無網路之害。五是老師有公德,社員有愛心。尊老愛幼風氣正。所以,這是孩子美好的基礎。六是社會風氣好,人人愛惜兒童健康成長。七是鄰里關係和睦,彼此都放心。僅這七條足以使孩子自由美滿快樂的渡過童年時期,也是孩子最美好的時代。正相反,現在在的孩子隨著生活的好轉,人們開始以嬌慣的心態去培養孩子,結果是讓人失望的很。現在不能說孩子不幸福不快樂,但是,缺乏的是童年自由的快樂:一、孩子缺少童趣,並且不合群,這是現在我們關門閉戶造成的。二、科技的發展給孩子是手機(網路)的困惑。三、社會富裕,卻給孩子不安全環境。四、各種幼兒教育使孩子童心盡失。五、寵孩時代已經到來,物質唯上,傷害了孩子。六、個性、孤癖、任性使人無語。七,遊樂場所不少,沒有孩子盡興的。這就是現在如過去孩子不同點,更是泯滅了童年的夢想之實。怎樣使孩子迴歸到童趣當中呢?我想不是我說說就能改變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會越來越好,我們也無需杞人憂天;與時俱進,善待孩子,給孩子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還是必須和必要的。讓我們共同努力,解放孩子的束縛,留出空間,就是美好的希望。

  • 2 # 狐飛火

    今天下午接兒子放學回到家,他問我,你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呢?我遲疑了一會兒說:“爸爸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爸爸的童年在泥土地裡,在無邊的田野裡,在和玩伴們追逐打鬧裡,在黑白電視裡,在村邊的水坑裡……充滿樂趣充滿美好。”

    說罷!看他有些疑惑,他又問我,你的童年都玩什麼遊戲?我說:“爸爸小時候哪裡有什麼玩具,哪裡有這麼多看也看不完的動畫片,像你這麼大的,大多時間都是和玩伴們在一起。放學後各自回家寫作業,寫完後去找玩伴們,有時一起捉迷藏,有時一起丟沙包,有時一起彈彈珠,有時一起騎腳踏車、還有時一起跳繩、踢毽子、滾鐵環、跳皮筋、翻手繩等等。想到啥就玩啥。”

    兒子聽玩,那我們一起玩遊戲吧!嗯!我和他一塊兒玩起了單腿跳。

    之後,我走到電腦旁,順手打開了一首歌曲《童年》。我說:“你聽一聽這首歌曲吧,這首歌裡有太多人童年裡的回憶,這也是爸爸喜歡的一首歌。”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後

    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裡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的日子裡總是

    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麼好奇

    就這麼幻想

    這麼孤單的童年

    Sunny下蜻蜓飛過來

    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

    畫不出天邊那一道彩虹

    什麼時候才能像高年級

    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

    盼望著明天

    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我和他伴著這首歡快的童年歌曲,都靜了下來。過了會兒他去寫作業了,我也進入到了寫作的狀態。

    文章寫到這裡,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浙江師範大學秦元東老師在“全國學期教育安全宣傳月”發表的教育論述,具體內容如下:

    兒童民間遊戲

    永恆的魅力與不變的情懷

    遊戲的歷史和人類一樣古老,同樣的,兒童民間遊戲的歷史也和兒童的歷史一樣久遠。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多少研究者,就有多少關於兒童民間遊戲的具體界說。通俗地說,兒童民間遊戲就是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嬉戲娛樂活動,既包括具有穩定性與傳承性的兒童民間遊戲,如跳房子、捉迷藏、老鷹捉小雞,也包括即時性的兒童民間遊戲,如兒童臨時起意開展的追逐打鬧遊戲、撿到石子後的腳踢石子游戲。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遠離了原本甜美寧靜的田園生活;隨著時光的流逝,原本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逐漸成為了許多成人的美好回憶。曾幾何時,作為成人的我們不止一次地感嘆時光流逝與童年時光的一去不復返,又不止一次地回憶起童年時的快樂時光。而兒童民間遊戲永遠是快樂童年的主旋律與主色調:丟沙包、挑竹棒、彈彈珠、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田間地頭的捉螞蚱、夏日裡捉蟬……光是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遊戲名稱,相信很多成人就已經開啟了回憶模式,已經沉湎於對以往童年遊戲的回味之中,甚至還會津津樂道於童年玩過的快樂遊戲,更有甚至會躍躍欲試地比劃起曾經的兒童民間遊戲。

    記得有人曾經說過,對兒童民間遊戲傳承的強調,也許在某種意義上是一些成人對自己美好童年尤其是童年時快樂遊戲的珍視、懷念與嚮往。這些令許多成人魂牽夢繞的傳統兒童民間遊戲,如果拿到今天,又會面臨怎樣的命運呢?

    伴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娛樂的方式與內容,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人類社會走過了或正在經歷著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與資訊文明。孕育、成長與傳承於一定社會文明的兒童民間遊戲,在遊戲的玩法、材料、時間、空間、玩伴等方面也發生了一些顯著變化。如陀螺遊戲從農業文明的利用自然材料自制陀螺與人工在野外土地上抽動陀螺,到工業社會的購買陀螺商品與利用發射器在水泥地或地板上驅動陀螺。

    我們曾考察了某村“跳房子”遊戲在20世紀70年代、90年代以及當前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發現在遊戲的場所、時間、材料與玩伴等方面均發生了一定變化:

    1、遊戲場所方面,主要是從自然環境為主逐漸轉變為人工環境為主。兒童“跳房子”遊戲的場所在20世紀70年代主要是屋外的土地或泥地;20世紀90年代以屋內水泥地為主,屋外少量水泥地、大量泥地為輔;而到了當前則是以學校的水泥地為主,庭院的水泥地為輔。

    2、遊戲時間方面,變化主要體現在遊戲時段從自由多樣到固定單一。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跳房子”遊戲時段基本相同,呈現出了自由和多樣化特點;但在當前,兒童“跳房子”遊戲時段較為固定和單一,主要集中在課間時間。具體地說,“跳房子”遊戲時段在20世紀70年代主要集中在午飯後、傍晚、節日裡人多的時候(下雨天除外);20世紀90年代主要集中在飯後、傍晚、節日裡人多的時候、下雨天在屋內進行;而當前則主要集中在課間時間。

    3、遊戲材料方面,跳方格材料在三個時期基本沒有明顯變化,均以自然物為主。20世紀90年代偶爾也用人工物品(如瓶蓋等)代替石頭,但畫方格材料方面的變化較為明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木棒、石頭”,到20世紀90年代的“石頭、白色粉筆”,再到當前的“彩色粉筆”,體現了從自然材料到人工材料的轉變,其中20世紀90年代是一個過渡時期,呈現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並存的局面。

    4、遊戲玩伴方面,變化主要體現在人數與年齡段兩方面。“跳房子”遊戲玩伴的人數逐漸減少,從20世紀70年代的4-5人,到20世紀90年代的2-3人,再到當前的1-2人。遊戲玩伴的年齡段則從豐富逐漸趨向單一,20世紀70年代時包括學生(幼兒、小學、初中)和成人,到了20世紀90年代成人和幼兒都從“跳房子”遊戲中退出,而到了當前就只剩下小學生還會偶爾參與了。

    資訊文明對傳統的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產生了巨大沖擊與顛覆。相應地,資訊文明背景下兒童民間遊戲在遊戲的時間、空間、材料、玩伴等方方面面,均有了明顯變革,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顛覆性的,變得面目全非,如遊戲空間由原來真實的物理空間逐漸向虛擬空間轉變。

    不同時代背景下,兒童民間遊戲的具體形態會千變萬化,但兒童民間遊戲精神是不變的。兒童民間遊戲精神的內涵很豐富,主要可以從三方面理解:

    1、紮根於兒童的生活,既包括兒童內在的精神生活,也包括顯現於外的生命活動或生存實踐。兒童的所思、所見、所聞均構成了兒童的生活,這些是兒童民間遊戲發生的源泉與基礎。

    2、和自然親密無間的關係。一個重要體現就是應時性遊戲和應節性遊戲,即在某一時節或節日經常出現的遊戲。此外還體現在遊戲材料、空間等的選擇方面,如遊戲材料方面,許多兒童民間遊戲的材料主要以兒童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材料為主,如“玩泥”遊戲、“跳房子”遊戲等,也有些是以成人生產、生活中所使用的材料為主,如“跳繩”遊戲等。

    3、未完成性。許多廣為人知和深受兒童喜愛的經典兒童民間遊戲,如“老鷹捉小雞”、“滾鐵環”、“鬥草”等,經過了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遊戲規則,但這些遊戲在產生與發展之初也並非像現在這樣,而是在大量參與者的參與中不斷髮展與完善,並且即使發展到後期獲得了相對穩定性,但依然能並且會改變。此外,大量即時發生的兒童民間遊戲,如“扔石子”、“吹紙屑”等,並沒有固定的遊戲規則,而是兒童即興創造的,並且可以隨時創造與更新遊戲玩法。

    總之,“未完成性”是兒童民間遊戲的核心與靈魂,實質即是兒童民間遊戲是永遠向著無限開放的有限,是開放的與靈活的,永遠允許與鼓勵兒童創新遊戲,即使對於經典的兒童民間遊戲也是如此。

    也就是說:“兒童民間遊戲對於不同時代兒童的魅力是恆久不變的。”從過去的兒童沉迷於滾鐵環、跳房子、老鷹捉小雞等遊戲,到當前的兒童迷戀於形態與玩法各異的遊戲,如新型陀螺遊戲等。雖然兒童民間遊戲的具體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永遠都是兒童生活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 3 # 廣東一漂流

    曾經的童年孩子們無憂無慮快樂的生活著,過去社會安穩沒有人販子偷搶孩子的,過去的學校老師以師德為職業道德的戒尺,對學生如母親般溫暖,鼓勵學習好的學生繼續努力,關注家庭困難和學習不好的學生,想盡方法啟動家長和老師共同幫助孩子,家訪是老師必做的事情。過去老師給學生補課是無償的,是給不會的學生講題直到孩子們聽懂為止,過去多子女家庭家長對孩子不會特殊溺愛,家長教給孩子的是先做人再做事,過去的孩子很小就會幫助家裡幹活,大的帶小的,每個人對家庭成員都有一份責任感,過去孩子學校留的作業很少,有的幾乎在學校就寫完了,她們有足夠的時間快樂的玩耍,心裡成長得到滿滿的正能量,孩子內心得到的是滿滿的父愛母愛,這樣環境培養出來的孩子知道感恩和孝敬父母,孩子們懂事早,動手能力強,過去孩子儘管物質生活沒有現在優厚,可他們是愉快的,勤奮的,學習目的清楚的,學習方法是自主的。過去的學霸是名副其實的學霸,現在的“學霸”是家長用錢補補補砸出來的。回頭再看看現在的孩子苦不堪言,有的學校老師為了賺錢把教書當生意做,打著補課幌子較勁腦汁打亂正常教學大綱循序,孩子放假不讓休息無休止的補課補課補課,作業堆積如山,一個小學生作業要做到半夜11點,老師開學講課忽悠學生,一個學期知識點老師一個假期給補課學生禿嚕完了,孩子沒時間鞏固,沒補課的學生上課聽不懂,而且開學老師拿些難題就是帶學生刷題,知識點就在那懸著呢,所以補課的學生雲山霧罩,不補課學生蒙圈呀,沒辦法家長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老師那補課,家長一年到頭賺的錢供不上老師補課費,當今無形中行成老師用套路緊緊套住家長錢袋子,老師為了錢沒有師德喪盡天良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寫不完的大量作業害的孩子睡眠嚴重不足,厭學,學習動力喪失,身體每況愈下,老師套路很深,天天考試排榜這招害的家長焦慮再焦慮,孩子成績稍微不好回家要挨父母雙打,我家樓上時常半夜三更傳出父母怒吼和打罵聲,孩子可憐的哭叫聲,孩子捱打就是考試排名出去前五名,這位母親竟是一位中學教師呀,現在的孩子得不到休息,放假補課,開學週六週日補課,孩子別說玩了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現在的孩子能快樂嗎?以前哪聽說學生跳樓自殺?現在把孩子逼得小學就有跳樓自殺的,現在大相當部分學校老師根本不把我們的孩子當人看,學生是老師要挾逼迫家長同意孩子補課砝碼,老師為了撈錢是殘害學生的劊子手,家長是老師提款機,我講的這些是我們家長經歷過的痛苦體驗,也許有幸運的孩子和家長不會像我們這樣受煎熬,真心希望國家徹底整頓中國的教育,救救我們的孩子,讓孩子能按照他們心身健康成長的規律成長,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中國強國強軍夢靠的是這些祖國的花朵,千萬別讓這些花朵被學校那些喪心病狂人渣毀了。

  • 4 # Eva是傑迷嵩鼠駒迷

    現在的小孩子童年就是每天玩手機。。。。。。打遊戲。。。。。。。而不像以前的我們的童年那樣子玩過家家,芭比娃娃,跳皮筋等等,無網路的時代過去了。

  • 5 # 冰雪RONGHUA

    唯一心苦的,就是孩子學習,這個辛苦,對愛學習的孩子來說,是辛苦,可學到知識了。對不愛學習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辛苦不辛苦了。

    孩子童年有沒有趣,和家長有很大關係,有的家長開朗,願意帶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讓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

    可有的家長,就知道節儉,孩子都快長大了,還沒機會出去玩一回,所以說和家庭有很大關係。

    不管怎麼說,還是現在小孩童年好,我們小時候,才過得不值一提呢。

  • 6 # 小小緣影視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的發展,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現這一切的案例有很多,比如曾今的童年和現在的同年。以前,我們的童年和現在有很大的區別。曾經我們天真,快樂,對未來有很多憧憬,對未知有很多向往和好奇。那時候很多東西都體現在精神上。而現在則不同,隨著資訊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在對與同年而言更多的是物質和滿足。現在的孩紙,建立在時代上,他們對於我們所瞭解的事物已經不在好奇,對於新鮮事也不在感興趣。彷彿他們一生下來打記事起就瞭解了,我們花幾十年的事情,現在的童年更多的是注重於學習,都是你忙我趕的學習,最後長大了就是找工作,似乎開始漸漸變得機械化。總而言之現在和曾經的童年已經太不相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可以種植果樹嗎?哪些果樹在冬天可以種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