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理財就是理人生
-
2 # 使用者104597378891
STO即Security Token Offering,STO概念最早出現在數字貨幣的熊市中,給了寒冬中的專案方和資金方一劑興奮劑,大家看到了更加合規化並受到監督的通證發行模式。
那麼,它和ICO和IPO有什麼區別了?相比於ICO,STO具有協議層合規,通證融資合法化,開啟機構投資市場,讓通證本身價值與數字資產脫軌,以未來現金流掛鉤,反應資產價值等優勢。從美國註冊的公司角度來看,STO只是證券融資的一種新的形式。
不同於ICO的Utility屬性,在財務上ICO對應的可以是預售賬款,比如儲值卡、購物卡。而STO更多對應資產的所有權,包括衍生的收益權等,那麼STO與IPO就很類似,是一種證券化的行為,需要被相關的證券發行機構監管。這兩者在會計學和法律認證上是有天然的不同的。
IPO全稱首次公開募股,英文全稱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通俗的來講,“IPO”就是沒有上市的公司,第一次上市,就稱之為IPO。
相比IPO,STO的發行和投資門檻,還是要低的多的,而且收益和風險也相對較低。同時,STO具有更好的流動性,協議層自動化管理,24小時交易,交易單位靈活等優勢,最主要有明確的監管法律。雖然美國SEC率先對STO進行了合規化,但實際上在香港透過9號牌照的金融機構也是可進行STO的。相比傳統的股權投資,STO更有利於股權投資的交割、退出,有助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市場分層。而在STO具體操作層面,首先要判斷專案是否合規。
STO的出現,對於區塊鏈最大的影響在於幫助區塊鏈由虛向實發展。在此之前,99%的區塊鏈專案都是早期專案或者說空氣專案(ICO),STO的出現,使得區塊鏈專案有了底層資產的支援,有了真實的估值依據。
-
3 # 芯夢
STO簡介
據the block crypto報道,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正策劃推出通證化證券平臺,為此,納斯達克正與區塊鏈技術企業 Symbiont 進行談判,旨在達成相關合作。這意味著一些初創公司或企業將可以在美國相應的法規監管下,進行更靈活的融資。156
有人認為STO是IPO的2.0版本,有人認為STO是合法化ICO,甚至有不少人還宣稱未來將是STO的天下。STO真有這麼神奇嗎?鏈虎財經將透過以下五個問題,帶你迅速全面瞭解STO。
STO到底是什麼,與IPO、ICO有何不同? 6991
STO,全稱Security Token Offer,是一種以token為載體的證券發行,在確定的監管框架下,透過非公開募集和公開募集來對外進行融資,可以將現實中已經存在的金融資產或權益進行代幣化,例如公司股權、債權、智慧財產權、信託份額或黃金珠寶等實物資產,都可以轉變為鏈上的數字資產。 3780
拿Security Token和證券類比的話,購買證券,交易是在紙上籤署完成,而ST則是透過區塊鏈交易來確認資產的所有權。
ICO,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透過虛擬貨幣進行的融資方式。初創專案可以透過發行token的方式進行融資,token可以作為日後使用對應區塊鏈專案的憑證,也能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但並不具有實物資產作為依託。
由於不受管制和門檻限制,發行成本極低。這也導致了ICO很容易滋生各種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問題,具有極高的風險性。
IPO,是大多數投資者最為熟悉的融資方式,與ICO相比,IPO價格昂貴且耗時較長,甚至可能需要長達6個月或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還需要滿足發行規定、監管需求和資訊披露等諸多條件。
而STO則更像是一種介於IPO和ICO之間的緩衝帶,融合了優點,規避了風險,既具有證券的屬性,接受各國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同時,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更高效的執行。
STO具有哪些優勢?
STO有著實際資產為依託,又以token作為載體發行,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合法合規化的ICO,在監管、效率、成本這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易於規範監管。相比於ICO導致市場的混亂,進行STO的專案都是需要經過合規審查的,專案程式碼、團隊背調,專案產品等都會經過嚴格篩查。這樣能夠有效的剔除劣質專案,淨化當前混亂的市場環境。
拓展融資渠道。相比IPO的高門檻,STO拓展了證券代幣化的領域,降低了使用者准入的門檻,任何人、任何資產都能參與其中,這大大提升了優質資產的全球流通性。
降低融資成本。STO消除了對中間商的需求,簡化了手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速度,降低了費用,在融資效率、融資時間、融資成本、融資地域、資訊對稱等方面都優於IPO,更加適合雙創企業、高科技中小企業。
STO的發展現狀如何?
當前市場上已出現的一些關於STO嘗試,但都還處於探索試行階段。
2018年2月,加拿大證券交易所(CSE)宣佈將推出一個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證券清算和結算平臺,使用這個區塊鏈平臺的公司能夠向投資者透過證券代幣發行(STO)的方式來募集資金,透過CSE平臺發行代幣的公司將受到相應的證券委員會的全面監管。
2018年6月,美國證監會接受了交易所Blockchain.io依據Regulation D向遞交關於豁免註冊的Form D。據稱該交易所還得到了法國金融審慎監管局(Autorité de contrle prudentiel et de résolution)註冊。這是第一個同時在上述兩個監管機構“掛號”的數字資產交易所。
2018年9月11日,以太坊開發者Stephane Gosselin公佈了一項新提案,Security Token — “ERC1400”,作為一項新標準,把 Token 的互換性(fungible)結合證券相關的業務場景,設計了一套通用介面。新提案主打監管功能,目的是方便使用者以合法合規方式在以太坊網路發行證券。
2018年10月,納斯達克與Symbiont進行談判,策劃推出一個專用於代幣化證券的新平臺。
STO面臨哪些挑戰?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STO的概念與願景無疑是美好的,但在現實融資運用中卻也面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STO尚處於探索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放寬有關發行證券類代幣的證券法,在證券化代幣僅僅將傳統證券進行代幣化的情況下,從現行法律和監管的角度,進行STO並沒有很大優勢。
其次,為使代幣合規,監管機構會如何權衡市場,審查標準與流程的制定也將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
再次,資產流動性過高的另一面是可能帶來的巨大價格波動,這個風險也是不可控的。
最後,STO哪怕是在監管下實行的代幣化,但只要網際網路化了,也是無法免受駭客威脅,技術安全方面是一個有待突破的關鍵。
專家們對STO怎麼看?
榮格財經方軍表示,STO是個模糊不清的概念,是面向機構的融資,還是面向公眾?面向機構和企業投資者,那現有的企業股權安排都有。
面向公眾,那搞合規去吧,SEC的規範很清楚的地在那兒。面向機構和企業投資者的,Nasdaq的Linq不早就做了嗎,完全合規。
高鏈資本陳鈺璋表示,STO是創新,但不能解決真實的問題。
STO背後的底層邏輯問題:究竟散戶(包括大C)與專業機構投資人,誰更能發現好公司?好公司更願意拿誰的錢?資產證券化不是真正的需求,是個投機行為。區塊鏈如果要在STO上證明自己,就需要回答這個問題:究竟怎麼提高了生產力?
信睿寶初壯表示,公司這種企業制度會被碎片化,由此而來的股權、債權,乃至貨幣本身,都會被重新定義。未來投資的主要領域,可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股權了。
STO可能是方向,具體形態模式還需要不斷進化。監管是滯後的,不能用舊瓶裝新酒。資本市場上,監管從來不是中立的,而是參與博弈的一方。並且監管從來不是有效的,監管達不到其所宣稱的目標。
通證經濟研究者陳智鵬表示,現有的STO大多對應現實中公司的股權、債權或房地產投資信託等金融資產,如果僅僅簡單地將現有的證券通證化,那麼確實創新不足,產生的價值有限,純粹只是證券在區塊鏈上的簡單對映而已。
納斯達克執行長弗裡德曼曾表示:“如果你決定以規範的方式做 ICO,那麼我們很樂意弄清楚是否有機會與人合作。”
可以看出,對加密資產保有謹慎態度的納斯達克對發行證券化代幣頗有興趣,早在2015年,納斯達克就實行了利用Linq區塊鏈技術進行證券交易。
在全球的邏輯已轉向追求資產流動性之際,納斯達克對STO的積極探索將加速推動合法化ICO時代的到來。
回覆列表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證券化代幣發行
一種以Token為載體的證券發行,這種Token可以用來代替股票、債券、貸款等資產標的,比如公司股權、債權、智慧財產權,信託份額,以及黃金珠寶等實物資產,轉變為鏈上加密數字權益憑證,是現實世界各種資產、權益,服務的數字化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即代幣的首次公開發行,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
俗稱的"上市",ICO就是從IPO演變來的,只是ICO完全沒監管就可以去融資了,這也是各種泡沫,騙局,圈錢,割韭菜的高發地
STO介於IPO與ICO之間,與IPO相比,STO創造了一個高效率的資本市場。與ICO相比,STO加入了監管的元素
不過STO被指為非法金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