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樹袋寶寶孕嬰坊

    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部位啊,骨盆是臀大肌和臀中肌這塊的麼骨骼,大肌轉子等等,包括前面的恥骨聯合等等,盆底肌則是會陰、直腸周邊的肌肉,當然這兩塊都跟陰道是否鬆弛有至關重要的關係,一般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這兩項的修復專案必不可少的,可以去專業的產後修復店面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 2 # 兩顆星星媽

    從42天開始做盆底肌訓練,然後好好上網查一下什麼是骨盆修復,意義何在,在現時代,寶媽們尤其要多學習,不要人云亦云。

  • 3 # 彤霏日記

    產後盆底肌和骨盆修復都應該做,二胎開放以後,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產婦的身體健康,因為懷孕,生產,女性的身體變形,骨盆變寬,腰部脂肪堆積。臀部下垂,對形體和身心都影響,而盆底肌鬆弛會影響二便,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等,給女性造成了痛苦,輕的影響夫妻感情,重的會漏尿,子宮脫垂,給生活造成不便,影響身心健康。所以兩個都要做。

  • 4 # 奕媽育兒觀

    對於產後該做盆底肌修復還是做骨盆修復,一直是困擾著產後媽媽的疑惑,加上市面上各種機構以及美容院的誇大其詞,過於宣傳,更讓新手媽媽們糾結了。

    例如,在某些機構口中,骨盆修復就是“萬能的”,透過骨盆修復可以收緊骨盆、改善陰道鬆弛、擺脫媽媽臀、分離的恥骨能迴歸原位...

    所以,這就會導致媽媽將盆底肌損傷的症狀與骨盆聯絡在一起,到底應該做盆底肌修復還是骨盆修復,傻傻的分不清楚,這樣就很容易被某些商家忽悠了。

    那麼,盆底肌修復和骨盆修復是一樣嗎?

    01盆底肌修復VS骨盆修復

    我們首先了解下什麼是盆底肌和骨盆。

    1. 什麼是盆底肌?

    盆底肌就是盆骨底部的肌肉群,處於前後的恥骨、後方的尾骨以及兩側的坐骨結節之間,像一個吊床。

    盆底肌的作用:

    它起到承託著子宮、膀胱和直腸等盆腔臟器,固定臟器位置並維持其生理功能,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緊縮度的作用,對夫妻生活和諧極有好處。

    很多女性在產後會產生尿頻、尿失禁、哈哈大笑時、跑步、跳繩等運動漏尿、尿瀦留、子宮脫垂、陰道鬆弛,陰道壁膨出、性功能障礙等問題,都跟產後盆底肌損傷障礙有關係。

    形象通俗地說,盆底肌又像一個水龍頭,管理著尿道、肛門,具有控尿控便功能。

    盆底肌受損會出現的功能障礙:

    但如果盆底肌受損、變形,便無法維持正常的工作,從而會出現一些相應的功能障礙。

    而妊娠和分娩導致的盆底肌功能障礙會導致尿不盡、漏尿、便秘、陰道鬆弛等,這些症狀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但如果產後能及時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做盆底肌康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以上症狀。

    如果是未生育的女性,提早地鍛鍊盆底肌,讓盆底肌力達到5級以上的狀態,這樣經歷懷孕十月、分娩後,盆底肌受損程度就會比較低。產後再進行專業的盆底修復,那麼盆底肌功能就會非常好。

    2. 什麼是骨盆?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兩塊髖骨及其韌帶連結而成。骨盆是產道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胎兒從母體娩出時,必須透過骨盆。

    在孕期,為了讓胎兒順利分娩,身體會分泌激素,它會讓骨盆恥骨聯合變得鬆弛,韌帶和肌肉都變得鬆弛,有助於分娩時骨縫的開啟,所以無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孕晚期胎兒已經降入骨盆內,這時恥骨聯合已經打開了。

    分娩的快慢和順利與否,都和骨盆的大小與形態是否異常有密切的關係,狹小或畸形骨盆均可引起難產。初孕婦及有難產史的孕婦,在初次產前檢查時,均應常規作骨盆測量及檢查。

    產後媽媽的骨盆會鬆弛,會給身體帶來明顯的變化。骨盆下口變寬,這會讓臀部扁平;髖關節向內側歪斜,臀部變寬;骨盆變得鬆垮,腰部彎曲嚴重;膝蓋以下的腿部扭曲,變成0型腿;變形的骨盆讓腹肌變得鬆垮,骨骼變得疏鬆。

    02產後媽媽經常出現腰痠背痛的真正原因。

    產後很多媽媽出現尾椎或者腰下部疼痛,其實是骨盆帶疼痛引起的。而骨盆帶疼痛準確地說也就是骶髂關節附近的疼痛。

    骶髂關節是聯結骶骨和髂骨最關鍵的部位,而在骶髂關節上有一個起穩定作用的韌帶:髂腰韌帶。

    在懷孕過程中,激素(主要指鬆弛素)會促使髂腰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鬆弛,繼而引發疼痛,這是一種生理性的變化。

    但鬆弛並不是錯位,韌帶的恢復也並不是要靠按壓來修復的。

    若胡亂一通按壓,不僅不會起到修復的作用,手法不當或者用力不正確反而會造成肌肉或者韌帶的損傷,甚至會將正常的部位按錯位了。

    產後很多媽媽身體上都會出現這些不適的症狀,而很多商家宣稱骨盆修復也能“治療”這些症狀,主要有下面這幾種:

    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陰道鬆弛、尿失禁;大屁股、胯部增寬;腰痛、大腿內側痛;恥骨痛、恥骨中間有條“縫”。

    而事實上,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陰道鬆弛、尿失禁都是盆底肌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典型症狀。

    女性的盆底肌群就像“吊床”一樣,託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並且參與控制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的緊縮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項生理活動。

    而出現以上這些症狀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因為孕期子宮增大會不斷壓迫盆底組織)和分娩都會造成盆底神經、肌肉和結締組織被壓迫、拉伸和撕裂,從而導致盆底肌的損傷,繼而引發陰道鬆弛、陰道壁膨出、子宮脫垂等情況。

    除此之外,像慢性咳嗽、持續便秘等也會引起這方面的問題。盆底肌損傷不是都能自行恢復的,有些情況不但不能恢復,還有可能加重。

    所以,產後媽媽真正應該做的是盆底肌修復,而不是骨盆修復。

    03產後真正要做的是盆底肌修復,而不是骨盆修復

    值得提醒的是:產後做盆底肌修復可以有效的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但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去做盆底肌修復。

    產後42天覆查的時候,如果身體確實存在一些漏尿等症狀,媽媽們可以去做一下盆底肌檢查,進一步評估盆底肌的恢復情況。

    很多媽媽的情況可能並不是很嚴重(沒有出現漏尿、大便失禁或者只是輕度的陰道鬆弛等),一般在家堅持做凱格爾運動效果也是很好的。

    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嚴重的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甚至是大小便失禁),那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遵醫囑進行治療與修復。

    04產後盆底肌康復訓練,何時做?怎麼做才更有效?

    1. 產後42天及時做一個全面的盆底肌功能檢查。

    建議產後媽媽都做一個盆底肌肉功能的檢查,瞭解自己的盆底功能情況,以便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一般醫生會先進行問診,瞭解產婦是否出現過打噴嚏或者咳嗽時不自主漏尿的情況。

    然後透過普通的婦檢,觀察產婦有無陰道膨出、宮頸脫垂等,必要時再進行盆底肌力測評。盆底肌力測評的結果正常應該在3-5級之間。不過,多數產後新媽媽的盆底肌肉力量只有0-2級,需要做相應的康復訓練。

    2. 縮肛運動,改善陰道不同程度的鬆弛。

    每天早晚二次反覆200次以上,做縮肛運動。平時生活中都可以進行,不在於次數的多少,有時間就可以進行上述鍛練。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盆底肌的張力就會大大改善,陰道周圍肌肉也就變得豐實、有力,陰道松馳症狀有所改善。

    奕媽小貼士:

    這個可以在餵奶或者躺床上玩手機時做,一次做個5-10分鐘,很管用的,我當時也是這麼做的。

    3. 凱格爾訓練。

    吸氣放鬆盆底肌;呼氣收縮尿道、陰道及肛門。每次縮緊不少於3秒,再慢慢放鬆。每次做15~30分鐘,每天2~3次。反覆訓練並要求肌肉產生疲勞性。

    4. 屏住小便。

    在小便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屏住小便幾秒鐘,中斷排尿,稍停後再繼續排尿。如此反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練後,可以提高陰道周圍肌肉的張力,陰道就變窄了。

    5. 盆底康復訓練,越早效果越好。

    產後一年內是盆底肌功能恢復的“黃金時間”,越早訓練,效果就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訓練,隨著年齡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變得鬆弛,症狀會越來越嚴重。到了中老年後,很可能會出現輕中度壓力性痙攣或不同程度的壓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發展到子宮脫垂。

    總結:綜上所述,媽媽們該知道產後該做什麼修復了吧?所以,媽媽們最好有自己的判斷和主見,不能人云亦云,只聽那些所謂的美容機構吹捧。

    對於產後需要做什麼修復,最正確的做法是先去醫院就診,確定病因然後對症進行治療,而不是盲目選擇不靠譜甚至連最基礎的醫學知識都不知道的機構,最後錢花了病沒好,再耽誤病情甚至加重病情,那真心划不來啊。

  • 5 # 打一個小盹兒

    當然是盆底肌修復。

    國外做過統計,有1/3的產婦在分娩後出現盆底鬆弛,並影響排尿。雖然這時還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尿失禁,但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歲時,發展成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因此,在國外,女性盆底功能修復作為一項政府工作在推廣。在歐美及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重視女性盆底功能障礙問題,對產後42天的婦女進行常規盆底肌肉訓練。

    盆底康復訓練,越早效果越好。

    產後一年內是盆底肌功能恢復的“黃金時黃金時間”,越早訓練,效果就越好。一定要參考專業的手機G動進行輔助訓練,如果不做任何訓練,隨著年齡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變得鬆弛,症狀會越來越嚴重。到了中老年後,很可能會出現輕中度壓力性痙攣或不同程度的壓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發展到子宮脫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技術?什麼是工程?他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