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elitaroy
-
2 # 元來心理
作為職業生涯規劃師,我對你問題的第一個回答是:還真不好過!
第二個回答是:你真貪心!想透過一個問題,就能解決未來7年的職業發展方向。
現在很多很熱門的高薪的職業,2年前還根本不存在,而今天的大學也還沒有設立相關的課程專業。換句話說,我們連2年後的趨勢都把握不準,又怎麼能把握未來7年的發展規劃?
當然,如果真要做職業生涯前7年的職業規劃,我建議可以大概分兩個階段:前三年和後四年。
前三年的重要核心是:探索職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這種探索,不是讓你每隔幾個月就跳槽,去更多公司更多崗位經歷更多事情,而是讓你有份穩定的工作,上班時間持續精進一項職場技能(這是體現你職場價值和解決生存問題的重要手段),然後利用業餘時間去看書學習,去參加培訓、去社交、去旅遊、去培育興趣,去參加訓練營等等。透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萬端事、見萬種人等其中一種或幾種方式,擴寬你的視野,開啟你的胸懷。當你瞭解越多,你就有更多可能性的選擇。
後四年的重要核心是:現有職場技能與自身天賦優勢完美結合!
很多人前三年工作是為了解決生存,隨便進了個願意“收留”自己的公司,或者因為讀了什麼專業,而選擇相關的職業。但是,透過3年的經驗積累,你有了一定的核心技能、職場人脈和生活資金。這是你重拾自己興趣和夢想的最佳時機。你可能把你前三年的職場技能遷移到你的天賦優勢領域,進行跨界融合,成為你在新領域的新競爭力!我舉個例子,之前有個來訪者,她大學讀的是英語專業,畢業後在一間培訓機構做英語培訓老師,教課質量不錯,也存了一些錢,但她不想再繼續做老師了。因為她從小開始就對美食很感興趣,在業餘時間經常搗鼓做菜的花樣,還上過一些美食培訓課,現在做菜水平也不錯,她想開一間美食館,但拿不準靠不靠譜,所以才找到我做諮詢。
會做菜只是開美食館的一項基本技能,她沒任何開美食館的經驗,而且對美食館的管理和推廣也是一個盲區。所以,開美食館的風險很大。於是,我建議她,你既然教英語教得那麼溜,然後又能做得一手好菜,幹嘛不開設一門課堂:用英語教青少年如何做飯炒菜呢?這樣青少年既能學到英語,又能學會炒菜,一舉兩得多好!
結果呢?當然她的課程很火爆!
千萬別想著一進職場就能走上一生追尋的正確的路!職業成功也不是寫在你家的日曆上,每天照著撕啊撕的就能到達那一天,中間有探索方向,確定方向,收集資源,提升能力,進行調整,收集反饋,擴充套件平臺,創造機會,逐漸實現許多步驟,那種從開頭就設定了的結尾,不是職場的真實邏輯。
回覆列表
2011年剛畢業,在武漢。
實習工作在深圳,一個南方以南的城市,直屬上司叫jess,來自香港。
正是2G向3G,4G轉型的時間點,智慧手機那一年剛剛冒出來。我做手機的OEM,負責海外業務。
那一年好像挺不容易的,以為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近在眼前,而那個初戀的女孩子,還在武漢的校園等著我回去給一個擁抱。
後來就莫名其妙分了手,實習之後終究無法選擇在深圳過著租房單獨生活的日子,回到武漢。重新開始找工作。
在武漢,就是第一年開始工作的時光。
租在學校門口的廉價房,隔音很差,但是環境很熟悉,凌晨一點鐘樓下有賣水餃賣肉夾饃的小地攤。早上八點起來去趕班車,晚上六點鐘回來吃飯。
大半年時間都在出差,依然要去深圳,不斷的在武漢深圳來回。火車上的夜晚的時光,分外的深刻。
大半年後被公司欠薪。最窮的時候,連最廉價的床單都買不起,甚至不能交電費。
第二年就去了上海。
大概只是因為分手之後依然還在學校門口,太過深刻而沉重,既不能對愛情有期待,也無法對工作有追求,為什麼不能換個環境呢? 留在武漢,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在虹橋是大學室友來接,住了一週,自己找房子住,然後找工作。
從浦西漕河涇,到浦東張江唐鎮。橫跨整個大上海。
總不敢給家裡說我在上海的生活,怕說著說著忍不住,就忽然想回家。
1年多時間裡,搬了三次家。第一次為了能更靠近公司一點,第二次為了能更節約一點房租,第三次,為了離開。
上海就是陌生,人和人之間好像一個孤島。忙碌而激烈。只能在地鐵裡生活。終日不見Sunny。
我依然沒有學會什麼叫工作。沒有學會如何與同事相處,沒有學會明白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也沒有學會如何融入到大上海這樣熱氣騰騰的城市裡。
好像第二年特別迷茫,
工資太低,認識的人太少。
最害怕週末和小長假,沒有地方可以去,沒有人可以說話。
晚上隔壁情侶吵架的聲音,好像對我都是人生中難得的寶貴財富。
就是這樣的狀態,堅持了好多個月。
春天的時候,在上海,下班回家的路上還有油菜花,冬天就是一片茫茫的雪。
然後就忽然不想繼續這樣的生活,過了年重新回到上海,一開始就選擇了辭職。
呆在自己單獨租住的房間裡。害怕下個月沒有錢交房租該怎麼過日子。
然後就去了深圳,又在深圳找到外派北京的工作。
在北京住在復興門外大街,距離長安街地鐵2站路。
穿著短袖從深圳飛過去,又在北京下飛機穿上毛衣。
四月的北京,依然有人穿著大軍衣棉襖。
這個世界很大的,從校園出來之後,第一份工作意味著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重新認識什麼叫工作,什麼叫同事。
是的,我從第一份實習生的工作開始,就沒有搞明白這社會的溫暖和熱情,還有這生活的艱難和不容易。
2013年在北京北公司試用期不合格之後,只能提著行李箱回老家。
休息了好幾個月。
早上睡懶覺被家裡父親嫌棄,年紀輕輕,為什麼不出去工作?
呆在家裡為什麼不出去工作?
我好像還不知道到底要去哪裡。
於是乎,又一次。回到了武漢。
武漢,就好像我從來沒有離開。
從街道口到中南路,
從光谷廣場到民族大道。
從長江大橋到漢口。
這樣熟悉的地方,這樣陌生的感覺。
我好像從未離開,又好像從未到來。
2013年7月,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工作。
早上六點四十在樓下的公交站等公司班車,
晚上下了班班車到站後又在樓下打一份蓋飯回去一邊吃一邊玩遊戲。
十一點鐘就睡覺,週末就打掃衛生。
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平靜,能讓自己更單純。
過去已經這樣艱難,現在的一切,總好過2011年被欠薪,2012年被開除。
雖然依然很窮,依然一無所有。
最害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工作,最害怕的是不知道工作如何是做好了。
好在一切艱難過去,順利的時光就很輕鬆的到來。
新同事很熱情,幫助我融入公司環境,
正好又是一個國企,對業績要求沒有那麼高,不是苛刻的日復一日的追趕著作業。
就這樣堅持了三年。
然後跳槽到今天工作的崗位。
正好工作7年。
2019年好像一切都變得不那麼艱難。
這是在這裡工作的第三年,月收入超過五位數。
計劃在武漢定居。
計劃一場旅遊。
計劃換一臺車。
生活中的那些艱苦和磨難,已經距離很遠。
而我特別感激在上海的那一年艱難時光。
從浦東到浦西,出門坐地鐵換地鐵轉公交再步行到公司。
為了交房租連著吃了好多天的泡麵。
沒有人說話的晚上對著《海賊王》一遍一遍的看
週末沒有人說話的日子裡,在樓下買一包速溶咖啡,只為了和營業員說上話。
只有那些真正經歷黑暗時光的人生,才知道黎明是多麼美。
那些黑暗裡對著工資計算支出和預算的晚上,
那些接到了父母電話卻不敢說明天可能要餓肚子的日子
那些為了省下出差費而不得不住廉價旅社的日子,
那些啃饅頭就著自來水過的日子。
那些都不是人生的財富。
吃的苦中苦,不見得成為人上人。
苦就是苦,苦沒有別的特別的價值,苦也不會帶來特別的價值。
2015年滴滴打車忽然把補貼戰火燒到了每個人身上。
那真是一段瘋狂的時光,出門坐車超便宜,還經常幫同事刷單。
然後2016年初買了人生的第一輛車。
跑了快4個月的滴滴順風車。卻發現已經停止了補貼計劃。
2017年好像很想買房子,差了10萬塊,想著能等就再等等吧。
2018年發現買房子已經差了25萬。
生活就是這樣,你現在的決定總是在不確定的未來中有潛在的影響。你只是不知道這個影響會以什麼方式呈現給你。
任何時候,做好人生艱難的準備。
以此,才能在真正艱難的時光到來的時候,無所畏懼。
這,大概就是我人生的前7年的職業生涯。
在最低谷中起步,失戀,失業,被欠薪。
在一個朝陽行業工作起步(手機),我自己卻選擇了放棄。
在一個國企中慢慢煎熬,只為了能有穩定的持續的有事情可以做,讓自己長本事。
在一個外企競爭最激烈的崗位開始認識工作,認識金錢的價值。
在補貼大戰中選擇買車,卻在車子落地之後發現補貼停止。
在房價猛烈上漲週期裡不斷觀望,卻在房價限購限價之後選擇入場。
在自己人生最美好的20歲到30歲的時光裡。和所有美好的事情一一錯過。
卻在開始30歲的時候,依然不捨得放下人生後10年的所有美好。
只有心裡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未來就一定是美好的。